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朝明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
讀《論語·為(wei) 政》有感:“為(wei) 政以德”與(yu) “成德”之教
作者:楊朝明(全國人大代表、民進會(hui) 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閏二月初一日己卯
耶穌2023年3月22日
《論語·為(wei) 政》開宗明義(yi) ,說“為(wei) 政以德”,而孔子之學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學問。
孔子施教,目標是“成之以文德”,培養(yang) 治國理政的人才。隻有為(wei) 政以德,才能“居其所而眾(zhong) 星拱之”。為(wei) 政以德,社會(hui) 才能長治久安。否則,實行暴政,後果就不堪設想。事實也是如此,秦始皇不施仁義(yi) ,不重視前人關(guan) 於(yu) 治國理政的經驗探索,結果秦朝“二世”而亡。到了漢代,人們(men) 認真進行反思,思考各家治國理政的學說,開始糾偏補弊,使治國之“禮”回到原來的軌道。
《為(wei) 政》篇談的是如何培養(yang) 有德的為(wei) 政者的問題。
第一章講“為(wei) 政以德”,這四個(ge) 字內(nei) 涵豐(feng) 富,概括性很強。為(wei) 政者有了大的格局、高的境界以後,就能“無為(wei) 而治”,“為(wei) 政以德,譬如北辰”就是一個(ge) 標準、一個(ge) 總括。《孔子家語》說:“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shu) ,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yi) ,觀之以禮樂(le) ,然後成之以文德。”那麽(me) ,如何培養(yang) 為(wei) 政者,使這些人成為(wei) 有德者,按照“孔子施教”的邏輯,可以分成四個(ge) 部分:
第一,“先之以詩書(shu) ”。教育從(cong) 詩書(shu) 入手。詩書(shu) 中具有王道標準,讀詩書(shu) 才能“思無邪”,“無邪”就是“正”。為(wei) 政者需正,培養(yang) “思無邪”就是使為(wei) 政者具有“正”。
第二,“道之以孝悌”。“孝”的背後,實際上是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人的成長。例如,孔子所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難道不是這樣嗎?子女要想當自己生病後父母焦慮的樣子,就要思考該不該孝敬父母。真正的孝悌是培養(yang) 愛與(yu) 敬的。
第三,“說(悅)之以仁義(yi) ”。即把“心”安放在哪裏、走什麽(me) 人生路的問題。儒學讓我們(men) 成為(wei) 人,這個(ge) 人是指大寫(xie) 的“人”,是“成人”之“人”,是人格道德意義(yi) 上的“人”,也即儒家常說具有人禽之別、人禽之辨的人。一個(ge) 人養(yang) 成了健全的人格,他就可以去從(cong) 事具體(ti) 的職業(ye) ,有具體(ti) 的一技之長。至於(yu) 去做什麽(me) ,這是個(ge) 人的自由選擇。“說(悅)之以仁義(yi) ”,講的是便安頓自己的心靈。
第四,“觀之以禮樂(le) ”。這裏的禮樂(le) ,可以有禮製和禮儀(yi) 兩(liang) 個(ge) 方麵。倒數第二章講的是禮製問題。三代時期禮的製度,其形式可以損益,其內(nei) 涵實質是不變的,可以從(cong) 製度、文化上去理解。所謂“觀之以禮樂(le) ”,就是要理解曆朝曆代的製度、理解禮的形式和內(nei) 容的關(guan) 係。禮的形式可以變,內(nei) 容不可變。如此,我們(men) 就可以去理解禮的本質,在此之後去“觀之以禮樂(le) ”才能獲得效果。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