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變局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
作者:劉梁劍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八月初五日丙辰
耶穌2022年8月31日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主任、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已出版專(zhuan) 著《王船山哲學研究》《漢語言哲學發凡》等。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近年來中國為(wei) 人類貢獻的一個(ge) 重要理念。同時,它是一個(ge) 富有生發性的概念,可以成為(wei) 中國哲學話語創新的一個(ge) 突破點。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回答世界向何處去、如何實現和平發展的中國方案。“世界向何處去”,既是一個(ge) 關(guan) 乎全球治理的現實問題,也是一個(ge) 當代最基本的哲學問題。
中國思想乃至世界思想正處於(yu) 新的“文化生發期”。公元前5世紀至19世紀中葉,世界上四個(ge) 主要的文明體(ti) ,即歐洲、中東(dong) 、印度、中國之間基本上處於(yu) 均勢,東(dong) 方的中國與(yu) 其他文明體(ti) 之間的交往相對較少,處於(yu) 相對獨立的發展狀態。19世紀中葉之後,以工業(ye) 化和民主政治為(wei) 標誌的歐洲現代文明發展到相當程度,開始對世界其他文明產(chan) 生壓倒性影響,西方成為(wei) 世界文明的中心。與(yu) 此同時,世界其他文明舊形態麵臨(lin) 解體(ti) ,不得已在接受或反抗西方的過程中學習(xi) 西方。就中國而言,1919年的五四運動可以說是一個(ge) 重要事件:從(cong) 中國文明的角度看,它標誌著中國向西方的學習(xi) 從(cong) 器物、政治製度進入思想文化層麵,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與(yu) 此同時,複歸中國傳(chuan) 統的文化守成主義(yi) 在潛流中興(xing) 起;從(cong) 世界文明的角度看,西方文明(現代性、現代性反思;斯拉夫文明)與(yu) 中國文明(以及隱含在宋明理學內(nei) 部的印度文明傳(chuan) 統)等不同文明形態在中國大地上交融互動,世界性新文明的端倪業(ye) 已生發。
世界性新文明能否跳出“現代”的掌心進入“當代”,創建有別於(yu) 現代精神氣質的當代性?“當代”和“現代”“古代”之間的“代”際之別,不單是時間意義(yi) 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氣質上的。馮(feng) 契先生曾提出,近現代中國的基本問題是:在“古今中西”之爭(zheng) 背景下,中國向何處去?當代世界,我們(men) 似乎麵臨(lin) 一個(ge) 更為(wei) 基本的問題:如何理解“古今中西”?一方麵,在當代,古、今、未來的“時間”三維和中、西、印等多元文明“空間”仿佛被壓縮在一起了。創建有別於(yu) 現代精神氣質的當代性,首先需要創建一種有別於(yu) 古代、現代的“當代”時間觀、曆史觀。退步、循環、進步,除此之外,我們(men) 能否找到理解時間、想象曆史的其他方式?另一方麵,在多元文明“空間”壓縮的背景下,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除了關(guan) 心自身之外,還需要以更大的責任心籌劃世界秩序。世界曆史的尺度構成了中國“當代性”的一個(ge) 重要麵向。因此,當代中國的基本問題演變為(wei) :在“時空壓縮”的背景下,中國文明及人類文明向何處去?我們(men) 的曆史使命是開辟有別於(yu) 古代及現代的“當代”新天地。
構建當代性視域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論,需要著力挖掘“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所蘊含的新的時間曆史觀與(yu) 世界曆史觀念,結合中西思想資源,一方麵將“當代性”發展為(wei) 一個(ge) 內(nei) 涵豐(feng) 厚的概念,另一方麵則用豐(feng) 厚的“當代性”概念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曆史哲學的基礎。
在最直接的層麵,“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提出了一項世界政治秩序原理。當今世界,正處於(yu) 從(cong) 民族國家向新的世界政治組織形式與(yu) 世界政治製度轉變的過渡階段。“全球地方性”或許可以是一個(ge) 與(yu) 此過渡階段相應的意蘊豐(feng) 厚的世界政治概念。它標示我們(men) 的客觀處境:對於(yu) 現實處境中的全球性麵向與(yu) 地方性麵向(民族國家麵向),我們(men) 有著同樣真切的感受;我們(men) 生活在一個(ge) 全球化—地方化的時代。它標示我們(men) 對於(yu) 客觀處境的主觀理解,即一種全球—地方視域:我們(men) 同時站在民族國家公民與(yu) 世界公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全球地方性還意味著評價(jia) 世界政治組織形式與(yu) 世界政治製度的基本原則:這種製度一方麵創立一個(ge) 真正的世界政府作為(wei) 世界有機體(ti) 的中心(全球性),另一方麵又能夠容納自然生長起來的多元與(yu) 差異(地方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上承中國古代及近現代以來的大同理想。《禮記·禮運》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它自被康有為(wei) 表彰以來,已成為(wei)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大同”思想的重要傳(chuan) 統思想資源。馮(feng) 契反思中國近現代哲學發展的“既濟”與(yu) “未濟”,指出人的自由問題是中國近現代哲學家尚未給出滿意解答的主要問題之一。在“群”的層麵,這一問題表現為(wei) :怎樣建立人類的理想的自由王國?“大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正是在超越民族國家的人類“大群”層麵追問這樣的問題。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強調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尊崇自然、綠色發展。這裏隱含了對現代單線的進步史觀的反思與(yu) 糾偏。與(yu) 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強調“文明相處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強調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依存,這裏既隱含了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觀,也隱含了重“和”的中國傳(chuan) 統智慧。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限於(yu) “人類”。或者說,為(wei) 了“人類”的共同命運,我們(men) 必須將“自然”“天”的維度納入進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人為(wei) 目的,但它對人的理解超乎人際。人的本質不限於(yu) 權利、不限於(yu) 人際。人生天地間(際),以成己成人成物、參讚天地之化育為(wei) 分內(nei) 事,這正是道心之思所自覺到的人的本質。“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人為(wei) 目的,歸根到底就是要促成人在天人共同體(ti) 中實現人的本性。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