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思】小悅悅之死的警示:禮義之邦的淪落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1-12-11 08:00:00
 |
陳傑思
作者簡介:陳傑思,男,西曆一九六四年生,華族,雲(yun) 南江川人。現職為(wei) 雲(yun) 南師範大學社會(hui) 發展學院副教授。著有《中華義(yi) 理》《中華十大義(yi) 理》《中華義(yi) 理經典》等。
|
這是一段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到羞愧的視頻,也是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痛心的視頻:二輛車子從二歲的王悅身上碾過,小悅悅倒在血泊中哭泣,在死亡線上掙紮,肇事者逃走,連續十八個人路過,無一個上前關心、救助。得不到及時救治的小悅悅走了,據說,她去了"沒有車來車往的天堂",去了沒有禽獸與魔鬼的天堂。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國人在反思,但是反思的方向與結論卻錯了。反思金華四中學生徐力用榔頭將親生母親打死之事,許多人不去找中華孝道喪失的原因,而是去找課業負擔過重的外因;在反思雲大學生馬加爵在宿舍連殺四人的事件時,許多人將問題歸結於他因為貧困而受到“歧視”,而不是去找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在反思小悅悅之死的事件時,不去尋找國人道德淪喪的原因,而是認為“南京彭宇案”判例導致許多中國人都不願意去救助別人(其實這十八位路人可能根本不知什麽“彭宇案”)。本來,這三起惡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缺失!國人拋棄了孔孟的道德文化,已經沒有了道德意識,不知道德為何,不知道德有什麽價值,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從道德上找原因了。當一個民族的大多數成員,麵對各種嚴重違背道德的事件,卻不進行道德的反思,不感到羞愧,不感到良心的震動,不進行道德的譴責,而是去尋找各種客觀原因,甚至為壞人辯護,嘲笑好人,這就證明了這個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時候”。十八個人對小悅悅的冷漠,固然可悲,更可悲的是,全民對於道德的冷漠。
麵對許許多多惡性事件,心理學家講,這是一個心理問題,社會學家講,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法學家講,這是一個法律問題,政治學家講,這是一個政治問題,等等。每個人都從本專業的角度去看問題,並試圖借機擴大業務範圍,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抬高自己的地位。“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不去修學孔孟之道的人,當然就不能領會孔孟之道的精義,也不會以孔孟之道審視種種惡性事件。
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位肇事司機和十八位路人有一點仁愛之心嗎?他們願意自己的孩子也遭受同樣的悲劇嗎?他們自己要生活、要賺錢,他們有沒有為小悅悅活下去做一點舉手之勞的事情?兩位司機和十八位路人,隻要真正做到孔子三句話中的一句,悲劇就不會發生。
中華民族有一個源自黃帝、炎帝,經過堯、舜、禹,傳至周文王、周公,由孔子、孟子發揚光大的道統,其核心就是中華十大義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當遵守十大義理時,就是仁義之邦;當背離十大義理時,就成了禽獸之邦。
主要有五大因素推動著中國從仁義之邦走向禽獸之邦:
一、封建時代專製與腐敗對人民的毒害
本來,統治者的專製、腐敗與孔孟之道是相背離的,孔子、孟子生前的遭遇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孔子、孟子離開人世後,統治者雖然表麵上不得不尊崇儒家,但專製者與腐敗者絕對不會按孔孟之道去做。滿清的“剃頭易服”和“文字獄”,毀滅了國人的氣節,禁錮了國人的思想。清代知識分子鑽進故紙堆裏,大搞“辭章之學”與“考據之學”,而放棄了義理之學。如此學風一直延伸到現在,所謂“國學熱”,主要是辭章、考據、謀略、術數之類,而作為國學靈魂的“義理之學”,則一直處於冷藏的狀態。本人十多年來倡導將中華義理建設成獨立的學科和課程,倡導中華十大義理,但是應者廖廖。掌握權力而又不受限製,不論是皇帝還是官員,絕大多數必定走向腐敗。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一旦通過科舉進入官場,就被官場的腐敗所同化。專製與腐敗的官風,在一個缺乏宗教的國度裏,必然左右著民風,深深地腐蝕著人民的道德觀。
二、新文化運動以來左右勢力對孔孟之道的批判
新文化運動以來,在中國大地上出現左右兩股勢力。左的勢力主要是一批不了解中國國情和不同情中國文化的教條主義者,他們錯誤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對立起來,對中華文化進行攻擊和毀滅。中國的留學生,絕大多數學成並不歸國,一部分歸國的留學生是真心地回國報效國家,而有一部分留學生回國是為了從祖國母親這裏榨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榨取利益的留學生,挾洋人自重,回國之後要高一人等,要讓他們所學的西方知識掌握話語權,他們就要極力貶低、歪曲、攻擊中華文化,抬高、吹捧西洋文化,甚至主張“全盤西化”,這就是“右”的勢力。左右兩股勢力甚至打著“愛國”的旗號,糟蹋祖國文化,辱罵祖國聖賢英烈,破壞、汙染中華大地,迷惑不少的中國人。當今中國攻擊中華文化的人,主要就是這兩股勢力,或者是在這兩股勢力影響下對中華文化無知的人。
三、文化大革命對國人道德觀與價值觀的毀滅
文化大革命以政治運動、群眾運動、文化運動的方式全方位地發起了對中華文化的毀滅,批判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孔子,挑起家庭內的階級鬥爭,毀滅了“父慈子孝、夫義婦順”的家庭倫理,掃蕩書香門第,毀壞數千萬件文物,以仇恨與鬥爭代替傳統的仁愛與和諧,製造數百萬件冤假錯案,受迫害的人口高達一億多,在互相欺詐、揭發、誣陷、批鬥、殺害中,道德觀泯滅了。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 中國平反了數百萬件冤假錯案。但是,撥亂反正的工作主要是在政治、經濟領域中進行,而沒有在文化領域、道德領域全麵展開,沒有開展麵向全民的中華文化教育運動,文化大革命歪曲儒家文化的流毒還深藏在國人的內心。
中國文化經典分為義理經典(主要是經學)、曆史經典和文學經典三大類,毛澤東讀了大量的古書,但是,他讀的是曆史經典和文學經典,而不讀義理經典,沒有通過義理經典去認同中華傳統的道德觀與價值觀,這是毛澤東晚年犯錯誤的一個重要根源。劉少奇主張“學習我國曆代聖賢優美的對我們有用的遺教”,竟然被定罪為“宣揚孔孟之道”,慘遭迫害。宣揚孔孟之道,何罪之有?毀滅孔孟之道,才是曆史的罪人。曆史的教訓我們要吸取,當代黨員幹部在學習中華文化時,首要的就是要讀以四書五經為主的義理經典。
四、開放時代西方垃圾文化的湧入
中國人站在道德的廢墟上,站在文化的廢墟上,迎來了開放時代。國門打開,西方文化像潮水一般湧入中國。許多中國人站在很低的層次上,隻能認同、接受、運用西方文化低層次的東西,西方文化高層次的東西,久久徘徊於國門之外。西方的文化垃圾同中國的文化糟粕形成一股巨大的濁流,流溢中國大地。黃賭毒泛濫,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泛濫,醜惡、邪惡、罪惡三惡現象泛濫,偽劣有毒產品泛濫,拜金主義泛濫,道德冷漠泛濫。高生產、高消費、高汙染、高排放的生活模式取代了中國傳統的低生產、低消費、低汙染、低排放的生活模式。
五、傳統道德教育的缺失
當然,不能說中國已成為禽獸之邦,極少數中國人身上還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中國傳統的道德文化,在知識領域、教育領域毀滅了,但通過民俗民風的渠道殘存在少數人身上,讓他們良知未泯。小悅悅事件中出現的第十九個人是陳賢妹,一個拾荒者,從道德的荒漠上拾起了可憐的孩子。我們必須麵對這個事實:此前走過的十八位路人,絕大多數接受了長期的教育,而陳賢妹沒有讀過書,她說“我當時隻想幫一下,沒有想太多”。如果她接受了中國的教育,她肯定就會想得很多,還會不會還這樣做呢?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並舉例說,看到一個小孩子即將落井,都會產生惻隱之心,這不是為了討好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為了出名。那些不知孔孟之道的人,那些良知泯滅的人,竟然跳出來指責陳賢妹是“想炒作,想出名”。我們的教育是缺乏中華道德文化的教育,是高度西化的教育。在我們的課堂上,有一點點來自西方知識體係的倫理知識。倫理知識是客觀的知識,學習之後,可以用來考試,可以用來指責別人,可以用來偽裝自己,唯獨不能用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中華民族本來有博大精神的道德文化,在我們的學校中開設了許多沒有價值的課程,卻沒有留下一點點位置,將中華道德文化設立成一門獨立的課程。
以上五種因素結合在一起,自然就會造就一大批道德冷漠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十八位路人也是受害者。救救孩子!救救道德冷漠者!救救中國!
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通過儒家社會主義憲政建設,限製權力,消除腐敗,端正官風,改良民風。具體方案參見陳傑思學術網。
二、確立中華道統,樹立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與道德原則。
三、弘揚中華文化應采取真正的舉措:在全民中推廣儒釋道文化,在全民中開展義理經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設立以義理之學為核心的一係列國學課程。有人高喊弘揚中華文化的口號,但是拒不采用以上三項實質性舉措,是非常虛偽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將中華文化設立成係列課程,可以培養中華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培養中華文化產業的從業者。
四、保衛中華文化的主體性。中華民族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中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以孔子思想為主體。在保持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前提下,吸取外來文化的有益成份。
(發布於:陳傑思學術網:www.chenjiesi.com,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