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賈沃斯基 張曼姿:當德魯克“遇見”孔夫子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2-07-16 10:56:06
標簽:孔夫子、德魯克

賈沃斯基 張曼姿:當德魯克“遇見”孔夫子

受訪者:賈沃斯基、張曼姿

采訪者:陶思遠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六月初十日壬戌

          耶穌2022年7月8日

 

如果孔子和西方“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生活在同一個(ge) 時代,可能會(hui) 是一對好朋友。孔子一生推行“和”文化,主張構建一種“和而不同”的秩序社會(hui) ;“協同有效性”則是彼得·德魯克推崇的目標……

 

德魯克的管理學理念與(yu) 影響中國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之間究竟有何相通之處?東(dong) 西方管理思想的互鑒交融如何幫助中國企業(ye) 發展?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彼得·德魯克管理和人文科學講席教授賈沃斯基(Bernie Jaworski)與(yu) 其學生、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張曼姿近日接受“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讓孔子與(yu) 德魯克“穿越”交流,探討東(dong) 西方企業(ye) 管理的共通。

 

記者:“東(dong) 西文明互鑒”是學術界長期討論的話題,但管理學是特別接近實踐的學科,出版《當德魯克遇見孔夫子》這本書(shu) 是緣於(yu) 怎樣的初衷?

 

賈沃斯基:最初是緣於(yu) 張曼姿對德魯克和儒學研究的熱情。當時,我們(men) 剛開始和中國企業(ye) 合作,管理者希望圍繞使命和願景找到企業(ye) 方向。於(yu) 是我們(men) 基於(yu) 德魯克思想,同時結合儒家社會(hui) 文化展開了相關(guan) 研究工作。研究發現,在過去5至15年間取得商業(ye) 成功的很多中國公司都是以產(chan) 品、技術為(wei) 中心,但如果問管理者“你們(men) 是誰、想去哪裏、能為(wei) 中國社會(hui) 做出什麽(me) 貢獻”,他們(men) 都無法回答。

 

德魯克說過,企業(ye) 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明確的使命宣言。那時,我們(men) 意識到中國市場有比想象中更廣闊的實踐需求,應該圍繞這些命題,結合中國社會(hui) 文化寫(xie) 本書(shu) ,普惠更多中企及其管理者,這對東(dong) 西方市場都頗有意義(yi) 。

 

 

 

我們(men) 一開始的研究隻是基於(yu) 德魯克,但在與(yu) 儒學比較研究中發現兩(liang) 者的共通點很多,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德魯克和孔子思想從(cong) 未“過時”,相反在今天更具指導意義(yi) 。

 

張曼姿:德魯克理論之所以常令管理者茅塞頓開,正在於(yu) 其使用的研究方法:理論來自於(yu) 最佳實踐。中國很多傳(chuan) 統思想來自於(yu) 長期實踐的智慧總結,西方也普遍認為(wei) 儒學是基於(yu) “實用原則”的“來源於(yu) 生活的哲學”,所以傳(chuan) 統本身就是“經典”,但某些特定概念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而變化。

 

記者:當今不少中國企業(ye) 采用的是源於(yu) 西方的管理理論。西方學者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在當代管理學中的應用?

 

賈沃斯基:儒家思想中的很多內(nei) 容和今天是高度相關(guan) 的。比如“自我反思”這個(ge) 概念,今天人們(men) 愈發深刻地意識到自省對個(ge) 人成長乃至企業(ye) 成長有多重要。它背後其實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我,或者一個(ge) 企業(ye) ,做些什麽(me) 可以更全麵地幫助所在的社區(儒學中以家庭為(wei) 單位,西方以社區為(wei) 單位)甚至全社會(hui) ?

 

有意思的是,“自我反思”的概念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裏才在美國和西方逐漸變得重要,但儒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有所著墨了。

 

張曼姿:我很推崇儒家“君子修身”這個(ge) 概念,自我反思也是君子的核心品質,在西方價(jia) 值觀中也屢被提及。所以,儒學的很多概念不僅(jin) 在儒家社會(hui) 有思想基礎,與(yu) 當今人們(men) 基於(yu) 價(jia) 值觀的行為(wei) 塑造也有很高相關(guan) 性。

 

孔子意識到修身是艱難的任務,但如果有使命意識,就會(hui) 更容易自我激勵、不斷修身,做到人所不能。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上的孔子像。發趙雅丹攝

 

記者:哪些儒家思想觀念對企業(ye) 管理影響深遠?在所有儒學管理原則的應用中,最核心的原則是什麽(me) ?

 

張曼姿:當下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受過係統性的儒學教育,但在中國人的思維深處,總是會(hui) 無意識地受到儒家價(jia) 值觀影響,它在潛意識中影響人們(men) 的商業(ye) 決(jue) 策或行為(wei) 。

 

賈沃斯基:我對很多儒學名言印象深刻,如:“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西方稱為(wei) “黃金法則”)。這是超越時空的行為(wei) 法則,對今天的企業(ye) 管理仍然適用。但在我看來,儒學核心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培養(yang) 學習(xi) 能力。一個(ge) 具有比競爭(zheng) 對手更快更強學習(xi) 能力的企業(ye) ,其本質就是“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企業(ye) ”:了解市場動向並將其帶回本部,將信息轉化為(wei) 有商業(ye) 意義(yi) 的見解和知識,並據此采取行動。所以,儒學中的“學習(xi) ”不僅(jin) 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還是學習(xi) 如何改進實踐,甚至學習(xi) 如何學習(xi) (learn how to learn),這是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重要來源。

 

今天的中國公司擁有的最強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之一就是學習(xi) ,這是中國管理者身上非常顯著的特點。他們(men) 常常提出很好的問題,而一些西方管理者反而急於(yu) 得到解決(jue) 方案,而非思考。

 

 

 

2019年,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ju) 辦以孔子文化為(wei) 內(nei) 容的展覽。發趙雅丹攝

 

記者:文化差異引起的管理效率問題屢有發生,德魯克的管理學理念如何在儒家社會(hui) 中成功實踐?

 

賈沃斯基:德魯克提出過一個(ge) 論點:企業(ye) 的目的是要創造客戶。企業(ye) 必須真正以客戶為(wei) 中心,深入了解客戶需求並針對需求提供服務,這就是今天全球企業(ye) 都關(guan) 心的“客戶驅動”概念。這聽起來簡單,但應用在任何特定環境中都需重新思考。比如,在中國商業(ye) 環境中,除了客戶需求是中心,還有哪些因素扮演重要角色?它們(men) 如何影響“創造客戶需求”這個(ge) 過程?任何企業(ye) 要在中國市場競爭(zheng) ,就必須根據中國製定的標準提供服務,這就是德魯克“深刻理解客戶需求”原則在中國語境(Context)下的定製化和本土化。這樣的轉化也不僅(jin) 適用於(yu) 中國,若在德國,管理者則須考慮工會(hui) 的強大影響力。

 

張曼姿:就中國企業(ye) 而言,對德魯克原則的應用實踐是要基於(yu) 對通用原則及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了解原則背後的邏輯,明確自己的目的,才能更好“定製化”適合自己企業(ye) 的管理原則,從(cong) 而再去實踐。

 

 

 

廣西貴港市一木材加工企業(ye) 。記者陳冠言攝

 

記者:管理理念本土化轉化非常重要,“Purpose economy(宗旨經濟)”是西方學界近年興(xing) 起的熱門概念,這個(ge) 概念對中國企業(ye) 有何重要意義(yi) ?

 

張曼姿:有學者認為(wei) ,當下正進入一個(ge) 以宗旨為(wei) 驅動的早期階段,這個(ge) 時代不應僅(jin) 考慮利益最大化,而是要以社會(hui) 貢獻為(wei) 宗旨。當然,要想塑造不單純以“經濟產(chan) 出”為(wei) 單一衡量標準的“高尚”組織,還需要與(yu) 之配套的組織結構、法律結構等。“以宗旨(社會(hui) 價(jia) 值)為(wei) 驅動”的概念,對有著儒家“德”文化傳(chuan) 承的中國企業(ye) 尤為(wei) 適用。

 

 

 

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一新能源企業(ye) 工人生產(chan) 出口歐洲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發司偉(wei) 攝

 

賈沃斯基:是的。在過去50年裏,人們(men) 談論了很多相關(guan) 話題,“宗旨經濟”的本質是企業(ye) 的存在對社會(hui) 的意義(yi) ,其業(ye) 務(某種特定產(chan) 品、服務)如何幫助社會(hui) 更好地運作。宗旨對幫助員工理解超越產(chan) 品的企業(ye) 價(jia) 值至關(guan) 重要。

 

張曼姿:現在的年輕人已不會(hui) 單純被金錢激勵,他們(men) 想要的是在獲得薪水的同時可以實現人生價(jia) 值。“功能社會(hui) ”中的組織要承擔“正確引導”年輕人的作用。

 

這又關(guan) 聯到個(ge) 人宗旨和組織宗旨一致性的課題,這種一致性需要有理論做支撐,這也是要在這個(ge) 領域多做教育的重要價(jia) 值。管理學中有很多曾經非常好用的工具,但今天看早已過時。那為(wei) 何至今仍有很多人推崇德魯克和儒學,這就是它們(men) 超越時間的力量。(完)

 

受訪者簡介:

 

 

 

伯納德·賈沃斯基(Bernard Jaworski),男,現任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彼得·德魯克管理和人文科學講席教授,他也是全球被引用量排名前五的市場營銷學教授。曾任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北美執行副總裁及摩立特集團高層管理培訓總裁、南加州大學市場營銷學終身教授、珍妮和大衛·塔潘市場營銷研究教授、亞(ya) 利桑那大學教授及哈佛商學院客座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領導力、管理、營銷和企業(ye) 戰略。

 

 

 

張曼姿,女,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現為(wei) 深圳大學副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西方管理創新實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顧問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長期致力於(yu) 非傳(chuan) 統管理思想及研究方法的比較,尤其關(guan) 注管理思想在跨文化環境中的應用。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