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④
作者:商誌曉(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dong) 師範大學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五月二十日丙寅
耶穌2023年7月7日
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是其中諸多重要元素之一。“修齊治平”與(yu) “興(xing) 亡有責”兩(liang) 語,分別出自西漢儒學家戴聖所編《禮記》(即《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和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之中。
《禮記·大學》原文為(wei) :“古之欲明明德於(yu)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一從(cong) “修身”到“齊家”“治國”以至“平天下”的遞進鏈條,以貫通一線的內(nei) 在精神為(wei) 遵循,形成一套由近及遠、環環相扣的政治倫(lun) 理體(ti) 係;把自身修為(wei) 、家庭順和、國家安泰、天下樂(le) 平有序銜接起來,既揭示了古人對現實世界基本秩序的探索,也凝練地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共識訴求。
“興(xing) 亡有責”一語,是由“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之意凝括而來。顧炎武在十七世紀中葉清軍(jun) 入關(guan) 的背景下,於(yu) 《日知錄·正始》中寫(xie) 道:“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yu) 有責焉耳矣。”大意是說,保一姓之國,是統治集團的責任;而保天下,關(guan) 乎民族存亡、文化傳(chuan) 承,則是每一布衣百姓的義(yi) 務。由此而提煉為(wei) “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是出自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啟超之手。後人常用“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強調每個(ge) 人都應把自己與(yu) 國家民族的興(xing) 衰成敗聯係在一起,都應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抱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凝練地揭示了家國情懷的深刻內(nei) 涵和基本要求。家國情懷是個(ge) 體(ti) 對家庭、對國家的一種深情大義(yi) ,是每個(ge) 人對家國命運共同體(ti) 的一種強烈認同。中國古代社會(hui) 的政治結構具有“家國同構”特點,家國同構的社會(hui) 格局對於(yu) 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如深植於(yu) 中國人心中的“忠孝相通”理念,要求每個(ge) 人都要自覺踐行居家盡孝、為(wei) 國盡忠的基本準則。家國情懷中的一個(ge) 核心要求,是每一個(ge) 體(ti) 應當具備責任擔當意識、履行責任擔當精神。責任是擔當的內(nei) 在本質,擔當是責任的行為(wei) 呈現。從(cong)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到張載“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再到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責任擔當精神始終為(wei) 中華民族倡頌追求,要求每個(ge) 人都要明晰自己對家庭、對國家應有的義(yi) 務,且在實踐中能夠自覺擔當。
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文化的優(you) 秀基因,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要義(yi)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家庭是國家的基礎,國家是家庭的延展。家與(yu) 國相輔相成、休戚與(yu) 共。中華文化視“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華文明主張“一家仁,一國興(xing) 仁;一家讓,一國興(xing) 讓”,都包含著對個(ge) 體(ti) 與(yu) 他人、個(ge) 人與(yu) 民族關(guan) 係的認識與(yu) 理解,體(ti) 現出對家庭與(yu) 國家關(guan) 係的基本立場與(yu) 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談及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在闡述偉(wei) 大抗戰精神時再次強調“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將這樣一些重要內(nei) 容視為(wei) 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優(you) 秀文化基因元素,以之涵育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有利於(yu) 推動這些精神在新時代的賡續傳(chuan) 承、發揚光大。
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對塑造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基本特性,具有重要意義(yi) 。中華文明的一係列突出特性,是中華民族孜孜前行、毅然奮發的形象寫(xie) 照,是民族精神不斷凝聚、升華的思維結晶。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讓我們(men) 能夠從(cong) 曆史連續性中理解古代中國、現代中國、未來中國,讓我們(men) 更加堅定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讓我們(men) 始終保持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成為(wei) 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作為(wei) 塑造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昭示出每一位中華兒(er) 女與(yu) 國家民族休戚與(yu) 共的壯懷,展現出每一位中華兒(er) 女以百姓之心為(wei) 心、以天下為(wei) 己任的責任,既容納著修身重德、行孝盡忠之仁愛之情,又蘊含著愛國主義(yi) 、責任擔當之民族大義(yi) 。此種家國情懷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著民族的精神道統,滋潤著每個(ge) 人的精神家園,正在並將繼續彰顯其當代價(jia) 值,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