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yu) 思政:在社會(hui) 實踐中上好“大思政課”
作者:金宏利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六月廿七日癸卯
耶穌2023年8月13日
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ju) 措,事關(guan)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親(qin) 身感受課堂所學並將其充分運用於(yu) 社會(hui) 大課堂,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深入貫徹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礎上,甘肅省根據本地“大思政課”教育發展資源,積極提倡落實“大思政課”育人宗旨,推進全社會(hui) 形成努力辦好“大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作為(wei) 學習(xi)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生社團組織,也積極推進踐行“大思政課”教育宗旨。通過江南書(shu) 院大“義(yi) ”之旅,深入挖掘和親(qin) 身感受傳(chuan) 統文化中關(guan) 於(yu) “義(yi) ”的內(nei) 涵。通過暑期“三下鄉(xiang) ”活動,讓讀書(shu) 會(hui) 成員真正走進鄉(xiang) 村、體(ti) 驗鄉(xiang) 村,感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意義(yi) 及取得的成效。通過“誦讀經典,傳(chuan) 承國學”鄉(xiang) 村支教活動,推進傳(chuan) 統文化走進鄉(xiang) 村課堂,拓寬學生學習(xi) 思維,讓學生真正認同、學習(xi) 、繼承並創新民族傳(chuan) 統文化。
踐行“大思政”課堂,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一直在路上......
第一記:江南書(shu) 院大“義(yi) ”之旅
“義(yi) ”最早始見於(yu) 商代甲骨文,字形為(wei) “義(yi) ”,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wei) :己之威儀(yi) 也。“義(yi) ”的本義(yi) 為(wei) 公正合宜的言行或道理,是做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yi) 。“義(yi) ”從(cong) “羊”,即與(yu) 善、美同義(yi) 。“義(yi) ”又從(cong) “我”,即謂義(yi) 出於(yu) 己,由己決(jue) 定。“義(yi) ”即是從(cong) 自我出發判斷是否要與(yu) 善、美同行。傳(chuan) 統儒家文化以“仁”為(wei) 發端,以“義(yi) ”為(wei) 從(cong) 屬,以“禮”“智”“信”為(wei) 支撐,培育塑造君子。何為(wei) 君子,簡單可以理解為(wei) 具有內(nei) 在“仁”、外發“義(yi) ”的人。《論語》有雲(yun) :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即有道義(yi) 和功利之別。人生的意義(yi) 不是為(wei) 個(ge) 人的一己私欲而活,更應該是另一個(ge) 層次的,從(cong) 自我奉獻中去闡發道義(yi) 。
2023年7月,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指導老師杜華偉(wei) 及讀書(shu) 會(hui) 部分成員參加了江南書(shu) 院“大義(yi) 之旅”遊學營。江南書(shu) 院坐落於(yu) 江蘇省江陰市南閘街道花山南麓山居庵遺址區域,這裏環境清幽、心曠神怡,是讀書(shu) 修身的好方。書(shu) 院的日程安排很緊,早上5:30起床,6:00大家一起練習(xi) 八段錦,然後在晨光中齊聲誦讀《大學》《論語》節選內(nei) 容,接下來就是一天的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圍繞“義(yi) ”這一主題展開。其中包括韓星老師的《“義(yi) ”在儒家學說體(ti) 係中的地位》、肖群忠老師的《儒家“義(yi) ”理、德行及其現代價(jia) 值》、朱岩老師的《“義(yi) ”在中國文化中存在的意義(yi) 與(yu) 現實重建的需求》等。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杜華偉(wei) 老師參加了多台會(hui) 講活動,與(yu) 其他老師就“義(yi) ”這一主題展開充分討論。
通過老師們(men) 的講座和會(hui) 講,學員對儒家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義(yi) ”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並且開始反觀現實,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踐行“義(yi) ”。在整個(ge) 學習(xi) 交流過程中,書(shu) 院的“義(yi) 工”(以誌願者身份前來的學長)給了我們(men) 最好的答案。他們(men) 來自不同行業(ye) ,擁有不同身份、地位、年齡,但是他們(men) 在這裏隻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學長”,他們(men) 會(hui) 親(qin) 切地將學員稱為(wei) “家人”,時時給大家以家人般的關(guan) 心和問候,並且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依然盡心竭力地去照顧每一個(ge) 人。
沒來這裏之前,也許很多人不相信會(hui) 有這樣一群人,僅(jin) 憑著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一腔熱愛孜孜不倦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但在這裏的學習(xi) 經曆讓大家知道的確有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不求回報、不計功利,隻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然,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能單靠我們(men) 內(nei) 心的“情”,更多是心中的“誌”。正如朱岩老師寄語所說:人生沒有了“誌”,所有的東(dong) 西都是無源之水,所有的感動也便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我們(men) 一定要將自己的“誌”轉化為(wei) 實際生活中“義(yi) ”的學習(xi) 與(yu) 修行。
第二記:“青春正當時,同心築鄉(xiang)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團活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因此,深入農(nong) 村、了解農(nong) 村、宣傳(chuan) 農(nong) 村便是民族複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2023年7月,蘭(lan) 州交通大學機電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團在指導教師杜華偉(wei) 老師帶領下,赴甘肅省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康樂(le) 縣八龍村開展了為(wei) 期一周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部分成員也參加了此次活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臨(lin) 夏市胭脂鎮八龍村經過長期摸索,在綜合本地氣候等地理條件基礎上確立了以大棚蔬菜、西瓜和藥材等為(wei) 主的經濟作物,以小麥、玉米和油菜為(wei) 輔的農(nong) 業(ye) 作物。在走訪調查中我們(men) 發現,該村普遍存在年輕人外出務工,村中老人和小孩居多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在與(yu) 村幹部交流中我們(men) 了解到,當地政府針對這一問題以土地流轉承包為(wei) 機遇,在大規模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礎上通過雇傭(yong) 等方式給當地農(nong) 戶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既保證了農(nong) 民日常收入又保證了個(ge) 體(ti) 家庭照顧。
實踐團成員不但幫助農(nong) 戶收割小麥、挖土豆,而且在尋訪西瓜和中草藥基地的基礎上,積極通過快手和抖音等平台開展相關(guan) 直播,希望通過新媒體(ti) 推廣當地的西瓜、中草藥,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該地農(nong) 產(chan) 品,以此進一步提高當地農(nong) 戶的收入水平,同時也為(wei)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記:“誦讀經典,傳(chuan) 承國學”鄉(xiang) 村支教活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提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充分肯定並積極踐行自身文化的價(jia) 值。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為(wei) 當代青年大學生,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實踐是思想的真理,在深入貫徹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國家科學戰略的基礎上,蘭(lan) 州交通大學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成員將傳(chuan) 統文化帶給家鄉(xiang) 的小朋友們(men) ,以傳(chuan) 統文化提升小朋友的學習(xi) 能力,促進小朋友拓寬學習(xi) 思維,感悟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2023年暑假,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成員朱江等同學來到了毛河洛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學校位於(yu)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鎮毛河洛村中部,該小學共有三間教室,兩(liang) 間辦公室,教育資源稀缺。支教團成員在充分了解當地學生學習(xi) 情況的基礎上,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就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開展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糾正同學們(men) 的英語發音、講解語文作文寫(xie) 作要點、帶同學們(men) 走進國學經典《論語》等等,通過這一係列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xi) 思維習(xi) 慣,開拓學生學習(xi) 視野,幫助他們(men) 理解和欣賞經典文化的內(nei) 涵,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yang) 學生傳(chuan) 統文化歸屬。
課堂氣氛很是活躍,孩子們(men) 熱情高漲,學習(xi) 十分認真。教學相長一直是杜華偉(wei) 老師的教育宗旨。通過此次鄉(xiang) 村支教活動,支教團成員深深理解了這四個(ge) 字的真正含義(yi) 。成員如是分享:在提到某一個(ge) 問題時,同學們(men) 都會(hui) 積極踴躍參與(yu) ,無論正確與(yu) 否。然而身處大學的我們(men) 卻把太多目光放在了對與(yu) 錯,卻忽視了事物本真的意義(yi) 。從(cong) 小朋友身上我們(men) 看到了純真、勇敢和自信,這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教學相長,沒有一堂課是單向的,支教雖然看起來是在付出,其實也是在收獲。
結語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使我們(men) 對“大思政課”有了更深的認識。當代青少年是在多維立體(ti) 、虛實結合的時空場域中成長的。學生在學校,思政課就在學校,學生在社會(hui) ,思政課就在社會(hui) 。
江南書(shu) 院大“義(yi) ”之旅讓學生更具義(yi) 利之辯,明白《論語》所說“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的深切之理以及作為(wei) 新時代的青年,我們(men) 在麵對義(yi) 利衝(chong) 突時該如何選擇。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團活動和“誦讀經典,傳(chuan) 承國學”的鄉(xiang) 村支教活動更多讓同學們(men) 體(ti) 悟人生,感受自我人生價(jia) 值。人生的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即在於(yu) 對人類發展的承前啟後,對社會(hui) 及他人的無私奉獻,這是社會(hui) 發展的理想狀態也是當下最值得我們(men) 去做的事。
“大思政課”可以在課堂中,可以在田地裏,也可以在某一具體(ti) 的小事上,希望新時代的青年能擔當起自己的一份責任,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