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觀念有何異同?
作者:陳曉霞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八月初九日庚申
耶穌2022年9月4日
家庭是構成社會(hui) 的基石,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中家庭觀念的異同,有助於(yu) 中西文化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明共同發展。由於(yu) 社會(hui) 環境及政治經濟條件不同,中西家庭觀念既有相同之處,又各有特點。
家庭是連接個(ge) 體(ti) 與(yu) 社會(hui) 的“橋梁”和“紐帶”,狹義(yi) 家庭是指一夫一妻製構成的社會(hui) 單元,廣義(yi) 家庭則泛指各種家庭利益集團,以血緣和婚姻為(wei) 紐帶,以姓氏為(wei) 標誌。在經濟形式、政治結構和地理環境影響下,中西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家庭觀念。
家庭從(cong) 婚姻開始,成員之間彼此成全、互相服務、榮辱與(yu) 共。家庭首先在承認眾(zhong) 多的“不同”前提下,以自身的文化聚合“不同”防止“衝(chong) 突”,從(cong) 而使“不同”個(ge) 體(ti) 之間形成“協調統一”。中西家庭都具有包容“個(ge) 體(ti) ”要素的功能,具有繁衍生息的“世代性”。
中西家庭均以實現幸福為(wei) 直接目的,確保家庭細胞形態健康,維護成員生存發展。中西家庭作為(wei) 最小的倫(lun) 理單位,在培養(yang) “個(ge) 體(ti) ”之間的關(guan) 聯、責任與(yu) 關(guan) 愛中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中西方家庭有著共同的育人觀,養(yang) 育子女的社會(hui) 性,塑造培養(yang) 合格的社會(hui) 人。
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觀念存在許多差異,僅(jin) 從(cong) 淵源、內(nei) 涵、類型和教育重心等幾個(ge) 方麵加以比較。
2014年1月,四川籍農(nong) 民工趙虎與(yu) 妻子仕珍帶著全家福照片返鄉(xiang) 過年。記者韋亮攝
中國自古注重家庭集體(ti) 精神,形成群體(ti) 價(jia) 值理念。《周易·說卦》中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天”與(yu) “地”就是人類之父母,天下為(wei) 一家。正如《論語·顏淵》所言:“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也。”孟子說:“言舉(ju) 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中國注重以家庭群體(ti) 為(wei) 本位,將個(ge) 體(ti) 融入群體(ti) 中,個(ge) 體(ti) 與(yu) 家庭、社會(hui) 及國家命運是一致的。在中華文化中,家庭是“生生”的載體(ti) ,“一以貫之”的本體(ti) ,“配天祭祖”的基礎,“返本開新”的始端,宇宙秩序與(yu) 社會(hui) 生活都圍繞“家庭”展開。
西方的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造就了繁榮的商業(ye) 文明,塑造了西方人理性、勇敢、獨立的個(ge) 性,他們(men) 注重個(ge) 體(ti) 權力及財產(chan) 所有權力,強調理性價(jia) 值。基督教中耶穌基督讓人離開父母兄弟姊妹來到主的懷抱,建立起信仰的共同體(ti) 。洛克認為(wei) 子女是上帝的產(chan) 物,父母不過是子女的看護者而已。基於(yu) 此西方建構起“個(ge) 體(ti) —主體(ti) ”現代性哲學觀念,個(ge) 體(ti) 主義(yi) 長久地偏向“個(ge) 體(ti) ”的自我成就,而忽視了“個(ge) 體(ti) ”的相互成就。人身依附關(guan) 係越來越弱化,而個(ge) 體(ti) 理性和權力不斷得到加強。
弗吉尼亞(ya) 阿靈頓郡的愛德華夫婦和他們(men) 的兒(er) 子。記者邱江波攝
中國人遵循“從(cong) 利他中實現利己”的價(jia) 值取向。家庭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的重心,親(qin) 情血緣為(wei) 最堅實的社會(hui) 紐帶。父母撫養(yang) 教育子女,子女贍養(yang) 父母,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孝”文化。家庭成員責任重於(yu) 自由,義(yi) 務先於(yu) 權利,群體(ti) 高於(yu) 個(ge) 人。西方社會(hui) 尊重個(ge) 體(ti) 自由、權利與(yu) 尊嚴(yan) ,重視愛欲、聖愛和友愛,主張家庭以個(ge) 體(ti) 為(wei) 本位,遵循“利己就是利他”的價(jia) 值取向。西方更加注重個(ge) 體(ti) 的理性,注重自身的價(jia) 值。個(ge) 人是家庭及社會(hui) 的主人,個(ge) 人利益往往是主導因素,而家庭則是次要的。
中國家庭屬於(yu) 父子文化,《易經·家人卦》說:“家人有嚴(yan) 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成員恪守其位、各盡其責。男女之間締結婚姻建立家庭並遵循家庭倫(lun) 理,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夫和妻柔,各自舍棄部分自主權力,實現和諧統一。西方家庭以夫妻為(wei) 中心,注重夫妻關(guan) 係及男女自然之情,以夫妻間主觀感受作為(wei) 婚姻目的,結婚是為(wei) 了行使兩(liang) 性間的幸福權利,婚姻家庭真正成為(wei) 私人問題不允許外在權力幹涉。主張個(ge) 體(ti) 的自由權利高於(yu) 婚姻家庭,夫妻各自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
中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重心在於(yu) “道”。中國傳(chuan) 統家庭觀念中的世界架構為(wei) 天、地、人“三才”,同屬“一個(ge) 世界”。主張“道不遠人”,“道”要從(cong) “身邊”尋求,首先是從(cong) 夫妻、父子家庭關(guan) 係開始。《周易》有雲(yun) :“正家而天下定矣。”家道端正,天下方能安定。孔門庭訓等是家風傳(chuan) 承的典範,家風決(jue) 定個(ge) 人命運,影響家族興(xing) 旺。西方家庭注重知識培養(yang) ,重心是孩子興(xing) 趣和創造力的培育,啟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與(yu) 想象力,注重成長及愛的教育,父母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來表達對子女的讚賞及鼓勵,通過與(yu) 子女交流關(guan) 注子女心理需求。
2019年10月,攝影展“中國人家”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亮相。圖為(wei) 參觀者觀看1968年拍攝的一張全家福照片。記者賈天勇攝
總之,中國家庭更強調家庭成員和諧相處,西方家庭則強調家庭成員個(ge) 人權利的保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在充分理解中西文化中家庭觀念異同的基礎上,加強交流互鑒,將有效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完)
作者簡介:
現任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研究員,為(wei) 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長期致力於(yu) 曆史文化、儒學發展史、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長於(yu) 儒家文化等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研究。主持近20項國家、省、市社科規劃項目,出版《新時代傳(chuan) 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社會(hui) 道德風尚研究——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為(wei) 視角》《遊學三孔》等8部個(ge) 人專(zhuan) 著,在《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孔子研究》《理論學刊》等發表學術論文及文學作品100餘(yu) 篇,多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