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馬英九“祭祖之旅”書寫和平發展新篇章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3-03-28 14:19:41
標簽:馬英九
田飛龍

作者簡介:田飛龍,男,西元一九八三年生,江蘇漣水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著有《中國憲製轉型的政治憲法原理》《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觀察》《抗命歧途:香港修例與(yu) 兩(liang) 製激變》,譯有《聯邦製導論》《人的權利》《理性時代》(合譯)《分裂的法院》《憲法為(wei) 何重要》《盧梭立憲學文選》(編譯)等法政作品。

馬英九“祭祖之旅”書(shu) 寫(xie) 和平發展新篇章

作者:田飛龍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原載香港橙新聞2023年3月28日


馬英九來了,時隔36年,從(cong) 1987年台灣「解嚴(yan) 」一直到2023年的當下。這是清明「祭祖之旅」,在中國文化中,「慎終追遠」是美德,甚至是做人的基本資格,而「數典忘祖」則是惡行,是人的價(jia) 值的自我否定。台灣社會(hui)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是有曆史、有根據、有特色的,馬英九先生也是熟知並謹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政治家與(yu) 實踐家。


 3月28日上午,中國國民黨(dang) 前主席馬英九一行拜謁南京中山陵。這是在中山陵祭堂,馬英九向孫中山坐像敬獻花環。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祭祖既是「修身」,也是「齊家」,「一個(ge) 中國」傳(chuan) 統與(yu) 框架下的政治家明晰此道,並在此基礎上「治國」乃至於(yu) 「平天下」,知行合一地踐行完整的君子人格與(yu) 實踐責任。在共同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基礎上,兩(liang) 岸和平發展可以重回「九二共識」的一個(ge) 中國軌道,可以繼續以大交流、大交融溝通民心、增進認同、凝聚共識並逐步積累和平統一的綜合條件。

 

在馬英九執政八年期間,兩(liang) 岸和平發展進入了某種「黃金期」,外交休兵、ECFA以及服貿協議等,是兩(liang) 岸經貿合作與(yu) 融合發展的重要進展。但這一切卻是在台灣社會(hui) 「本土化」風潮狂飆與(yu) 外部幹預勢力阻撓下發生和發展的,其風險性可想而知。2014年3月,台灣先於(yu) 香港「非法占中」而發生所謂的「太陽花學運」,其目的在於(yu) 阻斷兩(liang) 岸服貿協議並為(wei) 民進黨(dang) 「青年世代」的政治出場做預演和動員。「太陽花學運」造成了兩(liang) 個(ge) 嚴(yan) 重政治後果:其一,兩(liang) 岸經貿合作與(yu) 融合發展進程受阻;其二,國民黨(dang) 選情危困,支持率和政治認同度下降,民進黨(dang) 出現全麵執政的趨勢和挑戰。      

 

馬英九曾在《八年執政回憶錄》中指責太陽花學運誤台,對兩(liang) 岸和平發展造成嚴(yan) 重負麵影響,但也對這場運動背後的深層次社會(hui) 心理與(yu) 青年人認知形態給出了某種「同情的理解」,即大陸與(yu) 台灣是大型經濟體(ti) 和小型經濟體(ti) 的關(guan) 係,兩(liang) 岸深度交融走得太快給台灣帶來不安全感,台灣社會(hui) 有強大勢力要拉開兩(liang) 岸距離,冷靜思考並保持安全感。但冷靜之後呢?是反方向的「台獨式」狂飆突進嗎?作為(wei) 台灣地區民選領導人及篤信民主價(jia) 值的政治家,這種換位思考的理解實在是太過善意了。從(cong) 民進黨(dang) 2016年全麵執政以來否認「九二共識」與(yu) 倚美謀獨的惡劣態勢以及對台灣社會(hui) 青年人的思想與(yu) 人格誤導毒害後果來看,2014年的那場運動被反思檢討得還不夠深刻,其對台灣民主的民粹化及青年人「去中國化」的長遠負麵影響未能得到合理評估與(yu) 矯正。民進黨(dang) 利用並放大了那場運動的政治遺產(chan) ,對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與(yu) 和平統一進程造成了嚴(yan) 重損害。   

 

馬英九先生此行首要的是祭祖之旅,本質是和平發展之旅。為(wei) 了回避民進黨(dang) 的肆意指責和阻撓,以及珍惜此次兩(liang) 岸互動的曆史契機,大陸方麵的議程製定和活動安排盡量降低了「政治能見度」,而以曆史文化、抗戰精神、青年交流等偏軟性的主題為(wei) 主。馬英九先生將個(ge) 人與(yu) 大陸的「血緣聯係」跟國民黨(dang) 對抗戰的民族性貢獻及台灣青年與(yu) 大陸的社會(hui) 文化聯係有機結合起來。盡管刻意降低政治能見度,但馬英九先生本身就是富集多種符號與(yu) 意義(yi) 的政治家,其祭祖之旅的政治內(nei) 涵與(yu) 影響是無可回避的。這可以視為(wei) 兩(liang) 岸長期曆史互動的一種特定智慧,即以非正式的方式嚐試溝通解決(jue) 正式的問題。「九二共識」就是這樣誕生的。盡管曆史來看兩(liang) 岸存在正統性之爭(zheng) ,存在對「一個(ge) 中國」代表權的競爭(zheng) ,但對「一個(ge) 中國」本身並無異議,且可以在這一前提下以授權模式的「兩(liang) 會(hui) 」(海基會(hui) 與(yu) 海協會(hui) )機製達成二十餘(yu) 項兩(liang) 岸經貿文化合作協議。這不是外交,不是國與(yu) 國之間的國際法實踐,而是中國人的文化與(yu) 政治智慧的實踐運用。

 

兩(liang) 岸同屬一中,在曆史文化的深層心理上認同「大一統」與(yu) 民族複興(xing) 的正當性,具體(ti) 的意識形態與(yu) 社會(hui) 製度的分歧可以暫時擱置,未來解決(jue) 也可以通過「一國兩(liang) 製」這種創造性的憲製方案加以靈活處理。「一國兩(liang) 製」本為(wei) 台灣問題提出,但長期以來實踐條件不完全具備,而在港澳的先行先試給台灣方案帶來了信心與(yu) 可能性。「一國兩(liang) 製」一直是兩(liang) 岸之間政治競爭(zheng) 和話語權鬥爭(zheng) 的核心概念,即便是國民黨(dang) 執政也未直接認同「一國兩(liang) 製」,民進黨(dang) 更是對「一國兩(liang) 製」予以全盤否定和汙名化,並利用香港修例風波進行政治操弄,阻撓台灣社會(hui) 特別是青年人接觸和認同完整的「一國兩(liang) 製」。但實際上,麵對兩(liang) 岸之間的統一問題和治理問題,全世界的政治經驗中唯有「一國兩(liang) 製」是最符合整體(ti) 國家利益並對兩(liang) 岸各自製度存續最為(wei) 有利的。當然,「一國兩(liang) 製」在港澳與(yu) 在台的曆史背景和社會(hui) 條件有所不同,台灣作為(wei) 規模與(yu) 國際影響更大的民主化和現代化社會(hui) ,對「一國兩(liang) 製」的接受需要有一個(ge) 心理建設過程,需要有對「曆史中國」和「現實中國」的連續一致的理解和認同,需要對大陸的政治與(yu) 社會(hui) 發展道路和方向的基本理解與(yu) 肯定。「一國」發展得越好,其政治文明程度和國際地位愈凸顯,總體(ti) 上對台灣社會(hui) 包括青年人的吸引力就會(hui) 愈大。             

 

與(yu) 1987年「解嚴(yan) 」時刻相比,2023年的中國已是世界經濟第二位的強國,在政治製度與(yu) 社會(hui) 發展方麵進步很大,並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對全人類的和平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觀念性和製度性貢獻。這就使得「一國」不再是刻板甚至「專(zhuan) 製」的固化印像,而是開放、民主、負責任、全球化的鮮活形像。但這種「一國」形像的轉變,在台灣卻是極其困難的,因台灣長期的對抗性政治宣傳(chuan) 、民進黨(dang) 「去中國化」的濫權操作以及教育、文化、傳(chuan) 媒層麵的信息繭房效應,要全麵準確認知和認同「一國」還需要大量有耐心和有創意的實踐推進。  

 

馬英九先生的此次「祭祖之旅」就是帶著台灣人看大陸的曆史文化溝通之旅,最終逐步達成和平發展與(yu) 和平統一的最佳目標。此行的有關(guan) 議程集中體(ti) 現了如下的和平發展實踐推進意義(yi) :其一,「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意象確認與(yu) 認同建構,祭祖之旅的路線、儀(yi) 式、話語及互動實踐將印證和推進對中華民族的曆史追憶和認同熱愛,並對「一個(ge) 中國」原則起到修複鞏固的效果;其二,對抗戰精神的緬懷與(yu) 肯定,這是對愛國主義(yi) 與(yu) 民族主義(yi) 價(jia) 值的重申,也是對和平主義(yi) 與(yu) 民族複興(xing) 的凸顯,其中國民黨(dang) 的曆史遺產(chan) 、曆史貢獻及其精神價(jia) 值可以得到合理評價(jia) 與(yu) 認可,成為(wei)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精神的一部分;其三,兩(liang) 岸青年代表的互動交流,談曆史,談國家,談民族,談文化,談理想,談創業(ye) ,談中國與(yu) 世界,在台灣青年人的價(jia) 值觀與(yu) 世界觀中催生出衝(chong) 破本土意識形態桎梏的新共識,激勵兩(liang) 岸青年人共同對民族複興(xing) 與(yu) 人類和平發展負責;其四,開啟兩(liang) 岸大交流、大交融的和平發展新篇章,民進黨(dang) 台獨主義(yi) 遺毒在台灣社會(hui) 逐步顯露,兩(liang) 岸關(guan) 係惡化對台灣造成嚴(yan) 重的不安全感,美國幹預損害了兩(liang) 岸和平統一基礎,台灣有識之士不願意陷入戰火,和平統一仍是最佳選項,這些道理和利害關(guan) 係需要講清釋明,唯有大交流、大交融才能破除民進黨(dang) 台獨勢力和外部幹預勢力隔離兩(liang) 岸、固化割據甚至推進台獨的政治圖謀,而馬英九先生的祭祖之旅無疑是兩(liang) 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整體(ti) 來看,「祭祖之旅」是破冰,是相向而行的善意,是兩(liang) 岸中國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中國智慧與(yu) 中國人格的閃光。但我們(men) 也要客觀看到台灣問題的危險處境和衝(chong) 突風險。兩(liang) 岸關(guan) 係在近些年始終存在兩(liang) 種前途和路線的曆史與(yu) 政治競賽:一種是和平發展與(yu) 和平統一的光明道路,另一種是長期割據與(yu) 內(nei) 外勾結的分離道路。對中華民族的長期文明與(yu) 曆史而言,割據、分離是短期和例外,大一統和民族複興(xing) 是長期和常態。民進黨(dang) 「台獨」勢力活在中國大曆史進程的短期例外狀態,活在本土主義(yi) 與(yu) 外部幹預主義(yi) 的間隙性結合狀態,看不到曆史大勢和正義(yi) 方向。馬英九先生對中國曆史文化與(yu) 統一大勢的理解和認同是值得肯定的,其祭祖之旅的和平發展意義(yi) 也完全值得高度肯定。但台灣問題仍然是「小兩(liang) 岸」(大陸與(yu) 台灣)和「大兩(liang) 岸」(中國與(yu) 美國)曆史與(yu) 政治矛盾鬥爭(zheng) 的最敏感點和最大風險點,甚至美國試圖將台灣打造為(wei) 「東(dong) 方烏(wu) 克蘭(lan) 」,實行焦土化的代理人戰爭(zheng) 模式,以最大程度消耗和阻止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因此,兩(liang) 岸和平發展與(yu) 和平統一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可能不經過曆史鬥爭(zheng) 甚至犧牲就輕鬆達成。馬英九先生此行緬懷先祖,紀念抗戰英烈,而無論是先祖,還是英烈,都曾為(wei)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犧牲與(yu) 貢獻。我們(men) 要學習(xi) 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精神的精髓,團結兩(liang) 岸中國人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共同奮鬥,並對兩(liang) 岸完全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總之,2023年兩(liang) 岸關(guan) 係整體(ti) 回暖已揭開帷幕,盡管阻力重重,關(guan) 山難度,島內(nei) 台獨勢力和外部幹預勢力破壞阻撓不斷,但大道與(yu) 正義(yi) 無法阻止。祭祖之路通向和平發展,和平發展通向和平統一,和平統一通向民族複興(xing) ,民族複興(xing) 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我們(men) 善意而智慧地追求和平統一,「一國兩(liang) 製」台灣方案給出兩(liang) 岸共同參與(yu) 的創造性空間,但我們(men) 也時刻保持曆史與(yu) 政治的清醒,對一切「台獨」勢力和外部幹預勢力保持戰略戒備和製度打擊的精準性和行動能力。兩(liang) 岸中國人要爭(zheng) 氣,要努力,要善於(yu) 合作,要共同對外鬥爭(zheng) 。「台獨」與(yu) 外部幹預的路窄了,和平發展與(yu) 和平統一的路就寬了。寬窄之間,是人的智慧與(yu) 民族的智慧,是兩(liang) 岸中國人的心靈契合與(yu) 自信實踐。馬英九先生的祭祖之旅正在開啟兩(liang) 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新階段與(yu) 新篇章,我們(men) 誠意期待並勉力奮鬥。

 

作者為(we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