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寶平】陳獻章:一夜成名因一詩

欄目:往聖先賢
發布時間:2023-02-11 18:23:49
標簽:陳獻章

陳獻章:一夜成名因一詩

作者:鞏寶平(曲阜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來源:《儒家故事》

 

“學成文武藝,貨於(yu) 帝王家”,這是古代多數士人的夢想,陳獻章亦莫能外。成化二年(1466年)秋天,在朋友的鼓勵和推薦下,三十九歲的他再度離鄉(xiang) ,赴京趕考。而這次他曾因詩一夜成名,博得士人讚譽和追隨,成為(wei) 其有生以來少有的輝煌之時。

 

這首給他帶來幸運的詩作,要從(cong) 陳獻章入京後參加的一次文友聚會(hui) 說起。當時主持聚會(hui) 的是國子監祭酒邢讓,也是十八年前曾與(yu) 陳獻章同科參加會(hui) 試的“老同學”。隻是他當年幸運地中進士並入朝為(wei) 官,而陳則中進士考試乙榜,隻可入太學讀書(shu) 。同科見麵,不免感慨。邢讓有意試驗陳獻章的才識,令其和宋儒楊龜山的詩《此日不再得》,一比高下。陳獻章當場作五言古詩《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一氣嗬成,夾敘夾議,自白其求學經曆、人生價(jia) 值、道德取向、學術宗旨及淵源。

 

這首五言古詩既是陳獻章的成名作,也是他自得之學的宣言書(shu) ,很有思想性和現實批判性。如文章伊始就開宗明義(yi) :“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陽。說敬不離口,示我入德方。”可見此時陳獻章仍較推崇朱熹,以主敬為(wei) 入德之始。但這好像隻是項莊舞劍,虛晃一槍,以下所言才是真實意圖,“聖學信匪難,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養(yang) ,庶免物欲戕”。他認為(wei) “用心臧”是聖學關(guan) 鍵,從(cong) 中可見其由程朱理學走向心學的痕跡。最給力的是此後語:“道德乃膏腴,文辭固粃糠……樞紐在方寸,操舍決(jue) 存亡。”他尊道德而鄙文辭,視若秕糠,將學問一歸為(wei) 方寸之心的體(ti) 悟,“文辭粃糠”論顯然是針對當時學人固守程朱理學,拘泥於(yu) 章句之學的現實而發。後來在給友人的贈詩中,他亦大談“文字費精神,百凡可以止”(《贈世卿》),“他年儻(tang) 遂投閑計,隻對青山不著書(shu) ”、“莫笑老慵無著述,真儒不是鄭康成”(《白沙先生行狀》),等等。“不著書(shu) ”被視作是陸象山的心學宣言,白沙承襲其學,又開拓了明初心學的新境界。中間幾句更是燭微闡幽,既述其十多年的自得之學,又明其學術誌向:“行遠必自邇,育德貴含章。邇來十六載,滅跡聲利場。閉門事探討,蛻俗如驅羊。隱幾一室內(nei) ,兀兀同坐忘。那知顛沛中,此誌竟莫強。譬如濟巨川,中道奪我航。”在太學祭酒麵前,不滿於(yu) “中道奪我航”者,公然宣稱要滅跡於(yu) 聲利場,閉門事德學,可謂驚人之語。

 

事實上,此文的確驚動了不少人。如邢讓看畢,大歎“龜山不如也”,並在朝堂言“真儒複出”。消息傳(chuan) 出後,士人爭(zheng) 相傳(chuan) 誦此詩,陳獻章聲名鵲起,一些高士(如羅倫(lun) 、章懋、莊昶、周瑛等)紛紛與(yu) 之結交,已舉(ju) 進士的賀欽也執弟子跪拜禮,以為(wei) 捧硯研墨為(wei) 榮。由於(yu) 邢讓的推薦,陳獻章很快被從(cong) 國子監“借調”,委任曆事吏部文選司,在官衙抄繕校核、封發遞送案牘。官雖不大,但他仍盡職盡責,日捧案牘,與(yu) 群吏雜立廳下,終不稍怠。

 

在學政兩(liang) 界,陳獻章名聲乍起,為(wei) 以後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好景不長,不久科考失敗,陳氏又歸鄉(xiang) 教學,以後再也沒有正式參加科舉(ju) 考試。但在任何社會(hui) ,學林清譽是硬通貨,此次入京因詩成名,使他的學術地位得到了正式確認,其自得之學漸為(wei) 人知,對於(yu) 其最終成為(wei) 一代醇儒,作用至大。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