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裏書院無竟寓古典研修班招生簡章

欄目:通知公告
發布時間:2012-01-03 08:00:00
標簽:
柯小剛

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建道裏書(shu) 院、同濟複興(xing) 古典書(shu) 院,著有《海德格爾與(yu) 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zi) :錯位中的天命發生》《思想的起興(xing) 》《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心術與(yu) 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shu) 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hui) 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詩教與(yu) 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yu) 之後》《尼各馬可倫(lun) 理學義(yi) 疏》等。

     
     
    緣起
    
    
    無竟寓深感現代所謂大學之不足,新興(xing) “書(shu) 院”又多商業(ye) 化、庸俗化之弊,遂思開學授徒,募天下向學英才,研修經史,培養(yang) 性情,成就君子,冀以傳(chuan) 承聖學,經世致用,有補於(yu) 時世雲(yun) 爾。
    
    
    招生對象
    
    
    15-40歲在校學生和社會(hui) 人士。學生以大學生、研究生為(wei) 主,專(zhuan) 業(ye) 不限。特別有誌於(yu) 古典學養(yang) 的中學生亦在考慮之列。社會(hui) 人士職業(ye) 不限,但須品行高潔,誌存遠大。有教無類,無種族、性別、出身、黨(dang) 派和宗教歧視,但謝絕極端左派、右派和宗教狂熱分子。上海以外學員須能保證每周周末來滬上課,或報名網絡旁聽。
    
    
    招生名額
    
    
    每年限招五名三年製正式學生,考察錄取,寧缺毋濫(柯老師帶的碩博研究生自然列為(wei) 古典班學員,不占此名額)。
    
    
    二、每年限招一年製網絡旁聽生八名,通過網絡視頻或語音軟件旁聽課程。旁聽生僅(jin) 限上海之外的道裏書(shu) 院網友,亦須經過報名和嚴(yan) 格甄選,寧缺毋濫。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保證網絡旁聽生能有效參與(yu) 。
    
    
    課程設置


    必修課:
    
    
    修身(養(yang) 生、靜坐、禮儀(yi) 、人生規劃等)
    讀經(五經、四書(shu) 、史籍、西學古典等)
    
    
    選修課:書(shu) 畫、古琴、中醫(至少任選一門)
    
    
    學製  三年
    
    
    教授方式
    
    
    一、因材施教:教師根據每位學員的性情、基礎和興(xing) 趣方向的不同情況,製定各正性命的培養(yang) 方案。
    
    
    二、道術兼修、知行合一:所謂“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三、打破體(ti) 製內(nei) 外界限:與(yu) 柯老師帶的研究生、博士生及其他學生一起上課。隨機請書(shu) 院師友、學者列席,參與(yu) 指導和討論。恢複古代書(shu) 院會(hui) 講製度。
    
    
    四、打破現場教學與(yu) 網絡界限:課程向網絡旁聽生開放,通過道裏書(shu) 院論壇和微博開展學習(xi) 切磋和信息交流。
    
    
    五、通古今之變:師生上課著深衣,行止禮儀(yi) 、拜師禮、釋奠禮、釋菜禮及其他祭祀禮儀(yi) ,一如古代書(shu) 院。網絡旁聽和論壇亦須建立變通禮儀(yi) 。
    
    
    培養(yang) 方向
    
    
    一、有誌於(yu) 學術的學生,可引導考研、考博,培養(yang) 為(wei) 學者;
    二、有誌於(yu) 經世致用的學生,可培養(yang) 為(wei) 政商各界人才,服務社會(hui) ,報效國家。
    三、有誌於(yu) 古典藝術或中醫方技的學生,可引導向藝術或中醫方麵發展。
    三種培養(yang) 方向的學生同堂讀書(shu) ,互相促進。
    
    
    任課教師:柯小剛教授、張軒辭博士
    學術支持:韓鑫冰博士、吳笑非先生
    助教:程圖、馬超、董國
    網絡助教:樊黎、曾維術
    
    
    簡介
    
    
    柯小剛: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道裏書(shu) 院山長,曾訪學德國、英國,在國內(nei) 外發表專(zhuan) 著、譯著和論文七十餘(yu) 種;
    張軒辭: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後;
    韓鑫冰: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教授、祖傳(chuan) 中醫;
    吳笑非:經學家、禮學家、道裏書(shu) 院管理員
    程圖:複旦醫學院碩士、上海嶽陽醫院中醫師
    馬超: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士、宣明中醫學社社長
    董國:同濟大學哲學係研究生、道裏書(shu) 院管理員
    樊黎:同濟大學哲學碩士、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博士候選人、道裏書(shu) 院管理員
    曾維術: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生、道裏書(shu) 院管理員
    
    
    學費:永久免費。
    
    
    場地、茶水、師生漢服、祭祀用品等,柯老師私人免費提供。教師講課、助教及師友指導等,均為(wei) 義(yi) 務勞動。書(shu) 本、文房等用具,學生自備。
    
    
    報名、錄取、考核及畢業(ye) 方法
    
    
    一、請下載報名表格(正式學生和網絡旁聽生通用),填寫(xie) 後發信至kexiaogang@tongji.edu.cn 。根據申請材料進行初選。
    
    
    二、初選合格者,經麵試選出正式學生候選人。網絡旁聽生通過網絡視頻或語音通話麵試選拔確定。
    
    
    三、對正式學生候選人進行三個(ge) 月的師生雙向考察:學員試聽課程,決(jue) 定去留;教師考察學員,決(jue) 定是否最終錄取;
    
    
    四、君子終日乾乾,進德脩業(ye) 。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要求,考察其進德脩業(ye) 情況,督導其性情的變化和學業(ye) 的落實。同學之間常宜切磋,相與(yu) 勉勵。每位同學常宜自省,深自砥礪。學員不滿書(shu) 院教育,可自由退學。不好學或品行不端者,經教育不改,可予勸退。
    
    
    五、三年期滿,由教師考核其品性和學業(ye) 、師友和同學評議其德行和習(xi) 業(ye) 情況,合格者授予道裏書(shu) 院畢業(ye) 證書(shu) 。不合格者或延期學習(xi) ,或肄業(ye) 。網絡旁聽生可參與(yu) 互動,並予以指導。但不進行考核,不授予證書(shu) 。網絡旁聽一年期滿,可申請再聽,最多旁聽兩(liang) 年。
    
    
    上課時間
    
    
    每年春季開學。每周周末選一個(ge) 半天上課。寒暑假停課,節假日不定期組織參觀博物館、名勝古跡、會(hui) 講、版聚、赴外地書(shu) 院交流訪問等活動。首期於(yu) 2012年春季開學。
    
    
    上課地點:上海四平路同濟大學周邊
    
    
    報名截止時間:2012年2月底 
     
     
    道裏書(shu) 院無竟寓古典班招生報名表下載     
     
     
    
    道裏書(shu)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