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蒙培元作者簡介:蒙培元,男,生於(yu) 西曆一九三八年生,卒於(yu) 西曆二零二三年,甘肅莊浪人。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ye) ,一九六六年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畢業(ye)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雜誌主編。著有《理學的演變》《理學範疇係統》《中國心性論》《中國哲學主體(ti) 思維》《心靈超越與(yu) 境界》《情感與(yu) 理性》《人與(yu) 自然》等。 |
蒙培元 著《生態儒學》文集出版暨前言
書(shu) 名:《生態儒學》
作者:蒙培元 著、黃玉順 編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5月版
【編者前言】
當代著名哲學家蒙培元先生的思想,以“情感儒學”著稱。“他的哲學思想有‘主體(ti) ’‘心靈’‘超越’‘境界’與(yu) ‘自然’這幾個(ge) 最重要的關(guan) 鍵詞,並由‘情感’貫通起來”[1];這就是說,“情感儒學”是一個(ge) 總括的名稱,其體(ti) 係內(nei) 部則有多方麵的展開。其中最突出的麵向,就是“情感哲學”、“心靈哲學”和“生態哲學”(即“生態儒學”),各自都可視為(wei) 一個(ge) 相對獨立的思想體(ti) 係。本書(shu) 即蒙先生開創性的“生態儒學”的論文集。
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儒學現代發展的幾個(ge) 問題》中,蒙先生提出“生態儒學”概念:
“目前的儒學研究,已開始突破已有的知識框架,向不同層麵發展,並出現多元化的趨勢,這是一種好現象。隨著研究的深入,出現了生態儒學,這是儒學研究和發展的新突破,具有重要意義(yi) 。”[2]
但實際上,蒙先生的生態儒學研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了,其標誌是1998年發表的論文《人對自然界有沒有義(yi) 務》。隻不過,蒙先生通常將自己的生態儒學稱為(wei) “生態觀”或“生態哲學”,如1999年發表的論文《從(cong) 孟子“仁民愛物說”看儒家生態觀》和《〈易傳(chuan) 〉的生態哲學》。
蒙先生的生態儒學的思想發展,大致經過以下幾個(ge) 階段:
1.多維的探索(1998年—2002年)。主要論文有:《人對自然界有沒有義(yi) 務——從(cong) 儒家人學與(yu) 可持續發展談起》;《從(cong) 孟子“仁民愛物說”看儒家生態觀》;《怎樣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從(cong) 孔子德性學說談起》;《天·地·人——談〈易傳(chuan) 〉的生態哲學》;《從(cong) 孔孟的德性說看儒家的生態觀》;《親(qin) 近自然——人類生存發展之道》;《張載天人合一說的生態意義(yi) 》;《孔子天人之學的生態意義(yi) 》;《從(cong) 中西傳(chuan) 統人權觀念看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
2.體(ti) 係的雛形(2002年—2003年)。主要論文有:《為(wei) 什麽(me) 說中國哲學是深層生態學》;《中國哲學生態觀論綱》;《中國哲學的當代價(jia) 值——從(cong) 生態學的觀點看》;《存一分“敬畏”之心》;《朱熹哲學生態觀》;《關(guan) 於(yu) 中國哲學生態觀的幾個(ge) 問題》;《人文與(yu) 自然——孔子智慧的再闡釋》。
3.體(ti) 係的完成(2003年—2004年)。標誌性成果是:專(zhuan) 著《人與(yu) 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3]。
4.拓展的思考(2004年—2015年)。主要論文有:《“自然價(jia) 值”將成為(wei) 21世紀的關(guan) 鍵詞》;《從(cong) 孔子思想看中國的生態文化》;《傾(qing) 聽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樣重新認識孔子》;《仁學的生態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從(cong) 中國生態文化中汲取什麽(me) 》;《中國哲學生態觀的兩(liang) 個(ge) 問題》;《從(cong) 人物異同論看朱熹的生態觀》;《何為(wei) “格物”?為(wei) 何“格物”?——從(cong) “格物說”看朱熹哲學生態觀》;《再談中國生態哲學的幾個(ge) 問題》。
現將專(zhuan) 著《人與(yu) 自然》以外的所有文章集為(wei) 一冊(ce) ,以便讀者研讀。
注釋:
[1] 黃玉順:《情感儒學:當代哲學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學》,《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第43–47頁。
[2] 蒙培元:《儒學現代發展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第35‒44頁。
[3]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目錄】
人對自然界有沒有義(yi) 務——從(cong) 儒家人學與(yu) 可持續發展談起
從(cong) 孟子“仁民愛物說”看儒家生態觀
怎樣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從(cong) 孔子德性學說談起
天·地·人——談《易傳(chuan) 》的生態哲學
親(qin) 近自然——人類生存發展之道
張載天人合一說的生態意義(yi)
孔子天人之學的生態意義(yi)
從(cong) 中西傳(chuan) 統人權觀念看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
為(wei) 什麽(me) 說中國哲學是深層生態學
中國哲學生態觀論綱
中國哲學的當代價(jia) 值——從(cong) 生態學的觀點看
《人與(yu) 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介紹
存一分“敬畏”之心
朱熹哲學生態觀
關(guan) 於(yu) 中國哲學生態觀的幾個(ge) 問題
人文與(yu) 自然——孔子智慧的再闡釋
《人與(yu) 自然》自序
“自然價(jia) 值”將成為(wei) 21世紀的關(guan) 鍵詞
從(cong) 孔子思想看中國的生態文化
傾(qing) 聽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樣重新認識孔子
仁學的生態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
從(cong) 中國生態文化中汲取什麽(me)
中國哲學生態觀的兩(liang) 個(ge) 問題
從(cong) 人物異同論看朱熹的生態觀
何為(wei) “格物”?為(wei) 何“格物”?——從(cong) “格物說”看朱熹哲學生態觀
“中國生態哲學思想史研究”開題報告會(hui) 發言稿
儒家生態哲學體(ti) 係的探索與(yu) 建構——評《儒家生態思想通論》
再談中國生態哲學的幾個(ge) 問題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