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強】《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校注與補訂

欄目:經典誦讀
發布時間:2023-01-25 01:08:18
標簽:《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

《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校注與(yu) 補訂

作者:高小強(欽明書(shu) 院院師)

來源:“欽明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壬寅臘月十六日乙醜(chou)

          耶穌2023年1月7日

 

童蒙教育是人生啟蒙的第一步,這一步不正,則一生都再難扶正,所以,古人尤其重視,甚至還在妊娠當中就開始了,《列女傳(chuan) 》就講:“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ce) ,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yu) 邪色,耳不聽於(yu) 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yu) 善則善,感於(yu) 惡則惡。人生而肖萬(wan) 物者,皆其母感於(yu) 物,故形音肖之。”而一旦出生後,《禮記·曲禮》講:“幼子常視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qing) 聽。”“是以聖人作,為(wei) 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yu) 禽獸(shou) 。”等等。童蒙讀物更是編纂無數,其中,《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是最基礎、最基本的三篇。

 

 

 

(任學林繪《四時田園雜興(xing) 》)

 

首先,《弟子規》全部內(nei) 容,圍繞聖人孔子教誨:“弟子入則孝,出則弟tì,謹而信,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行有餘(yu) 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而展開推擴而成,全是幼童從(cong) 小就應當養(yang) 成的做人基本規範,非常具體(ti) ,對於(yu) 幼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進步皆至為(wei) 有益。我個(ge) 人切身體(ti) 會(hui) ,若早些懂得這些規矩,就不至於(yu) 後來有錯解親(qin) 人的用心,影響甚至損害親(qin) 情的可能;其次,不至於(yu) 無端地冒犯他人,遭人嫉恨;再次,不至於(yu) 無故地將自己及他人置於(yu) 尷尬與(yu) 進退兩(liang) 難的境地;再者,不至於(yu) 在人際關(guan) 係中,往往不知道究竟該怎麽(me) 做為(wei) 好,等等。其實這些本身通過早期良好的啟蒙教育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弟子規》被譽為(wei) “開蒙養(yang) 正之最上乘者”,有“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之稱,可謂實至名歸,理應排在幼童啟蒙教育之首。人們(men) 一段時期以來,誤以為(wei) 讓幼童懂規矩、守規矩,會(hui) 束縛了孩子的天性與(yu) 成長。其實,恰恰相反,孩子隻有在懂規矩,守規矩的教育當中,才能夠正常健康地茁壯成長,才可能更好更有益地發展與(yu) 發揮自己的天性、天賦。這次在校注《弟子規》當中,補充了大量的腳注,主要想表明,其中的禮儀(yi) 規範幾乎皆出自於(yu) 儒家的傳(chuan) 統經典,如“四書(shu) 五經”等。校注中的經典原文,家長暫時不懂也不要緊,家長隻需注意腳注中對正文的一些字詞的拚音注音,不讀錯就可以了。建議家長先用A4紙把《弟子規》打印出來,盡量把正文誦讀熟悉,讀音不誤,理解正確,再率領幼童每日誦讀,直至幼童能夠自己成誦。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引導孩子懂規矩、守規矩。

 

再就是領讀《百家姓》,就尤其要注意腳注中對有些姓氏的拚音注音,切不可讀錯。中華姓氏之豐(feng) 富,說是“百家姓”,實則收錄姓氏504個(ge) ,其中單姓444個(ge) ,複姓60個(ge) 。由姓氏而家族、氏族以至國族,而組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姓氏的最初來源五花八門,最早有以母親(qin) 的姓為(wei) 氏的,有以出生或居住地名為(wei) 姓的,有以古國名為(wei) 姓的,有以封地、采邑名為(wei) 姓的,有以官職為(wei) 姓的,有以其父親(qin) 或祖父的名或字為(wei) 姓的,有以樹名為(wei) 姓的,有以天子賜氏、死後追諡廟號為(wei) 姓的,有以避諱或某種原因改姓的,等等。非常的神奇,就連“百”“家”“姓”“終”“第五”,等等,也皆為(wei) 姓氏。即便如此,《百家姓》也遠未把中華姓氏搜羅齊全,單就已收羅的而言,譬如收羅了“樂(le) ”Yuè姓,卻未收“樂(le) ”Lè姓。有“隗”Kuí姓,卻無“隗”Wěi姓。有“蓋”Gě姓,而無“蓋”Gài姓。有“穀”姓,而無“穀”姓。有“傅”姓,而無“付”姓。有“麹”Qū姓,卻未收“曲”姓。有“尉Yù遲”複姓,卻未收單姓“尉”與(yu) 單姓“遲”。複姓“穀梁”究竟該不該作“穀梁”?而“鬱”與(yu) “鬱”二姓,在簡體(ti) 字中卻都是“鬱”,而又分不開了,所以後者是否仍該保留為(wei) “鬱”?另外,“閻”姓出現過兩(liang) 次,有些本子將後麵這處寫(xie) 作“閆”,但《漢語大字典》卻明確講:“閆,與(yu) 閻同。”那麽(me) ,它們(men) 會(hui) 是同一個(ge) 姓而僅(jin) 僅(jin) 寫(xie) 法不一嗎?等等。不過,姓氏一經確立,那就一般不會(hui) 改變,世代沿襲,由家庭到家族,再到氏族,以至開枝散葉,擴充至四麵八方,繁榮昌盛,萬(wan) 古流芳。大多每個(ge) 姓氏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國有國史,家譜就是家族的曆史。每位國人都要珍惜自家家譜,激勵自己本分做人,繼往開來,創業(ye) 垂統,建功立業(ye) ,光宗耀祖,亦無愧於(yu) 子孫後代。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家族家譜,那麽(me) ,首先就從(cong) 讀對而不讀錯別人的姓氏開始。也建議家長用A4紙把《百家姓》打印出來,把正文誦讀熟悉,讀音不誤,再率領幼童每日誦讀,直至幼童能夠自己成誦。

 

《三字經》,被譽為(wei) “袖裏通鑒綱目”,為(wei) 人與(yu) 為(wei) 學,道德、自然、社會(hui) 、人生基本常識,讀書(shu) 治學次第,中華曆史沿革,以及效古聖先賢而為(wei) 學成人,等等,可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甚至,1990年,《三字經》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編入《兒(er) 童道德叢(cong) 書(shu) 》,向世界各地兒(er) 童推介學習(xi) ,成為(wei) 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這裏主要依據章太炎《重訂三字經》本,對照王應麟原本,並有所修訂增補。凡章氏所修訂與(yu) 增補的都基本保留,譬如,章氏將原本:“竇燕山,有義(yi) 方,教五子,名俱揚。”修改作:“荀季和,有義(yi) 方,教八子,俱名揚。”而《幼學瓊林》所謂“荀氏兄弟,得八龍之佳譽”,亦正是說此。且荀季和乃先秦大儒荀子的後裔,能繼承先祖之遺風,便多出一番意味。再譬如章氏對於(yu) 天幹地支、黃道赤道、四瀆五嶽、四民、蟲草鳥獸(shou) 、五色、五味、五臭、四聲、五服、六藝、書(shu) 學等的補充,亦非常有益。其中,僅(jin) 關(guan) 於(yu) “六藝”的文字,有稍許修訂,即由章氏僅(jin) 作:“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古六藝,今不具。”修訂為(wei) :“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古六藝,今丕變。道以禮,齊以德;政刑輔,本末具。”其實,就是想表明,“古六藝”,是以新的形式仍然體(ti) 現在現代幼兒(er) 教育當中,譬如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等“禮”的教育,歌唱舞蹈樂(le) 器等“樂(le) ”的教育,體(ti) 育軍(jun) 訓等類似於(yu) “射”、“禦”的教育,識字書(shu) 寫(xie) 等“書(shu) ”的教育,更遑論算數數學等“數”的教育了。以及尤其要強調,正是從(cong) 小的禮樂(le) 教育,以至終身的禮樂(le) 教化,方才成就了從(cong) 古至今的中華民族及其社會(hui) 秩序的根本基礎。再者,有關(guan) 中華曆史部分,也汲取了章氏關(guan) 於(yu) 清朝、民國曆史的補充,及其結束語的內(nei) 容。並在此基礎上,又補充了共產(chan) 黨(dang) 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至今的曆史。此外,最後部分還有一處較大的改動,那就是將原文:“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修改為(wei) :“若陳修,七十三,對大廷,動高宗。”之所以做此改動,是因為(wei) 自宋代以來的史學界都基本證實,梁灝八十二歲方狀元及第,是以訛傳(chuan) 訛的結果。實際是二十二歲獲得狀元,四十二歲就去世了。而教育孩童首先必須真實無妄,於(yu) 是,經反複權衡考慮,最終下定決(jue) 心做此修訂,用陳修替換梁灝,從(cong) 教育意義(yi) 上講,也並未太減弱效果,而史實卻真確可靠了。另外,還補充了大量的腳注,除對個(ge) 別字詞做出拚音注音外,絕大部分都是在簡略交代與(yu) 解釋正文中出現的人物、事跡、事物、史實以及一些知識內(nei) 容,等等,以供家長輔導孩子時參考。一些指明來源自經典原文的腳注,家長暫時不懂也不要緊,以後伴隨幼童成長,自己會(hui) 去進一步弄明白的。同樣,家長需用A4紙把《三字經》打印出來,盡量把正文誦讀熟悉,讀音不誤,理解正確,再率領幼童每日誦讀,直至幼童能夠自己成誦。

 

這之後接著或許還可以繼續做《千字文》《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笠翁對韻》以及《千家詩》等;或者可同時、或者就直接開始學習(xi) 《四書(shu) 》及《五經》,亦未嚐不可。

 

壬寅年臘月初三於(yu) 西物所寓所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