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暖宋城——2023第二屆書(shu) 院文化生活論壇” 順利舉(ju) 辦
來源:北青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二月十五日癸亥
耶穌2023年3月6日
贛州,江西省的南大門,自古就是“承南啟北、呼東(dong) 應西、南撫百越、北望中州”的戰略要地。這裏擁有保存最為(wei) 完好的北宋城牆,“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同時也還有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係統——古福壽鉤。“水上絲(si) 綢之路”從(cong) 這裏起航,“客家文化”在這裏匯聚,“宋明理學”在這裏形成……
“一座贛州城,半部宋代史”,置身於(yu) 贛州,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深切感受到宋代的煙火之氣,體(ti) 會(hui) “華夏民族之文化造極於(yu) 趙宋之世”。
2023年3月4日,春日和煦,萬(wan) 物複蘇,繼“春生宋城-2021書(shu) 院文化生活論壇”舉(ju) 辦之後,北京書(shu) 院中國文化基金會(hui) 再次舉(ju) 辦《春暖宋城—2023年第二屆書(shu) 院文化生活論壇》係列活動,特邀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鳳凰衛視高級策劃、評論員/主持人王魯湘;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發起人、《新周刊》創始人孫冕;中國食品安全網茶安中心主任、《茶源地理》主編、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
他們(men) 將在這裏開啟“故裏之思與(yu) 當下之感——傳(chuan) 統精神在當代生活中的再造”主題論壇,置身傳(chuan) 統聖地,承千年精粹,為(wei) 往聖繼絕學;上追古聖先賢之精神,下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嘉賓們(men) 依托於(yu) 自己對文化的理解,立足於(yu) 自身文化傳(chuan) 播的經驗,對當下科技如何賦能傳(chuan) 統文化,集思廣益,尋找更多的破局點。
論壇現場
活動由北京市書(shu) 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畢曉倩主持。
江西省贛州市蓉江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王淩書(shu) 記首先為(wei) 活動致辭,王淩書(shu) 記談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現在蓉江新區正在打造文旅發展新高地,助推蓉江新區傳(chuan) 統文化能夠獲得高質量發展。
隨後,江西省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曾少雄也發表了致辭,曾少雄談到,在互聯網發展飛速的信息時代,我們(men) 希望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可以賦能人民生活,提升文化自信,產(chan) 生社會(hui) 價(jia) 值。活動是文化的載體(ti) 和推手,江西省旅遊集團將加速推動文旅主題的活動,加強文旅消費綜合目的地的打造,進一步規劃文商旅綜合體(ti) ,打造成文旅的典範、標杆。
浙江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心學研究所所長,高級研究員、石洞書(shu) 院院長郭杭偉(wei) 作為(wei) 書(shu) 院機構的代表,做了“書(shu) 院傳(chuan) 承文化”的發言。郭杭偉(wei) 簡單回顧了浙江、江西書(shu) 院發展的曆史,也介紹了校企聯合等新型書(shu) 院發展模式,並祝願未來贛州的書(shu) 院能越辦越好。
本次活動以“書(shu) 院元宇宙”為(wei) 設置場景,引入了數字虛擬主持人及AI驅動的數字虛擬形象,給觀眾(zhong) 帶來全新的體(ti) 驗。
數字虛擬主持人
本次論壇主題:故裏之思與(yu) 當下之感——傳(chuan) 統精神在當代生活中的再造,論壇開始,主持人首先請ChatGPT技術驅動的數字虛擬人回答了三個(ge) 問題: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下如何再造,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今天城市和鄉(xiang) 村的建設能起到什麽(me) 作用,文化傳(chuan) 統如何賦能今天的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讓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及局限性。
在展開的話題討論中,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鳳凰衛視高級策劃、評論員/主持人王魯湘談到如何抵禦數字信息為(wei) 思想帶來的碎片化問題,回顧了電視文化節目30年的發展曆程,強調這樣一種危機感其實一直存在,知識界隻有在麵臨(lin) 新的挑戰時擁抱變化。而作為(wei) 閱讀者,在數字媒體(ti) 時代最需要注意的是人們(men) 接受信息的係統性和對信息的甄別能力。
王魯湘根據書(shu) 院發展的曆史,提出傳(chuan) 統書(shu) 院主要是論“道”,而西方教育製度更加強調“器”。二者其實都有偏差,應該加以融合。現在的書(shu) 院,既要論道,又要強調書(shu) 院與(yu) 生產(chan) 、生活、生命的關(guan) 聯,可謂道器不二。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鳳凰衛視高級策劃、評論員/主持人王魯湘(右)發言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從(cong) 自身創辦浦江學堂、花時間讀書(shu) 社的經曆,認為(wei) 我們(men) 現在可以通過書(shu) 院模式讓人們(men) 完整的閱讀傳(chuan) 統經典。而書(shu) 院應該成為(wei) 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場所。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發言
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發起人、《新周刊》創始人孫冕,為(wei) 大家分享了拍攝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的故事,《百心百匠》每一期都是由當紅明星拜師非遺匠人,身體(ti) 力行感受傳(chuan) 統技藝不傳(chuan) 統的魅力。孫冕希望在傳(chuan) 統文化即將丟(diu) 失的時候,應該有一群人踐行,如何記住、保護它們(men) 。
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發起人、《新周刊》創始人孫冕發言
對於(yu) 如何將傳(chuan) 統文化引入生活的話題,中國食品安全網茶安中心主任、《茶源地理》主編、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以茶為(wei) 例,分享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方法。吳垠認為(wei) ,最重要的就是先對知識體(ti) 係進行係統梳理。比如,飲茶作為(wei) 傳(chuan) 統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現代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xi) 慣,應該想辦法讓人們(men) 了解茶葉的產(chan) 地、生產(chan) 製作過程,以及每種茶的曆史淵源與(yu) 故事。《茶源地理》正是對此進行係統梳理的載體(ti) 。
中國食品安全網茶安中心主任、《茶源地理》主編、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發言
論壇最後,四位嘉賓結合贛州的地方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等,為(wei) 贛州發展傳(chuan) 統文化,賦能鄉(xiang) 村和城市建言獻策。王魯湘談到,贛州之行讓自己感到震撼,這裏人傑地靈,章江、貢江在這裏匯流成贛江,周敦頤、辛棄疾、蘇東(dong) 坡、朱熹、王陽明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足跡和詩文。贛州遙承了千百年來的傳(chuan) 統,遙祝新的書(shu) 院能夠再創巔峰。
鮑鵬山則著重談到複興(xing) 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的憂慮,提出除了城裏有大樓,鄉(xiang) 村還要有大樹,國中也需要有大賢。要繁榮則必須要讓鄉(xiang) 村變為(wei) 生產(chan) 和生活場所,還要想辦法讓更多城市資源反哺鄉(xiang) 村。
吳垠則從(cong) 文化產(chan) 品角度提煉了功能立意、情感立意、文化立意三個(ge) 要點。
論壇曆時兩(liang) 個(ge) 小時,四位嘉賓觀點犀利,啟人深思。四位嘉賓最後寄予贛州,希望能通過書(shu) 院譜寫(xie) 贛州新的華章,對傳(chuan) 統文化做出卓越貢獻。祝願贛南大地海晏河清,神州萬(wan) 裏政通人和!
集體(ti) 合影
活動結束後,嘉賓和聽眾(zhong) 一起欣賞了自然音樂(le) 會(hui) 《回歸自然,感知內(nei) 在》。通過古老的樂(le) 器與(yu) 古琴、古箏、舞蹈的融合,倡導自然感知與(yu) 身心平衡。通過五感、六藝等多元化媒介全息地分享從(cong) 天空到大地、從(cong) 身體(ti) 到心靈的自然健康文化,傳(chuan) 達出尊重、學習(xi) 、善待環境和生命的理念,踐行了傳(chuan) 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
自然藝術家、國際音樂(le) 家、自然音樂(le) 發起人陳誌鵬,自然音樂(le) 人、古箏音樂(le) 家白雪,斫琴師王亮等為(wei) 觀眾(zhong) 共同奉上了整場表演。音樂(le) 會(hui) 和藝術表演為(wei) 本次論壇增添了互動感和實踐感,亦為(wei) 論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音樂(le) 會(hui) 現場
附:
關(guan) 於(yu) 書(shu) 院贛州公益計劃:
2018年2月3日,書(shu) 院中國基金會(hui) 主導的傳(chuan) 統文化公益推廣項目——“書(shu) 院贛州公益計劃”在贛州啟幕。2020年6月開始,書(shu) 院中國基金會(hui) 在贛州蓉江新區與(yu) 喜鄰社區書(shu) 院一起開展社區公益文化活動,為(wei) 社區居提供包含每年一場論壇、每月一場雅集,每周兩(liang) 次文化普及課程在內(nei) 的文化公益活動。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