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所舉辦學術報告會,蘇浩博士講論周代旁係祖先祭祀相關問題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2-07-30 21:33:44
標簽:宗法

中國文化研究所舉(ju) 辦學術報告會(hui) ,蘇浩博士講論周代旁係祖先祭祀相關(guan) 問題

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

時間:西元2022年7月29日


2022年7月26日下午,中國文化研究所舉(ju) 辦月度學術報告會(hui) ,新近入職的蘇浩博士主講《論周代旁係祖先祭祀》。


 

蘇浩首先介紹了商周時期旁係祖先祭祀研究的學術背景及意義(yi) 。眾(zhong) 所周知,祖先祭祀在商周社會(hui) 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一般認為(wei) ,商代遍祀先公先王,周代更加重視直係祖先的祭祀,商周時期這種祭祀祖先範圍的差異,常被放在商周文化比較的背景之下進行考量。然而,文獻記載周初存在祭祀旁係祖先的現象,對此問題如何看待,涉及對商周文化異同和周代宗法製的認識,也與(yu) 理解商周文化的因革損益直接相關(guan) 。

 

報告梳理了甲骨文和金文中殷商時期旁係祖先祭祀的情況,諸多甲骨金文資料表明,商人十分重視對旁係祖先的祭祀,學者研究發現商人遍祀先公先王,且存在係統而有規律的周祭製度。但一些甲骨刻辭表明商人在祭祀直係先祖和旁係先祖時可能存在著某種區別,一些情況下,他們(men) 會(hui) 把直係祖先單獨列出來進行合祭而不及旁係祖先,更加強調與(yu) 自己血緣關(guan) 係緊密的直係先祖。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蘇浩重點討論了西周時期旁係祖先祭祀的情況,傳(chuan) 世典籍文獻和眾(zhong) 多的金文材料表明,在注重家族宗法的周代,周人對直係祖先祭祀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不僅(jin) 對祭祀者的身份進行了較為(wei) 嚴(yan) 格的規定,強調所謂“庶子不祭”,在祭祀對象方麵,也更加注重對直係祖先的祭祀。然而通過青銅器銘文等材料發現,周代也同樣存在祭祀旁係祖先的情況,這些現象對重新審視商周文化異同和周代的家族宗法製度具有重要價(jia) 值。諸多證據表明,殷周易代之後,周人在祭祀祖先範圍上,並非一蹴而就建立其自身隻重直係先祖的迥異於(yu) 殷商的宗法祭祀製度,而是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存在著祭祀旁係祖先的現象。

 

蘇浩由周代旁係祖先祭祀附帶討論了金文中的“王母”“王父”稱謂問題。他認為(wei) ,金文中作為(wei) 祭祀對象的“王母”,實為(wei) 祭祀者的大母,而“王父”實為(wei) 祭祀者的伯父輩先祖,兩(liang) 者均為(wei) 祭祀者的旁係祖先,在家族中均具有較高的宗法地位,擁有接受祭祀的之權。這反映了周代祖先祭祀有著不同於(yu) 禮書(shu) 所記的豐(feng) 富內(nei) 容。

 

報告最後提出,商與(yu) 周的宗法和祭祀製度,並非如禮書(shu) 及學者所謂截然分立,商周文化因革損益不僅(jin) 體(ti) 現在殷商鼎革之際,而且貫穿有周一代,周人文化諸多方麵均體(ti) 現了商文化與(yu) 周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響的特征。

 

與(yu) 會(hui) 人員針對蘇浩所作報告的內(nei) 容進行了熱烈充分的討論。文化所同仁結合各自的研究興(xing) 趣暢談己見,分別就商周與(yu) 秦漢時期的製度變革、傳(chuan) 世文獻與(yu) 出土文獻的解讀方法和特點等問題互相交換了意見,豐(feng) 富了對報告相關(guan) 問題的認識。

 

蘇浩博士畢業(ye) 於(yu)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主要從(cong) 事先秦史與(yu) 青銅器研究,發表有《從(cong) “宗廟先君之主”到“神之主”——試論春秋時期“主”觀念的發展》《柞伯簋銘補釋及相關(guan) 問題研究》《讀清華簡〈子犯子餘(yu) 〉劄記二則》等多篇成果。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