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學典作者簡介:王學典,男,西曆1956年生,山東(dong) 滕州人。現任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教授。2018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著有《曆史主義(yi) 思潮的曆史命運》《20世紀中國曆史學》《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翦伯讚學術思想評傳(chuan)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men) 》等。 |
原標題:王學典:與(yu) 自由主義(yi) 展開深度對話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西元2022年9月23日
中新網濟南9月23日電 (記者 李欣)在以“人類文明多樣性與(yu) 人類共同價(jia) 值”為(wei) 主題的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前夕,全國政協常委、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教授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提出,與(yu) 自由主義(yi) 展開深度對話是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在與(yu) 自由主義(yi) 這一西方主流思想展開深度對話和交鋒中,要看到各自的長短,在哪些地方儒學能夠補充自由主義(yi) 的不足,又在哪些地方自由主義(yi) 能夠補充儒學的缺陷。
文明對話的核心是價(jia) 值觀對話
曾連續擔任6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組總負責人、負責論壇學術主題和分論壇議題設置,王學典回顧道,尼山論壇已經走過十年光景,論壇創立之初,就嚐試用對話解決(jue) 長久以來人類世界存在的各種紛爭(zheng) 。不同文明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價(jia) 值觀,文明對話的核心,其實是價(jia) 值觀對話。
在王學典看來,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已難以避免,不可抗拒。但中國文化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則取決(jue) 於(yu) 中國文化、儒學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首先走向西方世界,取決(jue) 於(yu) 中國文化和儒家學說能不能經受現代社會(hui) 科學的錘煉和考驗。儒學要想獲得新的生命活力,最關(guan) 鍵的不是與(yu) 伊斯蘭(lan) 教對話、不是與(yu) 基督教對話,也不是與(yu) 佛教對話,更非與(yu) 道教對話,而是必須與(yu) 作為(wei) 西方主流思想的自由主義(yi) 展開深度對話。
王學典認為(wei) ,儒學不是倫(lun) 理學說,把儒學看作是修身養(yang) 性的倫(lun) 理學是對儒學的最大貶低。儒學也不是宗教教義(yi) ,儒學不安頓人的靈魂,不關(guan) 注彼岸世界,“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儒學對六合之外的彼岸世界持一種存而不論的態度。儒學安頓的是人心,人心是此岸的、當下的、在場的、肉體(ti) 的。一種比較係統比較完善帶有典範性質的社會(hui) 發展理論,是儒學基本的學科屬性。
王學典在對比儒家、自由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社會(hui) 發展理論各自特點時認為(wei) ,儒學的特點是把社會(hui) 治理建立在道德感召力的基礎之上,“為(wei) 政以德”,以德性為(wei) 中心;社會(hui) 主義(yi) 是把社會(hui) 治理建立在高度政治認同的基礎之上;自由主義(yi) 是把社會(hui) 治理建立在法治信仰的基礎之上。儒學必須與(yu) 自由主義(yi) 大張旗鼓地展開全麵對話,這樣才能推進儒學在現代世界的發展。
要在攸關(guan) 人類安全發展的重大議題上對話
創刊於(yu) 1951年的《文史哲》雜誌被看作是中國大陸主流學術風向標之一。《文史哲》雜誌早前開設“賢能政治”與(yu) “民主政治”問題討論的專(zhuan) 欄,作為(wei) 《文史哲》雜誌社主編,王學典建議除此之外,不同的經濟管理模式之間也可以對話,如自由市場與(yu) 國家幹預也可以對話,即我們(men) 的經濟究竟怎麽(me) 樣管理更好?像個(ge) 人主義(yi) 與(yu) 集體(ti) 主義(yi) 或社群主義(yi) 也可以對話。甚至三權分立與(yu) 黨(dang) 的領導這種不同體(ti) 製也可以對話。
如果說西方自由主義(yi) 的法治政治體(ti) 係的相對優(you) 勢在於(yu) 其對於(yu) 權力的製衡,是把權力裝到製度的籠子。王學典說,“問題在於(yu) ,一個(ge) 在西方國家十分有效的籠子未必在其他任何國家也同樣有用,未必都符合中國國情,但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東(dong) 西不一定不好,好的東(dong) 西我們(men) 不一定能用,我們(men) 不能用的東(dong) 西也不要說人家不好。”
王學典認為(wei) ,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的對話,不僅(jin) 應該僅(jin) 僅(jin) 停留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hui) 、思想諸個(ge) 層麵,更應該在這些層麵的共同的基本預設層麵進行。儒家基於(yu) 仁義(yi) 禮智信的人類社會(hui) 理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優(you) 於(yu) 或劣於(yu) 自由主義(yi) 的理論預設?必須通過對話才能看清楚。在這些層麵的對話中,要看到各自的長短,在哪些地方儒學能夠補充自由主義(yi) 的不足,又在哪些地方自由主義(yi) 能夠補充儒學的缺陷。“應該在新的層麵上,在攸關(guan) 人類安全發展的更多重大議題上,與(yu) 自由主義(yi) 思想展開更大規模的深度對話。隻有在這個(ge) 對話當中才能開創儒學研究的新局麵,使儒學真正地進入世界主流。”
通過對話實現自身創造性轉化
對於(yu) 儒學為(wei) 什麽(me) 必須而且隻能與(yu) 自由主義(yi) 進行對話的問題,王學典認為(wei) ,儒學要想實現所謂的“鳳凰涅槃”,謀求在世界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回應現代性與(yu) 全球化的挑戰問題,必須與(yu) 西方的主流思想進行對話,因為(wei) 隻有與(yu) 主流對話才能進入主流。“隻與(yu) 邊緣思想、非主流思想對話,即使勝利了,你也隻是邊緣思想、非主流思想。”。
在王學典看來,麵對自由主義(yi) 這一強勁對手,中國文化應該通過對話汲取對手的長處進而實現自身的創造性轉化,是千古不變的法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不能在‘閉關(guan) 鎖國’中實現,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弘揚和繁榮,更不能在‘真空’中完成。隻有在與(yu) 大國的交往、較量和碰撞中,自己才能成為(wei) 大國;隻有在與(yu) 西方主流思想的對話和交鋒中,自己才有可能進入主流,才能贏獲全球性話語資質。”
【上一篇】【方朝暉 餘(yu) 治平 劉梁劍】在實踐中融合:中西之學三人談
【下一篇】【儒家郵報】第377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