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十個(ge) 小知識:可以互祝節日快樂(le) 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初六日戊子
耶穌2022年8月3日
北京8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即將到來的七夕是個(ge) 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的節日,許多知識有趣又令人深思。
七夕從(cong) 何而來?有哪些有趣的習(xi) 俗?說啥祝福語合適?在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講師賀少雅看來,七夕節日起源於(yu) 對星辰的崇拜。自漢魏以後,七夕的時間固定在七月初七,成為(wei) 一個(ge) 以女性為(wei) 主體(ti) 、以乞巧為(wei) 主要習(xi) 俗的民俗節日。
它的起源與(yu) 何相關(guan) ?
美好的七夕總是令人憧憬。據了解,它起源於(yu) 對星辰的崇拜,這與(yu) 中國古人用星辰判斷時令與(yu) 農(nong) 時有關(guan) 。有學者推斷,至遲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對織女星的崇拜。
資料圖:圖為(wei) “拜織女”儀(yi) 式。 呂明 攝
賀少雅說,織女星屬於(yu) 天琴座,是北方夜空的第二亮星,古人很早就將織女星作為(wei) 季節變化的標誌。屬於(yu) 天鷹座的牽牛(牛郎)星,其亮度僅(jin) 次於(yu) 織女星,兩(liang) 星隔銀河相望。
節日主題有何變化?
隨著時間流逝,織女星和牽牛星逐漸被擬人化。至遲在秦代初年,關(guan) 於(yu) 牛郎織女的傳(chuan) 說已廣泛流行,但當時的七夕還是一個(ge) 民間婚嫁的禁忌日。
西漢中期以後,七夕的主題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由凶時惡日轉變為(wei) 良辰吉日。東(dong) 漢應劭《風俗通義(yi) 》佚文中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wei) 橋”。
節日時間曾不固定?
賀少雅介紹,漢代以前,七夕的日期大約在七月初一,不一定在七月初七。
漢魏以後,七夕的時間節點逐漸固定,並形成了女子乞巧、祭拜織女、講述牛郎織女傳(chuan) 說、食用巧果等節令習(xi) 俗。
七夕還有其他名字?
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er) 節、七姐誕、七娘會(hui) 等,其主題經曆了星辰祭祀、幸福祈求、俗世競巧、愛情美滿等曆史變化。
資料圖:圖為(wei) 身著漢服的姑娘們(men) 展現了屬於(yu) 七夕最傳(chuan) 統的節日文化內(nei) 容——祭星乞巧。記者 劉可耕 攝
其中,女性乞巧祈福是七夕節最為(wei) 普遍的習(xi) 俗。乞巧活動是對女孩們(men) 的一次集體(ti) 性民俗教育,是其道德、情感、心智、技藝不斷得以增進與(yu) 提升的重要時機,也是其實現身份認同、增強角色意識、走向社會(hui) 化的儀(yi) 式訓練。
“乞巧”活動有哪些?
古代乞巧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穿針乞巧,女子們(men) 在月光下,執五色絲(si) 線,穿七孔針(或五孔針、九孔針),誰能迅速全部穿過誰“得巧”,寓意將來能成為(wei) 巧手女;誰穿得慢就“輸巧”。
賀少雅介紹,此外,還有投針驗巧、喜蛛應巧、種生得巧等“乞巧”方式。清代詩人吳曼雲(yun) 有詩雲(yun) :“穿線年年約比鄰,更將餘(yu) 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資料圖:圖為(wei) 民眾(zhong) 體(ti) 驗投針驗巧。記者 富田 攝
還有哪些有趣習(xi) 俗?
七夕的其他一些習(xi) 俗也十分有趣。在浙江、福建部分地區,它還是屬於(yu) 兒(er) 童的節日。
在浙江溫嶺石塘鎮,七夕稱“小人節”。這一天人們(men) 給1-16歲孩子做生日,孩子不論哪一天出生都集中在這天做生日。
賀少雅提到,七夕還有曝曬經書(shu) 和衣服等習(xi) 俗。東(dong) 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七月“七日……曝經書(shu) 及衣服,習(xi) 俗然也”。
有啥節令美食?
比較有名的七夕傳(chuan) 統飲食,當屬巧果。北宋孟元老《東(dong) 京夢華錄》中寫(xie) 道:“七月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為(wei) 笑靨兒(er) ,謂之‘果食’。”
而在閩西龍岩,七夕節人們(men) 要製作一種食物“麻粩”。麻粩的主料是糯米、花生和芝麻。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父母親(qin) 必須製作或購買(mai) 麻粩送給女兒(er) 。麻粩寓意著對小家庭美滿婚姻的祝福,也象征著“財丁兩(liang) 旺”。
這些詩篇與(yu) 七夕有關(guan) ?
從(cong) 古至今,民間流傳(chuan) 著許多與(yu) 七夕有關(guan) 的傳(chuan) 說,也有不少唯美的詩篇。
資料圖:圖為(wei) “乞巧”祭拜。張遠 攝
東(dong) 漢末年《古詩十九首》出現這樣的作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自此,吟哦七夕節俗、寄寓牛女忠貞情感的詩篇多有流傳(chuan) 。
也有的作品細致描摹了七夕風俗。例如,唐代施肩吾的《乞巧詞》:“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不嫌針眼小,隻道月明多。”
它是“中國情人節”嗎?
七夕的節日內(nei) 涵經曆了一個(ge) 不斷豐(feng) 富、發展的過程。
賀少雅說,七夕原本是充滿離愁別緒的傷(shang) 心之日,後來演變為(wei) 帶有一定浪漫色彩的有情人相聚之時;原本是家庭的一年一度團聚,現在更突出強調夫妻二人的相會(hui) 。
她認為(wei) ,七夕節不宜單純地被視為(wei) “情人節”。一方麵,七夕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不僅(jin) 是溝通兩(liang) 性情感、調整兩(liang) 性關(guan) 係的節日,更是屬於(yu) 中國女性的傳(chuan) 統節日。同時,七夕也是保佑兒(er) 童成長的節日,其所涵蓋的內(nei) 容遠遠超出“情人節”的文化意涵。
說啥祝福語合適?
賀少雅說,七夕節主要關(guan) 涉到家庭關(guan) 係,尤其是夫妻關(guan) 係,故而傳(chuan) 統上人們(men) 較少在七夕時節向親(qin) 友、同事送祝福。但現在,人們(men) 也會(hui) 將七夕視作一個(ge) 情感交流的重要節點,朋友之間想說七夕節日快樂(le) ,也沒什麽(me) 不對。
而且,在部分地區,七夕本身就是女性交往、兒(er) 童成長的節日,當地人也會(hui) 給自己的親(qin) 友送上祝福,祝福他們(men) 健康成長、學業(ye) 進步等。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