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邦新命與(yu) 中國哲學—陳來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及學術思想研討會(hui) 在清華大學舉(ju) 行
來源:“水木哲學”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廿七日己酉
耶穌2022年8月24日
開幕式
2022年8月20日上午,舊邦新命與(yu) 中國哲學——陳來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及學術思想研討會(hui) 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接待廳隆重舉(ju) 行,來自國內(nei) 多所高校和多家出版社的17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參加會(hui) 議,其中70餘(yu) 人現場參會(hui) ,共同向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陳來先生敬祝70壽辰,並討論研究陳來先生數十年來的學術研究和思想曆程。
清華大學哲學係唐文明教授主持嘉賓致辭環節。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萬(wan) 俊人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石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誌強教授、複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中山大學哲學係主任張偉(wei) 教授等嘉賓發表了致辭,回顧了與(yu) 陳來先生的交往,表達了對陳來先生70壽辰的祝賀,以及陳來先生所作出的學術貢獻的感謝和敬意。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孫明君教授主持大會(hui) 發言環節。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yu) 國學院郭齊勇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張學智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向世陵教授、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吳震教授、複旦大學哲學學院何俊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丁四新教授等嘉賓分別作大會(hui) 發言,分析、闡釋並高度讚揚了陳來先生各方麵的學術成就和創新,指出陳來先生立足於(yu) 中國傳(chuan) 統哲學,吸收借鑒西方思想,兼容並蓄,構造了以《仁學本體(ti) 論》為(wei) 代表的新仁學的哲學體(ti) 係。
分會(hui) 場討論
8月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所有專(zhuan) 家學者分為(wei) 七個(ge) 分會(hui) 場參會(hui) ,共計25場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了對陳來先生的學術思想以及中國哲學研究的發言和討論。線下會(hui) 場設置在蒙民偉(wei) 人文樓各會(hui) 議室,線上會(hui) 場使用騰訊會(hui) 議。
陳來學術思想研究板塊共設置了9個(ge) 場次,主題分別為(wei) 接著講——《仁學本體(ti) 論》的貢獻、文化與(yu) 哲學、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陳來先生與(yu) 哲學史研究、儒學美德、仁體(ti) ·文化、仁學·美德·政治、陳來先生與(yu) 哲學史研究和陳來先生與(yu) 理學研究,基本涵蓋了陳來先生學術研究的各方麵。學者們(men) 就陳來先生多年來的學術成就展開了充分而熱烈的討論。
除此之外,中國哲學研究也設置了15個(ge) 場次,主題分別為(wei) 中國哲學的方法與(yu) 未來、早期中國哲學、理學新詮、“四書(shu) ”專(zhuan) 場、先秦思想研究、近現代中國哲學的發展、玄學與(yu) 佛教、中國哲學經典與(yu) 文本、朱子學研究、中西之間、明代哲學、近現代中國哲學、明清哲學、先秦哲學和宋明理學,基本涵蓋了中國哲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參會(hui) 學者們(men) 在會(hui) 上作了相應主題的報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討論積極、熱烈。
本次會(hui) 議還安排了圓桌討論,來自全國多家高校、出版社和雜誌社的編輯和學者們(men) 共聚一堂,分享了自己與(yu) 陳來先生相關(guan) 的經曆和思考。
閉幕式
在本次會(hui) 議的最後,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陳來教授為(wei) 本次大會(hui) 帶來閉幕致辭。清華大學哲學係丁四新教授主持閉幕式。
陳來先生對所有參加本次會(hui) 議的朋友表示感謝,感謝大家的祝福和鼓勵。陳來先生指出,自己一生的工作就是客觀地闡釋中國哲學,以一種自覺的學科意識繼承和發揚張岱年先生和馮(feng) 友蘭(lan) 先生所開創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典範和傳(chuan) 統,並以世界性的一流標準來求取學術目標的實現,參與(yu) 世界性的學術競爭(zheng) 。最後,陳來先生希望通過這一自我總結,能夠對中國哲學學術有更好的闡釋,從(cong) 而鼓勵中國學者做出更好的成績。
至此,本次舊邦新命與(yu) 中國哲學——陳來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及學術思想研討會(hui) 圓滿落下帷幕。
圖文:王天煜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