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林】其實,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誇奢糜,不守本分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2-09-23 02:16:35
標簽:司筆、所謂疑古、有需要就有辦法、茶碗、送書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陝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e) ,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hui) 會(hui) 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dong) 省魯迅文藝獎、廣東(dong) 省有為(wei) 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誌》《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ang) 是帶刺的花》《每個(ge) 人的故鄉(xiang) 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cong) 書(shu) 《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cong) 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yu) 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cong) 書(shu) ·第一輯》。

其實,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誇奢糜,不守本分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許石林”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八月十九日庚午

          耶穌2022年9月14日

 

【簡廬筆記】其實,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誇奢糜,不守本分

 

【一】送書(shu)

 

前日送一本舊書(shu) 給某友。

 

書(shu) 送出手,一整天回想起來,竟有點依依不舍的感覺。

 

其實這本書(shu) 不難買(mai) 。舊書(shu) ,非常便宜,但從(cong) 自己手裏送出去,總覺得不應該太隨便、草率。

 

於(yu) 是發信息——

 

昨天送你書(shu) ,後半天總有依依不舍的感覺。不是舍不得一本舊書(shu) ,而是怕你不能如我所願那樣讀它,給它一個(ge) 好的歸宿。舊書(shu) 是我用心淘來的,淘舊書(shu) 如救風塵,花錢舍臉從(cong) 青樓贖回一女子,再給她尋一個(ge) 本分人家,讓她安分過日子,這便是好歸宿。如果不小心讓她所遇非人,遭受欺淩,則不如當初不贖她,則她雖身陷煙花,就還有被別人贖救的機會(hui) 。

 

所以,珍惜別人所贈舊書(shu) 。如不能如願有效閱讀,請將書(shu) 還我,我不會(hui) 怪怨,反而會(hui) 欣慰,畢竟又可以給它等待一個(ge) 合適的讀者了。

 

要是三天打漁兩(liang) 天曬網,五分鍾熱度,看“砍頭書(shu) ”,就別為(wei) 難自己,放自己和書(shu) 各一條生路,把書(shu) 還給我。

 

【二】司筆

 

看到陝西蒲城縣上王村喪(sang) 禮聯,工整的歐楷。

 

拋開詞語不說,如今城鄉(xiang) 喪(sang) 祭之事,極少見到這麽(me) 好的楷書(shu) 司筆了。

 

為(wei) 喪(sang) 祭之事司筆,最好用楷書(shu) 、隸書(shu) ,以示端莊嚴(yan) 肅。用行、草則顯輕慢,用篆書(shu) 則又刻意穿鑿,流於(yu) 易而史。皆不合禮儀(yi) 。

 

史載唐人柳公權善於(yu) 碑版墓誌,唐代富室為(wei) 先人墓誌碑板求司筆,不得柳楷者被視為(wei) 不孝。楷書(shu) 遂成剛需,為(wei) 日用倫(lun) 常所重。

 

今人以不好好寫(xie) 字為(wei) 時尚,於(yu) 是紛紛崇醜(chou) 尚怪,如帽子歪戴、衣服破洞以為(wei) 新異,標榜藝術以遮其無學之短。

 

【三】有需要就有辦法

 

看到一篇文章《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現在很難選出真正的一流人才,如何改進?|爭(zheng) 鳴》

 

按——

 

因為(wei) 不需要。真需要的話,一定有辦法。也無需爭(zheng) 鳴。

 

順便回應一下文章評論區某杠——該杠評論:“標題就有問題,一流人才是‘選’出來的嗎?用得著你‘選’嗎?”

 

作者所言“選”,包含了各種意思,非單指選一種。看別人的東(dong) 西,別吃一鬥拉十升式不消化。猶如京戲《坐宮》:“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豔陽天春光好百鳥聲喧。”有人挑剔:花不盡是紅的,還有其他色。

 

這便是無知抬杠,豈不知“花紅”就是指百花各色齊放。

 

需求產(chan) 生辦法。有真正的需要就一定會(hui) 產(chan) 生及時有效的辦法。

 

比如,弘揚中華文化,隻需要國家重要文件用文白互美的形式發半年,則舉(ju) 國必起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的真正熱潮。

 

【四】茶碗

 

自2008年奧運會(hui) 後,每年回老家,皆匆匆如做賊,兩(liang) 三日旋返,十分無趣。

 

前周休假數日,見鄉(xiang) 下人皆用紙杯待客,已成風氣,不僅(jin) 懶,還浪費茶、浪費水、浪費紙杯——極少有一杯飲盡者,多為(wei) 嚐一口放下即忘所持,隨即又用新杯新茶。況且紙杯泡茶,殊壞茶味,不能盡其美。

 

遂倡導仍複用茶壺茶杯。

 

以蓋碗與(yu) 紙杯沏同一種茶對比,則碗茶香冽甘芳多矣。雖鄉(xiang) 下父老,手持蓋碗,其貌端而色溫,瞬間增添文雅莊重之氣。

 

紙杯者,苟且之具,如家中過事,人眾(zhong) 客多,一時所宜,無可厚非,未可以為(wei) 日常。日常若率用紙杯,久而久之,人必養(yang) 成苟且之性。

 

日本人福澤諭吉論改造國家社會(hui) ,專(zhuan) 列器具,與(yu) 語言、製度並重,很有道理。

 

有不明事理者,以為(wei) 鄉(xiang) 下人用蓋碗是耍闊氣,似不合身份。

 

其實,用紙杯才是浮誇奢糜,不守本分。

 

【五】所謂疑古

 

學術界有人提出“走出疑古時代”,想到有種現象——

 

某些人,先疑古以矯誣前聖妄逞一己之私,疑古遂造就了他們(men) 的所謂學術和地位,割了天下韭菜,斷了後世之人慧根。眼看走不下去,又提倡走出疑古。

 

仿佛從(cong) 未疑古之人一直不存在,或不如他們(men) 高明。

 

自己攪渾了水,又說水需沉澱、澄清。又如自己亂(luan) 性濫交以標榜人性解放,待玩出病了,又呼籲重拾貞操。

 

也不知道他們(men) 的話是說給誰聽的。真是俗語所雲(yun) :一根蘿卜被他兩(liang) 頭切了。

 

自疑古派興(xing) 起,其勢熾烈不可遏止。隻待天譴之,聽說顧頡剛其人結局悲慘,此天報乎?

 

文化傳(chuan) 承,實證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價(jia) 值傳(chuan) 承。疑古派、考證派不見實物不說話,待見了所謂實跡,往往說錯話。

 

所以說,許多人進了博物館,不會(hui) 看,不會(hui) 聽,更不會(hui) 說。

 

2022年9月14日整理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