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書院講壇第31期開講: 幹春鬆談儒家審美文化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3-05-12 23:25:45
標簽:儒家審美文化、幹春鬆

屈子書(shu) 院講壇第31期開講: 幹春鬆談儒家審美文化

來源:“屈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廿一日戊辰

          耶穌2023年5月10日

 

 

 

5月7日下午,屈子書(shu) 院講壇第31期在汨羅屈子書(shu) 院沅湘堂開講。北京大學教授、中華孔子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幹春鬆與(yu) 線下線上47萬(wan) 多觀眾(zhong) 分享了《感動與(yu) 教化:儒家審美文化》。講座由鳳凰網湖南頻道全程直播,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屈子書(shu) 院執行院長王琦擔任嘉賓主持。

 

 

 

主講嘉賓幹春鬆與(yu) 主持人王琦

 

幹春鬆教授結合《論語》《禮記·樂(le) 記》《荀子·樂(le) 論》等經典與(yu) 繪畫、詩歌作品,來討論儒家以情動人,以美化人的審美特征,闡發了儒家的禮樂(le) 教化與(yu) 審美旨趣。

 

關(guan) 於(yu) 審美意識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幹春鬆教授結合蔡元培、王國維的觀點進行了闡述,認為(wei) 美育能夠提升大眾(zhong) 的道德境界。1903年王國維發表了《孔子的美育主義(yi) 》一文,認為(wei) 儒家思想是特別強調寓教於(yu) 樂(le) 的,用的是一種“以物觀物”的理念,擺脫自己的局限,追求一種脫離了功利心的純粹“境界”。孔子特別注重美育,“孔子之學說,其審美學上之理論雖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則始於(yu) 美育,終於(yu) 美育。”

 

儒家強調教化作用,認為(wei) 社會(hui) 秩序的形成一定要通過教育,不可能是自己形成的。《論語》裏麵有一句特別有名的話:“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乎仁,遊於(yu) 藝”。這裏的“藝”不能單純地等同於(yu) 現代的“藝術”,而主要是指孔子教學的主要內(nei) 容“六藝”,也就是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這些內(nei) 容本身是當時的君子所必須掌握的,而在後世發生論分化,如射禦,就成為(wei) 生活技能,禮樂(le) 則是儒家的最為(wei) 核心的內(nei) 容。

 

 

 

北京大學教授、中華孔子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幹春鬆

 

儒家認為(wei) 人與(yu) 動物之差別在於(yu) 是否具備道德意識,所以儒家對道德教化的重視,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儒家對於(yu) 審美的態度,即更為(wei) 強調審美的道德教化。如在《論語·八佾》中,孔子對音樂(le) 的評價(jia)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鄭玄的注說:“韶,舜樂(le) 也。美舜自為(wei) 德禪於(yu) 堯,又盡善,謂太平也。武,周武王樂(le) 。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盡善,謂未致太平也。”從(cong) 這裏我們(men) 可以看出,在儒家審美觀念中,雖然善與(yu) 美是統一的,但樂(le) 章的最終評價(jia) 要看其所體(ti) 現的道德境界的高低。美與(yu) 善二者也有不同的側(ce) 重,美側(ce) 重於(yu) 音樂(le) 的旋律和節奏,而善則強調旋律和節奏背後的道德意味。

 

音樂(le) 如何感動人心?用什麽(me) 樣的作品感染人?幹春鬆教授表示,樂(le) 形成的初端在於(yu) 音,是內(nei) 心感於(yu) 外物而形之於(yu) 聲。《樂(le) 記》從(cong) 人類情緒的六種基本類型(哀、樂(le) 、喜、怒、敬、愛)總結出六種不同的“聲”(噍以殺、嘽以緩、發以散、粗以厲、直以廉、和以柔),分別對應不同的情感狀態。《樂(le) 記》認為(wei) 這些“聲”並非天生的,而是因為(wei) 有這些情緒的觸動才“感於(yu) 物而後動”。正是因為(wei) 從(cong) “聲”中可以感受百姓的情緒,並由此了解人們(men) 的生活狀態,由此形成的“音”就能反映治亂(luan) 之情狀,聲音之道與(yu) 政治是相通的。如果聲音“安以樂(le) ”,那麽(me) 政令平和。如果聲音“怨以怒”,那麽(me) 政令乖張,秩序混亂(luan) 。如果聲音“哀以思”,說明國家危亡,民眾(zhong) 困苦。既然不同的音樂(le) 對人心的影響是如此的不同,那麽(me) 君子就應該讓自己的感官與(yu) 那些奸聲、亂(luan) 色進行隔絕,使身體(ti) 由正聲導引。

 

 

 

觀眾(zhong) 認真聆聽

 

中國傳(chuan) 統的美學,如果以儒家的態度來看,是更強調教化的;如果從(cong) 佛教和道教的角度來看,是更強調於(yu) 內(nei) 心的欣賞。這兩(liang) 種精神是結合起來的,但是如果追溯這兩(liang) 種精神結合的源頭,則可以追溯到屈原。屈原作品裏奇麗(li) 文字帶給我們(men) 的感動,家國情懷帶給我們(men) 的教化,所以屈原可能是遊離於(yu) 道家和佛教之外的,但是他的精神恰好是能代表中國現代美學的精神,即優(you) 美的形式與(yu) 渾厚的社會(hui) 責任感的結合,我們(men) 的時代期待這樣的作品,也期待屈原這樣的創造力的再生。

 

 

 

觀眾(zhong) 積極提問

 

屈子書(shu) 院始創於(yu) 北宋年間,曾稱汨羅書(shu) 院、清烈書(shu) 院、屈原書(shu) 院等,僅(jin) 比嶽麓書(shu) 院晚三十多年。重建後的屈子書(shu) 院於(yu) 2017年端午節正式對外開放,為(wei) 中國目前最大的卯榫結構書(shu) 院,地處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北麓的屈子文化園內(nei) ,具有講學、展覽與(yu) 藏書(shu) 三大功能。

 

此次講壇由中共湖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指導,中共汨羅市委宣傳(chuan) 部與(yu) 汨羅屈子書(shu) 院聯合主辦;汨羅市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汨羅屈子文化園事務中心承辦;汨羅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湖南嘉樹文化廣告傳(chuan) 媒有限責任公司、汨羅芒果文旅有限公司、汨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協辦;並由鳳凰網湖南頻道、汨羅市融媒體(ti) 中心提供網絡直播與(yu) 宣傳(chuan) 支持。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