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習近平用典300句,最常引用哪家哪派?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23-07-24 11:27:56
標簽:習近平用典習近平用典

大數據分析:習(xi) 近平用典300句,最常引用哪家哪派?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丨杜文明 蔣波

時間:2015-02-28

縱觀習(xi) 近平曆次重要講話發現,他善於(yu) 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來闡述思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被其信手拈來,寄意深遠。而用典的背後是“治世”,梳理《習(xi) 近平用典》一書(shu) 中他曾引用的近300條典故,發現習(xi) 近平用典也有自己的偏愛。他最常引用的書(shu) 籍是哪些,最多引用哪些大家的說法,從(cong) 中也能折射出習(xi) 近平的一些治理思想和執政風格。

最常引用《論語》:從(cong) 儒學經典中尋找解決(jue) 現實難題的方法

習(xi) 近平在所有講話中引用次數最多的是源自儒學經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論語》11次,《禮記》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書(shu) 》、《二程集》等儒學經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這不是偶然的,習(xi) 近平對儒學的關(guan) 切由來以久。早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參觀儒家聖地曲阜孔府,並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這兩(liang) 本書(shu) 翻閱,說要“讀一讀”;2014年5月4日,習(xi) 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華孔子學會(hui) 會(hui) 長湯一介;2014年9月24日,習(xi) 近平在北京參加了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他對儒家文化價(jia) 值觀的論述成了當時的輿論熱點,充分推動了對中國傳(chuan) 統哲學思想的關(guan) 注。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習(xi) 近平指出,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jue) 當代人類麵臨(lin) 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隨後,他一口氣舉(ju) 例列出了多種優(you) 秀古代思想:自強不息,以民為(wei) 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以德立人,以誠待人,清廉從(cong) 政、勤勉奉公,儉(jian) 約自守,居安思危等等。

當前的中國,國際形勢風雲(yun) 變幻,國家治理千頭萬(wan) 緒,深化改革繁重複雜,各種思想碰撞激蕩,習(xi) 近平引用的儒家經典,或談敬民,如《孟子》中“樂(le) 民之樂(le) 者,民亦樂(le) 其樂(le)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或談為(wei) 政,如《論語》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ong) ”;或談立德,如《二程集》中的“一心可以喪(sang) 邦,一心可以興(xing) 邦,隻在公私之間爾”;或談外交,如《禮記》中的“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等等,無不是從(cong) 當下中國的現實出發,針對當下中國最緊迫的問題所談。

從(cong) 儒家經典中尋找解決(jue) 現實難題的辦法,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養(yang) 分,這也是習(xi) 近平重視儒家經典的原因。

最青睞蘇東(dong) 坡:借古人政績觀呼喚以民為(wei) 本以廉為(wei) 首的官員人格

習(xi) 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誰?答案是蘇軾。

習(xi) 近平引用蘇軾的7個(ge) 名句,並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話——“天下之患,最不可為(wei) 者,名為(wei) 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wei) 之所,則恐至於(yu) 不可救。”他對蘇軾的青睞可見一斑。

蘇軾作為(wei)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身份為(wei) 中國人民所熟識,而他其實還有著另一個(ge) 身份——政治家。他從(cong) 政為(wei) 官40年,曾經曆過三次巨大的貶謫生涯,但一直堅持為(wei) 官以民為(wei) 本,堅持做人以廉為(wei) 首,理政以廉為(wei) 上。即使是在被貶後,仍然專(zhuan) 注於(yu) 為(wei) 民辦實事,在徐州,他親(qin) 自帶領官員防洪、築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築蘇堤;在廣東(dong) 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此外,各地的東(dong) 坡井、東(dong) 坡書(shu) 院,惠州的東(dong) 坡孤兒(er) 院,海南的東(dong) 坡醫所……也都是蘇軾為(wei) 民創下的實績。

這與(yu) 習(xi) 近平對好幹部的標準是非常契合的。習(xi) 近平曾在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鮮明地指出,好幹部的標準,大的方麵說,就是德才兼備。新時期好幹部標準是什麽(me) ?他概括為(wei) :信念堅定、為(wei) 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yu) 擔當、清正廉潔。

而他對蘇軾名句的引用也說明了這一點。“為(wei) 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強調幹部要有擔當和判斷;“天下之患,最不可為(wei) 者,名為(wei) 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wei) 之所,則恐至於(yu) 不可救。”提醒幹部要“智者見於(yu) 未萌”,“對已經看得清的方麵,要深入研判、早作謀劃、從(cong) 容應對;對暫時難以看清的方麵,要密切跟蹤、未雨綢繆、靈活應對”;“臨(lin) 大事而不亂(luan) ,臨(lin) 利害之際不失故常。”指向青年幹部成長過程中易出現的誤區“朝令夕改”、“急於(yu) 求成”、“自以為(wei) 是”、“眼高手低”;“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指出“一些黨(dang) 員、幹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最契合時代:以“道”戒奢,依“法”治國,推“墨”實幹

儒家經典之外,道、法、墨三家的經典語錄也是習(xi) 近平講話和文章中的高頻詞。在《習(xi) 近平用典》中,道家、法家、墨家的經典言論分別出現8次(《老子》6次、《莊子》2次)、9次(《韓非子》4次、《管子》4次、《屍子》1次)和1次(《墨子》)。

產(chan) 生於(yu) 2000多年前的道家素來講究辯證法,主張“懷素抱樸”,推崇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反對腐敗與(yu) 奢侈,這對今日中國的社會(hui) 轉型仍有著舉(ju) 足輕重的現實意義(yi) 。在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引用《老子》“為(wei) 之於(yu) 未有,治之於(yu) 未亂(luan) ”,告誡廣大黨(dang) 員幹部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而早2008年的中央黨(dang) 校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習(xi) 近平亦引用“禍莫大於(yu) 不知足,咎莫大於(yu) 欲得”,提醒黨(dang) 員幹部要謹防“貪欲”之害,幹幹淨淨做人。

“法者,治之端也。”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之後,中國法治進程進入快車道,“法治”的理念也不斷深入人心,這成為(wei) 習(xi) 近平治國理政最為(wei) 醒目的標誌之一。以韓非子為(wei) 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也成為(wei) 習(xi) 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道私者亂(luan) ,道法者治”,習(xi) 近平曾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地強調“嚴(yan) 明黨(dang) 的紀律”、重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老實做人、做老實人,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先進性的內(nei) 在要求,是領導幹部‘官德’的外在表現,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貫主張。”習(xi) 近平對黨(dang) 內(nei) 的“老實人”推崇有加。墨子作為(wei) 先秦百家中的實幹家,以“兼愛非攻”為(wei) 立派思想,強調對和平理念的堅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習(xi) 近平曾借墨子之語肯定“老實人”。他認為(wei) 官員隻有從(cong) 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科學,不唯上、不唯書(shu) 、隻唯實,最終才能得到群眾(zhong) 的認可、社會(hui) 的肯定。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