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書(shu) 院:經典與(yu) 六藝一體(ti) 融合的中華文化新空間
來源:“四海善本館”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二月十六日甲子
耶穌2023年3月7日
四海孔子書(shu) 院 中華文化新空間
幾千年來,書(shu) 院教育支撐著中華文化的發展,延續著中華文脈與(yu) 道統傳(chuan) 承。除了有官辦的書(shu) 院之外,民間學人亦代代相傳(chuan) ,興(xing) 教辦學,培養(yang) 人才。尤其是在宋明時代,一個(ge) 書(shu) 院的成立,意味著這個(ge) 地區將以此為(wei) 基點,形成一個(ge) 區域文教與(yu) 學術中心。在這裏,師友共學,著書(shu) 立說,並向周邊傳(chuan) 道講學。
除了講學行教之外,書(shu) 院還承擔了諸多與(yu) 教育和文化傳(chuan) 承相關(guan) 的功能,一個(ge) 書(shu) 院往往同時還是一個(ge) 集藏書(shu) 、出版、習(xi) 禮祭祀中心。比較有規模的書(shu) 院甚至還設有學田、印書(shu) 局等,反哺書(shu) 院教育。
四海教育•四海傳(chuan) 播機構二十五年來致力於(yu) 中華文化海內(nei) 外傳(chuan) 承弘揚與(yu) 複興(xing) 書(shu) 院教育探索實踐,以傳(chuan) 承中華道統為(wei) 己任,力求接續中國書(shu) 院的教育傳(chuan) 統。十七年前,在北京西山腳下創辦四海孔子書(shu) 院。
在《禮記》的《祭義(yi) 》篇有一句話,大意是通過禮樂(le) 的踐行,以達身心之圓滿。四海孔子書(shu) 院廣設六藝課程,希冀通過身體(ti) 的修煉,達於(yu) 心性的涵養(yang) 。故而除了經典誦讀,還有禮樂(le) 、歌詩、射藝、書(shu) 法、古琴、舞蹈、紮染、茶道等課程。所有這些課程都會(hui) 在書(shu) 院設置的教室和場館學習(xi) 。除此之外,書(shu) 院還有一個(ge) 戶外教室,那就是四海耕讀園。
四海耕讀園,為(wei) 四海孔子書(shu) 院學子樂(le) 園,同時也承擔著農(nong) 耕教育。古人雲(yun) ,耕讀傳(chuan) 家,讀書(shu) 是謂學,耕作亦未嚐不是。讓身心與(yu) 天地自然充分接觸,去體(ti) 察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四時之變,萬(wan) 物生長。
隨著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兩(liang) 岸文教交流活動的日益加深,在各界師友,尤其是兩(liang) 岸師友的關(guan) 心支持下,四海孔子書(shu) 院新建了“台灣曆史文化圖書(shu) 文獻中心”,同時發起籌建台灣曆史文化博物館,推動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目前收藏與(yu) 兩(liang) 岸相關(guan) 的曆史文獻,圖書(shu) 圖冊(ce) ,古籍文物等,場館兼有課題研究和教研教學功能。中心成立以來,陸續接待了國台辦,海協會(hui) ,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hui) ,中央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民革中央,北京市台辦,青島台辦,北京語言大學,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及海澱區領導蒞臨(lin) 考察,交流指導。
四海孔子書(shu) 院位於(yu) 西山腳下,香山北坡,曹雪芹小道旁,同周邊四海茶道院(四海善本館),百合素食餐廳(內(nei) 設中西人文講堂與(yu) 經典導讀書(shu) 店),書(shu) 院耕讀園,儒家賓舍(內(nei) 設本真衣坊),台灣曆史文化圖書(shu) 文獻中心(台灣曆史文化博物館)組成一個(ge) 中華文化生活學習(xi) 體(ti) 驗園區。
四海琴館 聽琴識樂(le) ,涵養(yang) 心性
古人雲(yun) ,士無故不離琴瑟。君子以禮樂(le) 修身,此“樂(le) ”便包含了琴。四海孔子書(shu) 院一直以來,致力於(yu) 繼承發揚夫子的禮樂(le) 之教,因此,把吟誦、歌詩、禮樂(le) 、經典誦讀融為(wei) 一體(ti) ,把古代的禮教、詩教、樂(le) 教落地。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特別為(wei) 學生設置了古琴教室,作為(wei) 樂(le) 教課程的組成部分,以社團課的形式呈現。
欲得琴道,必起而學之。任何樂(le) 器,想通其道,得其真義(yi) ,僅(jin) 僅(jin) 通過文字了解其特點,熟悉其製作,甚至明察其指法、曲調,但是從(cong) 未觸摸過樂(le) 器,則基本上無濟於(yu) 事。習(xi) 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我們(men) 要深通琴藝,還必須下決(jue) 心入其門,立誌“千曲”,進而人琴相知,方可修身養(yang) 性,涵德明道。
基於(yu) 此,書(shu) 院把琴館向社會(hui) 開放,我們(men) 歡迎對古琴有興(xing) 趣的青少年,加入到我們(men) 的大家庭中來,每周末一起品茗論道,聽琴識樂(le) ,涵養(yang) 心性。
茶道院 把茶當做一種成活
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茶,來自於(yu) 天,本自於(yu) 地,茶水在天地的合流中來來去去,而人生也是來來去去。我們(men) 說禪茶一味,茶是中空的,而茶之空,其內(nei) 涵更為(wei) 精彩,富含禪意。中國人是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在生活審美中安頓身心和生命。四海茶道院的成立,意在樹立一種理念,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並非是單純地讀經,而是禮樂(le) 相濟的複興(xing) ,這其中就包括了生活美學。子曰:“興(xing) 於(yu) 詩,立於(yu) 禮,成於(yu) 樂(le) 。”儒家的教育是全方位的,也是生活化的,在新一輪的中國美育複興(xing) 之中,茶也將扮演重要角色。
君子修身,有茶生活,時時處處皆有茶道。茶,本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一分子,我們(men) 不僅(jin) 要關(guan) 注其形而上的哲學,實際上還更應該把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茶道的本源就是生活,有形的茶具、茶葉等尚處於(yu) 術的層麵,而道則與(yu) 行動相關(guan) 。上課前的灑掃庭除、課後的洗置杯物,奉茶時的觀容察色,都更值得注意,否則,就會(hui) 錯過真正茶道之教,而讓人對茶學的領悟浮於(yu) 表麵的技藝!
周末書(shu) 院 體(ti) 會(hui) 聖賢精神,涵養(yang) 君子品德
四海孔子書(shu) 院中華文化課經過長期教學實踐與(yu) 探索,搭建了完備的課程體(ti) 係與(yu) 教學教法,既有成熟的讀經解經課程,也有豐(feng) 富多彩的六藝體(ti) 驗類課程,本著開門辦書(shu) 院,將書(shu) 院打造為(wei) 社會(hui) 化的中華文教基地,現推出周末書(shu) 院,含線上線下課程。
四海周末書(shu) 院中華文化課已有長期實踐探索,來自海內(nei) 外熱愛中華經典的青少年學子相聚線上線下共學同樂(le) ,受廣泛好評。
為(wei) 讓更多孩子沐浴經典,從(cong) 中華文化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周末書(shu) 院擴增招生。我們(men) 期待熱愛中華文化,熱愛中華經典的大小朋友們(men) 加入我們(men) ,一起來讀經典,解經典,體(ti) 驗中華文化生活藝術,體(ti) 會(hui) 聖賢精神,涵養(yang) 君子品德。
百合素食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感恩惜福
百合素食始建於(yu) 2002年,本著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和生理念,倡導和悅心性的生活方式。以素養(yang) 心、以素養(yang) 身、清淨身心、延年益壽。采用非轉基因、環保、有機、自然食材,提倡淨素、本味、創新、零廚餘(yu) 。十二十年來致力於(yu) 學習(xi) 型餐廳建設,日誦經典、下廚上堂、灑掃應對、琢磨進退。與(yu) 經典同行,與(yu) 聖賢為(wei) 友。在書(shu) 、墨、茶、花和健康蔬果中品味中國味道。
作為(wei) 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學田之一,百合素食一方麵承擔書(shu) 院師生的飲食,也在探索針對書(shu) 院師生的食育課程。食育,即飲食教育,希望通過孩子走進食物,認識食物,了解食物,進而培養(yang) 良好的飲食習(xi) 慣及健康的身心,啟迪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感恩惜福的人生態度。
百合素食同時也甄選了眾(zhong) 多純素產(chan) 品,盡力將更多有機的食品和日用品分享給大家,倡導大眾(zhong) 以接近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尊重自然、珍愛生命、關(guan) 心他人、分享生活。所推展的有機產(chan) 品,是通過互助的方式惠及生產(chan) 者、推廣者和消費者,使三者之間互助,誠信,感恩。有機有生機,有機有未來。有機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本真衣坊 以誠入心,以衣載道
衣,看似平常,而且簡單,正如古人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其道;衣,在中國,深含大義(yi)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自從(cong) 有了衣,便開始有了禮,華夏之禮樂(le) 衣冠文明便開始耀耀生輝,光被四海。因此,衣冠之事,可不重乎?
我們(men) 謹遵書(shu) 院的院訓“誠、敬、謙、和”,並努力將其內(nei) 涵轉化為(wei) 個(ge) 人修身及作品創作的主軸。以謙卑感恩之心倡導有機有生機,有機有未來的生活。我們(men) 的服飾承載的不僅(jin) 僅(jin) 是文化,最為(wei) 重要的是一定要健康環保!現代紡織工業(ye) 的汙染極大傷(shang) 害了自然環境,威脅我們(men) 的健康。這些年,帶著至誠和敬意努力尋找一塊沒有化學汙染的麵料,我們(men) 在不斷的嚐試。
四海本真衣坊,以誠入心,以衣載道,透過對儒家“禮”的體(ti) 悟,尊重傳(chuan) 統,融匯創新,通過領會(hui) 東(dong) 方美學之精要嚐試探索古典衣冠日新之德。四海本真衣坊致力於(yu) 適合當代書(shu) 院、學堂師生的四季服飾研發,涵蓋禮服、常服、及生活裝。我們(men) 相信,衣冠之美,禮儀(yi) 之大,能夠有助君子正氣之養(yang) 成。複興(xing) 中國書(shu) 香世家傳(chuan) 統,再現儒門士君子風範,本真衣坊,在路上。
國學書(shu) 坊 與(yu) 經典為(wei) 伴,與(yu) 聖賢為(wei) 友
在推廣經典誦讀工程二十多年的基礎上,四海孔子書(shu) 院出版了十多種傳(chuan) 統中華經典圖書(shu) ,結合時代需求,采取大字本加配漢語拚音,同時精心錄製了經典朗誦音頻,協助經典讀本的學習(xi) 。二十多年來,四海經典教育中心,四海經典傳(chuan) 播中心,四海孔子書(shu) 院陸續在北師大,人民文學,中華書(shu) 局,華夏出版社出版了係列經典教材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黃帝內(nei) 經》《詩經》《周易》《禮記》《孝經》《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蒙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這些書(shu) 籍和音頻成為(wei) 四海國學書(shu) 坊的主體(ti) 部分。除此之外,國學書(shu) 坊還設有台灣曆史文化書(shu) 櫥、黨(dang) 史教育專(zhuan) 櫃等。
與(yu) 國學書(shu) 坊的空間相伴,中西人文講堂,作為(wei) 四海孔子書(shu) 院設在百合素食的學術講座、師友茶會(hui) 、書(shu) 院會(hui) 議的綜合場地,多年來,中西人文講堂迎來了眾(zhong) 多的學者師友蒞臨(lin) 講學,其中就包括熊玠先生、張祥龍先生、李瑞智先生、安樂(le) 哲先生、楊慶亮先生、吳清基先生等,曆屆兩(liang) 岸共同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研討會(hui) 分會(hui) 場都在此舉(ju) 行。
當然,書(shu) 院的國學書(shu) 坊是從(cong) 文教角度而設計的生活化閱讀園地,與(yu) 百合素食、本真衣坊在空間上融為(wei) 一體(ti) ,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個(ge) 人文精神生活場域。在這裏,你可以讓心靜下來飲茶聽琴,試穿典雅的手工素衣,或手捧經典,伴著夕陽,與(yu) 聖賢對話,浸在人文精神空間。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