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feng) 湖書(shu) 院:山川之氣開 人文之運振
作者:梁豔陽 趙武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十六日丙申
耶穌2022年12月9日
廣東(dong) 省惠州市惠城區有一片3.2平方公裏的水麵,它是以素雅幽深為(wei) 特征、以曆史人文為(wei) 底蘊的一片山水:蘇東(dong) 坡在寫(xie) 給友人的信中稱讚此處“山川秀邃”,用詩的語言描繪了惠州西湖“玉塔微瀾”的醉人畫卷。包括蘇東(dong) 坡在內(nei) ,曆代共有四百多位文人墨客吟詠湖上。漫步於(yu) 惠州西湖,沿著清幽的陳公堤往裏走,便會(hui) 看見蒼翠掩映中的豐(feng) 湖書(shu) 院。“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主牌樓上的楹聯,精當地刻畫出豐(feng) 湖書(shu) 院以及書(shu) 院所在之西湖的精神氣質,更是對書(shu) 院·西湖二者關(guan) 係的很好闡示。
千載廢興(xing) :勸學代有賢太守
豐(feng) 湖書(shu) 院的曆史可上溯至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州守趙汝馭建“聚賢堂”(又稱“十二先生祠”),紀念陳堯佐、蘇軾、唐庚等唐宋以來對惠州經濟文化最有貢獻的先哲名儒共12人。寶祐二年(1254年),州守劉克綱改“聚賢堂”為(wei) 書(shu) 院,並以西湖(時稱“豐(feng) 湖”)命名為(wei) “豐(feng) 湖書(shu) 院”。
元、明兩(liang) 代,豐(feng) 湖書(shu) 院迭經興(xing) 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惠州知府王煐(清初重要詩人)感歎“誦讀之士,往往散處山穀鄉(xiang) 落之中,索居離群,聞見寡眇”“思所以聚之”,遂購入黃塘葉氏泌園(即現址)建豐(feng) 湖書(shu) 院。值得一提的是,王煐修建書(shu) 院的理念是將實用性建築與(yu) 休閑陶冶用途的建築結合起來,即“建堂舍二十四,以為(wei) 講學誦習(xi) 之所”,又有“亭、榭、台、沼,……以為(wei) 遊息之地”,他的理由是“點綴湖山”並非“無益之費”“山川有助於(yu) 人文”“山川之氣開,然後人文之運振”。而他也身體(ti) 力行,政暇時節,既“課生童學業(ye) 其間”,複“因以登臨(lin) 嘯詠”。王煐的《豐(feng) 湖書(shu) 院記》緊扣“山川”與(yu) “人文”之間的互動關(guan) 係而立意行文,今天讀來仍有啟發,同時也於(yu) 有意無意之間奠定了豐(feng) 湖書(shu) 院“山水人文相得益彰”的精神氣質與(yu) 鮮明特點。
嘉慶五年(1800年),惠州知府伊秉綬著手重建豐(feng) 湖書(shu) 院,他繼承惠州西湖古典園林建築傳(chuan) 統,建成澄觀樓、樂(le) 群堂、夕照亭、浴風閣,規模超過前代,盡顯風景之美。阮元《過豐(feng) 湖書(shu) 院》詩雲(yun) :“行過豐(feng) 湖上,如遊處士鄉(xiang) 。橋通釣魚艇,山抱讀書(shu) 堂。竹影皆依水,蕉蔭亦滿牆。幾人來寓此,足以散清狂。”豐(feng) 湖書(shu) 院的優(you) 美景致,宛在目前。身為(wei) 書(shu) 法家的伊秉綬還為(wei) 書(shu) 院題“敦重”二字(源於(yu) 孔夫子“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教誨)。伊秉綬聘請名士宋湘出任山長,使書(shu) 院進入“從(cong) 者雲(yun) 集,人競向學”的繁盛期。“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楹聯即為(wei) 宋湘所撰書(shu) 。
山長徐公:客家研究第一人
書(shu) 院第三任山長徐旭曾與(yu) 首任山長宋湘是同年知交(二人同於(yu) 嘉慶四年即1799年中進士)。徐旭曾,字曉初(1751—1819年),廣東(dong) 省和平縣人,49歲中進士,先後任戶部福建司主事、四川司主事。以母喪(sang) 回籍,遂不複出。曾掌教廣東(dong) 粵秀書(shu) 院、豐(feng) 湖書(shu) 院。刊有《梅花閣吟》《小羅浮集》。
“客家”問題引起人們(men) 的重視,始於(yu) 明末清初,但真正能道其詳則在晚清。嘉慶十三年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公曆1808年6月13日,時任豐(feng) 湖書(shu) 院山長徐旭曾針對當時土客爭(zheng) 鬥事件給諸生講論客家問題,他講演的內(nei) 容包括客家淵源、分布、習(xi) 性及方言等,幾乎涵蓋了客家問題的方方麵麵。徐旭曾將講演的內(nei) 容整理成《豐(feng) 湖雜記》,成為(wei) 係統論述客家曆史文化的開山之作,被不少學者稱為(wei) “客家人的宣言”“客家民係最終形成的標誌”,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徐旭曾因此被譽為(wei) “客家研究第一人”。
豐(feng) 湖書(shu) 藏:現代圖書(shu) 館濫觴
在書(shu) 院曆任山長的名冊(ce) 上,番禺人梁鼎芬(1859—1919年)的名字尤為(wei) 奪目,他於(yu)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受聘出任豐(feng) 湖書(shu) 院山長。初到豐(feng) 湖,梁鼎芬發現書(shu) 院藏書(shu) 匱乏,於(yu) 是“走簡名流,投書(shu) 賢吏”,很快就收到捐書(shu) 46000餘(yu) 冊(ce) ,“遂於(yu) 書(shu) 院之西,建樓三楹,四部略備,名曰書(shu) 藏”。梁鼎芬訂立的《豐(feng) 湖書(shu) 藏四約》,已具備了近現代圖書(shu) 館管理製度之雛形。其中《捐書(shu) 約》允許捐書(shu) 者在所捐書(shu) 籍中刻印爵裏、蓋印姓氏,這樣一來“既免失落,且使諸生借觀某書(shu) ,即知某君所捐”,體(ti) 現了慈善捐贈人可享留(冠)名權的理念。
書(shu) 藏的創設,有力地促進了書(shu) 院的教學活動,帶動了惠州的“讀書(shu) 熱”。李綺青這樣記述當年書(shu) 院內(nei) 的學習(xi) 情景:“每當柳堤春暖,槐院晝長,野航在門,子衿盈室。或經生對案,證諸說之異同;或吟客攤床,手一篇以哦詠。”江逢辰的詩反映了當時惠州的讀書(shu) 氛圍:“豐(feng) 湖先生作書(shu) 藏,小戶貧家知買(mai) 書(shu) 。但得五車搜舊蠹,不辭三月食無魚。”
豐(feng) 湖書(shu) 院的藏書(shu) 數量最多時達10萬(wan) 冊(ce) ,在當時廣東(dong) 各大書(shu) 院中首屈一指,成為(wei) 我國最早興(xing) 辦的學校圖書(shu) 館之一。後因兵燹,豐(feng) 湖書(shu) 藏損失嚴(yan) 重。在地方名士李岱青、黃樹棠、張友仁的倡議下,1921年春,中山公園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二層,豐(feng) 湖書(shu) 藏剩書(shu) 遷入,以“惠州私立豐(feng) 湖圖書(shu) 館”命名,開啟了惠州圖書(shu) 館曆史的新篇。今天位於(yu) 豐(feng) 湖書(shu) 院第三進的藏書(shu) 樓,古樸典雅,門前懸掛著趙樸初先生的聯句“收藏勝似昆岡(gang) 富,書(shu) 卷長留天地間”。
豐(feng) 湖學子:“行盡江山識此才”
梁鼎芬來到惠州,下車伊始即為(wei) 書(shu) 院撰書(shu) 一聯:“水媚山暉,平湖聚秀;春華秋實,閬苑儲(chu) 英。”接近而立之年的梁鼎芬在西子湖畔設帳收徒,創建豐(feng) 湖書(shu) 藏,振興(xing) 一郡學風。更讓人稱道的是,他帶出的“豐(feng) 湖十子”(江逢辰、李綺青、許壽田、楊壽昌等)成為(wei) 晚清惠州才士俊傑中的佼佼者。
有見於(yu) 晚清官場腐敗、士氣萎靡不振,梁鼎芬非常重視培育士人之氣節風骨。他在書(shu) 院設東(dong) 坡祠、築範孟博祠,並書(shu) 楹聯“壽考不可期,論世知人自千古;古今豈相遠,登車攬轡有同心”,希望學生能夠師範前賢、激濁揚清。正是因為(wei) 銘記著老師梁鼎芬的教誨,豐(feng) 湖學子江逢辰考中進士後不屑於(yu) 行賄買(mai) 官,結果坐上了冷板凳。江逢辰不但勵廉節、有孝行(今天惠州西湖豐(feng) 渚園內(nei) 有紀念他的江孝子亭),還長文學、擅書(shu) 畫,人們(men) 喜歡引用的“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就出自他的《東(dong) 坡白鶴峰故居詩》。江逢辰是梁鼎芬最為(wei) 欣賞的學生之一,梁氏曾為(wei) 之題詩以鼓勵褒獎,中有句雲(yun) :“義(yi) 猶兄弟真投分,行盡江山識此才。”
書(shu) 院新生:勇立潮頭寫(xie) 華章
近代教育在20世紀興(xing) 起,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豐(feng) 湖書(shu) 院停辦。1903年,書(shu) 院改辦為(wei) 惠州府中學堂。1946年,改為(wei) 廣東(dong) 省立惠州師範學校。1978年改為(wei) 惠陽師範專(zhuan) 科學校,2000年升格為(wei) 全日製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wei) 惠州學院。今天惠州學院“敦重明辨、求真致用”的八字校訓以“敦重”二字居首,體(ti) 現了對豐(feng) 湖書(shu) 院精神氣質的自覺賡續傳(chuan) 承。
2008年,惠州市恢複豐(feng) 湖書(shu) 院為(wei) 名勝景點,重建了牌坊、尚誌軒、講堂、藏書(shu) 樓、文昌樓、澄觀樓等曆史建築和其他人文景點。2013年1月,豐(feng) 湖書(shu) 院建成開放。重建之後的豐(feng) 湖書(shu) 院位於(yu) 惠州西湖五湖六橋十八景之一的豐(feng) 湖半島上,島上樹木常青,書(shu) 院主體(ti) 院落三麵環水,前有文昌樓,後有留雲(yun) 亭,左有澄觀樓、右有湖山樓。2018年豐(feng) 湖書(shu) 院所在的西湖成為(wei) 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wei) 書(shu) 院帶來更多遊客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hui) 了解我國古代書(shu) 院文化和惠州的曆史人文。
豐(feng) 湖書(shu) 院博覽館於(yu) 2022年11月11日舉(ju) 行揭牌儀(yi) 式,形成彰顯惠州特色的文化地標。博覽館內(nei) 設中國書(shu) 院源流賞析、豐(feng) 湖書(shu) 院書(shu) 藏賞析、樂(le) 群講堂、惠享書(shu) 房……八百年書(shu) 院今朝煥新顏,新時代的豐(feng) 湖書(shu) 院定能唱響一曲山水人文的風雅頌歌。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