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其成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
原標題:關(guan) 於(yu) 發揮民辦書(shu) 院功能助力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提案
作者:張其成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中國報道2023年3月8日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中華傳(chuan) 統美德,以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具有千餘(yu) 年曆史的“書(shu) 院”,曆來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態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和推動力量。
當前,全國重建或新建的各類民辦書(shu) 院有2000多所,據民政部全國社會(hui) 組織信息和全國個(ge) 體(ti) 私營經濟發展服務網顯示,以“書(shu) 院”命名並正常運行的社會(hui) 組織1422家,全國小微企業(ye) 類型的書(shu) 院19家,其中民辦非企的書(shu) 院為(wei) 1337家,占93%(截至2023年2月12日)。據調研,當前民辦書(shu) 院的發展和文化功能的發揮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是缺乏統一的行業(ye) 組織及其管理規範。目前各級政府尚沒有專(zhuan) 門的政策性文件來規範民辦書(shu) 院發展,缺乏書(shu) 院規範建設的標準;書(shu) 院注冊(ce) 登記部門不一(民政和工商部門),歸口主管部門繁多(文旅、教育、社科聯、文聯等部門),造成九龍治水、監管不力。現有相關(guan) 法規如《民辦教育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均沒有將民辦書(shu) 院納入其中。對有曆史建築的傳(chuan) 統書(shu) 院,多地政府也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古建文化遺址保護和文化旅遊場所,沒有發揮書(shu) 院的人文教化功能。
二是書(shu) 院自身存在定位、人才、投入等問題。大多數民辦書(shu) 院對自身功能定位不清,文化事業(ye) 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功能不分,發展方向模糊,有的偏離書(shu) 院人文教化功能。民辦書(shu) 院普遍存在人才隊伍薄弱、專(zhuan) 職人員缺乏、素質層次不高等問題。一些以“書(shu) 院”為(wei) 名的教育培訓機構,急功近利,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過度商業(ye) 化,甚至低俗化。民辦書(shu) 院經濟來源不穩定,發展後勁不足。納入非營利性社會(hui) 組織的書(shu) 院一般都是有情懷的企業(ye) 家或文化學者出資創辦建設,一旦投資者出現資金周轉困難,便難以可持續發展。
為(wei) 此建議:
(一)明確民辦書(shu) 院的法律地位。明確將民辦書(shu) 院納入國家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將民辦書(shu) 院作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社會(hui) 組織;相關(guan) 管理部門將民辦書(shu) 院增設為(wei) 獨立的管理類別,製定《全國民辦書(shu) 院建設標準》,強化書(shu) 院的規範性建設和管理。《民辦教育促進法》應將民辦書(shu) 院納入其中,給予相應的地位和權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應將書(shu) 院列入公共文化服務和全民閱讀文化設施。有計劃在全國各地重要城市有序均衡布局書(shu) 院,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民間力量。
(二)發揮民辦書(shu) 院的人文教化功能。從(cong) 曆史上看書(shu) 院是一種富有生機、效果顯著的人才培養(yang) 教育形式。近20多年來,全國湧現出一批優(you) 秀的書(shu) 院,很多書(shu) 院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方書(shu) 院改變一方認知”的作用。建議將書(shu) 院作為(wei) 體(ti) 製內(nei) 教育的有益補充納入教育管理,將書(shu) 院教育與(yu) 傳(chuan) 統文化進學校相結合。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優(you) 秀傳(chuan) 統美德教育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文化的對接。鼓勵支持高水平民辦書(shu) 院設立人文博士生工作站與(yu) 人文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同時發揮民辦書(shu) 院的文化研究與(yu) 學派傳(chuan) 承功能、公共讀書(shu) 的社會(hui) 服務功能,打造一批新時代書(shu) 院建設的示範標杆。
(三)促進優(you) 化書(shu) 院自身建設。回歸書(shu) 院文化本位,加強自身造血功能,以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教育服務、學術服務、文化服務取得“雙效益”。鼓勵書(shu) 院打造“書(shu) 院+”模式,拓展“書(shu) 院+智庫”、“書(shu) 院+公共文化服務”、“書(shu) 院+新時代文明實踐”、“書(shu) 院+社區治理”等新功能,全麵發揮書(shu) 院文化功能,確保書(shu) 院可持續發展
(四)激勵民辦書(shu) 院的人才隊伍建設。對引入山長(院長)等各類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研究人才的書(shu) 院予以獎勵;對接受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書(shu) 院享受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同等獎勵政策;激勵書(shu) 院盤活“銀色人才”資源,對引入退休教師、專(zhuan) 家的書(shu) 院加以獎勵。激勵書(shu) 院通過師徒傳(chuan) 授方式延續書(shu) 院文化精神,對建成優(you) 秀的師徒團隊予以獎勵。
張其成,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