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大者,其行也遠——劉長煥先生之印象
作者:孫祥偉(wei) 葉彥岑
來源:環球網 2023年3月4日
劉長煥先生,北京開明文化書(shu) 院山長(院長)、著名學者、辭賦家、詩人、詩詞理論家,中國當代大悟儒門心法之實證傳(chuan) 習(xi) 者。其先後出任貴州遵義(yi) 匯善穀書(shu) 院院長、安徽蕪湖中江書(shu) 院院長、杭州吉尚大講堂主講、白鹿洞書(shu) 院常住傳(chuan) 習(xi) 導師,在杭州創辦文化人國學大講堂,致力於(yu) 傳(chuan) 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近日,四川省輕化工大學教授孫祥偉(wei) 及遵義(yi) 市九三書(shu) 畫院院長葉彥岑兩(liang) 位老師從(cong) 劉長煥先生的人生經曆與(yu) 發表之著作等多方麵入手,闡述了對劉長煥先生的深刻印象,並感歎“明師難遇,真儒難逢。儒之大者,其行也遠!”。
以下為(wei) 孫祥偉(wei) 老師及葉彥岑老師的撰文敘述:
一、 毅然辭職與(yu) 別樣的言誌方式。
生活中,辭職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平常不過了。
可是,如果是發生在一個(ge) 四十三歲,工齡已經二十三年的大學教授和處長身上,就不免令常人費解了。通常地,有辭職下海者、有辭職轉行者、有辭職移民者、有辭職引咎者、有辭職去外麵的世界旅遊者、有辭職以圖快樂(le) 者……
鮮有人知道長煥先生辭職的原因,原來竟然是,要去更廣闊的範圍弘揚傳(chuan) 統經典,立誌踐行他心中那真正屬於(yu) 韓退之界定的“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大宏願,且是那樣的從(cong) 容不迫,義(yi) 無反顧,不折不扣,堅忍不拔!
當代學人之中,假使我們(men) 非要找尋深諳儒門心法,其學精微且廣大,真正知行合一的大儒,劉長煥先生就應該便是當之無愧的一位!
2014年,先生毅然辭職。
其有集句七律《辭職有感》記之,序中說:“甲午初夏,餘(yu) 決(jue) 意辭職,工作雖已二十三載,終是碌碌,多虛度耳。今有殊緣,得契先聖心印,豁然明澈,遂立宏願以效法夫子博施濟眾(zhong) ,或可小利他人慧命焉。”
詩曰:
二十三年折太多,讀書(shu) 漸廢意蹉跎。
平生心緒無人識,半世榮名耿不磨。
已涉一川舟自在,騁懷八極駕黿鼉。
丈夫誌氣直如鐵,萬(wan) 裏風雲(yun) 入蕩摩。
這首七律,長煥先生集古人白居易、陸遊、高蟾、朱誠泳、曹彥約、薛稻孫、寒山、張翥的句子而成新作,用以“言誌載道”,直抒胸臆!
詩中流露的“氣格與(yu) 境界”,細細品來,可窺見一種直承古聖先賢心境的妙處來。
我們(men) 以為(wei) ,長煥先生毅然辭職,是另外一種放大的擔當,更是一種願力的實踐與(yu) 奉行,當然也是其向內(nei) 洞明之後的大心的“體(ti) 用”的展開,是一種承接古聖先賢的自我生命覺醒與(yu) 超然之後的釋放。
於(yu) 是,一位敦厚、仁義(yi) 且心懷“博施於(yu) 民而能濟眾(zhong) ”大先生,離開大學,開始了他不同尋常的弘毅者的生活,一種四海為(wei) 家,行走於(yu) 天南地北、通邑大都、江河湖海之上的生活。
二、不斷追問與(yu) 心性覺悟
早在2011年,長煥先生就開始了係列追問:
王陽明在貴州龍場究竟悟到了什麽(me) ?其心法的究竟內(nei) 涵是什麽(me) ?什麽(me) 是儒門之“道”?孔夫子為(wei) 何要警策弟子們(men) 強調“朝聞道夕死可矣”?
世間所有人文學科,有沒有內(nei) 在一致百慮的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和實證路徑?“悟道”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何在?傳(chuan) 統文化體(ti) 係中的“道統、政統、學統”是何關(guan) 係?其公共核心價(jia) 值何在?古代中國人自己的管理哲學和智慧可以從(cong) 哪些經典之中得以轉化和釋放?日本大企業(ye) 家稻盛和夫是如何運用陽明心法指導企業(ye) 經營的?他是如何踐行中國孔孟、程朱、陸王等心學體(ti) 係進行有效鏈接的?
等等這些問題,總是揮之不去!
從(cong) 2011年到2014年中,長煥先生發起問道、修道和證道的根本實踐,行程八萬(wan) 多公裏,遍訪名山大川,拜會(hui) 高人名士。那時,他在不斷追問宇宙和生命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cong) 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父母未生我之前,誰是我?父母生我之時,我是誰?”
先生不斷結合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各種文獻,進行深度參修,並不斷上溯到孔孟、董仲舒、韓愈、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朱熹、陸九淵等曆代聖賢經典以及他們(men) 覺悟、實證等工夫之後的各種語錄。同時結合《易經》《尚書(shu) 》《禮記》《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孝經》《儒行》《學記》等經典文獻印證。又旁參《老子》《莊子》《管子》《呂覽》《孫子》《文子》《尹文子》《荀子》《淮南子》等各家經典,複又對《壇經》《維摩詰經》《楞嚴(yan) 經》《法華經》等經典有長時間深悟參究。
先生放下自己多年在文學、文字訓詁上的學術累積,以歸零清空的胸懷,虔誠遵循大德之師,不斷得以破迷開悟,最終於(yu) 2013年秋,徹悟陽明心法的奧義(yi) 、老莊丹道的玄妙和《壇經》心髓的廣大真實妙義(yi) 。
在宇宙和生命的本源處,先生體(ti) 證了陽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內(nei) 在理體(ti) ,實現了煥然一新的覺醒與(yu) 超越。這也正是先生之所以毅然辭職,並能發起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宏大願力的根本所在。
先生由追問而覺悟,由覺悟而發起弘道的實踐與(yu) 擔當。2014年7月,北京東(dong) 城辛安裏,開明書(shu) 院悄然成立並正式啟動,開始接引著前來問道的學人。
他將自己置身各階層人士、各種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大社群、大社區中去,身體(ti) 力行,放下小家,放下小我,開啟博施於(yu) 民的行持和利益社會(hui) 的講學與(yu) 傳(chuan) 播。
數年中,前來聽講的人絡繹不絕,多達數萬(wan) 人次。而最有影響和傳(chuan) 播最廣的,就是他受中央台辦、國台辦的邀請,為(wei) 來訪的台灣同胞學者代表團、企業(ye) 、政界、旅遊等多個(ge) 訪問團講授陽明心學,老莊哲學等,每次講授,都無一例外地深受台胞們(men) 的一致好評。先生在講座和對話中,總是能很好把握問答時機和問題分寸、針對個(ge) 體(ti) 心性差異的“度”,而使得所有問答恰到好處,顯示其圓融無礙、不一不二的大智慧。好幾次,台胞聽完講座之後,起立排隊,向先生逐一鞠躬行禮,那種發自內(nei) 心的欽佩和虔誠的禮敬,令在場的人無不感動!
先生曾說:“在文化自信和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中,我們(men) 每個(ge) 人,其實都具足自己盡獻綿薄之力的機會(hui) ,抓住機會(hui) 盡力而為(wei) ,才不會(hui) 辜負曆史和現實。”而先生的躬身履踐,無不體(ti) 現了他卓然超邁的濟世情懷!
百餘(yu) 年來的中國儒學發展史告訴我們(men) ,在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南懷瑾等等大儒之後,能象長煥先生這樣除了在某些領域進行學術研究之外,還能窮理盡性於(yu) 儒道的徹悟和實證,並且身體(ti) 力行,真實不虛地履踐於(yu) 社會(hui) 生產(chan) 與(yu) 生活的真儒,實在是非常難得的。
自古以來,所謂“大師”的“大”,其必然是以“明道”作為(wei) 首要本質特征的。因為(wei) 隻有悟道才是極高明的境界,也才能切實返本開新,做到道致廣大,學盡精微。也正如馬一浮先生在《論語大義(yi) 》中所說:“為(wei) 實施權,開權顯實,一切名言施設皆權也。六藝隻是人人自性本具之實理,今為(wei) 顯示此實理,故權示言說。學者須是合下持循,方可悟入。知此實理不待他求,不為(wei) 諸魔外道所惑,不被一切違順境界所轉,方能有之於(yu) 己。否則拈一放一,隻成另一種知解,依舊業(ye) 識茫茫,無本可據。須知此理不是知解邊事,說得便休,縱有解會(hui) ,不實在用力,隻是自瞞。”
長煥先生深諳此理,並且付諸實際行動,能從(cong) 縱橫兩(liang) 個(ge) 維度打開,毅然發明真心,下笨工夫,作利他想。能開權顯實,善巧方便,融合百家,自成常法,並且秉持夫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通透與(yu) 實證,做到知行合一,由此淬煉成就了他內(nei) 心真正無我利眾(zhong) 的大儒品格。在當代,長煥先生無疑是一位用心且能同時用力的實幹家,是一位躬親(qin) 踐行的真正的“儒之大者”。我們(men) 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就如同 “王陽明”、 “惠能大師”和“老聃”一樣,亦如南朝那位融涵三家思想、行持各種智慧的“傅大士”一樣,不斷地給有緣的人們(men) 開啟方便之門和智慧之路。
三、 實證工夫與(yu) 返本開新
長煥先生認為(wei) :“在中華文化的智慧體(ti) 係中,倘使是為(wei) 了學術研究,自然應當盡可能努力達到精微細致的地步,並能依據各種文獻去做局部或整體(ti) 的深挖考掘的工作。然而,倘使是想要達成覺悟往聖大道絕學的高明境界,那就必然要認真、踏實、無我地反照自己的心性,並且盡最大的努力去窮盡其高明廣大的理體(ti) 才能算通達者。也隻有覺悟到它本來遠離語言修辭的表象,而建立於(yu) 宇宙和生命本質上的‘誠明’與(yu) 一以貫之的‘真相’,才算是真實的固本培元。舍此,別無他法。”
也正是敢於(yu) 切實地放下自己,匍匐於(yu) 大地,甘為(wei) 人梯以供他人踩踏,願做津梁供民眾(zhong) 通達的大願力,才成就了長煥先生超卓的“氣質”和人生覺悟的高尚“境界”。
先生在深入體(ti) 證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的心性之學過程中,對儒門理、氣、象、數理論的感通與(yu) 實證得以不斷加深,而如何把“北宋五子”的思想精華和心性實踐的工夫結合到當下中國的文化建設實踐中去,就成了先生努力“返本開新”和深入建構的文化方向和心性歸宿。
工夫!工夫!沒有工夫就必然成為(wei) 戲論!
自古儒門學者,因為(wei) 覺悟的境界不同和實踐工夫的差異,在心性上就有了所謂的君子儒,小人儒,大儒,腐儒等等差別。也因為(wei) 窮盡自心和變化氣質的境界不同,所呈現出來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養(yang) 就自然各異。但是儒門大道、諸子百家,天地宇宙以及世間萬(wan) 類,則莫不遵循宇宙人生的基本原則運行,莫不帶上宇宙人生本質的基因、影像、信息、能量和物質形態,並且將大千世界豐(feng) 富多彩的狀態呈現於(yu) 世人麵前。
隨著時代發展,信息井噴似的爆發,各種遊戲、各種言論和視頻的傳(chuan) 播,使得人們(men) 的思想和心靈,愈來愈處在無所適從(cong) 的煩躁、焦慮和抑鬱狀態中。人們(men) 渴望內(nei) 心平靜、渴望心地坦然,向往更加簡潔有效的生活、渴望得到更多的生命智慧的啟迪。
我們(men) 應當如何有效安頓身心?如何達成美好生活?如何完成自我“變化氣質”的內(nei) 在覺醒?如何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如何充實我們(men) 幸福快樂(le) 且健康的心靈世界?所有這些問題,必須要有所覺察和洞見,不能如某些哲學家信口開河,隨意給人說幾句“人生沒有意義(yi) ”“人生毫無意義(yi) ”的廢話就了事。先生說:“我們(men) 必須體(ti) 察宇宙和人生的本相,回到參讚天地的崇高價(jia) 值追問和實踐上來。”
工夫不負有心人!
先生終於(yu) 在宋儒張載“橫渠四句”的基礎上,返本開新,邁出了新的一步,這一步就是“與(yu) 同四句”的提出,即:“與(yu) 天地同心,與(yu) 生民同命,與(yu) 往聖同絕學,與(yu) 萬(wan) 世同太平。” 這裏的“與(yu) 同四句”相比較張載“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命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來,看似隻用了“與(yu) 同”兩(liang) 字替換了“為(wei) 立、為(wei) 繼、為(wei) 開”幾處,可就是這一看似簡單的替換,實際上卻開出了另一種超拔的格局和人生境界。先生把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古今同體(ti) 、萬(wan) 類同元的本性揭示了出來,在本體(ti) 上的“與(yu) 同”,泯化了各種“對立”,這就為(wei) 有誌於(yu) 覺悟大道,學達性天的仁人誌士提供了一種方便修煉上的路徑,無論在本體(ti) 論還是修養(yang) 論上,都揭示了一種新的境界!
曆史經驗證明:任何學術、學問和科學的發展,都是需要進一步發明、訂正、修改、完善、實證和補充的。正如馬一浮先生在其《說忠信篤敬》一文中所說:“一般為(wei) 學方法,隻知向外求事物上之知識,不知向內(nei) 求自心之義(yi) 理。不能明體(ti) ,焉能達用?侈談立國而罔顧立身,不知天下國家之本在身,身尚不能立,安能立國?今謂欲言立國,先須立身;欲言致用,先須明體(ti) 。體(ti) 者何?自心本具之義(yi) 理是也。”
深入感悟和體(ti) 證自心本具的義(yi) 理,就能理解“與(yu) 同四句”不是一般意義(yi) 的考證和概念語詞的改變,而是心性工夫的覺悟和實證。在先生《從(cong) 橫渠四句向與(yu) 同四句升華》的文章發表之後,儒學界不少同仁都給予了關(guan) 注、認同和好評。
晉人陸景在其《典語》中說:“所謂文者,非徒執卷於(yu) 儒生之門,攄筆於(yu) 翰墨之采。乃貴其造化之淵,禮樂(le) 之盛也。” 這不正是長煥先生的寫(xie) 照麽(me) ?先生實現了“反本開新”,不僅(jin) 指引人格建立應當還歸心性本源,而且,在義(yi) 理和實踐上,都實現了“開新”的成果。從(cong) 先生所著的《詩品道心》可知,他那獨辟蹊徑,自出機杼的見解,是何其振聾發聵!他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重新揭示和發明,指出二十四詩品,原來竟然並非隻是在講詩,而的的確確是在“講道”,這一獨特論斷,經過有理有據的闡述、感悟和論證,給人以生麵別開的全新感受。這對於(yu) 詩學界就《詩品》存在諸多學術爭(zheng) 議、考據證偽(wei) 以及對司空圖本人的各種偏見而言,長煥先生的《詩品道心》出版,就不僅(jin) 增添了一種全新的認知視角,更多了一些不可思議的深入體(ti) 證與(yu) 學術啟迪。
古語說:“無財謂之貧,學道不行謂之病”,先生是大徹大悟的高人,是實實在在的踐行者,是無我利他的弘道者,這是最為(wei) 尊貴,最值得欽仰的崇高品格,先生的學問是真心本性中流淌出來的,先生是用心、用手、用腳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鴻儒,是聖賢人格和學養(yang) 的現代呈現。
梁元帝蕭繹在《金樓子》中說:“夫說一經者為(wei) 儒生也,傳(chuan) 古今者為(wei) 通人也,上書(shu) 奏事者為(wei) 文人也,能精思著文連篇章為(wei) 鴻儒也,若劉子政、揚子雲(yun) 之列是也。”
長煥先生何止是能文、能詩、能賦,最重要的是先生深切明白了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根本心性和寶藏,知道朱熹的源頭活水,明白了陽明“致良知”的深意,他的覺悟也同樣吻合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同時也體(ti) 證了“抱一”為(wei) 天下式的玄妙和覺悟到了惠能大師所言的本不生滅、本自具足的真實法性。先生融會(hui) 貫通,助力更多有緣人破迷啟悟和少走彎路的實踐,不正是一盞難得的指路明燈麽(me) ?
四、 詩心發明與(yu) 濟世情懷
長煥先生的著作《夢蓮詩話》經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之後,被學界大家們(men) 譽為(wei) 自宋代歐陽修之後“別創一格”的理論建構,他所提出的“立誌、達道、雅正、無邪、仁義(yi) 、化育、歸真、濟世”八條目,將詩教和詩學回歸到詩歌應有本質,是超然而又“大道至簡”的真學問,別具哲學、文學和道學得趣味。
正如時任武漢大學教授的王兆鵬先生在序中說:
“長煥先生,得道高人,其有集句詩雲(yun) ‘高人不易合,胸次尤難量。’實夫子自道。悟道之後,立誌弘道利生,博施濟眾(zhong) ,全身心奉獻社會(hui) 。故其詩話,自六一居士之後,別創一格,不閑談詩苑軼聞掌故,不錙銖計較於(yu) 詩藝詩法,唯以莊嚴(yan) 之心,超卓之思,大雅之言,揭示詩道詩心。……其言諄諄,高妙卓犖,啟人心智,堪比詩壇廣大教化主。”
先生所倡導的詩學理論精神的核心,承接了“風雅”的傳(chuan) 統正宗,體(ti) 證到“風雅”即是真正的“德風和正心誠意”的呈現,詩教化導的本質,正是要建立“師道”尊嚴(yan) 和“詩道”尊嚴(yan) 。詩歌具備哲學的蘊含和美學的光芒,正因為(wei) 如此,“風雅”才是真正的中國詩歌的根本與(yu) 源頭活水。《夢蓮詩話》的理論建構,在當代詩學發展中,的確是一部“返本開新”,別有創見的著作!
吉林大學教授馬大勇先生,在讀過《夢蓮詩話》之後評論說:“是以今古詩話作手,未有不先嫻詩文義(yi) 法者,未有先不涉閱人事、轉識成智者。夢蓮居主人劉長煥先生不惟藉《貴州賦》、《中華航天賦》、《大國古風》等詩賦作品馳名詩壇,更以政學雙棲、“藝道並進”(沈鵬先生語)的傳(chuan) 奇經曆為(wei) 世推重。故長煥作詩話,必不同於(yu) 象牙塔內(nei) 學者之閉門論道,尤迥異於(yu) 販售“偽(wei) 國學”、“矮國學”者之肆口空談。《夢蓮詩話》一冊(ce) 在手,雅潔裝幀已足娛目。而展卷片刻,即可為(wei) 其中篤言宏論所悅服。”
又雲(yun) :“全書(shu) 最使我感佩不置的,是‘濟世’一章中透現出的那一片恂恂然士君子之心。無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長煥始終葆有“詩應積極入世,作用於(yu) 現世社會(hui) ”的姿態,他標舉(ju) 杜甫,認為(wei) ‘老杜一身以濟世為(wei) 生命價(jia) 值之所係……做人做詩若此,能不稱詩聖者乎?’並且較‘化下’、‘刺上’的古訓更推進一層,明確提出‘濟世之詩’”
讀過《夢蓮詩話》,自然會(hui) 感受到其中啟人心智精妙和大氣,還有那堅定的文化自信和磅礴的內(nei) 在力量。
在先秦,詩三百篇被尊奉為(wei) “經”,可見其“言誌載道”與(yu) 敦化人文以及化民成俗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化民成俗”才是文化普及和自信的最底層的邏輯與(yu) 生命延展的根基。
所謂“雅俗共賞”,其並列“雅俗”二字,原本就是“不二”的人性的同體(ti) 觀照。“風雅頌”的理論和實踐,不僅(jin) 是中國詩歌的核心,也是人類詩學的核心,古今中外,德風古道的化育,在本質上永遠如此。詩歌載道,並且傳(chuan) 遞著正能量。所謂“風化”,就是“詩”和“歌”的古今一脈相承,始終融匯於(yu) 民間各種生活的意蘊中,且到民族地區去做做深入的研究,看看他們(men) 保留的世界的遺產(chan) ,是多麽(me) 豐(feng) 富多彩,深入人心。是多麽(me) 的雅俗共賞,喜聞樂(le) 見,多麽(me) 具有群眾(zhong) 性、樸實性、本源性和生命的直觀性。
所以夫子才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隻有淺薄之徒,或者那些根本不作自我觀照與(yu) 反思的狂妄學人以及作家們(men) ,才去無聊的詆毀和褻(xie) 瀆孔子一樣的古聖先賢,從(cong) 而錯過先行者心中的高明和精微廣大。而明智者,心存感激和敬畏,仰望星空且有點底蘊的人,斷然不會(hui) 數典忘祖,把今天的責任推給古人!對於(yu) 一個(ge) 真正的學者而言,批判和理性和理性的批判,永遠都應當保持目光如炬。
先生對於(yu) 詩學的創見,除了《夢蓮詩話》之外就是《詩品道心》,先生五十歲之前的多種著述,都收入《夢裏蓮香》詩文集中。而單獨出版的大型集句詩集《大國古風》則是先生鳥瞰全國而用集句形式,第一個(ge) 將現有三十四個(ge) 省級行政區的風土人情、曆史文化、山川形貌等等進行全方位描述的第一本集句詩集,先生也是這樣選題和實踐的第一人。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院長張新民教授評價(jia) 說:
“昔北江先生論詩,以為(wei) 其可傳(chuan) 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氣,四曰趣,五曰格。以此衡之,則斯編雖用古人成句,然無一不妙合無痕,稍讀即感至性自然流露,真情纏綿悱惻,元氣淋漓酣暢,別趣一派現成,格律高邁古淡。誠乃熔鑄百家,神化古句,自成新裁,必可傳(chuan) 之久遠。
長煥君既以弘道自任,餘(yu) 力仍多發為(wei) 吟詠,每有佳作則必賜餘(yu) 誦讀,乃愈知其人與(yu) 詩浹然合一,學風與(yu) 詩風融然不二。蓋人既卓犖超拔而絕俗,詩必眞氣回蕩而感人,自能因情盡性,直下現量也。”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文學遺產(chan) 》主編陶文鵬先生讀過《大國古風》之後欣然撰寫(xie) 並發表書(shu) 評《集句詩吟大國風》一文,他說:“長煥先生有“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的豐(feng) 富閱曆,才贍學博,詩思敏捷,又刻苦用功,所以他能信手拈出古人的佳句,使之切合題意,如同己出,融會(hui) 貫通,湊泊無跡,營造出一個(ge) 個(ge) 渾然天成的詩境……”
又說:“詩集中既洋溢著長煥先生的真情正氣,也蘊含著他觀察、思考宇宙自然與(yu) 社會(hui) 人生所深悟到的哲理妙義(yi) 。這些蘊含哲理的詩句,皆能啟迪靈智,澡雪精神,拓寬胸襟,激勵人們(men) 樂(le) 觀向上、奮發進取……清代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卷上引《柳塘詩話》:‘徐士俊謂集句有六難,屬對一也,協韻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題意四也,情思聯續五也,句句精美六也。’沈雄又說,‘餘(yu) 更增其一難,曰打成一片。’筆者認為(wei) ,長煥先生已努力克服了這‘七難’,創作出這部兼具時代精神與(yu) 著者個(ge) 性風格、饒有新的審美情趣與(yu) 哲理的集句詩,可喜可賀。”
浙江大學陶然教授在書(shu) 評《萬(wan) 古山河氣象雄》中說:“文人見山河而氣壯,江山亦待文人而顯其偉(wei) 岸。展現偉(wei) 大祖國的廣闊疆域,記錄古往今來的文化積澱,表達強烈的愛國激情,是劉長煥先生《大國古風》中集句詩的突出特征。”
許慎《說文》曰:“詩,持也”。其中妙義(yi) ,正好揭示儒門經典把“詩”列入“經”,明確“詩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無盡方便和巧妙。群眾(zhong) 於(yu) 喜聞樂(le) 見的詩歌中,其民風淳樸的養(yang) 成,不正是數千年來詩歌的偉(wei) 大力量所敦化和修養(yang) 出來的麽(me) ?
古語說:“不讀詩,何以言?”
如果不悟道,那麽(me) 能傳(chuan) 什麽(me) 道呢?為(wei) 人師表者,不悟,則必然會(hui) 誤人子弟!所以,為(wei) 人師者,對於(yu) 揭示宇宙人生義(yi) 理的大道,自然就是不可不知,不可不明,不可不行的了。
千秋一寸詩心,五千年來,一直牽係著中華民族無盡的文化自信!
五、 躬身踐行與(yu) 道義(yi) 承當
2017年7月,白鹿洞書(shu) 院文化交流中心聘請長煥先生出任書(shu) 院常住傳(chuan) 習(xi) 導師。從(cong) 2020年夏天起,先生開始入住並主持修繕工作。
白鹿洞書(shu) 院,有天下書(shu) 院之首的崇高地位,至今有1100年曆史,是中國儒家的“理學重鎮”,也是享譽世界的高等學府和世界文化景觀。
近百年間,無數文化大家紛紛到訪白鹿洞書(shu) 院,如:陳衍、高鶴年、黃炎培、侯過、康白情、莊俞、古直、傅增湘、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胡適、陳東(dong) 原、錢穆、唐圭璋、龍榆生、陳榮捷等先後訪問白鹿洞書(shu) 院。周穀城、趙樸初、馮(feng) 友蘭(lan) 先後為(wei) 白鹿洞書(shu) 院題寫(xie) 匾額、對聯和賦詩讚頌。而日本、韓國學者的多次造訪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對書(shu) 院作為(wei) “中國文明的標誌”的讚譽,更是讓書(shu) 院聲名遠播。
先生放下北京開明書(shu) 院的各項事務,南下白鹿洞,並著手維修和改善環境、房屋、內(nei) 飾。在先生高德感召下,許許多多的有緣人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在一年時間的親(qin) 力親(qin) 為(wei) 的勞動中,長煥先生的肩頭、手掌、腳板都磨起老繭,他帶領十多名遠道而來的誌願者,以“知行合一”,實事求是的精神,舍我其誰的擔當,改變了書(shu) 院延賓館的內(nei) 外環境,將有滑坡等地質災害風險的土山搬走,壘築防護堡坎,清理多年沉積的垃圾。
有人說他就仿佛就是當年的虛雲(yun) 長老,吃得苦,敢作為(wei) ,不取舍,不爭(zheng) 執,埋頭苦幹。先生在維修白鹿洞防護坡時,事必躬親(qin) ,身先士卒,很多聞知先生此舉(ju) 的同仁,紛紛從(cong) 安徽、新疆、北京、貴州、上海、杭州、南昌等地前來參與(yu) 幹活,那些難忘的場景,生動的畫麵,辛勤的汗水,奔走的身影……總是讓人心裏生起莫名的感動!
2021年5月,全國企業(ye) 家問道白鹿洞參修活動,正式開營,來自全國的企業(ye) 家八十多人參加了《孝經》《大學》的深度參修。
歐洲著名漢學家沃爾岡(gang) 夫·顧彬先生,從(cong) 德國波恩大學發來專(zhuan) 門視頻並在祝辭中說:
“在世界疫情期間,我們(men) 仍然進行思想交流,很高興(xing) !你們(men) 都是企業(ye) 家,我想企業(ye) 家和商人的分工不同,商人注重於(yu) 買(mai) 和賣和錢的周轉,企業(ye) 家注重於(yu) 創新和實際生產(chan) 。注重創新的人,在這裏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注重實際生產(chan) 的人,在這裏研究人文,這是一種有意義(yi) 的事。沒有曆史也不可能有未來,沒有人文,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是冰涼的。我祝賀你們(men) 在白鹿洞書(shu) 院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和研究取得成果,朋友們(men) ,謝謝你們(men) 。”
真可謂是大儒之行,其行也遠!
長煥先生博施濟眾(zhong) ,無我利他的精神,以及通透、坦誠、真實以及學達性天的高明智慧,多次感動國際友人,長煥先生也曾集句《送沃爾夫岡(gang) ·顧彬教授之汕頭》:
南行不複問滄浪,千裏乘風泛彩航。
異國正須同調客,相期來歲沃霞觴。
種花城裏談經席,濡墨廳中憶尉狂。
宋槧唐鈔研漢學,敢趨行幕獻詩章。
先生在詩序中說“德國著名漢學家沃爾夫岡(gang) ·顧彬先生及夫人應邀來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慶觀禮,三日與(yu) 自重慶飛北京的木齋先生相約來舍下小住,內(nei) 人和小女動手以家鄉(xiang) 黔菜款待,品新西蘭(lan) 紅酒。四日晨驅車送顧彬先生及夫人南飛汕頭大學講學。”
先生所集古人吳融、徐哲、張元凱、華鎮、林希逸、高啟、陳寶琛、楊公遠的句子成詩,心意別裁,表情達意,恰如其分,堪稱絕妙。這種方式,恐怕也隻有中國文化中的中國格律詩才可以玩得出來,這種寫(xie) 作,本身就是文化自信和大師級的遊戲。
2022年,長煥先生除了繼續兼任白鹿洞書(shu) 院常住導師之外,在杭州創建了與(yu) 同精舍,踐行“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核心價(jia) 值理念。長三角的大中小企業(ye) 家,來問道者絡繹不絕。
長煥先生講學,不固執於(yu) 性理字麵去作訓解工夫,而是直指人心,透徹生命本義(yi) ,反身向內(nei) ,引發問學者各自拷問和觀照自心,從(cong) 而引起窮理盡性的注意。先生的講義(yi) 不從(cong) 書(shu) 本上來,而是從(cong) 生活實際和自心洞徹體(ti) 悟的印證中來。錢穆先生曾言:“一切聖賢的言語,都需要從(cong) 自己的身心一一體(ti) 認過去,才是得力。儒家的修養(yang) ,隻有做出來,才算數。”其實,長煥先生就是如此做,如此體(ti) 察和躬身奉行的。
在當代,的確是明師難遇,真儒難逢!為(wei) 了薪火相傳(chuan) ,我們(men) 自信在心!道之傳(chuan) 承,其機也深。儒之大者,其行也遠!
【人物信息】
劉長煥先生,漢族,字燦然,號夢蓮居主,1971年生於(yu) 貴州。九三學社社員,大學文化,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所訪問學者。辭職前任貴州師範學院副教授、發展規劃處副處長,遵義(yi) 市道真縣副縣長等職。
當代儒家覺悟心性工夫實踐派代表人物,弘道大儒。2014年於(yu) 北京創立開明書(shu) 院;2017年受聘江西廬山白鹿洞書(shu) 院常住聖道傳(chuan) 習(xi) 導師;2019年出任蕪湖中江書(shu) 院院長;2020年南下入住白鹿洞主持維修建設並持續為(wei) 企業(ye) 家講學;2022年於(yu) 杭州創建“與(yu) 同精舍”並接受浙江義(yi) 烏(wu) 市香山書(shu) 院之聘請,出任該書(shu) 院常住導師,開講經典。長煥先生是當代著名辭賦家、詩人、詩詞理論家、藝術評論家。其《大國古風》龍鱗裝參展意大利威尼斯第58屆世界藝術雙年展,在歐洲產(chan) 生廣泛影響。澳門大學施議對先生讚其為(wei) “當代集句聖手”武漢大學博士導師王兆鵬先生讚其為(wei) “詩壇廣大教化主”。
先生主講經典範圍融涵各家,兼及諸子和《群書(shu) 治要》等。出版有:《大國古風》《夢蓮詩話》《打破砂鍋》《七妙人生》《字裏玄機》《詩品道心》《貴州賦》《夢裏蓮香》等。 現任廬山白鹿洞書(shu) 院常住導師,杭州與(yu) 同精舍導師,香山書(shu) 院導師。
(作者:孫祥偉(wei) 四川省輕化工大學教授 葉彥岑 遵義(yi) 市九三書(shu) 畫院院長)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