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如何理解江南儒學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2-10-25 13:37:50
標簽:江南儒學
何俊

作者簡介:何俊,男,杭州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複旦大學特聘教授、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西學與(yu) 晚明思想的裂變》《南宋儒學建構》《事與(yu) 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儒學之鏡》《從(cong) 經學到理學》等。

如何理解江南儒學

作者:何俊

來源:“江南儒學”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九月十九日庚子

          耶穌2022年10月14日

 

編者按:何俊教授在江南儒學領域的研究具有開拓性,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周一談治學”欄目特邀請何俊教授,為(wei) 大家介紹江南儒學的核心問題、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並分享他在學術研究方麵的建議。今轉於(yu) 公眾(zhong) 號,與(yu) 讀者分享。

 

 

 

何俊

 

何俊,複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全國朱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常務理事,主要從(cong) 事中國哲學與(yu) 思想史研究,曾出版《西學與(yu) 晚明思想的裂變》《南宋儒學建構》《事與(yu) 心:浙學的精神維度》等著作。

 

問:您長期研究宋明理學,也關(guan) 注區域性儒學尤其是浙學研究,那您是如何進入到江南儒學研究中呢?

 

答:我進入到江南儒學研究其實是一個(ge) 偶然的過程。我來到複旦之前,複旦哲學學院就成立了上海儒學院,研究江南儒學最早是孫向晨院長提出的,但當時確定了研究領域,還沒有開展進一步的研究。我來到複旦工作後,孫院長就建議我開展該領域的研究,這是一個(ge) 契機。

 

就我個(ge) 人而言,我也確實覺得江南儒學研究很有意義(yi) 。就其現實意義(yi) 來說,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是國家發展戰略,這個(ge) “一體(ti) 化”主要是經濟活動方麵,而經濟與(yu) 文化密不可分,所以,長三角的文化研究也應該提上日程。作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的龍頭,上海應該以怎樣的架構統攝長三角文化,也是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就其學術意義(yi) 來說,把江南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對象來進行研究並不是一個(ge) 新鮮話題,相關(guan) 研究在上世界中葉就已經出現了,在國際上也有其獨特性。但過去的江南研究更注重經濟、社會(hui) 方麵,對它們(men) 背後的文化和哲學思想研究較為(wei) 缺乏。而從(cong) 曆史發展演變來看,江南的儒學的確構成了一個(ge) 相對獨立的係統,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所以是值得展開研究的。

 

問:就江南儒學的構成與(yu) 創化課題,您能否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該課題的進度以及目前有哪些學術成果?

 

答:這個(ge) 課題的完成隻是一個(ge) 初始性的勾勒,提出了江南儒學所涉及的問題以及一些初步的想法,對於(yu) 整個(ge) 學術界,是一項拋磚引玉的工作。《江南儒學的構成與(yu) 創化》這本書(shu) 以曆史為(wei) 線索,分階段來分析,主要縱橫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江南儒學分為(wei) 幾個(ge) 曆史階段;第二,江南儒學分為(wei) 哪些部分。其具體(ti) 內(nei) 容包含了相關(guan) 的人物、思想、儒學的基本麵貌和特征等等。

 

除了出版書(shu) 目以外,每年江南儒學研究的會(hui) 議都會(hui) 召開,目前已經開了三四年。從(cong) 收到論文的情況來看,大家關(guan) 於(yu) 江南儒學的研究是不錯的,但呈現出散焦的狀態,沒有明顯的聚焦。就學術研究而言,這是很正常的。比如在朱子學研究中,雖然研究都圍繞朱子展開,但研究問題是多樣性的,而且都按照各自的路徑展開。江南儒學的內(nei) 涵和外延都比朱子學模糊,多樣性也會(hui) 更加明顯。所以,江南儒學研究作為(wei) 一個(ge) 新領域,自其開啟後,大家按照各自的研究慣性推進,尚未達到綜合的階段。就此,我嚐試寫(xie) 了一篇導言,發表在《複旦學報》上,但這個(ge) 工作仍然是初步的,需要研究來驗證和解釋我的框架。

 

問:在當今的儒學研究中有諸多的研究領域,如政治儒學、生活儒學等等,區別於(yu) 這些領域,江南儒學要處理哪些核心問題?為(wei) 什麽(me) 關(guan) 注這些問題?

 

答:儒學原本是一個(ge) 內(nei) 涵非常豐(feng) 富的思想文化係統。在某種意義(yi) 上,儒學是中國人傳(chuan) 統的生活,也是中國人今天的生活。正因為(wei) 它極為(wei) 豐(feng) 富,所以要分出領域並從(cong) 不同角度開展研究,從(cong) 而更好地深入其中。

 

政治儒學和生活儒學主要是從(cong) 內(nei) 容上來區分的,而江南儒學是從(cong) 地域概念上來區分的。區域研究是國際學術研究的一個(ge) 重要領域,比如東(dong) 亞(ya) 研究、南亞(ya) 研究、非洲研究都是學術研究的重要部分。而現在我們(men) 將區域研究和儒學結合起來,其實是儒學研究的新推進。當然,區域性儒學研究並不完全是新的,浙學研究、皖學研究、贛學研究都屬於(yu) 區域研究。隻是因為(wei) 曆史上沒有“江南儒學”的說法,所以聽上去像是一個(ge) 新的角度,但其實曆史上也有南學、北學的區分,隻是我們(men) 沒有將這個(ge) 問題深入下去。

 

江南儒學的核心問題是:比省域更大、以江南為(wei) 區域的儒學的共同特性是什麽(me) ?這些特質是不是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麽(me) ?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服務於(yu) 當今中國的發展需要。麵對長三角一體(ti) 化的國家發展戰略,江南儒學研究能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利用曆史、傳(chuan) 統、文化、思想,並把它們(men) 變成現代化建設中的資源。

 

問:江南和儒學都是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概念,在您的研究之中,您如何界定江南儒學的研究邊界?

 

答:江南和儒學的概念在曆史中都是變化的,所以我提出了大膽的假設,江南是流動的江南,儒學也是流變中的儒學。江南儒學的概念邊界,其實是按照每個(ge) 研究者的需要來確定的。比如,我很關(guan) 注儒學在江南如何興(xing) 起,以及它早期的特征,我就會(hui) 把江南放在六朝時期去研究,因為(wei) 這是江南學術思想早期形成的重要階段。但如果你要研究江南儒學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如何轉型,那你就需要了解晚清、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引起的江南動蕩,了解上海的崛起。所以,我認為(wei) 邊界是根據研究者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來確定的。

 

問:“江南”是一個(ge) 範圍較大的地理區域,江南儒學區別於(yu) 浙學、皖學等亞(ya) 區域思想流派,在研究之中,您是如何理解江南儒學的整體(ti) 性?江南儒學研究如何區別於(yu) 亞(ya) 區域思想流派研究呢?

 

答:舉(ju) 例來說,如果你要向家鄉(xiang) 父老介紹複旦大學,可以有兩(liang) 種角度:第一種,通過和其他學校的對比,凸顯複旦的特點和獨特性;第二種,直接介紹複旦的曆史、建製、課程、學風等本身的特點。要區分江南儒學和亞(ya) 區域思想流派,也可以選用這兩(liang) 種方式。如果已經有了江南儒學的概念,你可能會(hui) 選擇第一種研究方式;如果不考慮江南儒學的概念,僅(jin) 對亞(ya) 區域研究中的某個(ge) 人物進行分析,也可以聚焦於(yu) 該人物進行分析。但是,這兩(liang) 種方法是可以交叉的,所以實際上還是取決(jue) 於(yu) 研究者的偏好和習(xi) 慣,沒有一定之規。

 

問:您曾在采訪中提到過江南儒學重視書(shu) 院教育,有體(ti) 有用是江南儒學的特點之一,那麽(me) 書(shu) 院教育與(yu) 江南儒學的其他領域是什麽(me) 關(guan) 係?

 

答:書(shu) 院和江南儒學的關(guan) 係非常密切,比如宋代後有刻書(shu) ,而書(shu) 院裏的學生是刻書(shu) 重要的讀者群,所以書(shu) 院和文化事業(ye) 的展開存在互動關(guan) 係。此外,書(shu) 院教育的體(ti) 製和內(nei) 容對政治、意識形態等都有複雜的影響。比如,東(dong) 林書(shu) 院和明代政治之間存在密切關(guan) 係,陽明學、朱子學傳(chuan) 播和書(shu) 院也有關(guan) 係。我們(men) 現在的研究,關(guan) 於(yu) 書(shu) 院教育、關(guan) 於(yu) 儒學思想的研究都較為(wei) 係統,但“儒學思想和書(shu) 院怎樣結合起來”這樣一個(ge) 交叉性研究還有待深入。

 

問:唐代以前江南地區還沒有成為(wei) 中國文化的重心,江南儒學研究如何處理從(cong) 先秦到隋唐時期的儒學發展?

 

答:中國文化的中心南移在唐代之後,但在先秦到隋唐時期,江南儒學並不是空白的。六朝儒學就是先秦到隋唐之間,江南儒學的第一個(ge) 發展階段,值得我們(men) 深入研究。從(cong) 中國哲學史來看,該時段的研究是魏晉玄學,魏晉是研究主體(ti) ,我們(men) 的注意力自然地聚焦在北方。但如果我們(men) 研究六朝儒學,我們(men) 在研究魏國的同時可以研究吳國,研究西晉時也可以研究東(dong) 晉,以及接下來的宋齊梁陳。如此一來,就聚焦在了南方,對隱藏在魏晉玄學中的北方學術正統傾(qing) 向形成了來自江南的回應。所以,這一段是研究上的空白,需要更多以江南為(wei) 視角的研究。

 

問:您在儒學研究之中除了研究朱子等一線人物以外,還著筆探討了諸多二三線人物的儒學思想。研究主題的確定一直是碩博同學的一個(ge) 難題,您在確定研究主題上有何建議嗎?

 

答:我的研究會(hui) 涉及二三線人物的思想,這是因為(wei) 我的研究以問題為(wei) 導向。在問題展開的過程中,對大的人物的研究會(hui) 牽扯到一個(ge) 小的人物。在研究過程中碰到了相關(guan) 問題,我就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而不是為(wei) 做研究而做研究。比如我選擇了李光地的一部詩經學著作來研究,是因為(wei) 我研究過程中認為(wei) ,從(cong) 經學轉向理學的過程中,他的這部書(shu) 中有值得展開的內(nei) 容。

 

我對學生的建議有三個(ge) :第一,不要著急,讀碩士、讀博士是一個(ge) 過程,我年輕時也常常覺得找不到題目做;第二,沒有捷徑,隻能多讀書(shu) ;第三,對於(yu) “多讀書(shu) ”,還是需要有方向、有梳理地讀。首先可以確定大致的領域,比如一個(ge) 大的人物或者學派,然後對該領域的學術史進行詳盡反複的梳理,在梳理過程中,結合自己的閱讀,就會(hui) 產(chan) 生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再去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會(hui) 形成自己的思考。這是一個(ge) 反複思考和閱讀的過程。最後,建議同學們(men) 彼此多交流,通過交流,可以促使自己思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研究和閱讀,其實是一個(ge) 梳理和思考的過程。充分利用這種方式,可以使閱讀更高效。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