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鷹】我為何絕不會簽署關於方舟子夫人的《公開信》? - 伟德平台体育

【肖鷹】我為何絕不會簽署關於方舟子夫人的《公開信》?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12-03-03 08:00:00
標簽:



原標題:我為何絕不會簽署《關於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問題的公開信》?
作者:肖鷹(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時間:西曆2012年3月3日



  [肖鷹按:《公開信》發布的“海內外156位學人”名單中,3月2日已有天津劉利祥(@歡樂使者律師 )和廉立(@天津廉律師)兩人公開發表(微博)聲明稱他們是“被簽名”,兩人均公開聲明:“本人從未親筆簽名或表態支持,也未通過委托書、電話、短信、電郵、微博等任何形式授權委托任何人代我表示支持並參與聯名。本人將保留追究侵犯姓名權法律責任的權利。”故,下文隻稱“海內外154位學人”。]



    3月2日,海外學者李劍芒曾微博稱我簽署了楊玉聖、亦明等人發起的《關於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問題的公開信》(後稱《公開信》)。
    
    
    見此信息,我即在微博發表公開聲明:“我沒有,也絕不會簽署楊玉聖、亦明等人發起的《關於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問題的公開信》。”
    
    
    讀了《公開信》,我認為它有如下嚴重問題:
    
    
    其一,《公開信》缺少學術舉報的學術性。作為一封“海內外154位學人”聯署的公開信,指r控被舉報人“涉嫌嚴重抄襲”,它首先應當呈示確鑿證據,表現出學術的嚴謹。《公開信》稱:“據媒體報道,劉菊花碩士學位答辯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在閱過有關舉報材料後,業已指出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得算抄襲’。根據對網上公布的‘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資料大全’的仔細閱讀和認真分析,我們完全同意陳力丹教授的上述判斷,即該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這是《公開信》唯一一處提供指控“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嚴重抄襲”的依據的文字。請看,簽名的“海內外154位學人”沒有一位表明自己對劉菊花碩士論文做過實證考察,所謂依據隻是其“導師認為得算”和“閱讀網上材料”。這“海內外154位學人”就這樣輕易把自己的獨立判斷和學術聲譽抵押在這兩條有待證實的依據上。這樣的舉報,是基於這“海內外154位學人”的學術判斷,還是基於打群架示威?
    
    其二,《公開信》表現了誇大事實、混淆實聽的惡劣文風。《公開信》稱:“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在內的多家權威媒體報道了該事件,網絡媒體對此事件的轉載和傳播更是不計其數。不僅如此,《中國日報》對該事件的英文報道還將這一醜聞傳遍了全世界。”此言有謊,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並沒有報道此事。更重要的是,多年來,無數教授論文、博士論文被暴光抄襲,更有上質大學校長、院士和省市高官的學術造假和腐敗醜聞,對於國內外都已經不是“新聞”了,2010年甚至還出現了多數不懂中文的“80餘位海內外學者”聯名為某教授的中文博士論文涉嫌抄襲擔保背書的鬧劇。現在稱一位記者10年前的一篇未公開發表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這一醜聞傳遍了全世界”,在舉報信中如此說法,是不是太抒情一點了?《公開信》後文稱:“因此,依法對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案加以查處,不僅事關劉菊花本人,而且關係到貴院、中國研究生與學位教育質量、人文社會科學界乃至整個中國學術界在海內外的學術信譽。” 我想寫這句話的“學人”,一定是在火星上寫的,因為他竟然認定中國教育質量和學術界在海內外的學術信譽都係於“劉菊花碩士論文”。在“海內外154位學人”中,有沒有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不會跳動了?
    
    
    其三,《公開信》表現了對被舉報人自行定罪設刑的文革鬥爭意識。《公開信》稱:“如果說我們已經對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行為深感遺憾的話,那麽,我們對作為當事人的劉菊花對待此問題的態度則尤為感到震驚。2011年4月28日,亦即抄襲案被媒體披露的次日,劉以‘方舟子妻’之名,在新語絲等網站發表了《問心無愧》一文。正如該文章題目所示,她不僅對其涉嫌剽竊行為沒有絲毫的懺悔和羞愧之意,而且還對揭發者和檢舉人進行了惡意的嘲諷和謾罵,甚至連她自己的老師陳力丹教授也不放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證明,抄襲剽竊者業已猖狂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問心無愧 》一文,今天還掛在方舟子新浪博客上,《公開信》稱該文“對揭發者和檢舉人進行了惡意的嘲諷和謾罵”,如果“海內外154位學人”不是“惡意”誤讀,就是將某些被打假人過去對方舟子的回應方式移栽給劉菊花女士了。既然《公開信》還聲稱劉菊花碩士論文隻是“涉嫌抄襲”,為什麽就要求她“懺悔和羞愧”,說一句“問心無愧”,就表現了令這“海內外154位學人”“尤為感到震驚”的“態度”?難道“海內外154位學人”握了天權神法,要嫌疑犯沒有判刑就要伏法?方舟子打假,尤其是這次質疑韓寒代筆,許多人(包括“海內外154位學人”部分人),一再抨擊方舟子私設公堂,對韓寒則是“私設道德祭壇、殺一儆百”。然而,諸位連方舟子夫人隻是回應了一句“問心無愧”都要罪加一等!此情何堪,於心何忍?
    
    
    我閱讀了簽名《公開信》的“海內外156位學人”名單(已有兩位聲明“被簽名”),我知道,其中為數不少的“學人”是被方舟子打過假的,還有多數是這次南方係“保衛韓寒”的中堅――坦率講,《公開信》就是江湖所謂“方黑”和“挺韓”的大聯動。這沒有問題,正如2010年堅持半年不懈在南方係發文討伐汪暉抄襲的鄭也夫先生《賊辯》一文論證過的,賊也有捉賊的權利,何況被方舟子質疑、打假的,並不都是“賊”。但是,既然以“海內外154位學人”之眾,把目標定位到了中國的教育和國際學術聲譽,是不是應當把事情做得實在一點,名實相近一點,扮相優雅一點?以《公開信》現在“海內外154位學人”展示給公眾的麵目,尤其是與方舟子今天在對“人造韓寒”中進行的打假行為相比,恐怕得到的不是“打假”,而是“假打”的看法。
    
    
  在回應《公開信》的諸多回應中,方舟子有一這段話:


    @方舟子:“海內外學人”(有人說應該叫“海河內外學人”,因為有三分之一是天津的)不為汪暉剽竊案上書,不為朱學勤剽竊案上書,不為徐友漁剽竊案上書,不為最年輕市長剽竊案上書,卻上書要求調查處理一個不搞學術的記者沒發表過的10年前的碩士論文,稱之為學術界最大新聞,僅僅因為她是方舟子妻子,好不威武!3月1日23:21
    

    如果“海內外154位學人”尚存公正和責任,是否應當考慮一下《公開信》把“敗壞教育和中國學術”之罪壓在方舟子夫人劉菊花10年前撰寫並且至今未公開發表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上,是否有點用力過猛了?難道就是因為這位劉菊花是方舟子的妻子,就有了上你們的“道德祭壇”的原罪,就必做“殺一儆百”的犧牲?你們的追求究竟什麽?難道不是學術打假、淨化學術空氣嗎?方舟子做的不是比任何人都多,都更有實效嗎?
    
    
    劉菊花的碩士論文是有問題,這一點,她本人和方舟子都有一定程度的說明、承認。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學術泡沫化和研究生教育走水,學位論文失範,是近20年來,中國教育跨躍式發展(大躍進)和學術、教育嚴重功利化的普遍結果。今天我們來清理、甚至依法規處理學位論文失範和不端,是應當的,必要的。但必須是公正、客觀的,如果是官方查處,就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則和尺度。
    
    
    如果“海內外154位學人”要表現公心,就應當首先呼籲有關部門:第一,確立清理、處治既往學位論文不端行為的規則、標準和尺度;第二,查處既有的學位論文不端,就影響力和嚴重性而言,應當先查教授後查學生、先查博士後查碩士。“海內外154位學人”諸位強調學術不端的國際影響,以諸位的國際視野,難道不知道汪暉、朱學勤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的國際影響遠遠大於僅有一篇《中國日報》英文版報道的“方舟子夫人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嗎?你們中不少人拚力“捍衛韓寒”,難道不知道“人造韓寒”的影響是“中國所有的教授加起來都比不上”的嗎?
    
    
    方舟子自去年麵對妻子被眾多人士動用多家媒體“集體打假”以來,多次悲憤地聲稱“我連累了妻子”。“海內外154位學人”,如果誠如你們的《公開信》宣稱的以“打假”為匡扶學術正義的必須,甚至不惜以一位普通記者10前未公開發表的碩士論文“祭刀”,那麽,你們內心真對方舟子沒有一點同情和憐憫嗎?你們的《公開信》究竟是要挺進學術打假,還是要正全力對“人造韓寒”打假的方舟子就此住手?“海內外154位學人”,方舟子聲稱,你們是“打不過方舟子,就打方舟子妻子”,對此,你們真的問心無愧嗎?
    
    
    我不反對呼籲官方審查包括方舟子妻子劉菊花在內的任何人士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但是,既然是官方審查,就必須有統一的標準、規則和尺度。不能因為劉菊花是方舟子的妻子,她就要比別人受到更苛刻、更殘酷的對待――實際上,她已經承受了太多!你們看看網絡上,經年持久的實名、馬甲和水軍攻訐、汙辱,甚至連他們夫婦的未成年女兒都不放過――這是一個正常的社會,還是一個邪惡的社會?
    
    
    坦率說,我在《公開信》中,看到的不僅不是學術正義,不是學術良知,而是邪惡!如果我參與簽署,我不僅是自取其辱,而且是促長邪惡。
    
    
    因此,我絕不會簽署《公開信》,而且我收回曾發表的肯定、支持《公開信》的言論。
    
    
    作為一個男人,我呼籲“海內外154位學人”放過方舟子妻子劉菊花女士!
    
    
    作為一個學者,我呼籲“海內外154位學人”至少包容方舟子!  
    
    
    
    
    附錄:關於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問題的公開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暨劉迎秋院長、黃曉勇書記: 
         
    
        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裏,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的中國學界最大的新聞之一,就是貴院2002年畢業生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在內的多家權威媒體報道了該事件,網絡媒體對此事件的轉載和傳播更是不計其數。不僅如此,《中國日報》對該事件的英文報道還將這一醜聞傳遍了全世界。因此,依法對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案加以查處,不僅事關劉菊花本人,而且關係到貴院、中國研究生與學位教育質量、人文社會科學界乃至整個中國學術界在海內外的學術信譽。然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劉菊花碩士論文抄襲事件迄今仍未見到處理結論。因此,我們決定給貴院及主要負責同誌寫這封公開信,以表達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嚴重關注。 
         
    
        據媒體報道,劉菊花碩士學位答辯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在閱過有關舉報材料後,業已指出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得算抄襲”。根據對網上公布的“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資料大全”的仔細閱讀和認真分析,我們完全同意陳力丹教授的上述判斷,即該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 
         
    
        如果說我們已經對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行為深感遺憾的話,那麽,我們對作為當事人的劉菊花對待此問題的態度則尤為感到震驚。2011年4月28日,亦即抄襲案被媒體披露的次日,劉以“方舟子妻”之名,在新語絲等網站發表了《問心無愧》一文。正如該文章題目所示,她不僅對其涉嫌剽竊行為沒有絲毫的懺悔和羞愧之意,而且還對揭發者和檢舉人進行了惡意的嘲諷和謾罵,甚至連她自己的老師陳力丹教授也不放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證明,抄襲剽竊者業已猖狂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案,之所以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除了她是“方舟子妻”、現任新華社記者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碩士學位為貴院所授予。眾所周知,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全國上下和海內外學界因此對其所屬的研究生院一直寄予厚望。貴院過去三十多年來在培養高端人才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文社會科學各學術領域也擁有許多著名的學術帶頭人和專家學者。正因為如此,廣大學界人士一直將貴院視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誠如貴院黨委書記黃曉勇先生所說,“學生的地位決定學校的地位。”事實上,一所學府的聲譽和地位,並非僅僅由校友之中的佼佼者的卓越成就所決定,同時也會被其中的少數敗類所損害。古人雲: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如果貴院新聞學係畢業的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案不能得到嚴肅處理,那麽,此案必將給貴院研究生培養帶來持久的負麵影響。我們不希望看到貴院無數精英學子數十載孜孜努力所贏得的良好學術聲譽,因劉菊花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事件而受到嚴重的負麵影響。 
         
    
        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案,雖說已經嚴重玷汙了貴院的學術聲譽,但它也給貴院提供了整頓學風、加強學術規範與學術道德教育的機遇。如果貴院能秉公、公開、依法嚴肅處理該事件,那麽,這不僅將向海內外學界昭示貴院莘莘學子的學術清白,而且還將體現貴院堅守中國學術清譽、開中國千年學術文化傳承的學術新風。 
         
    
        我們希望,貴院能排除一切調查處理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事件的幹擾因素,嚴肅按照國家有關知識產權法、國務院學位管理條例和學界公認的學術倫理與學術規範,盡快對轟動海內外的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事件作出處理,並向海內外公布貴院的查處結果和處理結論。 
         
    
        我們,一批海內外學人,抱懷對貴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殷切期望、秉持維護中國學界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共同體形象的強烈願望,謹向貴院發出這封公開信,建議貴院依法、嚴肅處理劉菊花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事件。 
         
    
        為此,吾等特此鄭重簽名如下(含姓名、工作單位、學術職稱/職務): 
         
    
        (以下簽名學人,按姓氏漢語拚音為序排列) 
         
    
        白 琰: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蔡際洲:武漢音樂學院教授 
        曹德和: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 
        曹明華:旅美學者、作家 
        陳寶成:記者(北京) 
        陳 波: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陳景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 
        陳 力:天津世傑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兼執行主任、律師 
        陳滿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武鍾: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亞南: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碩士研究生 
        陳永舜:北華大學語文現代化研究中心教授(吉林) 
        程漢大: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丁香年: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方廣錩: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馮誌英: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講師 
        傅德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甘任遠:美籍華人學者 
        高書貴: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教授 
        高 爽: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葛 莘:美籍華人學者 
        顧海兵: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顧秀林:雲南財經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教授 
        郭 琛: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 
        郭 紅: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教授 
        郝榮齋:河北人民出版社編審 
        何 慧:華南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胡 橋: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胡曉進:中國政法大學講師 
        胡曉研: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語言學教研室主任 
        胡振宇: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紅柏:東北林業大學生物學博士 
        賈 寧: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播音與主持藝術係主任 
        蔣 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 
        蔣永偉:北京黃埔大學副校長 
        薑錫東: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暨曆史學院教授 
        薑恩慶:天津商業大學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井建斌:天津行政學院副教授 
        居其宏: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音樂學研究所所長 
        李傳桐: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教授 
        李大鵬: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恭忠:南京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 
        李 華:嘉興學院教授(浙江) 
        李劍鳴: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李青鬆: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 懋:天津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李紹章:上海政法學院教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李世洞: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李鐵燕: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醒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前主編 
        李學智:天津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李 毅:北京市天壇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 
        李逸津: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有華: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李誌剛: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廉 立:天津市廉立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梁曼麗: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林超民:雲南大學教授、前副校長 
        劉 斌: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副院長 
        劉常熟: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道玉:武漢大學教授、前校長 
        劉恩強: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鳳霞: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劉豁然: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冀湘: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利祥:天津張盈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 實:美國國家環保局科學家 
        劉曙光:《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 
        劉先誌: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成都) 
        劉衛東: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劉誌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路寶君: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 
        羅 麗:煙台大學人文學院教師 
        馬慶株: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馬誌冰: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史研究所所長 
        毛 翰: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福建) 
        孟 國: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 
        孟憲生:北京市仁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潘 榮: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 
        彭衛民:西南政法大學政治學所研究人員 
        彭澤潤: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仇方迎:《科技日報》社高級記者(北京) 
        邱 凱: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任 丁:澳大利亞天然製品有限公司高級化學師 
        單月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研究生 
        尚麗麗:天津光影之約視覺工作室攝影師 
        沈登苗:曆史文化地理學者、自由撰稿人(浙江) 
        時煜華:魯迅博物館黨組書記、研究員(北京) 
        宋興晟:天津商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蘇麓壘: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係博士研究生(美國) 
        孫海峰:深圳大學傳播係副教授、副主任 
        孫桂平:集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廈門) 
        孫士楨: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孫新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 
        孫 燕:全美貿易公司總經理 
        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 
        萬學仁:內江師範學院副教授(四川) 
        王寒鬆: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王加豐:浙江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王嘉川: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王立傑:天津商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王 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王曉元: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王耀凱:美國係統自動化公司高級工程師 
        王業奇: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王銀宏:中國政法大學、維也納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運濤:鄭州廣播電視大學講師 
        翁昌壽: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吳稼祥:中國體製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北京) 
        吳量福:伊利諾依州道納斯格羅夫市CIO、北伊利諾依大學兼職教授(美國) 
        吳勵生:冰心文學館特聘研究員(福建) 
        吳世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機械儲運工程學院副教授 
        武 戈: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肖 園: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徐 波:《世界知識》雜誌主編、編審(北京) 
        徐友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薛國中: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嚴春友: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楊 帆: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 
        楊宏玉: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楊 林:天津光影之約視覺工作室攝影師 
        楊玉聖: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仲凱: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姚選民:複旦大學博士研究生 
        於 琪:天津光影之約視覺工作室攝影師 
        俞榮根: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重慶社會科學院前院長 
        餘元洲:江漢大學教授(湖北) 
        苑 平: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袁鍾瑞: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 
        張 楓:北京市中盾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紅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張繼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聚國:南開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 
        張三夕: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 
        張曙光: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 
        張曉麗: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 豫: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 政:天津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宗正: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泰國) 
        趙法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趙國君:藝術獨立論壇秘書長、中國律師觀察網總編輯(北京) 
        趙 虹:《社會科學論壇》雜誌社社長、主編 
        趙 華:自由影視編劇(上海) 
        鄭 東:《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編輯部副編審 
        趙建忠: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健偉:專欄作家、自由撰稿人(北京) 
        鄭鐵生: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 
        鄭顯文: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周保欣:浙江財經學院中文係教授 
        周 林:天津光影之約視覺工作室攝影師 
        周祥森: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編審 
        周偉良: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 
        朱光烈:中國傳媒大學高級編輯、《現代傳播》原副主編 
        朱彥民: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祝國光:全歐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芬蘭) 
        左少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說 明: 
        一、以上簽名學人,計156人。除自由撰稿人外,簽名者分屬中國、美國、芬蘭、澳大利亞、泰國近百家教學、科研和文化機構。 
        本《公開信》簽名截止時間:2012年2月29日17:00(北京時間)。 
        二、本《公開信》,由學術批評網(www.acriticism.com)、科學誠信網(www.academeintegrity.com)、中國學術評價網(www.2250s.com),於2012年2月29日晚上(北京時間)同步首發。 
        三、本《公開信》還將於2012年3月1日通過郵局、以特快專遞的方式,主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劉迎秋先生,並抄送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與教育管理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同誌。 
         
        2012年2月29日 
         
        來源:學術批評網(www.acriticism.com),2012年2月29日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