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漢民作者簡介:朱漢民,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湖南邵陽人,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院長二十多年,推動了嶽麓書(shu) 院的現代複興(xing) 。著有《玄學與(yu) 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湖湘學派與(yu) 湖湘文化》《經典詮釋與(yu) 義(yi) 理體(ti) 認》、《儒學的多維視域》等。 |
民本思想如何影響中國?
作者:朱漢民(湖南大學傑出教授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初八日庚寅
耶穌2022年8月5日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是因為(wei) 其中包涵一係列獨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碼,使中華文化獲得強大生命力。民本思想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對中國傳(chuan) 統政治思想形成產(chan) 生重要作用,也對中國傳(chuan) 統政治實踐產(chan) 生深刻的曆史影響。從(cong) 中西文化交流與(yu) 融合的視角考察,民本思想對中國政治文化的近代轉型與(yu) 中國化民主的不斷探索,均發生了深刻影響。
民本思想起源
民本思想的起源,主要有兩(liang) 方麵:其一,“六經”體(ti) 係的民本思想,《尚書(shu) ·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中國古代民本觀念的最早源頭。後來周王去討伐殷統治者,強調“民意”才是“天命”的體(ti) 現和代表,使殷商對天的宗教信仰轉化為(wei) 民本的政治理性。《尚書(shu) ·泰誓》中記載有“民之所欲,天必從(cong) 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體(ti) 現了周王對國家治理中民眾(zhong) 力量的認識,達到了上古時期統治集團對民本重要性的最高水平。
河南安陽湯陰縣羑裏城拍攝的周文王石像。記者鄭巧攝
其二,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諸子的民本思想。這一時期民本思想有重要發展,奠定了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基礎。儒家士人吸收了西周先王的民本思想內(nei) 涵,但是又淡化其中對“皇天上帝”的宗教信仰,建構了一種係統化民本主義(yi) 政治學說。首先,早期儒家提出國家權力來源於(yu) 人民。儒家強調,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禮記·禮運》是孔門弟子子遊所著,他提出:“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yang) 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這一段話表達了早期儒家的民本觀點,提出人民奉養(yang) 、服從(cong) 君主的目的,是基於(yu) 人民自己的“自治”“自安”“自顯”。孟子在討論堯舜禪讓的問題時,也表達了關(guan) 於(yu) 君主政治權力來源的思想,即國家權力主要是“民與(yu) 之”,故而君主不可以將來源於(yu) 人民的權力私自轉讓他人。孟子進一步指出,隻有人民才是國家體(ti) 係的基礎,統治者要得到人民支持才能夠得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荀子也提出君主權力來源於(yu) 人民的思想,他指出:“天之生民,非為(wei) 君也;天之立君,以為(wei) 民也。”(《荀子·大略》)
兒(er) 童集體(ti) 誦讀孟子經典。記者武俊傑攝
儒家諸子還提出政治權力為(wei) 人民,主張一切政治權力必須以人民利益與(yu) 福祉為(wei) 目標。子貢曾經問老師:“如有博施於(yu) 民,而能濟眾(zhong) ,何如?可謂仁乎?”孔子答:“何事於(yu) 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論語·雍也》)也就是說,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比堯舜還強的聖人。儒家主張將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wei) 統治者的執政目標。孟子提出以民為(wei) 貴的重要思想:“民為(wei) 貴,社稷次之,君為(wei) 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wei) 天子。”(《孟子·盡心下》)孟子將政治目標的重要程度、政治價(jia) 值的等級係列,做出鮮明的排序:人民第一,社稷國家次之,君主個(ge) 人更次之。
民本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政治
以上所述,是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的兩(liang) 個(ge) 主要來源。這些思想理念,對後世兩(liang) 千多年政治製度的演變、政治實踐的過程,均產(chan) 生了重大作用和影響。秦朝奉行的是崇拜權勢的君本政治,故而建國僅(jin) 十五年而亡國。而後來出現的“漢唐盛世”,是中國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國祚長、國力強的最強國家之一。漢唐盛世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確實與(yu) 這一時期統治者自覺接受民本思想有密切關(guan) 係。基於(yu) 秦朝快速亡國的教訓,漢代統治者很早就接受民本思想。如西漢初賈誼建言:“聞之於(yu) 政也,民無不為(wei) 本也。”董仲舒進一步為(wei) 漢武帝建言以民為(wei) 本,提出“天之生民非為(wei) 王也,而天立王以為(wei) 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le) 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春秋繁露·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zhuan) 殺》)這些思想對漢朝曆代帝王強化民本意識、不斷製定重視人民生活的經濟製度、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漢朝走向民富國強。唐代統治者也如是,唐太宗自覺意識到:“君依於(yu) 國,國依於(yu) 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sang) 矣。”(《資治通鑒》卷192)李世民提出國依於(yu) 民的重民思想,提醒統治集團必須重視民眾(zhong) 的利益,否則將失去民心。這種重民思想使得唐代實行開明政治,納諫任賢,建立君民和諧關(guan) 係,才有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2018年首屆華清宮唐宮燈會(hui) 上的萬(wan) 國來朝景觀。記者張遠攝
先秦時期的民本思想,還深刻影響了以後兩(liang) 千多年中國政治思想的衍化和發展。漢唐經學、宋明理學建構的思想體(ti) 係,均是將民本思想作為(wei) 其學術思想體(ti) 係的核心理念。特別是到了明末清初,民本思想的發展還突破了先秦諸子的思想水平。如黃宗羲不僅(jin) 強調“蓋天下之治亂(luan) ,不在一姓之興(xing) 亡,而在萬(wan) 民之憂樂(le) 。”(《明夷待訪錄·原臣》);他還強調:“古者以天下為(wei) 主,君為(wei) 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wei) 天下也。”(《明夷待訪錄·原君》)他的“天下為(wei) 主”就是以民為(wei) 主,即肯定民眾(zhong) 在政治體(ti) 係中的主體(ti) 地位。所以黃宗羲還由民本出發,進一步考慮如何從(cong) 政治製度上製約權力,可見他在繼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礎上已有超越。
民本與(yu) 中國政治文化轉型
以中西文化比較的視角考察,會(hui) 發現中國傳(chuan) 統的民本思想與(yu) 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想有相通內(nei) 容。源於(yu) 古希臘的早期民主思想和製度,發展到近代歐美逐漸成熟。西方政治家曾經將這一民主思想和製度概括為(wei)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孫中山先生曾經主張將這一段話譯作民有、民治、民享。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肯定了國家權力來源人民,與(yu) 近代民主思想的“民有”(of the people)十分接近,而民本將人民的幸福生活作為(wei) 執政目標,則與(yu) 近代民主思想的“民享”(for the people)相通,可見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已經具有與(yu) 近代民主思想一致的兩(liang) 項重要因素性。有人將中國傳(chuan) 統的民本與(yu) 西方近代的民主對立起來,在張揚近代民主價(jia) 值的同時貶低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這是不應該的。當然,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不包括“民治”(by the people)的理念和製度,故而民本思想必須補充相關(guan) 的思想和製度,才能真正完成從(cong) 傳(chuan) 統民本向近代民主的轉型。
所以,近代中國從(cong) 維新運動、辛亥革命開始的民主革命,就是要推翻延續數千年的專(zhuan) 製帝製,以建立“民治”政治。無論是維新誌士康有為(wei) 、梁啟超、譚嗣同,還是辛亥領袖孫中山、黃興(xing) ,他們(men) 推動近代中國民主化的同時都高度讚揚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作為(wei) 近代民主運動的思想資源。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主導的民主革命,更是一場為(wei) 真正實現“民治”以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過程中,也努力將中國傳(chuan) 統的民本思想作為(wei) 思想資源。如毛澤東(dong) 提出“為(wei) 人民服務”,也是民本思想中一切政治權力必須以人民利益與(yu) 福祉為(wei) 目標(for the people)意義(yi) 的另一種表述。
2019年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ju) 行。記者盛佳鵬攝
當代中國在致力於(yu) 民主政治的建設時,應該更好地繼承中國傳(chuan) 統的民本思想,才能夠使現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在曆史悠久的中華文明的堅實基礎上。中國傳(chuan) 統民本思想貫穿中國古代,可以說是中國傳(chuan) 統政治的底色,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體(ti) 現,並產(chan) 生深遠影響,對傳(chuan) 統政治穩定和社會(hui) 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同時,它也包含有現代民主的因素,能夠為(wei) 當代中國民主思想發展和製度建設繼續發揮作用。(完)
作者簡介:
受訪者供圖
朱漢民,湖南大學傑出教授,湖南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學源流》首席專(zhuan) 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