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 著《經典與意義:禮與早期儒學的衍變》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3-03-25 12:17:15
標簽:禮與早期儒學的衍變、經典與意義

劉豐(feng)  著《經典與(yu) 意義(yi) :禮與(yu) 早期儒學的衍變》出版

 

 

 

書(shu) 名:《經典與(yu) 意義(yi) :禮與(yu) 早期儒學的衍變》

作者:劉豐(feng)

出版社: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全書(shu) 簡介】

 

近年來在早期儒學的研究中,如何在吸收、借鑒新發現簡帛資料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掘已有文獻在戰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尤其是《禮記》(包括《大戴禮記》)對於(yu) 戰國儒學研究的重要意義(yi) ,還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本書(shu) 以禮為(wei) 切入點,比較深入地探討了《禮記》中蘊含的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容及其思想史價(jia) 值,將其放在孔子之後,尤其是孔孟之間、孟荀之間的思想史發展過程中,以《禮記》為(wei) 主要資料來進一步分析、落實早期儒家的分化與(yu) 發展,同時以禮為(wei) 溝通思想、經典與(yu) 社會(hui) 的橋梁,來深化禮學思想以及早期儒學史的研究,並由此探討哲學與(yu) 曆史、哲學史與(yu) 思想史之間的關(guan) 係,進一步拓展哲學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劉豐(feng) ,1972年生於(yu) 陝西省榆林市。2001年畢業(ye) 於(yu)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獲曆史學(中國思想史)博士學位。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在南開大學曆史學院、中國社會(hui) 史研究中心工作。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後流動站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出站後留哲學所中國哲學研究室工作。現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秘書(shu) 長。從(cong) 事儒家哲學、禮學思想史的研究,出版專(zhuan) 著《先秦禮學思想與(yu) 社會(hui) 的整合》《北宋禮學研究》,發表論文數十篇,譯著一部。

 

【目錄】

 

緒論:《禮記》與(yu) 早期思想史的研究

 

第一節 古文《記》與(yu) 劉向整理的古文《禮記》

第二節 劉向古文《禮記》與(yu) 二戴《禮記》之關(guan) 係

第三節 《禮記》的分類

第四節 《大戴禮記》的分類

第五節 《禮記》與(yu) 早期儒學史的研究

第一章 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展開

 

第一節 “無體(ti) 之禮”:先秦禮學思想的發展與(yu) 轉向

    一 禮與(yu) “無體(ti) 之禮”

 

    二 “無體(ti) 之禮”與(yu) 禮學思想的轉向

 

    三 從(cong) 《孔子閑居》看戰國時期儒學的分化

 

第二節 從(cong) 《儒行》到《儒效》:先秦儒學的發展與(yu) 轉折

    一 《儒行》的主要內(nei) 容與(yu) 特征

    二 《儒行》的學派歸屬

    三 《儒行》與(yu) 戰國時期儒學主流思想的衝(chong) 突

    四 《荀子》的政治哲學轉向

第三節 《禮記·經解》與(yu) 先秦儒家思想的發展

    一 “六經”合稱的形成及其在儒學發展中的意義(yi)

    二 《經解》的思想淵源及其與(yu) 荀子學派的關(guan) 係

    三 《經解》首章的結構

    四 《經解》中的“六經”次序及其意義(yi)

    五 《經解》篇的整體(ti) 結構

第四節 《禮記·鄉(xiang) 飲酒義(yi) 》的方位圖式及其思想史意義(yi)

    一 《禮記·鄉(xiang) 飲酒義(yi) 》的學術意義(yi)

    二 《鄉(xiang) 飲酒義(yi) 》的方位安排及其意義(yi)

    三 從(cong) 《鄉(xiang) 飲酒義(yi) 》看禮學與(yu) 易學的結合

    四 《禮記·鄉(xiang) 飲酒義(yi) 》的思想史意義(yi)

第二章 早期儒家政治哲學的建構

 

第一節 “為(wei) 民父母”與(yu)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

    一 先秦儒家“為(wei) 民父母”的思想淵源與(yu) 演變

    二 “為(wei) 民父母”與(yu) 禮治思想

    三 “為(wei) 民父母”與(yu) 親(qin) 親(qin) 尊尊的整合

    四 餘(yu) 論

第二節 周公“攝政稱王”及其在儒家政治哲學中的意義(yi)

    一 周公“攝政稱王”的相關(guan) 史料分析

    二 北宋儒學發展中的周公“攝政稱王”

    三 周公“攝政稱王”的政治哲學意義(yi)

第三節 戰國時期儒家的變禮思想——以國家政權轉移的理論為(wei) 中心

    一 禪讓

    二 革命

    三 王魯

    四 選舉(ju)

    五 餘(yu) 論

第三章 早期儒家曆史哲學的形成

 

第一節 製造“三代”——儒家“三代”曆史觀的形成*代命運

    一 儒家“三代”史觀的形成

    二 “三代”的模式化及其內(nei) 在機製

    三 “三代”與(yu) 曆史循環論

    四 “三代”史觀*代命運

第二節 《禮記·禮運》與(yu) 戰國時期儒家曆史哲學的建構

    一 戰國時代儒學所麵臨(lin) 的挑戰

    二 從(cong) 禮的起源與(yu) 功能看禮的普遍性

    三 禮的普遍性——“大同”之世也有禮

    四 “大同—小康”是理想與(yu) 現實之間的區別

第三節 早期儒家的曆史思想與(yu) 曆史哲學——以戰國時期的“文質”論為(wei) 中心

    一 “文質”論的產(chan) 生及其含義(yi)

    二 “五德”說與(yu) “三統”說

    三 “文質”論的曆史意義(yi)

第四章 禮與(yu) 戰國社會(hui) 的整合

 

第一節 《周禮》的成書(shu) 與(yu) 戰國時代的社會(hui) 變革

    一 戰國時期統一思潮的勃興(xing) 與(yu) 天子禮的製定

    二 從(cong) 中國古代國家形態的演進看《周禮》的成書(shu)

    三 從(cong) 戰國時期儒家所設計的王禮看《周禮》當中王的地位和意義(yi)

第二節 天秩論與(yu) 社會(hui) 秩序模式及整合

    一 自然秩序與(yu) 社會(hui) 秩序統一的方式

    二 等級的分途與(yu) 社會(hui) 成員的流動

    三 禮論對等級秩序的維護

    四 禮與(yu) 社會(hui) 秩序的整合

第三節 “樂(le) 統同”及其社會(hui) 功能

    一 禮樂(le) 與(yu) “中和”

    二 樂(le) 的等級與(yu) 秩序

    三 樂(le) 與(yu) 社會(hui) 秩序的整合

結語:儒家禮樂(le) 文化的曆史價(jia) 值與(yu) 當代意義(yi)

 

參考文獻

 

後記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是一部比較深入研究戰國時期儒家哲學思想及其發展演變的專(zhuan) 著。

 

第一章為(wei) 導論,宏觀地論述了進一步拓展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研究的幾條途徑,在吸收、借鑒新發現簡帛資料的基礎之上,如何進一步認識已有文獻在戰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尤其是《禮記》對於(yu) 戰國儒學研究的重要意義(yi) 。本書(shu) 以禮為(wei) 切入點,比較深入地挖掘了《禮記》種蘊含的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容及其思想史價(jia) 值,將其放在孔子之後,尤其是孔孟之間、孟荀之間的思想史發展過程中,以《禮記》為(wei) 主要資料來進一步分析、落實早期儒家的分化與(yu) 發展,並由此來推動早期儒學史的研究。

 

第二章“禮學與(yu) 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展開”,通過對《禮記》中的《孔子閑居》《禮運》《儒行》《經解》《鄉(xiang) 飲酒義(yi) 》等篇的深入分析,具體(ti) 考察其中蘊含的思想內(nei) 涵及其在儒學發展過程中的意義(yi) ,尤其是通過思想史的研究,將其與(yu) 戰國時期儒學各派聯係起來,盡可能地還原其學派歸屬和思想史地位,這對於(yu) 深化早期儒學史的研究,是有比較重要的學術意義(yi) 的。

 

第三章以政治哲學為(wei) 主題,集中研究了早期儒學中的“為(wei) 民父母”“周公攝政稱王”以及曆史哲學中的“三代”和“文質”論。作者認為(wei) ,早期儒學中的曆史哲學問題是隸屬於(yu) 政治哲學的,是政治哲學中的重要議題。本章研究的這些主題都是《禮記》中所包含的儒家政治哲學中的主要內(nei) 容,因此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也可以深化和提升對禮的研究。

 

第四章集中探討了禮與(yu) 戰國時期的社會(hui) 變革。儒家倡導的禮樂(le) 不僅(jin) 是一種複雜的儀(yi) 式,一套係統的思想觀念,同時也具體(ti) 鮮明的社會(hui) 史意義(yi) 。本章比較具體(ti) 地討論了禮與(yu) 戰國時期社會(hui) 變革的關(guan) 係,同時也探討了《周禮》的出現與(yu) 戰國時代變革之間的內(nei) 在關(guan) 聯。通過這些社會(hui) 史的探討,不但可以深化儒家禮學思想的研究,同時對於(yu) 思考哲學與(yu) 曆史、哲學史與(yu) 思想史之間的關(guan) 係,拓展哲學史的研究,也有比較重要的學術意義(yi) 。

 

第五章為(wei) 全書(shu) 的總結。本書(shu) 以禮與(yu) 戰國時期儒學的發展為(wei) 主題,通過對《禮記》的深入解讀與(yu) 研究,來進一步深化對儒家禮學思想與(yu) 儒學的研究。本書(shu) 通過對具體(ti) 個(ge) 案的研究,作者希望對儒家禮學思想的研究在方法論上進行一些初步的總結,同時也對日後的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展望。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