傳(chuan) 承書(shu) 院文化,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者:王立斌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六月廿五日辛醜(chou)
耶穌2023年8月11日
編者按:8月8日,母愛教育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座談會(hui) 在廣州化州青愛實驗學校舉(ju) 行。該座談會(hui) 由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hui) 、開明慈善基金會(hui) 、華南理工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發展研究院和廣東(dong) 省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聯合會(hui) 聯合主辦。同時舉(ju) 行了嶺南母愛書(shu) 院揭牌儀(yi) 式座談會(hui) 。
會(hui) 議特邀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副會(hui) 長、江西書(shu) 院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上饒市鵝湖書(shu) 院管委會(hui) 原副主任、院長、研究員王立斌先生主持“鄉(xiang) 村教育如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術座談,座談嘉賓是北京劉顯洋、翔宇盧誌文、牛津彭長貴和成都陳永斌。
以下是王立斌先生的大會(hui) 發言:
首先感謝大會(hui) 籌備組的盛情邀請,我代表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和江西書(shu) 院研究會(hui) ,向嶺南書(shu) 院和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hui) 表示祝賀。我的發言題目是:傳(chuan) 承書(shu) 院文化,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一、童蒙養(yang) 正,多讀書(shu) ,涵養(yang) 正氣,洞察天地,才能安身立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北京青愛基金會(hui) 為(wei) 了弘揚母親(qin) 文化,提升母親(qin) 素養(yang) ,在各級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心下,正式啟動了嶺南母愛書(shu) 院。並對貫徹落實習(xi) 總書(shu) 記考察茂名高州的重要講話,做好鄉(xiang) 村教育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公益事業(ye) ,作出了明確的指示與(yu) 指導。
江西人王貞白最早提出“一寸光陰一寸金”,浪費寶貴時間無異於(yu) 是浪費生命。隻有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才能走上騰飛。國家發展、社會(hui) 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社會(hui) 主義(yi) 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guan) 係。
文明道德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風尚,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具體(ti) 表現。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而且母愛是承擔這一責任的根本保證。我國有多位偉(wei) 大母親(qin) 傳(chuan) 頌千百年,孟母三遷為(wei) 孩子讀書(shu) 成人。陶母節發培養(yang) 孩子不為(wei) 五鬥米折腰。歐母畫荻教育孩子要有擔當敢為(wei) 人先。嶽母刺字為(wei) 孩子精忠報國,祝氏夫人培養(yang) 朱熹成長為(wei) 一代聖人、理學書(shu) 院教育大家。鉛山鍾氏夫人在蔣仕銓四歲時,用手破竹篾在沙洲上教蔣仕銓詩書(shu) ,蔣仕銓成為(wei) 乾隆時期最有影響力的詩人、詞家、戲劇家、書(shu) 院教育家、有“豫章孤鳳凰,江右三大家”之稱。因此蔣仕銓為(wei) 母親(qin) 題詩一首《歲暮到家》: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麵冷清瘦,呼兒(er) 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因為(wei) 人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活著而活著,而是為(wei) 了有意義(yi) 、有追求地活著,我們(men) 應立誌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成為(wei) 祖國和社會(hui) 的可用之材。中國人成才的特點與(yu) 途徑,簡單來說就三句話: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交四方友。
在我們(men) 的生活中,無論是行的路,還是讀的書(shu) 、交的友,都藏著無盡的智慧和奧秘。讀萬(wan) 卷書(shu) ,才懂知識無窮;行萬(wan) 裏路,才能眼界高闊;交四方友,方知人間冷暖。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shu) ,這些都是傳(chuan) 統人們(men) 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們(men)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隻有通過廣泛的閱讀經典和研學問題,不斷吸取前人的寶貴經驗,才能更好地看待世界,更好地理解自己。
旅行是一場走讀。當你行走在高山遇見瀑布時,你腦海裏浮現的是千年前李白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當你徒步穿行在沙漠中,遇見雲(yun) 中草原戶外天堂,你能感受到的是明代驢友徐霞客遊學四方的樂(le) 趣;亦如我們(men) 今天走進千年古郡,透過中國4500年土著民族的茂名古人類遺跡,感受跨越千年漕江、泗水、根子、謝雞、環城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創造了古代高州人類的文明。這就是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的重要意義(yi)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兒(er) 行千裏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lin) 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大家會(hui) 發現相比理解世界,理解自己反而殊為(wei) 不易。蘇軾曾言:“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身處廬山,眼界所觀的隻是廬山一角,不可能盡窺廬山全貌。這就提醒我們(men) 要正確認識自己,人們(men) 往往隻會(hui) 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ou) 點,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和缺點。大家要牢記堅持問題導向,善於(yu) 發現自己的不足,敢於(yu) 改進自己的不足,方能逐漸成長進步,這是一個(ge) 亙(gen) 古不變的真理。
二、多實踐,才能洞徹事理、得見真知、知行合一。
常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曾聽人說過:“讀書(shu) 不能保證你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阻礙,但是讀了書(shu) 以後卻能保證你在碰到這些障礙的時候,能夠有一個(ge) 正常的心態來對待它”,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傳(chuan) 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le) 觀,傳(chuan) 統文化熱帶來商機也可能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ye) 秀,成為(wei) 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養(yang) 書(shu) 院的作用,反而壞了書(shu) 院傳(chuan) 承的名聲。如果沒有純正的尊重和弘揚書(shu) 院傳(chuan) 統文化的態度,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知識分子光有知識、而不懂實踐,那將會(hui) 被人民群眾(zhong) 所恥笑,就好比現在社會(hui) 上所謂“專(zhuan) 家”說的那些啼笑皆非的話,就是因為(wei) 這些“專(zhuan) 家”隻會(hui) 袖手空談,卻不能運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言行。對於(yu) 大家來說,如何將書(shu) 本中所學的寶貴知識轉化成為(wei) 未來人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進入書(shu) 院後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曆史上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實現了作為(wei) 古代士大夫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他的陽明心學至今仍有重要影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此進行了高度評價(jia) 。作為(wei) 書(shu) 院學子,大家應該要對書(shu) 院生活乃至未來人生進行清晰而又合理的規劃,同時分階段製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人生目標,並且腳踏實地付諸實踐。沒有規劃的人生,就像是暴風雨中失去了方向的輪船,是不可能到達理想的燈塔彼岸。除了學習(xi) 專(zhuan) 業(ye) 技能外,大家還要尋找合適的機會(hui) 參加一些社會(hui) 實踐。希望學子們(men) 能夠在眾(zhong) 多愛心企業(ye) 家的幫助下,多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努力從(cong) 實踐中出真知,為(wei) 未來發展打下更為(wei) 堅實的基礎。
三、多自省,才能常思己過、克己慎獨、守心明性。
在座的各位同仁,都是各地書(shu) 院的佼佼者,有著不錯的學習(xi) 基礎。但讀書(shu) 是實踐的開始,大家不能沉溺於(yu) 過去的榮譽而沾沾自喜。進入書(shu) 院後,大家身上原有的優(you) 秀光環可能會(hui) 逐漸消失,將會(hui) 產(chan) 生極大的心理落差。
我的一個(ge) 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是老三屆的高中生,在恢複高考時,他作為(wei) 當地高考狀元考入北大,但是北大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他在班上排名也隻能位居中遊。所以,千萬(wan) 不要因為(wei) 過去的成績而目空一切,也不要因為(wei) 落差大而感到過於(yu) 自卑。能夠進入理想的書(shu) 院,說明大家已經很優(you) 秀。大家要學會(hui) 調整,有歸零心態,要清醒知道想要的是什麽(me) ,根據自己的目標去挖掘自己的潛力,努力找到自己成功的正確道路。在相對自由的書(shu) 院環境中,能否對自己的行為(wei) 習(xi) 慣有較強的自律,是書(shu) 院學子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一個(ge) 人如對自己生活都不能規律地把握,是很難辦成大事的。
中國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中國曆史上曾經大放異彩。古代書(shu) 院甲天下,桂岩書(shu) 院、東(dong) 佳書(shu) 堂是我國最早的書(shu) 院,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嶽麓書(shu) 院、嵩陽書(shu) 院、白鷺洲書(shu) 院都開中華曆史之先河、領時代之潮流。南宋宰相江萬(wan) 裏抗擊元軍(jun) ,以身殉國。文天祥寧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都是江西人,古代江西曾經出現“五裏三狀元,一門九進士。隔河兩(liang) 宰相,朝士半江西”的鼎盛局麵,近現代也出現了陳寅恪、袁隆平等名人大家。這些曆史名人都曾經為(wei) 江西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國內(nei) 許多有誌學子學有所成後積極回饋家鄉(xiang) ,創辦各種形式的文化企業(ye) ,或者創各種名稱的書(shu) 院,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展示出了新形象。希望大家以他們(men) 作為(wei) 榜樣,載夢起航,茁壯成長,早日成為(wei) 祖國棟梁之材!學成之後努力報答自己的家鄉(xiang) ,助力家鄉(xiang) 發展進步!茂名風景獨好,茂名的未來會(hui) 因為(wei) 大家的成長與(yu) 進步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