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伏羲,為(wei) 何成為(wei) 連接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專(zhuan) 訪天水師範學院曆史文化學院教授雍際春
受訪者:雍際春
采訪者:丁思 李亞(ya) 龍(中新社記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初七日己醜(chou)
耶穌2022年8月4日
甘肅天水是伏羲氏的誕生地、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和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2022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突出“弘揚伏羲文化、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宗旨,以“講好伏羲畫卦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題,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線上線下拜謁問祖。
為(wei) 何伏羲成為(wei) 連接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伏羲氏神話傳(chuan) 說符號,從(cong) 民族精神內(nei) 涵方麵如何破譯?對於(yu) 當下中華民族複興(xing) 與(yu) 中華文明發展,有何借鑒和啟示?天水師範學院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隴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際春近日接受“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作出深度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伏羲的神話傳(chuan) 說如何生成與(yu) 演變?該神話傳(chuan) 說的傳(chuan) 播路徑和輻射地理範圍是怎樣的?
雍際春:史稱伏羲之母為(wei) 華胥氏,在雷澤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曆十二年而生伏羲”於(yu) 成紀。伏羲出生地成紀就是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這裏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媧及其部族活動的遺跡和傳(chuan) 說故事。遺跡主要有卦台山、龍馬洞、女媧祠、風台、風穀、風瑩等,傳(chuan) 說主要有洪水故事、開天創世、兄妹成婚、摶土造人、女媧補天等。
自先秦以來,由於(yu) 其獨特地位和非凡貢獻,伏羲乃至女媧成為(wei) 中華民族曆代口耳相傳(chuan) 又見諸典籍史乘,並加以推崇、歌頌、祭奠、信仰、尋根的對象。曆代賢哲學人乃至統治階層,遂以伏羲、女媧事跡及其文化創造活動為(wei) 基礎,複經演繹加工和增益擴展,加之民間傳(chuan) 說的推衍流傳(chuan) 、民間信仰崇拜與(yu) 風俗習(xi) 尚的浸潤習(xi) 染,逐漸形成了源遠流長、內(nei) 涵深奧豐(feng) 富而蔚為(wei) 大觀的伏羲文化。
2022(壬寅)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裏”甘肅天水伏羲廟廣場舉(ju) 行。甘肅省天水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隨著伏羲部族的強大和遷徙,他們(men) 東(dong) 進中原,建都於(yu) 陳(今河南淮陽),子孫遍布黃河流域。從(cong) 西向東(dong) 遷移的過程中,伏羲部族也和別的部族融合,人口規模越來越大,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向北進入今天的內(nei) 蒙古高原地區,向南進入長江流域,再到西南地區的雲(yun) 貴高原。
伏羲也因此成為(wei) 蒙、滿、苗、瑤、彝、藏、壯、黎等各族信奉的始祖。曾一度有學者認為(wei) 伏羲女媧的傳(chuan) 說起源於(yu) 西南地區,這是文化源與(yu) 流的關(guan) 係,不能將兩(liang) 者本末倒置。可以確定的是,在上古民族萌芽之時,伏羲就被大部分族群所認同。
甘肅天水公祭伏羲由來已久,相沿成習(xi) 。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確定每年6月22日舉(ju) 行。今年,甘肅官方首次組織“56個(ge) 民族代表”參加公祭伏羲大典,也再次說明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
記者:伏羲氏族的文化創造具體(ti) 體(ti) 現在哪些方麵?為(wei) 何中華兒(er) 女都是“龍的傳(chuan) 人”?
雍際春:作為(wei) 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和他的部族在文明初創中做出多方麵奠基性的文化貢獻。主要有畫八卦、造書(shu) 契、結網罟、取火種、養(yang) 犧牲、作甲曆、定嫁娶、創禮樂(le) 、製九針、立占筮、設九部、以龍紀官等。這些發明創造涉及物質文化的眾(zhong) 多方麵、精神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重要領域和製度文化的萌芽。
例如,“始畫八卦”是對世界陰陽二分和變異規律的發現與(yu) 概括,並抽象為(wei) 符號加以表示的體(ti) 現;造書(shu) 契是文字的初創,標誌著結繩記事時代的終結和文字書(shu) 寫(xie) 時代的來臨(lin) ;製嫁娶、置婚姻和定姓氏,是婚姻製度的巨大變革和社會(hui) 進步。
史稱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這說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為(wei) 圖騰。隨著遷徙和部族間交融,伏羲氏將漸次征服和結盟的各部落圖騰也部分融入蛇圖騰之中,從(cong) 而形成以蛇身為(wei) 基礎,附加牛耳馬齒、鹿角蝦須、魚鱗蛇身、獅鼻虎爪的多圖騰組合的龍圖騰。
2021年5月,在北京舉(ju) 行的“圖畫眾(zhong) 生——河西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展覽上,《唐人伏羲女媧像立幅》(左)、《伏羲女媧漢畫像石拓片》(右)吸引參觀者。發石藝媛攝
龍圖騰由生物性的蛇複合、混血成為(wei) 虛擬生物的龍,正是伏羲部族征服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強大在上古圖騰崇拜中的典型體(ti) 現。這體(ti) 現伏羲部族求同存異、美美與(yu) 共、和合大同的精神追求和價(jia) 值塑造。
千百年來,龍圖騰崇拜和龍文化習(xi) 俗世代傳(chuan) 承,深入人心,中華兒(er) 女都是“龍的傳(chuan) 人”,龍已升華為(wei) 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情感紐帶和精神象征。
記者:伏羲始祖文化對中華民族曆史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形成與(yu) 發展有哪些影響?
雍際春: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既有多如繁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作為(wei) 證據,也有見於(yu) 典籍史傳(chuan) 記載和長期流傳(chuan) 於(yu) 民間的古史傳(chuan) 說足資印證。各民族對於(yu) 伏羲的生平事跡和傳(chuan) 說內(nei) 容可能存有差異,但在中華民族共有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傳(chuan) 承中,伏羲不僅(jin) 是創世英雄和民族始祖,還是中華文化的奠基者。
由伏羲及其文化所奠基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窮究天地的探索精神、大無畏的創造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剛柔相濟的變通精神、包容求同的和合精神。
尤其是伏羲發明的八卦,既是一種符號或圖形,也是一種數字或信息編碼,它是以抽象符號反映客觀事物的一種思維表達方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許多源頭都可以從(cong) 周易和八卦裏麵找到實證。八卦及其易學體(ti) 係閃耀著陰陽變異、辯證思維、邏輯演繹、中和包容的智慧光芒,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進程。
2021(辛醜(chou) )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肅天水伏羲廟廣場舉(ju) 行。發高展攝
伏羲文化特別是其中陰陽變異、剛柔相濟的變通精神,千百年來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產(chan) 生與(yu) 發展,對中華民族心靈成長、精神塑造、性格養(yang) 成、價(jia) 值觀念、思維模式都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
記者:伏羲為(wei) 何成為(wei) 連接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對於(yu) 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複興(xing) 和發展,有何啟示?
雍際春:從(cong) 古至今,祖宗崇拜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傳(chuan) 承、保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精神基因。正如中國每年春運返家潮,清明節期間的回家祭祖掃墓,這都是祖宗崇拜的典型體(ti) 現。
遠離故土、身在海外的華僑(qiao) 華人,認可自己是“龍的傳(chuan) 人”,要追根溯源,伏羲也就成為(wei) 他們(men) 心目中公認的中華人文始祖。尋根拜祖,是他們(men) 精神和歸屬感的迫切需求。即使身居海外的華僑(qiao) 華人子女不會(hui) 說漢語,但他的父母一定會(hui) 告訴他,他的根在中國。
伏羲時代已是遙遠的過去,但是由伏羲所奠基的中華文明及其精神財富,仍然是滋養(yang) 中華文化與(yu) 民族精神的源泉,如今的我們(men) 依舊受惠於(yu) 此。
在新時代,我們(men) 要進一步弘揚和傳(chuan) 承伏羲文化,加強對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內(nei) 涵意蘊的研究開發。隨著信息時代來臨(lin) ,還可探索青少年感興(xing) 趣的數字化表達方式,普及伏羲女媧的故事,從(cong) 小培植崇敬之情。
這些都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是一以貫之的,它如同基因一樣延續,並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這種精神力量,既是伏羲部族不斷走向強大的有力支持,也成為(wei) 根植於(yu) 中華民族心靈深處百折不撓奮進崛起的力量源泉。
記者:東(dong) 方有伏羲和女媧,西方有亞(ya) 當和夏娃,這對於(yu) 揭示人類起源有何啟示?
雍際春: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中國也不例外。創世神話首先回答的就是宇宙世界和人怎麽(me) 來的問題。東(dong) 方的伏羲、女媧,西方的亞(ya) 當和夏娃的故事,是在東(dong) 西方不同文化氛圍和各自創造的文化類型下的始祖形象,是對人類起源的不同演繹和浪漫表達。
位於(yu) 新疆福海縣的女媧補天雕像。發金煒攝
在大量的寓言故事、神話傳(chuan) 說、古史傳(chuan) 說裏,有專(zhuan) 家學者還發現這樣的規律:許多西方早期的非凡人物、神靈,他們(men) 遇到各種困難時,最終依靠上帝來化解。中國人卻不是,正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故事,他們(men) 曆經千難萬(wan) 險,自己戰勝困難、解決(jue) 問題。這正是源自伏羲時代中華先民所傳(chuan) 承的大無畏的創造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
伏羲及其部族所開創的人文精神,塑造了中華民族,並成為(wei) 中華民族、中華文明與(yu) 中華文化綿延壯大,曆經磨難與(yu) 考驗而不斷複興(xing) 並充滿生命活力的基因密碼和力量之源。
在麵向未來、走向複興(xing) 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征程中,由伏羲所開創和奠基的中華古老文明、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無疑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和開創美好未來的文化寶藏和精神源泉,具有重要的時代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值得我們(men) 繼承發掘和弘揚光大。(完)
受訪者簡介:
受訪者供圖
雍際春,漢族,甘肅清水人。天水師範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hui) 、省秦文化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為(wei)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zhuan) 家,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jun) 人才和“飛天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曆史地理、隴右文化等,已出版《秦早期曆史研究》《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絲(si) 綢之路曆史沿革》等專(zhuan) 著、合著20餘(yu) 部,發表文章150多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hui) 科學文摘》等轉載摘登;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曾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ou) 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社科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各類獎勵20多項,榮獲甘肅省教學名師。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