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東】儒家文化複興與當代青年擔當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2-02-01 08:00:00
 |
柳河東
作者簡介:柳河東(dong) ,男,字鐵鏡,西曆一九七〇年出生於(yu) 山西運城。長期致力於(yu) 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研究、實踐與(yu) 弘揚工作。現任中國當代儒學網管理委員會(hui) 理事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社團法人兼常務副會(hui) 長、北京儒學精舍主人、中國儒商研究院院長、儒海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常務理事、世界儒釋道聯誼會(hui) 秘書(shu) 長、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世界儒家社團聯合會(hui) 發起人等。學術和實踐方向為(wei) :“當代儒學理論體(ti) 係構建”、“國家文化安全、軟實力建設與(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為(wei) 國家文化部“第一、二、三、四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專(zhuan) 家代表,兼任諸多企業(ye) 、社團、機關(guan) 、院校的顧問、理事、研究員、教授等。
|
提要:本文通過對儒家文化複興這一偉大係統工程的初期表征、走向深入的內涵和任務、現代社團建設的必由之路、由儒學社團而儒家社團而儒教社團“複興三步曲”的現實可行之路進行探析與論述,結合現實,麵向未來,提出當代青年在儒家文化複興偉業中的曆史機遇和時代擔當。
關鍵詞:儒家文化 儒學 複興之路 儒家 青年擔當
一場廣闊、持久、將深切影響中國與世界,有似於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新文化運動——中華文化複興運動,經過近百年的長時醞釀、緩緩啟動,已初露端倪並略顯生機。在這場中華文化複興運動中,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核心、骨幹和主脈的儒家文化之複興,則是這場運動的核心性、靈魂性、關鍵性運動。
儒家文化以強健的生命力,在經曆了原始儒學期、原典儒學期、漢唐經學期、四朝(宋元明清)理學期四大發展時期後,又梅開五度,自1919年開始進入第五期即當代儒學發展時期。如果說1919至1949年的三十年為儒學的自我解構與自新期,1949至1979年的三十年為儒學的沉潛與立新期(大陸沉潛,港台立新),1979至2009年的三十年為當代儒學的複蘇和開新期,那麽,2009至2039年的未來三十年,則可稱作當代儒學的複興和有為期。
儒家文化複興的表征和任務
儒家文化複興的初期表征:儒學受重視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儒學複蘇和曲折發展,至本世紀初,儒學複興已漸成氣侯,呈官方與民間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新文化運動”破土前的勃勃生機。舉以下現象供察析:
教育界: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在校園內樹立起了孔子像,成立了“孔子研究院”和“國學院”,聘請第三代新儒學代表人物杜維明為該校名譽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儒教研究中心”,國務院宗教局葉小文局長親自出席了掛牌儀式。中國政法大學成立“國際儒學院”、安徽大學成立“儒學研究中心”、山東師大成立“儒教研究所”,各高等院校緊隨其後或紛紛成立儒學研究機構,或加強原來的儒學研究部門。
黨政界:十六大通過的黨章修改中,對黨的性質做了與時俱進的定位,增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十七大報告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突出強調了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並做出了重要部署。黨的執政理念由儒家文化思想烙印很強的“以德治國”發展到“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提出和實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發《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增強憂患意識,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激發民族生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創造力”,“發揮重要節慶和習俗的積極作用”,“完善中華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動”。在小學、中學、高等學校、社會教育中,重視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的《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胡錦濤主席在耶魯大學發表的重要演講中,均長篇宣講中華文化的優勢。山東省的祭孔活動由民間轉為官方,並且年年提升規格:2004年由曲阜市主辦,2005年由濟寧市主辦,2006年由山東省及國家有關部委主辦。香港祭孔大典在2007年的主辦方中出現代了山東省委宣傳部。各地祭孔活動紛紛恢複。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徐嘉璐在任期間發表《從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大視野看儒學複興》,這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官方人士公開談儒學複興。
更值關注的是去年文化部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了“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中央黨校哲學部與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高層論壇”,表明黨與政府對儒學的支持和期待。2008年11月21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刊載了《現代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文中講,“實事求是地說,在儒學的現代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主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儒家思想傳統體係結構的現代形式,與前現代儒學是融通的,是割裂不開的”。可見當前主流意識形態理論探討上的開放、大膽,以及勢不可擋的一種新趨向。
民間:國際儒學聯合會、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孔子基金會以及各地孔子學會、儒學會、儒家諸子學會舉辦的學術活動明顯增多。各種孔子和儒學研究機構、社團、網站、書院、私塾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山西、貴州、浙江三省成立了省級儒學會,與原來的山東、廣西、廣東儒學會形成六大省級儒學會互動發展態勢,一些市縣儒學會,如曲阜儒學聯合會、溫州市儒學會、荷澤市儒學會等也已相繼成立。民間人士發表宣言、聯名倡議、上書立法機關、從事學術研究、召開學術會議、祭孔、推廣漢服、修複文廟、興辦書院、開辦私塾、組織講學等民間複興儒學活動呈現興旺之勢。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由九十年代初的少數人行為,發展成為遍及全國,群眾熱情參與,近千萬兒童受教的巨大社會教育工程,成效顯著,部分學校已納入正規教學。百家講壇收視率不斷提高,國學講師“明星”頻出,國學書籍暢銷,於丹與《論語心得》在大陸和海外走紅,並掀起《論語》熱等。
海外:孔子學院的建設速度迅猛,自2004年11月起已在海外建起3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孔子學院雖以推廣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為主要任務,但以孔子命名,推動儒家文化弘揚的意味和作用自不可估。據有關孔子學院的海外工作人員講,許多人學習漢語是衝著想深入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孔子文化而來的。可見儒學在海外受歡迎程度,亦可預見儒學在海外複興、產生影響的前景不可限量。
整體而言,截止今天,無論教育界、學術界,還是官方、民間,儒學複興工作主體上還多限於學術活動、理論工作層麵,且以學者、專家推動為主。
儒家文化複興走向深入:儒家的崛起
儒家文化複興欲走向深入必須出現一個的質的飛躍:由學術形態轉為文化形態,從理論走向現實生活而有作為。從儒學理論熱、學術熱、精英熱,走向儒家文化實踐熱、生活熱、大眾熱,才是儒學的真正複興,換言之是儒學複興的重要標誌。
複興是一個帶有極端性質的詞,意示著處於弱勢的東西再次走向強勢的過程。儒家文化複興注定是一個特定曆史階段的特殊形態,是一個短時的快速集聚社會資源和擴大社會影響的過程。其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方麵:
學理、製度的重建。學理的重建,是指以儒家哲學和儒家倫理學為核心,以儒家政治學、儒家經濟學、儒家管理學、儒家教育學、儒家宗教學、儒家生態學、儒家國際學等為主體的儒家當代學術體係的係統構建。這一重建是儒學核心價值、基本思想、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及世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源自於新實踐並能走入新實踐的新理念的產生過程。製度的重建,是指儒家文化與現實生活對接、影響和指導現實社會生活的方式、機製、安排。如:現代儒家市場倫理、現代儒家政治倫理、現代儒家公民倫理、現代儒家教育製度、現代儒家禮樂製度等的重建。此為儒學複興工作的核心任務,其他以下三大任務均為此任務服務。
道場、陣地的建設。由於儒家文化實質上是生活化的,與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儒家道場無所不在,如:家裏是講孝行孝、講仁行仁的地方,辦公室是講義行義、講敬行敬、講信行信的地方,學校是講禮學禮、講智學智的地方……這裏的場地建設專指儒學複興工作人員活動的道場和陣地:道場即儒家全職人員工作的地方,如文廟、書院、儒家文化社團辦公樓及辦公場所等;陣地即儒家專職、兼職人員、義工宣講儒學、傳播儒家文化的場所,如學校教室、城市講堂、農村祠堂、企業禮堂等。
儒產、資金的積累。無恒產,則無恒心;無恒心,則無恒業。錢袋子養好文化。此任務是基礎性工程。前三大任務的完成均離不開此工程的堅實、有效支撐。儒家社團資產和資金的來源:一是曆史上儒家原有資產如文廟、書院建築與學田祭田、儒家曆代先賢祠廟、故居、墳塋等房產地產等的法律形式收複以及現代化開發、管理收益;二是接受國家土地、辦公設施等實物等饋贈及定期財政撥款支持;三、社會捐資及場地、設施等實物捐贈;四、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繳納的會費;五、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收益等。
組織、人員的培育。儒學的複興,組織建設是保障,人員培養是關鍵。推動儒家文化複興的組織,是指已有的、正在成長的和未來將遍布世界各地、中國各省、市、縣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擔負儒家文化複興的人員,即當代儒家,則包括從事儒學研究、儒學宣講、儒教傳道、社團及所屬機構、組織、實體等的運作、經營和管理等的各類全職(終身為職)、專職(一定時期聘任)、兼職(義務工作者)人員及會員、信眾、支持者。
無恒業,則難有恒心。無恒心,則難有恒業。無恒業,則事業難成。沒有一大批有奉獻精神乃至獻身精神、開創精神、高素質的當代儒家特別是全職儒家,則儒家文化複興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且儒家文化複興遙遙無期。
以上四者齊備,當代儒家才可真正崛起、挺立。而唯有當代儒家的挺立,才能真正實現儒家文化的複興。
儒家文化複興的道路探研與展望
儒家文化複興的必由之路:現代社團建設
曆史的經驗啟迪。儒學發展曆史上經曆了四次大的成功複興:春秋時期的孔子興儒、漢武時期的董子興儒、南宋時期的朱子興儒、明朝中期的陽明興儒。每次儒學複興,實質上都是一次儒家思想理論的劃時代的偉大創新、發展和建構,均絕非一個聖賢個人所為,都是一個偉大集體的廣闊實踐智慧結晶。無論孔子、董仲舒,還是朱熹、王陽明,他們絕非勢單力薄的一介學者,都是構建了一個很大的、很出色的團隊,團結、吸納和凝聚了當時盡可能多的各界社會精英,在廣泛的教學、生活、參政等社會實踐中,集思廣義,由“小我”成“大我”,提煉、升華、凝結了一個時代的智慧,而出色完成儒學創新與複興的。過去雖沒有我們今天現代法理上的社會團體概念,但用我們今天的眼光悉心察看,四位儒學先聖構建了當時最出色的學術和社會活動社團,亦毫不遜色於當今中國的任何一個現代學術團體。
現實的明智選擇。現代國家的社會分工過於明細,對儒學的複興有好處,也有製約,國家的科研、教育機構雖供養有專門儒學研究人員,但由於職業所限,他們擔負不了儒學複興的創新發展研究、實踐與弘揚之重任。因為儒學是生命之學、生活之學、立身處事之學,除了曆史上在政治、教育上的成功應用外,今天將會在更寬廣的領域展現。須依靠具有廣泛聯接力的現代儒家社會團體去組織方方麵麵的人員去合力完成時代的偉大創新、發展與複興任務。
未來的長遠思考。曆史上四次儒學複興的“團隊”組建與維係,很大程度上依憑的是開創者的人格力量、學養魅力,缺少現代法人機製的保護,因而最終不能走出人存社存、人去社亡,人在學興、人去學衰的曆史怪圈。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製的發展,現代社團在國家社會活動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伴著中國法製的建設步伐,現代社團會逐步走向正軌。外取西方成功的現代社團法人運作機製之優長,內運中華儒學之智慧精髓,建設更富生機活力、更具包容性、能夠更好傳承的現代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則必是儒學複興之幸,亦必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世界人類之幸。
根據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飯店紮堆效應”,即一個地方隻有一家飯店生意不好做,而數家飯店開在一起,則會生意都好。當今,中國的儒學社團太少,而形不成儒學複興中的“飯店紮堆效應”與相互有序競爭、相互促進發展的良好態勢。因此,除了國家大力支持、民間有識之士大力興辦新儒家社團外,現有的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孔子基金會、中華孔子學會及各省儒學會、孔子學會等還應大力發展各種分支機構。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戰略合作,競相促進的格局一旦形成,則儒學複興的局麵則會大大改觀。
儒家文化複興三步曲:儒學—>儒家—>儒教
儒家文化複興要走過三個階段,即儒學社團“唱主角”的初級階段、儒家社團“唱主角”的中級階段、儒教社團“唱主角”的高級階段。三個階段中,分別由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儒教社團擔負組織運作主體,三種性質、功能、主體、社會影響大不相同的儒家現代社團在未來30年依次走向複興大業前沿,交替擔負複興主力軍,發揮聯結官方與民間、中國與海外的橋梁和紐帶,整合各方資源的非政府組織作用,促進形成中國和世界範圍的儒學、儒家、儒教聯合起來共興儒家文化之浩蕩大勢。
在初級階段,儒學社團即學術性、文化性的社會團體擔當儒學初期複興工作重任。國際儒學聯合會、中華儒學會、中華孔子學會與各國、各省市儒學會、孔子學會團結和組織儒家學者、專家、知識精英,一方麵致力於儒學基礎性的研究和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應用性研究工作,並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儒家文化講座、儒學知識和禮儀培訓、先師先賢先儒紀念活動等,利用現代媒體宣講、造勢,弘揚儒家價值、理念;另一方麵按照儒家的倫理要求,自覺先行,率先垂範,言行一致,樹立當代儒家道德之楷,積極推動經典誦讀教育、儒學普及工作,並爭取社會輿論導向,引導和帶動大眾傳承儒家倫理道德從自發變為自覺。
在中級階段,以儒家社會精英組成的儒家社團擔當儒家文化複興工作重任。儒學、儒官、儒商“三儒”聯動,共興儒家文化,即同情、崇尚、熱愛、信仰儒家文化的知識精英、經濟精英、政治精英三大群體聯合起來,積極利用各自能夠調動和使用的社會資源推動世界儒家聯合會和中國儒家協會的建設,並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興辦儒家協會,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人間沙漠中,遍植儒家文化綠洲。遍布在中國各省、市、縣及世界各地的儒家社團及儒學社團,則好比是一個個綠洲。這些儒家社團通過所管理的文廟、書院、講堂等,所經營的慈善、福利、教育、培訓、宣傳機構等,和所舉辦的祭孔、紀念先賢先儒、成童禮、成人禮、婚喪禮、單位重大活動典禮、傳統節日禮等禮樂教化活動,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推廣儒家倫理規範和優秀價值理念,引導世俗人倫,為儒家文化邁向高級階段進行奠基。
在高級階段,以中國特色的儒教即儒家宗教社團(關於儒教近二十年來研究成果頗豐,茲不多述)為主,在現代政教分離製度下,與儒學社團、儒家社團分工協作擔當儒家文化複興工作重任。在中國儒教協會和全國各地、各級儒教組織的積極創建和運作下,先呈精英與民眾互動興儒之勢,然後不分身份、地位、年齡,不分職業、民族、地域限製,儒家文化逐步以禮樂教化、道德敦化、倫理規範形式全麵進入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進而通過信眾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的職位身份對世俗生活發生影響,促進國家和諧建設。與此同時,在世界儒教聯合會和各國儒教協會的創建和運作下,在世界儒家聯合會和各國儒家協會、國際儒學聯合會和各國儒學會推動、支持下,儒家文化在世界公民生活中的影響逐步擴大,促進世界和諧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初、中、高級並不是講儒學、儒家、儒教三種社團組織有低級、高級之分,而是講三種組織在中國大陸的運作難度、參加人員、社會影響是大不相同的。儒學會作為學術團體,以少數專家、學者參加為主,好運作,在國內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而且有國際儒學聯合會這樣的國際性組織。儒家協會、儒教協會建設在國內則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方麵國內現無有關的立法,另一方麵儒家組織的領袖(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儒教組織的領袖(優秀的宗教家)的培養和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於有些國家和地區已有孔教組織存在,如香港的孔子教學院,印尼的孔教會等,許多國家比較容易注冊成立儒家社團、儒教組織,在世界範圍內三個不同階段中,三種組織是可以並存的,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國外的成功示範,有可能促使國內加快儒家、儒教組織建設。
通過培育和建設儒學、儒家、儒教現代社團組織,以現代社團組織推動儒家文化複興的主體之轉化與壯大:由初級階段的文化精英圈,擴大到中級階段的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圈,再擴大到整個國民大圈。這是一條現實可操作、切實可行之路。許多有識之識已為之艱難探索了近二十年,並且積累一定經驗和力量。沿著這條路前行,儒家文化複興的時代偉業會穩妥而光明。
當代青年的成長機遇和曆史擔當
共和國迎來六十華誕,國家在經曆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生,商業上的功利主義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投機主義盛行,享樂主義彌漫,腐敗屢禁不止,市場假劣為多,社會誠信缺失,國民精神空虛,道德水準滑坡,不和諧音符劇增,不穩定因素激增,表麵的經濟繁榮之下潛伏著巨大社會危機。
曆史上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轟然倒塌,根因在於凝聚和維係其絕大多數成員的共同理想、信仰、精神突然沒了。當前中國的一個重大現實危機是:十三億中國人的精神信仰層麵出現了巨大真空,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出現危機,各種外來文化乘虛而入,基督教、佛教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和城市規範與不規範地迅速發展。花無百日紅,天無百日晴,經濟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中國經濟在經曆長期持續高速發展後而回落下來,出現過長時間不景氣,失業率上升,就業問題、部分國民吃飯問題突出時,各種矛盾交織,危機加劇,國家的安全穩定與民族的繁榮永昌將受到嚴重危脅。
再看今日世界,和平與發展、文明與進步雖是主流。但是,政治強權主義、軍事霸權主義、經濟巧取豪奪行為隨時存在,文明引發不和諧、衝突和混亂隨處發生,戰爭的陰影驅之不散。工業化進程加快,高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資源和生態問題成倍增長,大氣水質汙染、資源枯絕、河水斷流、許多物種麵臨滅絕、核彈可讓地球毀滅多次……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人類的長存和繁榮麵臨嚴峻挑戰。
在對治當前國家轉型期的諸多社會問題、保障國家長治久安、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永續上,儒家文化中有足夠的智慧,有豐富的可資轉化利用的現代價值(我在去年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上關於《儒學發展五期說及其現代價值的展現》已做了詳盡論述),而有效地挖掘、汲取這些智慧,創造性地轉化、利用這些價值,複興儒家文化,重建當代儒學,則是當代儒家的使命,亦是當代青年的文化擔當。
儒家文化複興的曆史偉業,對廣大中國青年來講,既是偉大的曆史使命,又意味著難得的成長、發展良機。
如果說,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物質文明建設好比是國家和民族偉大複興的“強身工程”的話,那麽以中華文化建設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則是中國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永續的偉大“鑄魂工程”。如果說1979年至2009年的前三十年,國家的重點在推進強身工程,全民族的力量,財力和關注力均集中在強身工程上的話,那麽未來的三十年,富裕起來的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則會將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用於鑄魂工程。
胡錦濤主席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講話中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2009年至2039年的三十年,是中國和平崛起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中華文化複興運動和儒家文化複興的重大轉折期,亦必是儒家文化社團蓬勃發展與當代儒家崛起、挺立、有為的黃金時期。
未來三十年,國家堅定不移地走向市場經濟已成大勢。一、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進一步健全完善,需要與市場經濟體製相匹配的上層建築和思想文化,經過創化發展的以儒家市場倫理和政治倫理為核心的當代儒學能夠應對這種需要。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是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大量的社會治理事務將由非政府組織承擔,儒家社團作為重要的非政府組織,能夠有效地擔當起厚人倫、美教化、敦社風之重任,發展前途不可限量。三、在邁向成熟市場經濟中,國家資源和權力將逐步向社會精英手中集中,將呈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知識精英聯合執政之勢,以儒官、儒商、儒學為代表的現代君子在現代“內聖外王”功業中能夠開辟廣闊的空間。
今天處在二、三十歲風華正茂而誌、而立的青年,至五、六十歲將近或退休年齡之間,正值人生成長、發展、有為的黃金三十年,與時代的大勢大時恰恰相合,該是何等的人生之幸。
或著書立說,授徒講學,以學術立身,積極參與儒家文化的現代化、當代化學理重建,構建富有生機活力的當代儒學,爭當儒家文化複興運動中的學術領軍人。或挺身入局,奉獻才智,參與建設、經營、管理未來數量龐大的世界性、全國性、各級地方性儒家文化社團及所領導和相關聯的教育、基金、福利、服務、宣傳性等實體和機構,爭當儒家文化複興運動中的骨幹、先鋒。或知行合一,立身行道,以儒家情懷、儒學修養、儒教理念投身於社會各行各業,爭當現代君子——時代精英,成聖成賢:學而優則商,在經濟領域裏實現“修身、齊家、治企、富天下”;學而優則仕,在政治領域裏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富天下”;學而優則科、技、藝、醫,在科研、技術、藝術、醫學等領域實現“修身、齊家、治業、益天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儒家先聖先賢崇高、積極、智慧的擔當精神,將個人的成長、立身、發展,自覺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偉大鑄魂工程,自覺融入於世界人類的和諧文化重建工程,最大限度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的精彩、生命的光亮。
這既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世界和諧的迫切需要,亦是時代機遇對有誌青年的殷切召喚。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哲學史論》,李振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中國儒教史話》,加潤國,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儒學發展五期說及其現代價值的展現》,柳河東,2008年9月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學術論文集。
《大儒說儒》胡適、錢穆、牟宗三等著,2008年8月汕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