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朝明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
楊朝明 著《讓儒學溫暖世界》出版暨前言
書(shu) 名:《讓儒學溫暖世界》
作者:楊朝明
出版社:山東(dong) 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作者簡介】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常務理事等。曆任《齊魯學刊》編輯、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院長、曆史文化學院院長。山東(dong) 省儒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zhuan) 家;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長。
【目錄】
【前言】
記得在2015年,香港孔教學院出版紀念孔子誕辰的特刊,在應邀撰寫(xie) 的祝辭中,我不假思索寫(xie) 下了“讓孔子溫暖人心”的題目。當越來越走近孔子時,更感到作為(wei) 師長他親(qin) 切高大,作為(wei) 聖哲他彌高彌堅。孔子以愛與(yu) 敬為(wei) “至德要道”,希望“天下為(wei) 公”“講信修睦”“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和儒家充滿了對世道的關(guan) 切,對眾(zhong) 生的摯愛。我們(men) 期待能告訴世人一個(ge) 真實的孔子,讓孔子照亮人心,用儒學溫暖世界。
首先,中華民族複興(xing) ,必須以文化自信為(wei) 前提。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偉(wei) 大文明的存在。西方學者也看到了這一點,比如英國著名漢學家馬丁雅克提出:為(wei) 什麽(me) 西方帝國總是在曇花一現之後就灰飛煙滅了,而中國卻能得以永遠傳(chuan) 承?他解釋說,中國其實是一個(ge) 文明但是它卻“偽(wei) 裝”成了一個(ge) 國家的存在。在他看來,也許隻有這樣,才可以理解為(wei) 什麽(me) 西方帝國衰敗後就再無崛起的可能而中國總是能不斷複興(xing) ,這是因為(wei) “中國”本身就是一種文明!
作為(wei) 世界上唯一綿延數千年不間斷的文明,講文化自信,中國有充足的底氣。而儒家文化,因其學說中關(guan) 於(yu) 天下為(wei) 公、大同世界的暢想;關(guan) 於(yu) 為(wei) 政以德、政者正也的闡釋;關(guan) 於(yu) 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論述等,時隔千年依然具有著指導實踐的重要意義(yi) ,不僅(jin) 為(wei) 時代發展提供思想啟迪,更直接作用於(yu) “人心”,助推社會(hui) 的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曆史上道德品格、精神觀念、思想文化的集合體(ti) ,也是中華文明得以傳(chuan) 承和弘揚的外在表現形式。中國有著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2014年3月27日,習(xi) 近平主席在法國巴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他提出世界文明多姿多彩,彼此地位平等,互相借鑒學習(xi) ,應該和諧相處,互相包容。這是中國關(guan) 於(yu) 世界文明觀的重要表達。它明顯超越了“文明衝(chong) 突”,也包含了“文明對話”,業(ye) 已引起廣大學者和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和一致好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有一塊石碑,上麵用多種語言寫(xie) 著這樣一句話:“戰爭(zheng) 起源於(yu) 人之思想,故務需於(yu) 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習(xi) 近平主席多次談到這句話,他站在世界文明與(yu) 國際關(guan) 係的高度,講到“思想”對於(yu) 世界和平與(yu) 發展的意義(yi) 。孔子儒學的核心和特質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深度契合,它是要在“天理”與(yu) “人心”之間築起“禮”的堤防,在“人心”與(yu) “道心”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中國人民曆來追求和諧,愛好和平,中華傳(chuan) 統中明理修身、推己及人等觀念,依然顯示著其超越時空的意義(yi) 。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要以明德引領社會(hui) 風尚。
大力弘揚祖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就需要一大批社會(hui) 的精英分子勇於(yu) 擔當和引領,2018年3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hui) 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hui) 科學界委員時,就特別提出要求,希望大家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要用明德引領風尚,為(wei) 社會(hui) 做出表率。
儒家經典《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yu) 至善。所謂“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培養(yang) 有格局的大人君子必須“明明德”,彰顯人性的光輝。正如孔子所要求自己的弟子“女為(wei) 君子儒,無為(wei) 小人儒”那樣,當下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不能把儒學研究當作謀生手段或僅(jin) 僅(jin) 是一種職業(ye) ,要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看作一種提升社會(hui) 境界、提升人的境界和素養(yang) 的方式,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之間的關(guan) 係。研究儒學若不從(cong) 儒家精神的實質去理解它,融入不到內(nei) 心深處,對儒學的理解就一定會(hui) 受局限。
孔子之前,中華文明已經有數千年的曆程,已經有豐(feng) 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深沉的精神追求。孔子接續中華慧命,繼承先聖先王,繼續凝練提升,把他以前的中華文化都“集中在他的手裏”。這種智慧源自天道性命,思索“個(ge) 體(ti) 生命該有怎樣的追求?”“人與(yu) 動物應有怎樣的區別?”“怎樣在心中建起道德的防線?”這樣的根本問題。
需求的滿足使人們(men) 感到幸福,追求欲望卻又可能相伴新的欲望。在現代社會(hui) ,人們(men) 享有物質上的極大豐(feng) 裕,卻又常常人人自危。在需求與(yu) 欲望、天理與(yu) 人心之間,人應當正確抉擇,“知其所止”“知止而定”。孔子繼承他以前的文明成果,述而不作,寓作於(yu) 述。他被稱為(wei) “萬(wan) 世師表”“聖集大成”,當之無愧!
孔子的魅力在以“小”通“大”。他的方法貼近人心,他的思維符合人情。這個(ge) 世界不能沒有“愛”,不可缺少“敬”,他提出“立愛自親(qin) 始,立敬自長始”。基於(yu) 對人情人性的認知,本著“中人之情”的原則,以人人能知能行的方法,“平好惡而返人道之正”,左右糾偏,防微杜漸。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就是這樣,在日常與(yu) 細微中洋溢溫暖與(yu) 深情,蘊涵更多更深的智慧!
今日,人們(men) 期望開拓更為(wei) 理想和廣闊的文明路。很多情況下,文明更具有一統特性,觀念更具有凝聚能力。無論怎樣,民眾(zhong) 希望安居樂(le) 業(ye) 的追求亙(gen) 古不變,愉悅快樂(le) 地生活是黎民大眾(zhong) 最基本的向往。東(dong) 海西海,心同理同,人的格局與(yu) 氣象、信念與(yu) 追求,都需要以內(nei) 心的情感來溫暖、來滋養(yang) 、來放大。
兩(liang) 千多年來,因為(wei) 有了孔子的學說,中華民族比世界上別的民族更加和睦、更加和諧。子貢說得好,孔子如同日月,不能輕易淩越,不可無端詆毀。他是中華文化的高峰,是人類文明的驕子,是幸福人生的保障。人們(men) 在孔子的光照下行走、長養(yang) ,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人們(men) 應懷有溫情,帶著敬意,敞開心扉,去仰望和追隨,真切感受孔子的和煦與(yu) 溫暖。
第三,改變社會(hui) 風尚,先讓中華經典浸潤人心。
四十多年的孔子儒學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生涯,讓我得到了一些心得與(yu) 人生感悟。我們(men) 所處的是一個(ge) 社會(hui) 急劇變化的時代,是一個(ge) 在不少地方存在困境的時代。作為(wei) 讀書(shu) 人,我與(yu) 書(shu) 打了幾十年交道,我認為(wei) ,在這個(ge) 多元與(yu) 多樣的時代、知識爆炸的時代,“讀什麽(me) 書(shu) ”“怎麽(me) 讀書(shu) ”成了重要的問題,也成了年輕人的一大困惑。就讀書(shu) 而言,我認為(wei) 讀什麽(me) 書(shu) 比讀書(shu) 本身更為(wei) 緊要。記得金克木先生在《書(shu) 讀完了》這本書(shu) 裏談到一個(ge) 故事,說曆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去看望另一位前輩曆史學家夏曾佑先生時,夏曾佑先生對陳寅恪先生說,在中國,要讀的書(shu) 就那十幾本。這十幾本書(shu) 就是傳(chuan) 統的“四書(shu) 五經”,再加上《荀子》《老子》和《莊子》。讀了這十幾本書(shu) ,就是把中國的書(shu) 都讀完了。因為(wei) ,中華文化最核心的書(shu) 就這些。這些書(shu) 的成書(shu) ,是此前我國數千年文化的沉澱,而這些書(shu) 又影響了此後我國的數千年。
不難發現,這些傳(chuan) 統國學典籍,絕大部分都屬於(yu) 儒家。儒學的核心是這些經典,而經典是中國人最應該讀的書(shu) 。這些經典教我們(men) 如何為(wei) 人處事、安身立命,教我們(men) 如何與(yu) 人和諧共處。因此,讀書(shu) 要讀經典。要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思想,更應該讀這些核心的儒家經典。2013年1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山東(dong) 曲阜,來到孔子研究院考察時,看到我們(men) 研究成果中的《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說“這兩(liang) 本書(shu) 我要仔細看看”。我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意思,是說作為(wei) 中國人,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經典。
中華經典典籍是其前數千年文化的凝練與(yu) 總結,又經過了此後數千年曆史的檢驗,蘊含著豐(feng) 富的中華智慧。讀書(shu) ,切記一定要讀最該讀的書(shu) ,要先讀必須讀的書(shu) 。隻有先了解中國,才能了解世界;隻有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信。孔子儒學告訴我們(men) ,要培養(yang) 愛心,就要從(cong) 孝親(qin) 開始;欲有能力愛天下,必先愛自己的家國。現在不少人不缺少世界眼光,但缺少中國意識、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講修行、講自律、講和諧。自律的人永遠不會(hui) 太差,生活對每個(ge) 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會(hui) 偏袒任何一個(ge) 人。自律的人,最終一定是出眾(zhong) 的人;放縱自己的人,一定會(hui) 被社會(hui) 淘汰。領會(hui) 中華經典神韻,才就能看清前行的路,“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尤其年輕人,更要“擇善人而交,擇善書(shu) 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cong) ”。
第四,謀長遠求突破,用行動回應總書(shu) 記囑托。
2013年11月下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山東(dong) 考察指導工作。期間專(zhuan) 程考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召開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由此,全國上下進一步加大力度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讓儒學重回大眾(zhong) “視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談到兩(liang) 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轉換,也就是“如何繼承傳(chuan) 統文化”;另一個(ge) 是儒學話語權問題,也就是“傳(chuan) 統文化如何在今天的中國和世界發揮作用”。這對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men) 要肩負起這一使命,成為(wei) 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者、實踐者和傳(chuan) 播者。
文化研究既要“登峰”也要“落地”。“登峰”就是需要大家去認識文化的深層意義(yi) 。我們(men) 了解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度和高度,了解幾千年來民族文化的形成發展,要把這些成果加以轉換進而“落地”,形成對人心、社會(hui) 的滋養(yang) ,形成人民共同的信仰和力量。
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傳(chuan) 承是一個(ge) 體(ti) 係,我們(men) 要認真研究規律,找到適合方法,力求行之有效。傳(chuan) 統文化應走入國民教育體(ti) 係,讓孩子們(men) 盡早接觸。適時而教,教於(yu) 當教之時。《禮記·學記》說得好:“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men) 應想方設法,潤物無聲,為(wei) 他們(men) 從(cong) 小在心中埋下古代先賢義(yi) 理之學的種子,明白為(wei) 人做事的道理,將聖賢教誨融入生命成長曆程,自覺地擔負起社會(hui) 責任和曆史重任。作為(wei) 儒學學習(xi) 者、研究者、傳(chuan) 播者,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一係列重要講話精神,謀長遠、明思路,抓關(guan) 鍵、求突破,用實際行動回應總書(shu) 記的囑托,盡一生所研所學,傳(chuan) 播給更多的人。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更多的人所認可、所認知的時候,我們(men) 心情就非常喜悅。我們(men) 應該更多思考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結合,關(guan) 注當下,走進人心。建設新時代文化,要走近、走進孔子,把握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創造的精神與(yu) 精髓,這樣我們(men) 才有根,才能在與(yu) 社會(hui) 結合中避免偏執一端,不至於(yu) 表麵化、形式化、功利化。我們(men) 不能丟(diu) 掉自己珍貴的文化遺產(chan) ,否則就會(hui) 走很多彎路。傳(chuan) 統文化指向著未來。立足當下,鑒往知來,我們(men) 要更好地建設文化中國,讓孔子儒學融入時代,把這個(ge) 偉(wei) 大禮物獻給世界,照亮世道,溫暖人心。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