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大事者,必以人為(wei) 本
作者:丁兆丹(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高級記者)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廿九日辛亥
耶穌2022年8月26日
【光明論壇·溫故】
近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e) 發展》,在談到“中華文化曆來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guan) 懷”時,引用古語“濟大事者,必以人為(wei) 本”。這句話出自陳壽所撰《三國誌·蜀書(shu) ·先主傳(chuan) 》,意思是說,想成就大事業(ye) 必須以人民作為(wei) 根本。
“以人為(wei) 本”是指以人為(wei) 中心,以人為(wei) 根本,注重人的生命與(yu) 價(jia) 值。這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古而今源遠流長、含弘光大。哲學家張岱年認為(wei) ,中國文化有兩(liang) 個(ge) 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論價(jia) 值,一是“以人為(wei) 本”,一是“以和為(wei) 貴”。中華文明最早實現了從(cong) “以神為(wei) 本”到“以人為(wei) 本”的轉向,奠定以人為(wei) 中心的人文立場。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在向齊桓公陳述成就霸業(ye) 之道時就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wei) 本。本理則國固,本亂(luan) 則國危。”意為(wei) 霸王之業(ye) 的開始,是以人為(wei) 根本的;這個(ge) 本理順了國家才能鞏固,這個(ge) 本搞亂(luan) 了國家勢必危亡。
在這裏,管仲所說的以人為(wei) 本,就是以人民為(wei) 本。他的這番話雖然是從(cong) 當時統治者的立場出發,卻道出了治國安邦、成就偉(wei) 業(ye) 所應遵循的不移至理。曆史無數次告訴世人,無論風雲(yun) 如何變幻,一個(ge) 政權或政黨(dang) 的興(xing) 亡更替,最終取決(jue) 於(yu) 民心向背、民意順逆。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中,古代諸子百家、曆代王侯將相等闡釋與(yu) 推崇民本思想的睿語哲思,無萬(wan) 大千、不可勝數。
它是先賢理政之本,從(cong)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wei) 心”,到孟子“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再到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它是朝代興(xing) 廢之由,從(cong) 《尚書(shu)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唐太宗《民可畏論》“國以民為(wei) 本”;它是個(ge) 人修身之道,從(cong) 《詩經·大雅·抑》“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到孔子“仁者,愛人”,再到張載“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這些愛民、富民、保民、養(yang) 民、利民的民本思想,雖然百家爭(zheng) 鳴,但皆是一個(ge) “民”字貫穿其中,終而殊途同歸,源源不斷匯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曆史長河,澤被後世,成為(wei) 我們(men) 繼續前行的不竭力量。
以人為(wei) 本的價(jia) 值觀,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凝固的,而是具體(ti) 的、曆史的、現實的。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men) 黨(dang) 更是堅定地站在人民一邊,在不同曆史時期,演繹著不盡相同的感人故事,彰顯著各自精彩的時代精神。在長征途中,紅軍(jun) 經過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3位紅軍(jun) 女戰士把僅(jin) 有的一條被子剪下半條送給鄉(xiang) 親(qin) 。“半條被子”的故事雖小,折射的卻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理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起,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初心使命。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就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曆史,百年輝煌的成功密碼就是堅持人民至上。這和傳(chuan) 統民本思想不同的是,立場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立場是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根本立場,黨(dang) 始終代表著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傳(chuan) 統文化民本思想和馬克思主義(yi) 人民觀的內(nei) 涵相近相通,我們(men) 黨(dang) 創造性地將傳(chuan) 統民本思想精髓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人民性相結合,形成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這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一個(ge) 曆史性的跨越。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樸素情感、思想認知和價(jia) 值認同,是我們(men) 治國理政的方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們(men) 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改善民生,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在推進我國人權事業(ye) 發展的實踐中,我們(men) 堅持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wei) 首要的基本人權,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如今,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為(wei) 我國人權事業(ye) 發展打下了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
作為(wei) 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要內(nei) 容的以人為(wei) 本,千百年來薪火相傳(chuan) ,並在當代中國照進現實,涵泳、傳(chuan) 遞著歲月無法磨滅的內(nei) 在價(jia) 值和生命力。從(cong) 古代思想到現代理念,從(cong) 心之所向到治國理政,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到人類文明,以人為(wei) 本的大道,息息相通、脈脈相連。這也是當今社會(hui)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我們(men) 堅持以人為(wei) 本、人民至上,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順應人類社會(hui) 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內(nei) 在要求。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ge) 中國人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