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孔子:活在眾生之間

欄目:往聖先賢
發布時間:2023-05-16 19:43:30
標簽:孔子

孔子:活在眾(zhong) 生之間

作者:王海平

來源:《走進孔子》2022年第6期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今天,伴隨著歲月運行的腳步,越來越多的人們(men) 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從(cong) 四麵八方不約而同地走進尼山聖境。

 

 

 

尼山聖境的孔子像

 

尼山,靜靜矗立於(yu) 曲阜城郊外,慣看兩(liang) 千多年日出月落,迎送天地寒來暑往,悅納人間花開花謝。它奇不過三山,險不過五嶽,卻成為(wei) 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製高點。因為(wei) ,這裏誕生了被後人譽為(wei) “生民未有”“萬(wan) 世師表”的中國先哲——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yu) 公元前551年,卒於(yu) 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即今天的山東(dong) 曲阜人,中國古代偉(wei) 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文化,經過不斷傳(chuan) 承和發展,最終成為(wei) 中國古代社會(hui) 的文化正統、思想根基、精神支柱和價(jia) 值體(ti) 係,成為(wei) 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人類文明瑰寶。孔子構建的思想文化大廈,以仁義(yi) 禮智信為(wei) 基,以忠德寬恕勇為(wei) 棟,以孝廉恭儉(jian) 敏為(wei) 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藝為(wei) 檁,以《詩》《書(shu) 》《禮》《樂(le) 》《易》《春秋》為(wei) 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為(wei) 脊,巍然屹立於(yu) 中華大地。一部《論語》概括天地人,大道至簡、智慧通達,讓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百讀不厭、千年不絕。

 

著名詞作家、劇作家,山東(dong) 濟寧人喬(qiao) 羽創作了《千古孔子》:“百年千年萬(wan) 年,昨天今天明天。多少亭台樓閣,早已化作瓦礫一片。多少功名利祿,早已化作過眼雲(yun) 煙。你仍舊是你,你仍舊是你,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仍舊是你,你仍舊是你,永遠活在眾(zhong) 生之間,活在眾(zhong) 生之間。”為(wei) 創作這首歌,喬(qiao) 羽先生專(zhuan) 程來到曲阜遊覽“三孔”,到尼山參觀夫子廟、夫子洞,泛舟孔子湖,參觀六藝城。一路上,喬(qiao) 先生一麵聽導遊講孔子,一麵用心靈觸碰孔子,終於(yu) 寫(xie) 出這樣一首樸實的歌曲。喬(qiao) 羽與(yu) 孔子同鄉(xiang) ,從(cong) 小受到父親(qin) 教育熏陶,四歲時開始背誦《三字經》,這為(wei) 他寫(xie) 歌打下堅實基礎。從(cong) 《愛我中華》《我的祖國》到《祖國頌》,被譽為(wei) “詞壇泰鬥”的喬(qiao) 羽先生,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用心寫(xie) 歌,歌頌中華故園,內(nei) 心湧動著源於(yu) 孔子的仁愛思想,以及由此升華了的家國情懷。

 

 

 

喬(qiao) 羽先生

 

孔子的仁愛思想,同樣激勵著一位資深的導演。2010年1月22日,由胡玫導演的傳(chuan) 記曆史片《孔子》在全國上映,成為(wei) 百年來首次將孔子搬上銀幕的影視作品。這部講述春秋末年天下紛亂(luan) 背景下孔子試圖以仁愛精神來改變國人命運的電影,與(yu) 其說是現代人展現孔子的內(nei) 心世界,不如說是孔子喚醒了現代人的內(nei) 心世界。胡玫感慨道:拍這部電影,使她觸摸到孔子的內(nei) 心世界。她認為(wei) ,孔子有理想抱負、仁愛精神、和平理念、禮儀(yi) 風度、大同境界,他不是空談家,而是實幹家,他的思想學說盡管在當時沒有踐行,但對中華曆史文化影響深遠。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文化傳(chuan) 統,孔子是中華文化代表人物。為(wei) 拍好《孔子》這部電影,胡玫帶領團隊反複修改腳本,直到第十七稿時才確定從(cong) 孔子五十一歲出任魯國中都宰的時候切入。因為(wei) 這是最能夠凸顯孔子仁愛精神的一段曆史。

 

這部影片裏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笑稱自己不懂孔子,也沒有讀過孔子多少的書(shu) 。但他懂得這個(ge) 角色最感人的是那種精神品質和力量。據劇組的同事介紹,周潤發看過《孔子》劇本後感動得流淚,無論是在住所還是在拍片現場,他一直保持著跪姿,直到膝蓋跪腫。每天在片場開工前,他都要按照古禮向大家深鞠躬,就連場工和群眾(zhong) 演員也不漏掉。這是《孔子》片場最震撼人心的一個(ge) 場景。周潤發就是憑著一顆真誠善良的本心,憑著一種虔誠的精神,演活了孔子。

 

 

 

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海報

 

世間一切虔誠,都源於(yu) 敬愛。滿懷對孔子的敬愛,中國話劇舞台上也呈現了孔子形象。1989年山東(dong) 省話劇院創排了原創話劇《布衣孔子》,其中孔子的扮演者薛中銳先生,那年剛好五十二歲。回想起當年的情景,他終生難忘。在他看來,孔子是公認的聖人,但要還他布衣凡胎的形象,這在話劇表演史上是個(ge) 前所未遇的挑戰。他當時感到壓力很大,但思來想去,還是戰戰兢兢地接下任務。在接下來的三個(ge) 月時間裏,他拜訪孔子故裏,埋頭研讀《論語》《孔子演義(yi) 》等資料,深度走進孔子的精神世界。他認為(wei) ,藝術激情是生活激情的轉換,演戲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心,演人的心就是演人物的情感糾葛與(yu) 矛盾衝(chong) 突,以及戰勝情感糾葛與(yu) 矛盾衝(chong) 突的非凡境界,這樣才能夠感動觀眾(zhong) 。本著對孔子的深刻認知,加之多年的舞台藝術造詣,薛中銳先生最終成功塑造了“布衣孔子”的舞台形象。《布衣孔子》是他表演藝術的巔峰之作,是中國話劇舞台上的補白之作,榮獲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薛中銳的演出之所以得到觀眾(zhong) 廣泛認可,是因為(wei) 他讀懂了孔子用自己純潔的心靈來愛護人類的博大情感與(yu) 家國情懷。

 

 

 

話劇《布衣孔子》中薛中銳扮演的孔子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yun)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其實,春色就在人們(men) 心頭,但人們(men) 往往不知,不是內(nei) 省反而外求。這種迷失是方向感的迷失。現代社會(hui) 中的許多人不乏物質財富,缺乏的是方向感與(yu) 價(jia) 值觀。保持生命定力、確定人生方向,既應當從(cong) 當代去把握,更應當從(cong) 源頭去探尋。孔子用行動告訴人們(men) :如果世上還有一種力量能夠改造世界,那麽(me) ,它一定是仁愛。仁愛永遠是人類奮然前進的方向和力量。

 

 

泉城濟南,山環水抱,綠柳依依,泉水盈盈。走進泉城大街小巷,你會(hui) 發現這裏處處鐫刻著孔子文化的印記。具有百年曆史的山東(dong) 大學,更是儒風徐徐、墨香四溢、書(shu) 聲琅琅。複聖公顏子第七十九代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顏炳罡教授,長期致力於(yu) 推進儒學的大眾(zhong) 化。1996年秋天,他發起創辦經典讀書(shu) 班。之後,又創辦《心燈》報紙,旨在構築民間儒學傳(chuan) 播平台,點燃世俗生活的儒學心燈。

 

天不生仲尼,萬(wan) 古如長夜。仁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仁愛,世界將變成黑夜。孔子生逢亂(luan) 世,幼年喪(sang) 父,少年喪(sang) 母,晚年喪(sang) 妻喪(sang) 子,畢生曆經磨難,但依然初心不改、抱道不屈,於(yu) 世態炎涼中參悟天道人心,於(yu) 春秋霸亂(luan) 中洞察人間萬(wan) 象,於(yu) 禮崩樂(le) 壞中追慕周禮遺風,於(yu) 大道既隱中崇尚天下為(wei) 公;苦學“六藝”,編纂“六經”;興(xing) 辦私學,廣收門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得三千弟子而教,育七十二徒成賢,創立了以“仁者愛人”為(wei) 核心思想的儒家學說。為(wei) 宣傳(chuan) 儒家思想,改善良俗公序,孔子明知不可為(wei) 而為(wei) 之,周遊列國,顛沛流離,四體(ti) 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曆盡天下紛爭(zheng) ,飽嚐人間苦難,渴望人間正道,追求天下和平。晚年歸國的孔子,“與(yu) 天地合其德,與(yu) 日月合其明,與(yu) 四時合其序,與(yu) 鬼神合其吉凶”,順天應時,遵道而行,皓首窮經,焚膏繼晷,發憤忘食,樂(le) 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集五帝三代之大成,形成了以“仁者愛人”為(wei) 核心價(jia) 值,以“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為(wei) 基本方法的儒家思想體(ti) 係,為(wei) 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擎起一盞明燈。

 

 

剪紙,被喻為(wei) 剪刀縫裏的情感。走進中國藝術剪紙協會(hui) 會(hui) 長盧雪那琳琅滿目的剪紙藝術世界,最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她獨具匠心創作的大型剪紙作品《孔子》。盧雪從(cong) 六歲開始學習(xi) 剪紙,數十年來,作品無數,花開滿地。但她最鍾愛的是《孔子》。她把孔子視為(wei) 一座高山,頭部用陰剪以顯深沉厚重,美髯用陽剪以顯細密嚴(yan) 謹,手部用陽剪以寓意積極入世,袖口鑲蓮瓣以象征智慧美好,鞋上嵌祥雲(yun) 以寓意文興(xing) 天下,孔子揖讓形象彰顯溫良恭儉(jian) 讓的仁者氣度。

 

 

 

盧雪創作的剪紙作品《孔子》

 

一裁一剪皆生命,一錘一鏨總關(guan) 情。孔廟古建泥塑師孔昭斌是孔子第七十一代嫡孫,他創辦的聖賢堂雕塑藝術館裏的無數聖賢人物栩栩如生。為(wei) 塑造好聖賢形象,孔昭斌團隊精益求精。他們(men) 創作的孔子塑像看上去平易近人,是一位滿腹經綸而又和藹可親(qin) 的智慧老人。近幾年來,隨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大力弘揚,全國各地紛紛修複文廟。他帶領著創作團隊忘我地投身各地文廟修複與(yu) 重建工作,讓一座座文廟重現古樸神韻與(yu) 悠遠文脈。他們(men) 遠離家園,有時吃住在文廟,能夠耐得住寂寞,甘願追隨聖賢苦中作樂(le) 。對他們(men) 來說,塑造孔子等聖賢人物,是職業(ye) 、是情感,更是信仰。

 

 

 

孔昭斌在即將完工的孔子像前(姬生輝攝)

 

千年禮樂(le) 歸東(dong) 魯,萬(wan) 古衣冠拜素王。當千年木鐸再次在人間響起,人們(men) 再次踏上尋聖之路。每逢孔子誕辰紀念日,世界各地數十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們(men) 從(cong) 四麵八方來到孔子身邊,滿懷虔誠之心與(yu) 崇仰之情,共同舉(ju) 行祭孔大典。香煙嫋嫋,祭壇高築;鍾磬和鳴,歌聲悠揚。孔子曾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今日我們(men) 相信:“祭如在,祭聖如聖在。”

 

悠悠千古,斯文在茲(zi) 。孔子早已走進人們(men) 的心靈世界,他永遠生活在億(yi) 萬(wan) 眾(zhong) 生之間。地球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凡有儒家文化傳(chuan) 統的國度,都會(hui) 在孔子麵前激發出內(nei) 心的虔誠與(yu) 敬畏。在人們(men) 深情敬仰的目光裏,孔子儒家思想文化跨越時空、超越國界,是惠及人類的文明瑰寶。正如歌中所唱得那樣:“你的仁愛,兩(liang) 千年來,穿越了所有的年代,我們(men) 追隨著你的足跡,任世界更改。多少榮耀已褪去光彩,你的雅音回蕩在天籟。激蕩我們(men) 浪漫的情懷,讓我們(men) 麵對繽紛世界,向往和諧,向往未來。”


作者簡介:王海平,現任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解放軍(jun) 健康》雜誌社主編。主要著作有《軍(jun) 營紅綠燈》《構建新世紀鋼鐵長城》《從(cong) 毛澤東(dong) 電報看韜略》《後勤工作論談》。在《解放軍(jun) 報》《軍(jun) 民融合》《國防科技工業(ye) 》《中國軍(jun) 轉民》《中國兵工報》《軍(jun) 工文化》等報刊發表文章40餘(yu) 篇,總字數近150萬(wan) 字。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