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夏至:向陽而生與我心光明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3-06-24 23:13:28
標簽:夏至

夏至:向陽而生與(yu) 我心光明

作者:房偉(wei)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子研究院禮樂(le) 文明中心副秘書(shu) 長,山東(dong) 孔子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

來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五月初四日庚戌

          耶穌2023年6月21日

 

芒種之後夏至來,這是四季中最為(wei) 燦爛的節氣。白晝久,圭影短,宵漏漸長;綠成蔭,荷綻放,清香溢遠。

 

 

 

夏至是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氣之一。據《尚書(shu) ·堯典》記載,帝堯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赴東(dong) 、南、西、北四方,觀測天象,製定曆法,以掌春、夏、秋、冬四時。文中所言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仲”即為(wei) 後世的“二分二至”,分別對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其中,帝堯申命羲叔,“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火”是指東(dong) 方青龍七宿之一的心宿,“日永”表示一年中最長的一天,這就是說,當心宿在黃昏時分出現於(yu) 正南方的天空時,白晝最長,這一天就是“仲夏”。此後,在《左傳(chuan) 》中還出現了“凡分、至、啟、閉,必書(shu) 雲(yun) 物,為(wei) 備故也”的記載,“至”就是指夏至和冬至,唐人孔穎達疏曰:“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為(wei) 啟,立秋、立冬為(wei) 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台,書(shu) 其所見雲(yun) 物氣色,若有雲(yun) 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後必有驗,書(shu) 之者為(wei) 豫備故也。”凡是到了這八個(ge) 節氣時,一定要記下天色災變,為(wei) 避災禍早作準備。

 

作為(wei) 具有始點意義(yi) 的節氣,夏至在古人心中極不尋常。萬(wan) 物生長繁盛在此時到達一個(ge) 極點,為(wei) 使陰陽調和,古人時常在夏至日祭地。《周禮·春官·大司樂(le) 》記載:“《鹹池》之舞,夏日至,於(yu) 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le) 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在夏至日,古代帝王會(hui) 在澤中之方丘舉(ju) 行祭地儀(yi) 式,奏樂(le) 並配《鹹池》之舞。《周禮》中還提到:“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le) ,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wan) 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鄭注雲(yun) :“大合樂(le) 者,謂遍作六代之樂(le) ,以冬日至作之,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作之,致地祗物鬽。”“物魅”是指百物之神,古代在夏至日祭祀地祗、物鬽時要“大合樂(le) ”。這種祭祀後代有延續,據《通典》記載,北齊、隋代及唐代均於(yu) 夏日至祭皇地祇。

 

從(cong) 天文的角度看,夏至節氣的特質非常顯著。清人陳希齡概括為(wei)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氏著《恪遵憲度》,見於(yu) 《輔仁學誌》第1卷第2期)“日北至”,是說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直射點到達最北端,並由此開始逐漸南移;“日長之至”,是說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此後白晝漸短;“日影短至”,是說在夏至這天的正午時分,太陽接近直射地麵,地處北半球的物體(ti) 影子最短,北回歸線地區甚至會(hui) 短暫出現“立竿無影”的景觀。所以,“夏至”並非指夏季的到來,“至”有極致的意思,展示的是晝夜變化的界限。

 

夏至所展現的這種變化,與(yu) 太陽及其運動有直接關(guan) 係。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恒星,為(wei) 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提供了光和熱。萬(wan) 物生長靠太陽,陽光是生命的源泉,它讓世間生靈得到了溫暖和快樂(le) ,迸發出蓬勃的生機。由於(yu) 太陽公轉與(yu) 地球自轉的聯合作用,地球上的太陽直射點在不斷移動中,不同季節地球上的不同地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和日照時間也會(hui) 不同。在夏至時,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最強,氣溫高,雨水多,萬(wan) 物都會(hui) 抓住時機,向陽而生,盡情地吸收光照,積蓄力量,從(cong) 而達成生命的綻放,整個(ge) 夏天的生機和美好都在此刻完美呈現。

 

中國古人講求順天時而動,認為(wei) 夏至過後陰氣開始生發,所以經常會(hui) 提到“一陰生”。《易·象辭》言“複”卦:“先王以至日閉關(guan) ,商旅不行,後不省方。”“至日”即指夏至。孔穎達疏:“夏至一陰生,是陰動用而陽複於(yu) 靜也。”“複”就是指事物循環往複,終而複始。在二十四節氣的體(ti) 係中,夏至正是一個(ge) 窮極而返的轉折點。夏至過後,陽氣開始收斂,陰氣則開始生發,且陽氣主放,陰氣主收,所以萬(wan) 物由綻放轉凝結,花落而結果實,“一陰生”表現的正是對天時曆法的順應與(yu) 遵循。其實,這種思想在古人總結的夏至“三候”中也有體(ti) 現。夏至之時,陽氣始衰,鹿角屬陽故開始脫落,此謂“鹿角解”;隨著時間推移,陰氣漸生,“蟬始鳴”“半夏生”展現的正是這種轉換。

 

夏至來臨(lin) ,預示著即將會(hui) 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間,烈日炎炎,人們(men) 難免心煩意燥。此時吃碗清爽的涼麵,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將麵條下鍋煮熟,撈起來過一下涼水,食用時加上醬油、香醋、麻汁、香油等調料,再配上各種菜碼。大汗淋漓之時,吃上一碗,解暑降溫,渾身舒爽,真是“一碗麵下肚,暑氣消大半”。

 

吃麵降溫隻是一時之快,麵對暑熱、暑燥,“養(yang) 心”“清心”“靜心”才是關(guan) 鍵,畢竟“心靜自然涼”。從(cong)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為(wei) 本”到孟子“求放心”“養(yang) 心莫善於(yu) 寡欲”,從(cong) 呂希哲“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到曾國藩的“將此心放得實、養(yang) 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古聖先賢對此有諸多論說,並且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靜坐、書(shu) 法、讀書(shu) 等等都是有效的途徑,非常值得我們(men) 去親(qin) 自體(ti) 驗。

 

夏至之時,日照時間最長,也意味著光明最為(wei) 持久。人心最需要持久的光明,養(yang) 一顆光明的心,做一個(ge) 善良的人,讓生命充滿光芒,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