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何以全球共鳴?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3-05-12 23:09:50
標簽:知行合一、陽明心學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何以全球共鳴?

受訪者:酈波

采訪者:張偉(wei) 袁超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閏二月廿二日庚子

          耶穌2023年4月12日

 

陽明心學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500多年前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所悟核心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內(nei) 外各方推崇。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暢談陽明心學的起源,探究“知行合一”的真諦和當代價(jia) 值,解析陽明心學全球共鳴的緣由。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王陽明為(wei) 何在貴州悟道?500多年來,貴州一直存在“陽明熱”,如今天的“陽明·問道十二境”等,如何看待這種熱度?

 

酈波:這不是熱度,這是一種傳(chuan) 序。陽明心學為(wei) 什麽(me) 能在貴州誕生?我在《心學的誕生》書(shu) 中講到,來自貴州的助力非常重要。一是自然環境之助。“此境奇絕”,王陽明先生在一路到貴州後才真正有了“黔路難”的感慨。包括龍場、玩易窩、陽明小洞天,都屬於(yu) 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對他的幫助其實很大。

 

第二是人文環境之助。一開始是王陽明和當地少數民族都很警惕很恐慌,一旦融合之後,才發現這種質樸才是最好的人性。人文環境對王陽明的幫助很大,包括“何陋軒”都是少數民族幫他建的,還有他生活各方麵,思州知州難為(wei) 他的時候,都是少數民族在幫他。到最後安貴榮(水西宣慰使)也和他“相愛相殺”,這是“民性自此萌”。

 

 

 

《心學的誕生》新書(shu) 發布暨分享會(hui) 在500年前王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的地方——貴州修文陽明洞舉(ju) 行。圖為(wei) 活動現場。瞿宏倫(lun) 攝

 

還有就是貴州寬容的社會(hui) 思想。貴州地處偏遠,反而沒有理學的重重阻力,這一點對於(yu) 陽明心學很重要。陽明心學產(chan) 生之後,從(cong) 龍場龍崗書(shu) 院到貴陽文明書(shu) 院,是“風行草偃”“其道大光”。隻有在貴州,陽明心學取得過如此輝煌。我覺得陽明心學最開始的那段時光真是一種輝煌,這種精神的延續決(jue) 定了“黔學”的誕生,而這種決(jue) 定性一直延續到今天。貴州對陽明心學有一種獨特的情感,或許今天看到的貴陽孔學堂、陽明·問道十二境等,人們(men) 會(hui) 覺得很“偶然”,但我感覺“偶然”中有一種“必然”。我拆解的陽明心學三大理論是“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前兩(liang) 個(ge) 是完全在貴州提出的,而“致良知”,王陽明自己也說寫(xie) 《瘞旅文》和《象祠記》的時候已經萌芽。所以陽明心學是完完全全在貴州誕生的。

 

 

 

酈波新書(shu) 《心學的誕生》。瞿宏倫(lun) 攝

 

中新社記者:如何從(cong) “岩中花樹公案”中真正理解陽明心學?

 

酈波:“岩中花樹公案”在哲學史上很有名。人們(men) 進行純理性探討的時候,很容易走各方麵的極端。我個(ge) 人認為(wei) 它是一種價(jia) 值判斷,這種價(jia) 值判斷就是一切皆共振。宇宙中有兩(liang) 個(ge) 終極理論,一個(ge) 叫熵增,其實就是不要內(nei) 耗。陽明心學是和熵增完全吻合的,首先解決(jue) 自我內(nei) 耗的問題,不要內(nei) 耗。

 

第二個(ge) 叫一切皆共振,最好的良性共振是物理學、電學中的諧振。借用這個(ge) 說法,就是“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屬於(yu) 諧振狀態。人生要找到能“諧振”的對象、事業(ye) 和追求,這就是“岩中花樹公案”的本質。

 

對於(yu) “岩中花樹公案”,我有一個(ge) 體(ti) 會(hui) 很有意思,新冠疫情期間,我被困在一個(ge) 島上,天天到江邊采幾朵野花,分別放在房屋的不同位置,有的放在洗手間裏,有的放在書(shu) 桌上。我做了無數次試驗,選擇同樣花期的花,放在書(shu) 桌上的花,因為(wei) 我寫(xie) 稿的時候老看著它,永遠都比放在洗手間角落裏花開的時間長,這就是“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航拍坐落於(yu)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的中國陽明文化園。瞿宏倫(lun) 攝

 

中新社記者: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解決(jue) 了什麽(me) 問題?

 

酈波:“知行合一”是心學的一個(ge) 核心理念。王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悟出“心即理”。“心即理”隻是調和儒家正統思想之間的矛盾性,“心即理”背後是“心外無物”。如果確立陽明心學的特色,必須要在儒家此前的理論上往前跨一大步。因為(wei) 知、行這是兩(liang) 個(ge) 觀念,理學包括從(cong) 孔子、從(cong) 《尚書(shu) 》以來,就探討一個(ge) 問題——認識論。

 

哲學首先要解決(jue) 認識論問題,然後才有方法論。知行其實牽扯到認識論的先行是知易行難、行易知難,還是知先行後、行先知後?這是從(cong) 儒家誕生以來就探討的一個(ge) 問題,幾千年已形成了固定模式。

 

今天覺得“知行合一”很容易,但王陽明是在此前的固有模式上突然跨出一步,把知、行合一。跨出來之後覺得本該如此,但跨出這一步就很難。知與(yu) 行本來就是兩(liang) 個(ge) 概念,王陽明把知行融合了,對於(yu) 儒家來講是石破天驚。

 

而且,王陽明直接把認識論跨越到方法論的實踐層麵,然後把認識論和方法論完全融合在一起。王陽明又把“知行合一”分解成“心上學、事上練”,讓人在現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真正能做到無往而不利。所以後世從(cong) 張居正、徐階,到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500年來的傑出人物為(wei) 什麽(me) 多是陽明心學“信徒”?就因為(wei) “知行合一”。一旦掌握了“知行合一”就具有強大的行動力和執行力,所以“知行合一”的價(jia) 值非常大。

 

 

 

坐落於(yu)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的中國陽明文化園一隅。瞿宏倫(lun) 攝

 

中新社記者:“陽明心學”的現實意義(yi) 和當代價(jia) 值在哪?

 

酈波:在新時代的曆史進程中,我們(men) 都需要“知行合一”的精神。在新時代理論體(ti) 係下,要汲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這點很重要。

 

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不同在於(yu) 文明特性,西方文明大多是一種空間擴張行為(wei) 。所以西方經常會(hui) 出現大帝國,如羅馬帝國等,橫跨歐亞(ya) 非,空間規模很大。但是“其興(xing) 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華夏文明本質上屬於(yu) 一種時間延續性的文明。為(wei) 什麽(me) 四大遠古文明中隻有華夏文明延續到今天,這是華夏文明特質決(jue) 定的,它具有時間延續性,講的是薪火相傳(chuan) 。華夏文明的生命力來自於(yu) 繼往開來,如果能汲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就很容易為(wei) 後麵的發展提供一種意想不到的助力。

 

今天講陽明心學的價(jia) 值,首先要明白王陽明先生的心學不是橫空出世的,是汲取了儒家及此前的中國文化哲學的思想精華。在當下的曆史節點下,我們(men) 的使命是什麽(me) ?使命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站在華夏文明的史域體(ti) 係下,才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使命。

 

 

 

2023年1月拍攝的中天閣王陽明先生講學處美景。吳大慶攝

 

中新社記者:“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被海外學者認為(wei) 具有後現代性特點,從(cong) 中國流傳(chuan) 到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曆500多年餘(yu) 緒不絕,為(wei) 什麽(me) 會(hui) 引發全球共鳴?

 

酈波: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曾預言,21世紀是陽明心學的世紀。西方哲學概念中,後現代主義(yi) 等理論非常多,我覺得對於(yu) 陽明心學,用不用這樣的定語無所謂,但陽明心學能解決(jue) 當下人類文明的問題。

 

人類文明當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麽(me) ?一個(ge) 字“卷”。陽明心學啟示我們(men) ,自己和自己不能“卷”,“卷”到最後往往就是內(nei) 耗。解決(jue) “卷”,陽明心學是500年來人類哲學中一把“利刃”,用得好就能立刻解決(jue) 問題。所以應先解決(jue) 自己的“卷”,再解決(jue) 團隊、行業(ye) 或族群的“卷”,最後再麵對人類文明的“卷”,我們(men) 需要用高維智慧。陽明心學是一種高維智慧,用它解決(jue) 現實問題叫降維打擊。(完)

 

受訪者簡介:

 

 

 

酈波,生於(yu) 1972年,祖籍江蘇丹陽。中國古典文學與(yu) 文化專(zhuan) 業(ye) 博士,國內(nei) 首位文體(ti) 學研究方向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國僑(qiao) 辦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國際華文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聯合國中文日主旨演講嘉賓。曾獲評全網全國名師評選之“中國百佳教授”“通識課程十佳教授”“江蘇十佳教授”。國務院海外講學特聘專(zhuan) 家,教育部公開課講座教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廉潔文化公開課”首位講座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hui) ”“中國漢字聽寫(xie) 大會(hui) ”“中國成語大會(hui) ”“全球漢語大會(hui) ”文化嘉賓,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特約主講人。已出版專(zhuan) 著五十餘(yu) 部,其中《五百年來王陽明》等獲評“中國好書(shu)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