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教化中的意義世界”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成功舉辦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3-07-26 18:48:05
標簽:古典教化

“古典教化中的意義(yi) 世界”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成功舉(ju) 辦

來源:「劉鐵芳人文教育」公眾(zhong) 號

時間:西元2023年7月26日

 

 

2023年7月5日—19日,“古典教化中的意義(yi) 世界”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在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成功舉(ju) 辦。本屆暑期學校由湖南省教育廳舉(ju) 辦,湖南師範大學承辦,湖南師範大學古典教育研究中心與(yu)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編輯部具體(ti) 負責。

 

本屆暑期學校共招收學員109人,其中住宿學員87人、走讀學員22人。學員中有16位大學及中小學教師,14位博士生,59位碩士生,20位本科生。在學科方麵,學員大多來自教育學專(zhuan) 業(ye) ,也有來自曆史學、文學、中醫學以及理工科的學員。部分講座麵向線上聽眾(zhong) 開放,線上聽眾(zhong) 達6000餘(yu) 人次。

 

 

古典教育暑期學校是湖南師範大學劉鐵芳教授和他牽頭組建的中國少年培育聯盟團隊的重要實踐項目之一,已連續舉(ju) 辦四屆。曆屆暑期學校均旨在重溫古典傳(chuan) 統,在社會(hui) 範圍內(nei) 培育更多親(qin) 近古典的心靈,擔當賡續斯文的使命。本屆暑期學校延續“古典教育”主題,並進一步凸顯“意義(yi) 世界”的問題意識。重溫古典傳(chuan) 統,就是返回我們(men) 的文化價(jia) 值根源,返本開新,創造現代人精神意義(yi) 世界的基本範式。

 

圍繞“古典傳(chuan) 統中的意義(yi) 世界”這一主題,秉持“遊六藝五經”、“涵古今中西”的原則,本屆暑期學校邀請了全國11位知名學者共開設16場專(zhuan) 題講座。

 

中學方麵,清華大學黃裕生教授指出,孔子仁學打開的是一個(ge) 具有普遍性的不同於(yu) 聲名利祿的“道的世界”,盡管“道的世界”不在天上,但它足以安頓心靈並規範前者。複旦大學丁耘教授提綱挈領地指出《論語》首篇前四章是全書(shu) 的總綱,打開的是一個(ge) 孝悌仁義(yi) 的世界。同濟大學吳小鋒老師對漢字字源的解釋,指出中國文字的背後是我國古人對四季更替、萬(wan) 物生長收藏等自然現象的觀察與(yu) 總結,體(ti) 現了一陰一陽之道。雲(yun) 南大學王誌宏副教授對《文心雕龍》的闡釋表明,文偏離道意味著人從(cong) 共同體(ti) 及其所蘊含的意義(yi) 世界中脫離出來,這樣的文章往往成為(wei) 個(ge) 體(ti) 意誌和私人欲望的表達。湘潭大學陳明教授基於(yu) 《易經》和《易傳(chuan) 》的關(guan) 係,指出孔子摒棄了《易經》中原有的巫術占卜麵向,繼承了其從(cong) 生命角度理解世界的眼光,並將自然生命提升為(wei) 精神生命和倫(lun) 理生命,由此將雨露風霜的自然世界與(yu) 孝悌仁義(yi) 的人文世界貫通起來。湖南大學李清良教授從(cong) 先秦誌論著眼,指出“士尚誌”的內(nei) 涵有二,一是君子自己要追求高尚的誌向,即知誌以修己;二是君子要在社會(hui) 中講明、宣揚“尚誌”以及尚這種“仁義(yi) 之誌”的原因,這涉及“繼誌”“通誌”以安人。湖南師範大學劉鐵芳教授重申《論語》所承載的中國人的生命範型,是通過“學”而麵向天地萬(wan) 物、麵向過去現在與(yu) 未來打開自我,讓自我切實地融身他人和世界之中,進而通達於(yu) 天,由此成就整全的生命。簡言之,中國古典傳(chuan) 統中的“意義(yi) 世界”同樣展開在學文與(yu) 行道、為(wei) 學與(yu) 為(wei) 政之間,但與(yu) 西方相比,更多了一重個(ge) 人與(yu) 共同體(ti) 、人道與(yu) 天道的融通。

 

西學方麵,北京師範大學張源教授展示了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及雅典城邦從(cong) 鼎盛到衰落的現實背景,它們(men) 共同構成了柏拉圖對話中意義(yi) 世界的張力空間。中國人民大學李致遠老師指出,《理想國》開篇的“下去”是哲人的下降,目的是教育青年人,而隨後的“進城”則是哲人的上升,目的是打造一個(ge) 言辭中的理想之城,不先建造言辭之城,哲人也將無法回到現實之城。雲(yun) 南大學王誌宏副教授立足海德格爾的文本,指出真正的倫(lun) 理學不僅(jin) 應當維係社會(hui) 場域中人和人的關(guan) 係,還應當建立人與(yu) 神聖存在之間的關(guan) 聯,由此提升人性的高度。湖南大學王宏健副教授從(cong) 學習(xi) 與(yu) 教育的角度指出,辯證法可以讓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擁有“多中見一”與(yu) “一中見多”即上升與(yu) 下降的能力。北京大學劉雲(yun) 杉教授從(cong) 教育現實出發,指出“學習(xi) 者中心”的口號與(yu) 實踐在帶來學生獨立、自主等積極品質的同時,也很有可能導致個(ge) 體(ti) 的封閉和自我中心主義(yi) ,亦即意義(yi) 世界的萎縮,而赫爾巴特的當代意義(yi) 正在於(yu) 他要求在青年人心中培植廣闊而相互聯係的思想範圍,由此為(wei) 真正的道德奠基。不難看出,從(cong) 柏拉圖到海德格爾,西方古典傳(chuan) 統中的“意義(yi) 世界”在哲學與(yu) 政治、理想與(yu) 現實、神與(yu) 人的張力與(yu) 往返之中展開。

 

 

為(wei) 增強學員的學習(xi) 積極性與(yu) 彼此間的互動交流,本屆暑期學校還設置了經典共讀與(yu) 小組討論環節。經典共讀采取導師領讀與(yu) 學員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中學共讀文本為(wei) 《論語》,《論語》共讀共進行4次,分別由湖南師範大學朱鮮峰老師、劉豔俠(xia) 老師、雲(yun) 南大學王誌宏副教授(2次)領讀。西學共讀文本為(wei) 《會(hui) 飲》,《會(hui) 飲》共讀共進行3次,分別由浙江工商大學陳鄭雙老師、中國人民大學王暉博士後、湖南師範大學萬(wan) 永奇老師領讀。小組討論共進行6場,由學員自選主題、自發參與(yu) 。討論主題涉及現代人的身心關(guan) 係問題、虛無主義(yi) 及教育學相關(guan) 論題。

 

 

學員們(men) 在短暫的兩(liang) 周內(nei) 增進了學識、磨礪了心性、激蕩了誌向,他們(men) 將帶著一顆親(qin) 近古典的心靈回到各自的學習(xi) 和工作中。本屆暑期學校既為(wei) 在校學生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xi) 機會(hui) ,也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教師培訓,相信會(hui) 幫助學員們(men) 更好地親(qin) 近古典、研讀古典、教授古典,在古今中西的宏闊視域中成己成人。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