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其成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
原標題:關(guan) 於(yu) 製定全國統一的中式學位服的提案
作者:張其成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中國報道2022年3月6日
一、當前我國學位服的由來
我國學位服來源於(yu) 西方學位服飾。鴉片戰爭(zheng) 以後,西式學位服傳(chuan) 入中國,是西方耶穌會(hui) 、天主教會(hui) 傳(chuan) 教士在中國興(xing) 辦教會(hui) 學校的附帶物。新中國建立後,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發展,建立了中國高等教育學位製度,與(yu) 之相匹配的學位服飾也隨之產(chan) 生。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發布了《關(guan) 於(yu) 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開始確立中國學位服的規範體(ti) 係。
目前我國高校學位服的樣式標準來源於(yu)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hui) 大學,原型是基督教的教士袍,帶有顯著的西方教會(hui) 服飾烙印。
二、當前我國學位服的有關(guan) 規範
當前我國學位服分為(wei) 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部分組成。
學位帽為(wei) 方形黑色。流蘇係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簷自然下垂。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hui) 主席把流蘇從(cong) 著裝人的帽簷右前側(ce) 移到左前側(ce) 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博士學位袍為(wei) 黑、紅兩(liang) 色, 碩士學位袍為(wei) 藍、深藍兩(liang) 色, 學士學位袍為(wei) 黑色,校(導師)長袍為(wei) 紅、黑兩(liang) 色。垂布為(wei) 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nong) 、醫、軍(jun) 事六大類分別標為(wei) 粉、灰、黃、綠、白、紅顏色。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麵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三、近年來學位服樣式的發展動向
由於(yu) 現行的學位服還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的產(chan) 物,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新時代,這些帶有顯著西方教會(hui) 色彩的學位服飾對於(yu) 樹立我國高等教育的民族自信和國家文化自信已不相適宜。
近年來,國內(nei) 部分高校中出現一股自主設計具有中國傳(chuan) 統服飾元素學位服的熱潮。這其中以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自主設計的中式學位服為(wei) 典型代表。
這些學位服雖然具有顯著的中國傳(chuan) 統服飾特征,彰顯了文化自信,但也出現了高校各自為(wei) 政,盲目追求自身特點,相互攀比競爭(zheng) 現象,導致著裝不嚴(yan) 謹,視覺混亂(luan) ,造成不良社會(hui) 反響。這一發展動向不利於(yu) 中國高等教育學位製度的規範化、科學化發展,不利於(yu) 進一步樹立國家文化自信、彰顯高等教育民族特色。為(wei) 此呼籲國家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盡早出台中式學位服使用規範。
四、建議:
1、重新製定的學位服設計樣式須具有典型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征,即中式學位服,應顯著區別於(yu) 西方學位服樣式。
2、製定全國統一的中式學位服使用規範,明確我國高校應嚴(yan) 格遵循國家統一標準,不得自行設計使用學位服。
3、在新的中式學位服樣式設計當中,可以在服飾的指定區域(如左胸口位置),規範性設置校徽、校名等標識,既可以增加不同高校之間的辨識度,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於(yu) 母校的榮譽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