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
作者:李金美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十六日丙申
耶穌2022年12月9日
“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兩(liang) 個(ge) 概念當中,“刑”與(yu) “法”廣義(yi) 來說就是製度。“德”則內(nei) 涵比較豐(feng) 富,它是“為(wei) 政以德”的“德”,指的是國家與(yu) 社會(hui) 各項措施的權威性,它之所以權威,是基於(yu) 得到民眾(zhong) 的廣泛認同,符合民眾(zhong) 的利益;它也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德”,是公序良俗,是社會(hui) 規範,是人們(men) 普遍認同的價(jia) 值觀。
“德主刑輔”的意思就是,社會(hui) 以道德為(wei) 基礎運轉,製度起到輔助作用;“法主德輔”的意思就是,以製度為(wei) 基礎,道德起到輔助作用。在中國古代社會(hui) ,道德與(yu) 製度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促進的關(guan) 係。
(一)
自春秋以來,道德建設和製度建設一直是國家治理的兩(liang) 大必要途徑。《黃帝四經》“法主德輔”終結了先秦的“禮法之爭(zheng) ”,實現了治道的製衡。對戰國中後期的社會(hui) 發展演變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管子、慎子、苟子、韓非子等都在被影響之列。但早期各國實施的製度體(ti) 係隻是根據當時的需要而製定,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社會(hui) 關(guan) 係越來越複雜,製度的維係也越來越困難。
此後的商鞅變法,製定嚴(yan) 苛且細致的管理體(ti) 製,但嚴(yan) 刑峻法卻最終成為(wei) 秦覆滅的一個(ge) 主要因素。沒有道德與(yu) 製度的互補,秦就亡了。
秦亡以後,儒家的禮治思想與(yu) 法家的法治主張逐漸合流,形成以“外儒內(nei) 法”為(wei) 特征的製度體(ti) 係,並且逐漸演化為(wei) “法”“術”“勢”緊密結合的產(chan) 物。儒學重仁政,講究以倫(lun) 理勸導實施統治,而法家講法製,重在政治事功。這兩(liang) 種思想在漢代時即彼此支撐,形成互補。
(二)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厚其德而簡其刑”,即“德主刑輔”的主張,產(chan) 生了頗為(wei) 深遠的影響。從(cong)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起,儒家道德體(ti) 係對國家製度的影響越來越深刻。西漢選官的主要標準會(hui) 首先參照儒家經典,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忠實奉行。這樣經過不斷的迭代、強化,儒家道德體(ti) 係成為(wei) 國家製度的根本原則,也是構成“外儒內(nei) 法”這一中華文化的重要成因。
西漢傳(chuan) 統道德的製度化對於(yu) 後來的王朝發展具有決(jue) 定性的影響。到了唐朝,“德禮為(wei) 政教之本,刑罰為(wei) 政教之用”作為(wei) 唐律的指導思想,將之總結為(wei) “禮本刑用”,是唐代德法結合的表現。以《唐律疏議》編纂完成為(wei) 標誌,唐代實現了儒家製度化基本格局的形成,傳(chuan) 統道德與(yu) 製度最終實現結合,並且這一傳(chuan) 統為(wei) 後代所繼承。自此,外儒內(nei) 法的格局一直到清代都完整延續下來。
(三)
“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哲學觀點首先體(ti) 現了人性論的不同。“法主德輔”認為(wei) 人的本性趨利避害,因此需用明法來定分止爭(zheng) ,使一切規範法律化,以此維護社會(hui) 秩序。而“德主刑輔”認為(wei) 人性即使變壞了,也可以通過教化,使人回歸向善的本質,回歸秩序。其次,二者規範社會(hui) 行為(wei) 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分別指向了行為(wei) 的不同層級。道德是思想指引,即是思想層麵的上層建設,指明了行為(wei) 的最高方向;製度則是行動準則,即行動上的明文規定,規範了行為(wei) 的最低要求。“德主刑輔”通過對道德層麵的指引以促進人的自律,“法主德輔”則通過明確的製度規定加強對人的他律。
有意思的是,“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盡管有分歧,卻能同時在中國古代社會(hui) 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中,道德和製度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支持:道德指引著製度設立,製度支撐著道德行為(wei) 。道德為(wei) 製度的設立指引方向,製度的設立不僅(jin) 要映射人類文明,更要延續中華幾千年來的道德倫(lun) 理,同時道德也補充著製度,引領著製度以外的行為(wei) 。
“德主刑輔”與(yu) “法主德輔”互為(wei) 補充的思想內(nei) 涵是一致的,它們(men) 都強調約束與(yu) 教育的互補,將製度與(yu) 人、自然與(yu) 社會(hui) 融為(wei) 一體(ti) ,強調法律與(yu) 道德的結合,強調人與(yu) 自然、社會(hui) 的和諧。它們(men) 攜手為(wei) 中國古代穩定的社會(hui) 結構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近複
【下一篇】【朱承】王陽明的教化事業(ye)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