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cong) “衣冠崇禮”看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臘月初一日庚戌
耶穌2022年12月23日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訊(記者 孫美娟 實習(xi) 記者 李晶)作為(wei) 深受儒家文化浸潤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服飾與(yu) 曆史、政治、文化一直有著密切的聯係。在積極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今時代,對經學與(yu) 服飾的研究不可或缺。12月17日,“衣冠崇禮——2022經學與(yu) 服飾學術研討會(hui) ”在線上舉(ju) 行。與(yu) 會(hui) 學者圍繞服飾禮製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展開了熱烈探討。
北京服裝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周誌軍(jun) 談到,此次與(yu) 清華大學聯合主辦會(hui) 議,雙方帶著強烈的曆史使命感與(yu) 責任感,突破以往單一學科視角下的研究局限,凝聚各自研究領域的優(you) 勢力量,共同搭建學術交流平台,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藉由服飾禮製這一重要載體(ti) ,深刻闡釋中國經學與(yu) 服飾的特殊性。他表示,北京服裝學院將繼續秉承北服四力——“設計力、科技力、組織力、傳(chuan) 播力”,極開展文化研究與(yu) 傳(chuan) 承創新工作,不斷引領中國服裝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希望我們(men) 立足新時代,為(wei) 建立世界一流時尚高校而不斷努力。
人類從(cong) 茹毛飲血到走向文明,紡織的發明是一個(ge) 重要的裏程碑。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feng) 時通過對古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分析,指出紡織的發明對古人“文德”崇禮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古人最早用兩(liang) 根繩子比照日出、日落的方向來確定東(dong) 西南北四個(ge) 方向,稱作“經、緯”。而在經緯線相間的東(dong) 北、西南、東(dong) 南、西北四個(ge) 方向則為(wei) “四維”。後來由於(yu) 紡織的發明,織布時不斷添加的“經緯線”,就使古人產(chan) 生了麵積的概念;當經線和緯線不斷積累,填滿了整個(ge) 布匹,又引發古人形成了大地為(wei) 方形的認知。紡織出的布匹不僅(jin) 可以蔽體(ti) 遮羞,還促成了早期中國人的知識體(ti) 係、概念體(ti) 係。從(cong) 先秦文獻中不難看出古人對“經天緯地”賦予的德行內(nei) 涵,而“四維”更是被儒家經典解讀為(wei) 禮、義(yi) 、廉、恥,是維係社會(hui) 穩定的四大道德標準和行為(wei) 規範。在湖北秭歸距今7000年的古文物上就發現了以“文”字裝飾四維的現象。
馮(feng) 時表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文德觀。中國人定義(yi) 一個(ge) 人是不是人,是不是文明人,不是看他的技術,而是看他的道德。商周時期的文字“文”是一個(ge) 人肚子裏有一顆很大的心,強調的就是要“修心”,有了心,人才能和禽獸(shou) 區別開來。同樣,文飾服裝隻能使人擺脫野蠻的外表,但隻有修心崇禮才能使人走向文明。
封建社會(hui) 建立後,曆代帝王為(wei) 了宣揚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紛紛尊崇禮製,其中服飾是體(ti) 現禮製的重要載體(ti) 。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趙連賞係統地梳理了明代服裝製度,總結洪武朝、永樂(le) 朝、嘉靖朝等三個(ge) 時期中冕服製度的內(nei) 容、主要變化及背後的禮製、政治動因。指出明代冕服製度的所有變化基本都是在禮製基礎上進行的,盡管其中存在著激烈的政治鬥爭(zheng) 因素,但其始終未離開禮製的視野範圍,體(ti) 現了冕服與(yu) 禮製的高度關(guan) 聯性。
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進一步指出,宋儒就祭服的相關(guan) 爭(zheng) 議在學術上把對於(yu) 禮的爭(zheng) 論引向了深入,其作用是遏製了上層階級的放任和奢華,並逐漸樹立起政治文化的正確範型。儒家以常道來製約變化,樹立起了社會(hui) 文化的常道、正道,回歸了經典。這在國家製度的建設層麵,具有重要的社會(hui) 意義(yi) 。
研討會(hui) 由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人文學院中國禮學研究中心與(yu)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服飾文化研究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聯合主辦,由清華大學文科建設“雙高”計劃及自主科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提供支持。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複旦大學、山東(dong) 大學、外交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相關(guan) 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單位的6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師生通過線上方式參會(hui) 研討,在線觀眾(zhong) 達六千餘(yu) 人次。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