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北京:國子監街——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3-03-11 11:38:57
標簽:國子監街

趣說北京:國子監街——北京僅(jin) 存有牌樓的街道

來源:首都之窗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二月初一日己酉

          耶穌2023年2月20日

 

北京國子監街東(dong) 起雍和宮大街,西至安定門內(nei) 大街,全長669米,平均寬度11米。清成名“成賢街”,乾隆皇帝讚其為(wei) “京師為(wei) 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wei) 首善之地”。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

 

國子監和孔廟實為(wei) 一體(ti) ,東(dong) 為(wei) 孔廟,西為(wei) 國子監,體(ti) 現了“左廟右學”的規製。

 

孔廟於(yu) 元大德六年(1302)開始營建,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內(nei) 有石碑198座,刻有5萬(wan) 餘(yu) 名進士的姓名,袁崇煥、曾國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國子監始建於(yu) 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掌握國學政令的機關(guan) 。國子監設有禮、樂(le) 、綠、射、禦、書(shu) 、數等教學科目,當時的人如果能在國子監上學,可算是光宗耀祖了。清乾隆年間稱國子監,1965年改名為(wei) 國子監街。文革中曾改名紅日北路九條。時至今日,站在紅牆綠瓦之外,仿佛還能聽見昔時從(cong) 中傳(chuan) 出的朗朗讀書(shu) 聲。

 

國子監街同時也是北京僅(jin) 存有牌樓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樓,東(dong) 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國子監街上還有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yu) 明代的火神廟、祀灶王爺的灶君廟。

 

1984年國子監街被定為(wei)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yu) 元末明初的戰亂(luan) ,現在北京國子監內(nei) 的元代建築遺存極少,絕大部分建築為(wei) 明清所建。在這裏,有老城的古樸莊重,也有胡同的靜寧安逸,濃縮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華,並憑借其幽雅、寧靜、莊嚴(yan) 、神秘的環境和豐(feng) 富的曆史、人文內(nei) 涵,發展成為(wei) 北京一處獨具特色的文化景區,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來此駐足觀賞。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