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秋】當中秋遇上教師節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2-09-23 01:29:27
標簽:中秋、教師節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當中秋遇上教師節

作者: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八月十四日乙醜(chou)

          耶穌2022年9月9日

 

中秋節與(yu) 教師節時日相近——實際上,國慶節也與(yu) 之相近;但今年兩(liang) 節重合,十分難得,據稱這種“巧合”本世紀僅(jin) 有三次。媒體(ti) 編輯讓我談點想法,我馬上想到了“天地君親(qin) 師”五個(ge) 字,中秋關(guan) 乎其中的“親(qin) ”,教師節關(guan) 乎其中的“師”。

 

古代家戶多在中堂正中立一牌位,上書(shu) “天地君親(qin) 師”五個(ge) 字。祖先牌位一般隻在祭祀時才請出來,天地君親(qin) 師的牌位卻是常年供奉的。民國建立,帝製改為(wei) 共和,“君”字也就相應地替換為(wei) “國”字。前些年到南方,在一些老屋子的中堂,仍可看到其遺跡。

 

不要小看這個(ge) 牌位,它簡明而準確地體(ti) 現了中國宗教的基本結構和根本精神。我新近出版的《中國之道:信仰、人生與(yu) 製度》一書(shu) ,通過解讀經典和中西比較,對此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討論。作為(wei) 應景文字,這裏隻簡單談談“親(qin) ”與(yu) “師”。

 

首先要從(cong) 天、地說起。據經史典籍記載,五帝中的顓頊“絕地天通”、帝堯“欽若昊天”,奠定了中國宗教體(ti) 係的中心——敬天。“唯天為(wei) 大”,天的位置相當於(yu) 西方多神教的主神,但沒有人格。孔子對子貢說的一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天的屬性:“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是在四時流轉之中生生不已的萬(wan) 物之全體(ti) ,這樣的天當然沒有人格,不說話——從(cong) 而與(yu) 西方的人格化神靈截然不同。

 

天不言,人要把握天道,惟有“觀乎天文”。所以,中國人最重視“天學”,帝堯時代就“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通過觀測天象,把握“天時”。敬天,必須順天而生,落實為(wei) 依時而生,節日便由此而來。中國的節日,普遍根據天時確定,與(yu) 西方節日有很大不同。中秋節即是如此:冬至、春分、夏至、秋分這四時把一年等分為(wei) 四節,人們(men) 最早在秋分這一天祭月,後改為(wei) 八月十五。

 

 

 

安徽省阜陽市舉(ju) 辦“祭月還古韻、鐵花慶中秋”活動。翰墨攝

 

敬天的宗教精神,也賦予中秋節以家人團圓之意。天生萬(wan) 物,其中包括人,人在天地之中生生不已,這是天道最為(wei) 親(qin) 切的體(ti) 現。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家具有崇高的神聖性。如《孝經》所言:“身體(ti) 發膚,受之父母”,人的生命得自父母;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yu) 父母之懷”,人生而弱小,必須由父母養(yang) 育才能存活。父母是子女的創生者,不是相互算計的契約關(guan) 係,也不是庸俗的養(yang) 活與(yu) 被養(yang) 活的關(guan) 係,而是生存本體(ti) 論意義(yi) 上的生命之源與(yu) 流的關(guan) 係。曾子說:“身也者,父母之遺體(ti) 也”,父母的生命遺留在子女身上,三者構成了家。家人的生命連為(wei) 一體(ti) ,互為(wei) 不分彼此的“親(qin) ”人,天然地相親(qin) 相愛。

 

 

 

一兒(er) 童隨家人在廣西南寧參加祭孔祈福儀(yi) 式。喻湘泉攝

 

基於(yu) 敬天的精神,中國古代聖賢肯定了“親(qin) ”這一點,將其確立為(wei) 最基本的倫(lun) 理規範。大多中國傳(chuan) 統節日服務於(yu) 這一大義(yi) ,創造出家人團聚、相親(qin) 相愛的時機和禮儀(yi) ,中秋是其中之一。分散在一年四季的節日,總是催我們(men) 回家,看望父母,祭祀祖先,與(yu) 兄弟姐妹團聚,與(yu) 親(qin) 人相親(qin) 相愛。

 

 

 

2022年9月8日,江西撫州黎圩鎮楓山村邀請好婆媳、好鄰裏代表共同做月餅,並將中秋月餅送到孤寡老人手中。何江華攝

 

子女的身體(ti) 延續了父母的生命,當然“不敢毀傷(shang) ”;父母希望孩子“立身行道”,因而重視子女教育——在世界各文明中,中國父母最為(wei) 重視子女教育,自古如此。

 

父母可以教給孩子生活常識,但人生和社會(hui) 的“大道”還得靠“師”來教。師在中國社會(hui) 中的角色類似於(yu) 神教文明中的牧師、教士,獲高度尊重。孔子被尊為(wei) “至聖先師”,自古以來受到官方、民間的廣泛祭祀。從(cong) 唐代開始,各地建立文廟祭祀孔子,並逐漸加上他的傑出弟子和後世最卓越的大儒,他們(men) 是天下人之大師。唐宋以來,每年仲春、仲秋上丁日的祭孔儀(yi) 式最為(wei) 隆重,相當於(yu) 教師節。1985年確定9月10日為(wei) 教師節,與(yu) 夏曆仲秋上丁日倒也相差不遠。

 

 

 

江蘇揚州舉(ju) 行祭孔大典。沈冬兵攝

 

至於(yu) 師之教化,可以用四個(ge) 詞概括:敬天、忠君、孝親(qin) 、成人。敬天、孝親(qin) 的重要意義(yi) ,上文已解釋了。忠君同樣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君者,群也”,其作用是合群,把無數相互離散之人組織成一個(ge) 國家,並發揮領導作用,使成員避免相互戰爭(zheng) 的“叢(cong) 林狀態”,集體(ti) 生產(chan) 公共品,從(cong) 而延續生命,改善境遇,且生生不已。看當今世界貧窮落後國家的情形就能明白,一個(ge) 組織良好的國家對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是何等重要。因此,忠君是人間至關(guan) 重要的倫(lun) 理規範——在今天就是愛國,維護社會(hui) 政治秩序的穩定。一個(ge) 人知道了敬天、愛國、孝親(qin) 的規範並身體(ti) 力行,就逐漸成長為(wei) 道德自主而勇於(yu) 承擔責任的人。

 

這裏倒是可以觀察、思考一下,今天的師是否有如此角色意識?相信很多人不甚滿意。這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大問題。不過近些年情況有明顯好轉,尤其是在世界格局變化和美國相對衰落的背景下,西式教育的光環在世界範圍內(nei) 日趨暗淡,中國的教育體(ti) 係快速地中國化,學校中的師將有越來越明確的文化自覺,教孩子敬天、愛國、孝親(qin) 、成人。

 

 

 

“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張桂梅(中),雲(yun) 南省麗(li) 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er) 童福利院院長。她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yu) 年,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劉冉陽攝

 

按現在的法定節日安排,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是前後腳的,這是曆史演變的偶然結果,也蘊含著深刻的文明意義(yi) ,體(ti) 現中國文明可大可久的根本規範:親(qin) 親(qin) ,愛國,尊師;三者又統於(yu) 敬天。據此,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也有了神聖的意味:尊師而知“道”,可以“下學而上達”;家在國之中,國祚綿長,文明悠久,則家得以不朽;親(qin) 親(qin) 、孝親(qin) 、祭祀祖先、撫育後代,個(ge) 體(ti) 的生命就可生生不已於(yu) 天地之中而不朽。(完)

 

作者簡介:

 

 

 

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曆史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經學、曆史政治學、現代世界政治體(ti) 係理論。出版西方法政譯著十餘(yu) 種、中國經史研究著作多種。最新出版著作有《中國之道:信仰、人生與(yu) 製度》《世界曆史的中國時刻》《可大可久:中國政治文明史》。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