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邦金】孔子行教像在當代中國的回歸與錯置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布時間:2011-11-07 08:00:00
孔子行教像在當代中國的回歸與錯置
——兼論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作者:孫邦金(溫州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來源:作者賜稿《儒家郵報》發表
時間:西曆2011年11月7日
一、國博門前的孔子像剛出來就又“進去了”
2011年1月12日上午,一座總高9.5米的孔子青銅雕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北廣場落成。該孔子站姿造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創作,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字。它矗立在國家博物館北廣場中心位置,正對東長安街。 塑像一出,輿論嘩然。讚成者認為,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複興的標誌性事件;反對者認為,這是中華文化之糟粕借屍還魂的鬧劇;更有甚者認為,這顯然是挑戰了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具有強烈反傳統色彩的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最後,後兩種意見似乎暗地裏占據了上風,最終以孔子像又“進去了”草草收場,活脫脫地一場鬧劇。據報道,2011年4月21日,國家博物館北門外廣場的孔子塑像遷入國家博物館雕塑園。圖為國博北門小廣場的孔子塑像處隻剩下藍色鐵皮圍檔。據稱,因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小廣場,之後遷入國家博物館雕塑庭院內。
從這一報道中看得出來,孔子在某些人眼中似乎是沒有資格代表中國傳統曆史文化的,他隻配在雕塑庭院裏呆著。我以為國博在這件事情上沒有hold住,真正是丟了國博的臉麵。本來嘛,一個國家博物館把自己國家最具盛名的文化先賢像樹在大門前麵當作招牌,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我們的國博把最能夠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孔子像樹在門前,我以為是恰如其分的,是無可厚非的。即便是孔子的思想在今天有可以商榷之處。看到塑像立起來我挺高興的,覺得中國人終於不用總是糾纏於自己的老祖宗,老是跟自己的老祖宗對著幹了。可是看到這一最終結果時就像遭到一記悶棍,又深深地失望了,也不知道問題和那像空氣一樣的無處不在的阻力究竟出自哪裏?
問題出自哪裏呢?政治原因可能最主要的,我們暫且撇開不談。我想指出的是,思想文化界對於孔子像的回歸尚存在重大爭議,還沒有形成共識也應是重要原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孔子像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校園裏又普遍地矗立起來,據說在北京主要的大學中,人大、清華都有了孔子像,但是唯獨執高校之祭酒地位的北京大學則不為所動,至今未把孔子請回來。北京大學獨領風騷中國思想文化界一百多年,一直是曆次思想文化運動的佼佼者和領頭羊,有一呼百應之勢。自打倒孔子店,倡導新潮,直至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北大都是急先鋒。北大作為新文化運動大本營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就是踏在倒在地上的孔子像之上樹立起來的。麵對洶湧澎湃的孔子像強勢回歸熱潮,可能一時還難以適應,沒有反應過來,顯得有點out了。中國現在持有像北大這樣心態的人肯定有不少,他們一起構成了中國反傳統、反保守、反儒家(教)的自由主義思想陣營。這一陣營的力量從近代以來不斷壯大,目前在學界仍舊占據著主流位置,聲勢十分浩大。這股反對力量,恐怕是國博在樹立孔子像之前所沒有考慮到的。
二、我們花了很多錢讓孔子作揖行禮像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反複播放
孔子像的事還遠沒有收場。孔子像雖然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門前呆不住,幹脆出國跑到美利堅最大都市紐約寸土寸金的時代廣場上安營紮寨了。據報道,自2011年8月1日起,中國新華社斥巨資(估計年租金在8位數以上)租用了時報廣場上的一個高約19米,寬約12米的大廣告屏。租回來之後,估計姚明、劉翔、李娜等外國熟識的活著的中國人麵孔已經播放很多遍了,於是又在那些過世了的中國人當中找來找去,最後還是找到了孔子。山東省在這款名為“孔子故鄉,中國山東”的30秒宣傳片中,將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改編成孔子作揖行禮像。孔子又重新成為了山東乃至中國文化的象征。
這個消息一出,我不是失望而是愕然了。當然,我還是有些高興的,中國人在認識到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性之後,終於懂得利用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宣傳自己了。由於這些老祖宗外國人都比較熟悉,這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大好事。但是,讓我驚愕的是中國人怎麽這麽不表裏如一呢?怎麽這麽不言行一致呢?孔子有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自己不敢放在門外頭顯擺的,不願自己人看到的卻拿到國外去顯擺,讓別人去看。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底氣究竟從何而來?我們究竟想要說明什麽樣的文化理念呢?我認為,孔子像首先應該放在中國人的家裏,放在中國人的廣場上,放在博物館,放在校園裏供國人觀瞻、供學生學習的時候,孔子像才有資格拿出去宣傳。否則我們宣傳的就是“死傳統”、“偽傳統”、“假複興”,就是本末倒置放錯了地方。
此種國內國外兩重天的雙重標準和奇怪境遇,不僅孔子像如此,近年來的孔子學院也存在這種情況。試想,除了屈指可數的一些偏重研究性的國學院、國學研究院等專業機構之外,我們國內的大中小學校有幾座孔子行教像?有幾個孔子學院?又有幾個人把孔子當作是中國文化最傑出代表?這種沒有國內根基的海外文宣的效果我是很懷疑的。
三、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本月,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剛剛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文化體製改革,尤其是中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建設指明了方向。會議公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這一論點的前半部分說我們黨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我是有一點不同看法的。固然我們早就提出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綱領,近年來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係,一直秉承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的原則辯證地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可是在繼承優秀傳統方麵實際上做得並不好,應為當代中華優秀文化的斷層承擔一定的責任。從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開始,再到批林批孔時期“打倒孔老二”,這條反傳統的思想脈絡很清楚地顯示:我們對孔子的評價過去一直都是負麵的,我們重在批判而無意繼承。別的不多說,文革時期有一本題為《孔老二罪惡的一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1版)連環畫,由蕭甘(據稱為巴金筆名)編文,印數250萬冊。它裏麵說“孔丘三十歲左右開辦私塾,廣收門徒。他嚴格規定招生的階級界限,並向學生勒索學費。當時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根本無權受教育;貴族、當官人家的子弟紛紛入學。孔老二利用講學,聚徒結黨,培植複辟奴隸製的忠實奴才。”最後結論是:“一切反動派都是尊孔派!”這些謬論厥詞雖然批林批孔特殊時期的產物,但是這種觀點至今陰魂不散,依舊是不少人尤其是舊左派對孔子及其學說的定見。這些人也敢說自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某種程度上,以儒學為代表的舊文化一直被當作“民族的”、“科學的”和“大眾的”新文化的假想敵和對立麵,花果飄零,命運坎坷。
改革開放撥亂反正30多年以來,孔子的形象才逐漸由很消極的負麵終於轉為較積極的正麵。現在既然我們已經適時機地提出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發展要求,接下來就要看我們如何去做了。其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然而,我們現在就開始談傳承、談複興好像為時尚早,目前迫切要做的是補課,是學習傳統,是守成待後,因為由於嚴重的文化斷層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傳統了。在這方麵,我們不僅缺少知曉和愛護傳統精髓的人們,更缺少正視曆史、改正錯誤、重新虛心學習的理論勇氣。真誠希望我們能夠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正確對待我們的孔子,我們的傳統文化!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