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翎】宋韻文化再認識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3-05-19 11:51:42
標簽:宋韻文化

宋韻文化再認識

作者:劉雁翎(浙江省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廿八日乙亥

          耶穌2023年5月17日

 

“宋韻”是兩(liang) 宋時期的文化美學、精神價(jia) 值和物質形態,是兩(liang) 宋文化的核心與(yu) 精華。宋韻文化匯聚了兩(liang) 宋時期獨特的文化風尚和精神氣質,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跨越時空的當代價(jia) 值和博大深遠的世界意義(yi) 。早在1985年,何昌林在《唐風宋韻論南音——寫(xie) 給海內(nei) 外南音弦友》中就已提到“宋韻”。近年來,從(cong) 審美範疇到曆史文明視域,雖然學界對“宋韻文化”展開了廣泛探討,但對其確切內(nei) 涵和深層意蘊仍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筆者認為(wei) ,宋韻文化的解釋路徑需要綜合兩(liang) 宋文化美學、精神價(jia) 值和物質形態的三重維度,統括提挈“宋韻文化”的本質。

 

從(cong) 美學維度理解宋韻文化

 

“宋韻”概念一經提出就已指向了文化美學的內(nei) 涵。“韻”的曆史演變可追溯到三代秦漢時期,從(cong) 《琴賦》的“雅韻複揚”到《月賦》的“風篁成韻”,正是範溫在《潛溪詩眼》中講到的“自三代秦漢,非聲不言韻”。到了北宋,蘇軾、黃庭堅就以“韻”評論詩、書(shu) 、畫,“韻”遂成為(wei) 藝術領域審美批評的最高標準。劉克敵指出:“‘韻’作為(wei) 對‘兩(liang) 宋’文藝風格或者對文人精神風貌的描述性用語和概括性用語……‘宋韻’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民族在審美觀念方麵上升到一個(ge) 更高的層次,是一個(ge) 民族在審美上走向成熟的標誌。”

 

複古與(yu) 創新、優(you) 雅與(yu) 世俗,宋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審美。宋人的審美風尚既是藝術的生活化,也是生活的藝術化;既追求生活情趣,亦追求藝術境界。宋代商品經濟發展,海外貿易興(xing) 盛,形成了百業(ye) 生輝的局麵,出現了豐(feng) 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宋代美學廣泛存在於(yu) 宋人的社會(hui) 生活、詩詞書(shu) 畫、話本戲曲、建築園林等各種形態的意象思想之中。鄧小南指出,宋文化出現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傾(qing) 向。吳功正認為(wei) ,“宋代雅化與(yu) 俗化、文人化與(yu) 市民化、理學化與(yu) 美學化並生並存”。宋文化就是在市民趣味的不斷提升、士大夫對“遊於(yu) 藝”的熱衷追求中,帶動了宋代的審美塑造,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推向高峰。

 

宋人追求以藝載道,隨著宋代理學融儒釋道思想於(yu) 一體(ti) ,逐漸向美學滲透,特別是心學的擴散,宋代的文化美學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按照傳(chuan) 統美學的觀點,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宋人的審美心態由外顯而趨向內(nei) 斂,尚精雅、平淡,在動進與(yu) 退隱之間、虛空與(yu) 萬(wan) 境之際達到審美自由,隨物賦形、超越具體(ti) 物象,獲得更高層麵上的審美意義(yi) ,這成為(wei) 宋人的審美理想。以生活美學論,有點茶之妙、掛畫之道、插花之趣、焚香之雅的“宋人四藝”;以詩文美學論,既有宋代士人“文為(wei) 世用”的經世致用美學觀,亦有“別材別趣”的審美偏向;以宋詞美學論,宋詞豪放與(yu) 婉約二水分流,取得顯著成就,“以詩為(wei) 詞”“以文為(wei) 詞”的創新發展,推進了這一時期文學審美;以園林美學論,宋代園林設計講究移步換景,以風雅為(wei) 基調,以返璞自然為(wei) 趣味,以“壺中天地”為(wei) 境界;以書(shu) 法美學論,宋代書(shu) 法淩薄高峰,注重表達以神寫(xie) 形與(yu) 以神尚意,筆隨“意”發,以“意”達心,“意”是主體(ti) 精神的體(ti) 現;以宋畫美學論,北宗陽剛宏偉(wei) ,南宗陰柔秀麗(li) ,宋畫曆經“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不同創作階段,有學者提出“三遠”論和“林泉之心”的繪畫觀,蘇軾強調詩畫融合的意境。還有學者談到,以詩情入畫作為(wei) 一種高級審美理想和藝術趣味的自覺提倡,並日益成為(wei) 占據統治地位的美學標準,應始於(yu) 宋。

 

從(cong) 價(jia) 值維度理解宋韻文化

 

張節末提出,在“韻”前麵加上“宋”作曆史界域,“韻”概念便不再是孤立的藝術審美經驗與(yu) 評鑒,“宋韻”獲得宏觀的、曆史的品格。筆者認為(wei) ,這種品格正是精神價(jia) 值的彰顯。在陳野看來,宋韻文化有六大精神實質,即民族精神、愛國精神、開放精神、創造精神、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陶然指出,宋韻的內(nei) 涵“包括宋代輝煌的文學藝術之風韻,也涵蓋宋代人格氣象的神韻,更指向宋代時代精神的氣韻”。

 

宋代士人群體(ti) 形成了一個(ge) 文化價(jia) 值共同體(ti) 。錢穆所講的“士大夫的自覺精神”,“正是那輩讀書(shu) 人漸漸自己從(cong) 內(nei) 心深處湧現出一種感覺,感覺他們(men) 應該起來擔負著天下的重任”。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與(yu) 張載的橫渠四句“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為(wei) 宋代士人所認同。宋代外患頻仍,士人群體(ti) 的政治使命感和憂患意識愈發強烈,在風雷激蕩的政治社會(hui) 變革中,愛國精神在這個(ge) 時代更加凸顯。宋代產(chan) 生了以嶽飛、虞允文、陸遊、辛棄疾、文天祥等人為(wei) 代表的具有強烈愛國主義(yi) 精神的士大夫和將領。愛國精神甚至成為(wei) 宋代的繪畫主題,如《伯夷叔齊采薇圖卷》《晉文公複國圖》《胡笳十八拍圖》《文姬歸漢圖》《中興(xing) 四將圖》等。

 

宋代有著相對寬鬆的政治文化生態。北宋宋仁宗和南宋宋孝宗時期,文治風華、錚錚傲骨注釋了那個(ge) 時代,因此宋代湧現出了許多文化名人和思想名家。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是學者型的文學大家,司馬光是曆史學家,他們(men) 也都在政壇上有過重要影響。宋代理學興(xing) 盛,程朱理學發展成為(wei) 此後占據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周敦頤、張載、邵雍及程頤、程顥兄弟被稱為(wei) “北宋五子”,他們(men) 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理學家。在南宋,朱熹和陸九淵分別代表道學和心學,事功之學的代表則有呂祖謙、陳亮、葉適等浙東(dong) 學人。宋代士大夫群體(ti) 的信仰價(jia) 值,體(ti) 現中國人對追尋人生意義(yi) 、實踐人生價(jia) 值、解決(jue) 人生問題孜孜不倦的求索與(yu) 思考。宋代理學先後傳(chuan) 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對周邊國家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

 

從(cong) 物質維度理解宋韻文化

 

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都有其物質的外在表現形態,人們(men) 總是通過物質的形式更深入了解人類精神文明的實質。徐吉軍(jun) 在《宋韻:登峰造極的兩(liang) 宋文明》一文中將“宋韻”的內(nei) 涵拓展到兩(liang) 宋曆史文明的視域。宋韻文化賡續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呈現出經濟、製度、科技、文學、藝術、書(shu) 法、繪畫、陶瓷、紡織、建築、宗教等多種形態。

 

在瓷器藝術上,宋瓷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傑出瑰寶。景德鎮的白瓷瑩潤如脂、色質如玉;龍泉青瓷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極致。在杭州國家版本館中,正是由數萬(wan) 片純手工燒製的青瓷片組成了館中一樘樘青瓷屏扇。在繪畫藝術上,兩(liang) 宋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繪畫史上的輝煌時期,也是文人畫的開啟時期,院體(ti) 花鳥畫化技法為(wei) 畫質,亦取得了繪畫美學的重大成就。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煕的《早春圖》、夏圭的《溪山清遠圖》等共同譜寫(xie) 了宋畫的黃金時代。在書(shu) 法藝術上,宋代以行書(shu) 名世,產(chan) 生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黃州寒食詩帖》《鬆風閣詩帖》《蜀素帖》《山居帖》等均為(wei) 傳(chuan) 世名作。除四大家以外,北宋徽宗趙佶創造的瘦金體(ti) 也深刻影響了之後的中國書(shu) 法家。在科學技術上,宋代的科技在很多方麵已經居於(yu) 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當時許多發達的科學技術。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業(ye) 、羅盤針的發明和應用、“火槍”“突火槍”和火炮的發明等彪炳史冊(ce) 。以印刷技術為(wei) 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作為(wei) 南宋腹心之地,浙江是兩(liang) 宋文化遺存的集富之地,浙江省積極推進考古挖掘和保護展示宋代文化遺存,培育宋韻文化標識。浙江現已探明的兩(liang) 宋時期代表性文化遺存有南宋皇城、皇陵、紹興(xing) 宋六陵、窯址群等數十處,曆史遺存豐(feng) 富。

 

以“鬱鬱乎文哉”著稱的宋代,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ge) 重大的變革時代,被學界普遍認為(wei) 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因此,對宋韻文化的再認識需要把握兩(liang) 層關(guan) 係。一是曆史與(yu) 當代的關(guan) 係。雖然兩(liang) 宋時期的文化高峰與(yu) 宋朝積貧積弱的現狀形成了不和諧的張力,但宋代所展現的愛國主義(yi) 精神、改革變法精神、科技創新精神等都對當代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二是局部與(yu) 全局的關(guan) 係。從(cong) 全時空的視野對宋韻文化進行詮釋,不僅(jin) 限於(yu) 兩(liang) 宋的時空域,而是從(cong) 整個(ge) 中國的曆史進程、世界文明的交流來理解,即“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呂思勉、葛兆光等都指出中國民族意識的萌芽始於(yu) 宋代。因此,在共同體(ti) 的視域下,宋韻文化中亦蘊含對於(yu) 理解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理論價(jia) 值。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