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誌強】在陳來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及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致辭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2-08-24 21:47:24
標簽:陳來先生七十壽辰

在陳來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及學術思想研討會(hui) 上的致辭

作者:張誌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

來源:“人文日新陳來”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廿七日己酉

          耶穌2022年8月24日

 

陳老師,師母,諸位師友:

 

大家好!今天是我們(men) 陳來老師七十壽辰頌壽紀念會(hui) ,在這個(ge) 群賢畢至、師友同慶的日子裏,我謹代表哲學研究所向陳來老師表示祝賀,祝陳老師稀壽快樂(le) ,身體(ti) 康健,期以米、更期以茶!作為(wei) 陳老師的學生,我也恭祝老師生日快樂(le) ,祝老師和師母福壽綿長!我現在還在成都隔離,不能現場參加這個(ge) 盛會(hui) ,隻能通過視頻遙祝盛會(hui) 圓滿成功!

 

陳來老師是我們(men) 中國哲學界的代表性學者,在改革開放至今的學術生涯中,陳老師在中國哲學史的幾乎所有領域都做出了典範性的哲學史研究,他在深耕宋明理學的基礎上,相當自覺地把全麵整理和重新敘述中國哲學史作為(wei) 自己的學術使命,我們(men) 在感佩於(yu) 陳老師的願力之雄渾的同時,更加慨歎陳老師取得的成就。不止於(yu) 此,近年來,陳老師在繼續深化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同時,更加致力於(yu) 哲學的創構,他在全幅繼承中國哲學史之整體(ti) 中著力於(yu) 開顯仁體(ti) ,用哲學的創構對中國文明的本體(ti) 進行了曆史性的重演,用仁學本體(ti) 論創構出了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仁體(ti) 開顯的新形態。應該說,陳來老師真正開辟了一條中國哲學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在繼承馮(feng) 友蘭(lan)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研究基礎上的創新,是在綜合熊十力、梁漱溟的哲學創構和儒學精神基礎上的創造,他在回應時代問題,深入中國哲學傳(chuan) 統,在與(yu) 西方哲學對話中發揚中國哲學精神,是中華文明“值元亨之會(hui) ,當複興(xing) 之時”的、標誌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哲學和文化的創造。對此,未來的中國哲學史必定會(hui) 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jia) 。作為(wei) 陳老師的學生,我們(men) 切身領受了陳老師創立的學術範式的教導,我們(men) 也繼續走在陳老師披荊斬棘開辟的學術道路上,作為(wei) 後輩學者,我們(men) 要衷心感謝陳老師的學恩。

 

 


張誌強在視頻會(hui) 議上

 

我還想說的是,陳老師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讓中國哲學重新回到了主流。這個(ge) 主流不隻是指學術層麵的主流,也不隻是所謂基層禮教和百姓生活世界,也不僅(jin) 僅(jin) 是指觀念的超越性秩序,而是回到了中華政教核心意義(yi) 上的主流。新時代的一個(ge) 重要的時代特征就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成為(wei) 了時代精華,這表明,當代中國已經自覺樹立起了中華文明的旗幟,在中華文明史的連續發展中理解我們(men) 的時代。陳老師多年來的鼓與(yu) 呼,呼喚了這個(ge) 時代的到來。

 

最後,再次恭祝陳來老師和師母身體(ti) 康健,文運久長,再為(wei) 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貢獻更多更好的作品!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