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峰】東南闕裏衢州城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2-11-09 16:32:17
標簽:衢州城

東(dong) 南闕裏衢州城

作者:葉美峰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月十一日辛酉

          耶穌2022年11月4日

 

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曆史長河中,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浙江衢州,孔子後裔在此生息繁衍了近900年,與(yu) 山東(dong) 曲阜一樣,這座城市儒風浩蕩,人們(men) 崇賢有禮,有著獨特的文化自信。

 

“東(dong) 南闕裏”與(yu) “曲阜闕裏”遙相輝映

 

“天不生仲尼,萬(wan) 古如長夜”。孔廟遍天下,而孔氏家廟全國僅(jin) 有兩(liang) 處:一處在山東(dong) 曲阜,一處在浙江衢州。世世代代生活在古陬邑今曲阜的孔氏嫡裔,曆來受到皇帝恩澤,為(wei) 什麽(me) 會(hui) 南遷並定居在千裏之外的浙江衢州?

 

建炎二年(1128年)秋,孔子第48世孫、衍聖公孔端友及其從(cong) 父、中奉大夫孔傳(chuan) 奉召,前往揚州陪同宋高宗趙構郊祀。陪祀之後,孔傳(chuan) 、孔端友準備返回曲阜。然而就在此時,金兵大舉(ju) 南下,在萬(wan) 不得已的危急形勢下,孔端友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北宋政和年間所頒銅印等家傳(chuan) 珍寶,率領部分近支族人扈蹕南渡。次年,宋高宗建都臨(lin) 安(今浙江杭州市)。孔端友即上疏宋庭,“敘家門舊典及離祖喪(sang) 家之苦”。兩(liang) 宋時期是古代衢州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衢州州城的商稅在浙江所屬十一州中排名第二。宋高宗因孔端友等人扈蹕有功,於(yu) 是賜於(yu) 衢州安家立廟,史稱“東(dong) 南闕裏”,與(yu) “曲阜闕裏”遙相輝映。

 

曆盡波折修建孔氏家廟

 

孔端友從(cong) 八歲開始,因欽命教授的嚴(yan) 格訓導,不僅(jin) 博通經史,而且工於(yu) 書(shu) 畫、擅長騎射;南渡之後深得時人尊崇。孔子後裔來到衢州之後,孔端友和孔傳(chuan) (孔子第47世孫)一道安頓族人,既關(guan) 心族人的生活,又勉勵族人牢記聖裔身份,在困苦中不墜誌節、修己安人。然而,孔氏後裔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家廟的建設。在衢州定居下來之後,孔端友等人麵臨(lin) 的首要問題不是新建家廟,而是解決(jue) 生存和生計問題。紹興(xing) 六年(1136年),皇帝下詔,為(wei) 權宜計,暫以衢州州學為(wei) 孔氏家廟。孔端友把唐朝畫聖吳道子所繪的“先聖遺像”摹勒於(yu) 石,供奉在州學家廟之中。但是令人萬(wan) 萬(wan) 沒想到的是,最終因宋室“北還”無望以至於(yu) 以州學為(wei) 家廟的曆史竟然長達118年之久。

 

南渡之後120多年,孔氏南宗一直處於(yu) “無專(zhuan) 饗之廟”的境地。寶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下詔,同意孔氏南宗衍聖公孔洙(孔子第53世孫,曾出任衢州通判)、衢州知州孫子秀的奏請,撥款三十六萬(wan) 緡,在衢州城北菱湖芙蓉堤上興(xing) 建家廟,曆經大半年,於(yu) 寶祐二年(1254年)春竣工落成。這是孔氏南宗曆史上真正意義(yi) 的首座家廟。龍圖閣大學士、禮部尚書(shu) 趙汝騰為(wei) 之作《南渡家廟碑記》。

 

令人遺憾的是,菱湖孔氏家廟僅(jin) 僅(jin) 存在23年就毀於(yu) 兵亂(luan) 。孔洙不得不將家廟遷到城南崇文坊。城南家廟其實並沒有遵循菱湖家廟的規製,相對簡陋。孔洙讓爵之後,元政府一直未撥專(zhuan) 款修葺,以至於(yu) 到元朝末年,廟宇毀壞達到十分嚴(yan) 重的地步。後來,朱元璋得知南宗家廟情況,命守臣予以修葺。明永樂(le) 初年、明中期,對城南家廟進行了兩(liang) 次較大規模的修葺,正是在這樣的不斷修葺中,崇文坊家廟才得以存在230餘(yu) 年。

 

孔氏南宗出現了“百廢俱舉(ju) ”的嶄新氣象

 

元滅南宋不久,元朝政府就把孔子嫡裔授爵問題提上重要日程。元世祖忽必烈於(yu) 至元十九年(1282年)“召洙至,欲令襲爵”。令元世祖和大臣們(men) 未曾想到的是,“洙以墳墓在衢,力辭,乃讓其爵於(yu) 曲阜宗弟治”,於(yu) 是命孔洙為(wei) 國子監祭酒、承務郎兼提舉(ju) 浙東(dong) 學校事,賜護持林廟璽書(shu) 。此後,“衍聖公”這一爵位就由北宗孔氏後裔承襲,這就是孔氏家族曆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yi) 的“孔洙讓爵”。元世祖忽必烈給予孔洙“寧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後也”的盛讚。孔洙讓爵後,南宗孔裔出現了眾(zhong) 多學官。杭州的萬(wan) 鬆書(shu) 院,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創立後,就聘請孔氏南宗後裔在此管理、主持書(shu) 院祭祀諸事,長達450多年。研究南孔文化多年的吳錫標教授認為(wei) ,因為(wei) 失去爵位,孔氏南宗從(cong) 廟堂走向民間,或為(wei) 學官、或為(wei) 山長、或設塾教讀,以各種形式推動發展平民教育發展。

 

在孔洙讓爵後的第13年,即元貞元年(1295年),剛剛即位的元成宗才正式封孔治為(wei) 衍聖公,將衍聖公爵位明確下來。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時任衢州知府的沈傑以孔氏南渡、孔洙讓爵等重大史實為(wei) 依據,上疏明朝廷,請求恢複孔氏南宗爵位。明廷詔授孔子第59世孫孔彥繩為(wei) 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秩正八品。正德十五年(1520年),翰林院五經博士孔承美(孔彥繩之子)以城南家廟廟貌不嚴(yan) ,且年久頹弊為(wei) 理由,上奏朝廷請求遷建家廟。明武宗詔許重建孔氏南宗家廟,並撥給庫銀,於(yu)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建成,與(yu) 翰林公署合一。邑人方豪為(wei) 此撰寫(xie) 了《明正德衢州孔氏家廟碑》。明萬(wan) 曆年間,清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時期,對孔氏南宗家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葺,道光初年,現存新橋街孔氏南宗家廟基本定型,此後雖然屢毀屢葺,但總體(ti) 格局未有重大改動。1998年,衢州對孔府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明確了明清兩(liang) 代家廟西軸線及孔府各建築的規模、規製及變遷。隨即,孔氏南宗家廟西軸線及南宗孔府複建工程正式動工,同時恢複孔府後花園。新橋街孔氏南宗家廟經曆風風雨雨,至今已有500年曆史。

 

翰林院五經博士的承襲共計十五世,孔慶儀(yi) ,孔子第73世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親(qin) 拔名簽,成為(wei) 翰林院五經博士人選。他既是最後一任翰林院五經博士,又是第一任奉祀官。孔慶儀(yi) 潛心於(yu) 宗族事務,有誌於(yu) 救世圖強,使孔氏南宗出現了“百廢俱舉(ju) ”的嶄新氣象,他將孔氏家塾改為(wei) 孔氏中學校,後來先後改為(wei) 兩(liang) 等小學堂、孔氏完全小學校(尼山小學前身)等,衢州教育的近代化進程由此邁出了堅實步伐。孔慶儀(yi) 在推動衢州經濟、社會(hui) 的近代化發展方麵也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他曾經擔任衢州商會(hui) 總理,建立了商辦衢縣電燈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地區從(cong) 此走進電燈照明時代。

 

大力弘揚孔子文化

 

自漢朝開始,每年孔子誕辰這一天都要在孔廟祭祀孔子。此後經曆代傳(chuan) 承延續,每年的9月28日,山東(dong) 曲阜、浙江衢州同時舉(ju) 行盛大的祭孔典禮,現在衢州的祭孔顯得尤為(wei) 不同,充滿著時代和生活氣息。2011年5月,以“當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為(wei) 特色的南孔祭典,被正式列入中國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2005年9月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在衢州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衢州曆史悠久,是南孔聖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揚。”衢州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致力於(yu) 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脈,推動儒學的現代轉化,築牢南孔聖地的根和魂。今年,又提煉出“崇賢有禮、開放自信、創新爭(zheng) 先”的新時代衢州人文精神。

 

歲月更迭中,儒學文化早已滲透在衢州的城市血脈中,當我們(men) 行走於(yu) 衢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南孔聖地,衢州有禮”的宣傳(chuan) 標語,衢州中小學校園裏的孔子雕像不時映入眼簾,這一切都在向人們(men) 傳(chuan) 遞著這座城市最引以為(wei) 豪的文化符號。如今,借助南孔文化的滋養(yang) ,衢州以“一座最有禮的城市”成為(wei) 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型明星城市,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國際化的衢州正從(cong) “四省通衢”逐步走向“衢通世界”,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