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光作者簡介:吳光,男,西曆1944年生,浙江淳安人。浙江省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儒家哲學片論》《黃宗羲著作匯考》《黃宗羲傳(chuan) 》《黃宗羲與(yu) 清代浙東(dong) 學派》《論語治要》《儒道論述》《古書(shu) 考辨集》《國學新講》等。 |
簡說我的“民主仁學”論
作者:吳光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原載《文史天地》2022年第10期
大家知道,我在1999年提交台北舉(ju) 行的“第十一屆國際中國哲學會(hui) 年會(hui) ”的論文《從(cong) 仁學到新仁學: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儒學》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民主仁學”的概念。其後,又在《哲學研究》《衡水學院學報》《北京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比較係統地論述了“民主仁學”的思想模式及其體(ti) 用論、文化觀、價(jia) 值觀,逐步充實了“民主仁學”的基本理論架構。2014年7月,貴州孔學堂書(shu) 局出版了拙著《從(cong) 道德仁學到民主仁學:吳光說儒》一書(shu) ,我從(cong) 儒學史、體(ti) 用論、文化觀、價(jia) 值觀、政治觀角度闡明了我的“民主仁學”論。在此,我著重談談“民主仁學”的政治觀。
一、“民主仁學”的體(ti) 用論與(yu) 政治觀
我所謂“民主仁學”的基本涵義(yi) ,是包括“民主仁愛為(wei) 體(ti) ,禮法科技為(wei) 用”的體(ti) 用論、多元和諧文化觀和“一道五德”價(jia) 值觀的新體(ti) 新用新儒學。
1.“民主仁學”的體(ti) 用論:“民主仁愛為(wei) 體(ti) ,禮法科技為(wei) 用”
我認為(wei) ,麵向21世紀的新儒學將以“道德人文主義(yi) ”的形態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其一元的存在,而這種新儒學是既包含了傳(chuan) 統儒學的“道德人文主義(yi) ”思想資源,又吸收了非儒家文化的思想養(yang) 料的。而麵向新世紀的新儒學的基本形態,既非“新心學”,也非“新理學”,而應該是“新仁學”。
這個(ge) “新仁學”,既源於(yu) 古典儒學的孔子仁學,繼承和包涵了孔子以及曆代大儒論“仁”的基本道理,又是對古典仁學的批判性改造;既吸收融合了原本是非儒家文化特別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思想養(yang) 料與(yu) 精神資源(如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法治等人文精神),又拒絕並且批判西方文化中反人性、反人文的思想與(yu) 製度(如個(ge) 人權利至上、征服主義(yi) 、鬥爭(zheng) 哲學等等)。
這個(ge) “新仁學”的基本思想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內(nei) 聖外王”之學,即確立道德的主體(ti) 地位而以關(guan) 心人生的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以安頓人的生命為(wei) 第一要務的“道德人文主義(yi) ”哲學。其實踐方向,並非是走“(舊)內(nei) 聖開出新外王”的新心學道路,而是新“內(nei) 聖”與(yu) 新“外王”的統一。其“內(nei) 聖”之體(ti) ,即道體(ti) 之仁,已經不僅(jin) 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愛人”之“仁”,而是融合了傳(chuan) 統“仁愛”精神與(yu) 現代“民主”精神而形成的新型道德主體(ti) ;其外王之用,也不僅(jin) 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禮製,而是融合了傳(chuan) 統仁政、禮儀(yi) 與(yu) 現代民主法製、科技文明的製度、事功。
如果從(cong) 體(ti) 用關(guan) 係上來理解這個(ge) “內(nei) 聖外王”新儒學,可以將它定位為(wei) “民主仁愛為(wei) 體(ti) ,禮法科技為(wei) 用”的民主仁學。它在個(ge) 人修身實踐上堅持以道德仁愛為(wei) 體(ti) ,禮儀(yi) 倫(lun) 理為(wei) 用,以成就君子人格為(wei) 目標;在社會(hui) 政治實踐上則堅持民主仁政,以民主仁愛為(wei) 體(ti) ,法製科技為(wei) 用,以建設富強、民主、仁愛、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為(wei) 目標。這就是民主仁學的體(ti) 用論與(yu) 政治觀。
2.“一道五德”:“民主仁學”的核心價(jia) 值觀
那麽(me) ,“民主仁學”的核心價(jia) 值觀是什麽(me) 呢?對此,我提出了以“仁”為(wei) 根本之道、以“義(yi) 禮信和敬”為(wei) 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價(jia) 值觀論述。要點是:
第一,曆代儒家關(guan) 於(yu) 核心價(jia) 值觀的論述,是因時製宜、與(yu) 時俱進的。孔子雖然提出了諸如仁、義(yi) 、禮、知、聖、孝、悌、忠、信、中、和、恭、敬、寬、敏、惠、勇、溫、良、儉(jian) 、讓等20多個(ge) 價(jia) 值觀念,但其核心價(jia) 值觀可概括為(wei) “仁體(ti) 禮用”四個(ge) 字。孟子的核心價(jia) 值觀是“仁、義(yi) 、禮、智根於(yu) 心”。自漢至清,儒學核心價(jia) 值觀基本上是“三綱五常”。此外還有“四維”(禮義(yi) 廉恥)、“八德”(禮義(yi) 廉恥孝悌忠信)之說,“五行”(仁義(yi) 禮智聖)、“六德”(聖智仁義(yi) 忠信)之說,是不同時期的儒家根據時代急需而對核心價(jia) 值觀所作的概括。
第二,曆代儒家關(guan) 於(yu) “道”“德”關(guan) 係的論述,實際上是體(ti) 用關(guan) 係:“道”是根本之德,是體(ti) ;“德”是所得之道,是用。曆代大儒關(guan) 於(yu) 核心價(jia) 值的論述,是以“仁”為(wei) 根本之道,以“義(yi) 、禮、智、信”為(wei) 道體(ti) 之用的,誠如孔子所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二程所謂“仁者全體(ti) ,四者(義(yi) 禮智信)四支(肢)”。
第三,在現代社會(hui) ,傳(chuan) 統儒家所講的“三綱”倫(lun) 理,已經被時代淘汰。但過去百年對儒學的批判否定導致社會(hui) 價(jia) 值觀的混亂(luan) 與(yu) 道德倫(lun) 理的淪喪(sang) ,複興(xing) 儒學的首要任務便是重建儒學核心價(jia) 值觀。這項重建工作並非對傳(chuan) 統儒家價(jia) 值係統的全麵恢複,而是根據時代需要對儒學價(jia) 值體(ti) 係中那些具有普世性、現代性、人文性的價(jia) 值觀念進行選擇、重組與(yu) 詮釋,以建立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儒學核心價(jia) 值觀。
第四,在全球化、現代化的世界潮流下,傳(chuan) 統儒學價(jia) 值係統中曆久彌新而且最具普世性的價(jia) 值觀念是仁、義(yi) 、禮、信、和、敬這六大觀念。這六大觀念中,“仁”是具有主宰地位的核心觀念,是兼融“民主仁愛”核心價(jia) 值的根本之道。堅守“仁”道,就必須堅持“以人為(wei) 本”,就必須承認人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宰權利,就必然實行“民主仁政”。其他五德——義(yi) 、禮、信、和、敬都是“仁”的體(ti) 現,是“仁”道之用。五德的基本內(nei) 涵是公平正義(yi) 、遵禮守法、誠實守信、和諧合作、敬畏人事。因此,我將“民主仁學”的核心價(jia) 值觀概括為(wei) “一道五德”價(jia) 值觀(參見拙文:《重塑儒學核心價(jia) 值觀——“一道五德”論綱》,《哲學研究》2010年第6期;《“一道五德”:儒學核心價(jia) 值觀的新表述》,《北京日報》2010年5月10日“理論周刊”。)
二、“民主仁學”的基本特色
首先,“民主仁學”是會(hui) 通古今、兼融中西的新仁學。所謂會(hui) 通古今,就是繼承了孔子以來曆代大儒論仁的道理(孔、孟、荀、董、韓、程、王、康、譚);所謂“兼融中西”,就是融合了東(dong) 方儒家的“仁義(yi) 禮智信”與(yu) 西方人文主義(yi) 學者的自由、民主、博愛、平等、人權、法治等核心價(jia) 值觀念,從(cong) 而建立了兼容中西的新體(ti) 新用新儒學的核心價(jia) 值觀。
第二,“民主仁學”的根本特性在於(yu) 其道德理性。在“民主仁學”的理論架構中,“民主仁愛”是道之本體(ti) ,禮法科技是道體(ti) 之用,即道的實踐與(yu) 應用。我們(men)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民主仁愛”並非僅(jin) 僅(jin) 是一種工具、一種“外王之用”的製度,而首先是一種人生的、社會(hui) 的核心價(jia) 值,一種普遍的道德理性。這是人之所以為(wei) 人、“人之異於(yu) 禽獸(shou) 者幾希”的那點東(dong) 西。如果不確立起這一道德理性,那麽(me) 所謂“民主仁學”雲(yun) 雲(yun) ,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匯聚成澎湃潮流的。
第三,以人為(wei) 本的人文理性,即人文關(guan) 懷的特性。儒學與(yu) 宗教都有終極關(guan) 懷,所不同的是,宗教的終極關(guan) 懷是人死後能否進入天國,而儒學的終極關(guan) 懷是人生道德價(jia) 值的實現,是君子人格的完成,是死後文化生命與(yu) 人文精神的代代相傳(chuan) 。所以儒家始終是以人為(wei) 中心而非以上帝或神、佛為(wei) 中心展開其價(jia) 值論述的。“民主仁學”尤其重視人文關(guan) 懷。堅持社會(hui) 以人為(wei) 本,國家以民為(wei) 本的理念,其邏輯歸宿,必然是對人民民主權利的肯定與(yu) 實踐。“民主仁學”這種“以人為(wei) 本,民為(wei) 主宰”的人文精神,無疑包含著從(cong) 傳(chuan) 統民本走向現代民主的人文基因。
第四,重視開放日新、多元和諧的兼容特色。儒家曆來重視開放日新精神,《周易·大畜·彖》曰“日新其德”,《大學》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強調的是不斷求新的精神。求新必然是對他者的開放學習(xi) ,開放學習(xi) 的前提是對客觀世界多元化存在的承認與(yu) 接納,所以孔子要求君子要有“和而不同”的胸懷。中華文明的開放日新精神在本質上乃是一種追求“多元包容”的文化觀。“民主仁學”繼承與(yu) 發展了這種“多元包容”文化觀,承認世界各大文明體(ti) 係的多元化存在與(yu) 多樣性特點,主張通過文明的交流互鑒加深相互的了解,化解文明的對立與(yu) 衝(chong) 突,保持各大文明的競爭(zheng) 性共存與(yu) 戰略性和諧。
三、“民主仁學”在當代社會(hui) 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國和平崛起、儒學複興(xing) 的大趨勢下,“民主仁學”論提出了一種既傳(chuan) 承傳(chuan) 統儒家的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現代民主價(jia) 值觀的新儒學思想模式,提供了一個(ge) 能夠深入社會(hui) 生活與(yu) 大眾(zhong) 理性的儒學發展新方向。那麽(me) ,“民主仁學”在當代中國的政治生活中可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我認為(wei) 可從(cong) 以下方麵去思考:
第一,將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提供充沛的思想資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報告中提出的24字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新論述,其中“富強、文明、和諧、公正、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16字就來自於(yu) 傳(chuan) 統儒家文化的價(jia) 值體(ti) 係。其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則主要來自於(yu) 現代西方的人文主義(yi) 價(jia) 值觀。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核心價(jia) 值觀與(yu) 儒家文化的價(jia) 值觀乃至西方人文主義(yi) 價(jia) 值觀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可以會(hui) 通兼融的。“民主仁學”能夠涵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所有環節,因而將比傳(chuan) 統儒學更能起到提供現代充沛思想資源的作用。
第二,推動民主仁政的政治治理模式。現代化的一大趨勢是政治民主化,中國也不例外。問題是這種轉型必須具有中國的特色。什麽(me) 特色呢?就是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傳(chuan) 統中民本與(yu) 仁政的傳(chuan) 統。民本的涵義(yi) 就是社會(hui) 以人為(wei) 本,國家以民為(wei) 本。仁政的涵義(yi) 就是統治者寬以待民,推行親(qin) 民、愛民政策,建立以德治國的治理模式。“民主仁學”在當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使命,就是要促使中國政治從(cong) 傳(chuan) 統的民本走向現代的民主,促使民主仁政的建立與(yu) 完善。
第三,有助於(yu) 提升和改善全民道德自覺與(yu) 人文素質。“民主仁學”歸根結底是一種道德人文主義(yi) 哲學,其本質的特性首先是確立道德理性。扶正祛邪,端正黨(dang) 風、政風、民風,提倡全民族的道德自覺,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而“民主仁學”在提升民眾(zhong) 的道德自覺、培養(yang) 君子人格、改善人文素質方麵,同樣可以發揮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難以企及的優(you) 勢,從(cong) 而為(wei) 實踐中國夢的道德教育和移風易俗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四,能夠促進功利社會(hui) 競爭(zheng) 的良性發展。現代化社會(hui) 往往以功利為(wei) 導向,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社會(hui) 、文化,到處都有競爭(zheng) 。有競爭(zheng) 本來是好事,大至社會(hui) 與(yu) 國家,小至企業(ye) 與(yu) 團體(ti) ,有競爭(zheng) 就有活力。但是競爭(zheng) 如果不以道德正義(yi) 去規範,不以和諧發展為(wei) 目標,就會(hui) 變成唯利是圖、危害社會(hui) 與(yu) 民生的惡性競爭(zheng) 。就像近年來中國某些不良企業(ye) 為(wei) 了一己之利不顧民眾(zhong) 生死而生產(chan) 、製造毒奶粉、毒藥品、地溝油那樣,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嚴(yan) 重犯罪,必須嚴(yan) 加懲治!“民主仁學”提倡“多元包容”文化觀和“一道五德”價(jia) 值觀,對於(yu) 促進功利社會(hui) 的良性競爭(zheng) 、和諧發展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第五,輔助法治建設中的道德正義(yi) 。現代社會(hui) 必定是法治社會(hui) ,法治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性舉(ju) 措。儒家曆來重視德治、禮治與(yu) 聖人之治。“民主仁學”主張學習(xi) 和吸收先進思想資源,建設現代法治文明是其曆史使命。但“法治”社會(hui) 必須遵循道德理性。“德”與(yu) “法”的關(guan) 係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是立法的依據,是良法之“本”,“法”是社會(hui) 的公德,是每個(ge) 公民必須遵行的道德底線,所以“德”與(yu) “法”的關(guan) 係是“德本法用”。況且,法是人製定的,需要人去執行,故立法者與(yu) 執法者的道德水準與(yu) 人文素質對於(yu) 實現司法正義(yi) 十分重要,有良吏無良法固然不足為(wei) 政,有良法而無良吏也不能達到善治。而“民主仁學”的仁愛、和諧、公正、廉明等價(jia) 值觀念對於(yu) 培養(yang) 良吏、公正執法、實現法治社會(hui) 的道德正義(yi) 將能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說,當代儒學在推動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質、促進社會(hui) 良性競爭(zheng) 、輔助法治的道德正義(yi) 方麵將能起到積極作用。在當今時代,全球化、民主化的潮流已經席卷各國,當代中國已經跨入全麵改革、大國崛起新階段,在這曆史轉折關(guan) 頭,“民主仁學”論提出了一種既重視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現代民主價(jia) 值的新儒學思想模式,提供了一個(ge) 能夠深入社會(hui) 生活與(yu) 大眾(zhong) 理性的儒學發展新方向,是符合社會(hui) 發展的大趨勢和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需要的,因此必定有其存在的價(jia) 值和發展的空間。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