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東京十二時辰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2-07-11 17:59:49
標簽:東京十二時辰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東(dong) 京十二時辰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首發於(yu) 《同舟共進》雜誌

 

 

 

【清晨•報曉】

 

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個(ge) 棲身之所。這個(ge) 問題容易解決(jue) ,對於(yu) 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來說,外出經商、旅遊、趕考,不用太擔心會(hui) 露宿街頭或野外,因為(wei) 宋代的旅店業(ye) 很是發達,“州府縣鎮,驛舍亭鋪相望於(yu) 道,以待賓客”。隻要你有錢,就不愁找不到舒適的賓館、旅館、民宿(今天出土的宋錢非常之多,你大可攜帶一麻袋穿越回去)。

 

繁華的京城自然是客店如雲(yun) 。《東(dong) 京夢華錄》說,開封的“臨(lin) 汴河大街”,“街西保康門瓦子,東(dong) 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員商賈兵級,皆於(yu) 此安泊”;“以東(dong) 向南曰第三條甜水巷,以東(dong) 熙熙樓客店,都下著數”;《武林舊事》亦載,杭州的“三橋等處,客邸最盛”。你展開《清明上河圖》,在“孫羊正店”的斜對麵,可以找到一塊招牌,上書(shu) “久住王員外家”。這是一位京師一位王姓員外開設的民宿。宋朝客店的住宿費也不算貴,一般的民宿,住一晚大概收50文錢,以購買(mai) 力折算成人民幣,大約二三十元。

 

按照宋政府頒發給客店的管理條例,如果你是秀才,可以優(you) 先入住上等客房。如果你是商人,店家有義(yi) 務向你告諭:“先赴務印稅訖,方得出賣”;“止可令係籍有牌子牙人交易”。即提醒客商,第一,不要忘記繳稅;第二,交易請找有牌照的牙人。

 

如果你在穿越的過程中不小心著了風涼,或者因為(wei) 水土不服,不幸病倒於(yu) 宋朝的客店,也不用太擔心,因為(wei) 宋政府對於(yu) 客店的管理條例中,有一條是這麽(me) 規定的:“客旅不安,不得起遣。仰立便告報耆壯,喚就近醫人看理,限當日內(nei) 具病狀申縣照會(hui) 。”意思是說,店家如發現住店的客人生病,不得借故趕他離店,而是要告訴當地“耆壯”(民間基層組織的首領),就近請大夫給他看病,並在當日報告縣衙。如果病人身上沒有帶錢,這筆醫藥費將由政府來支付。

 

在客店安頓下來之後,你就可以洗個(ge) 澡、吃頓飯,然後美美睡上一覺了。第二天清晨,你會(hui) 在響亮的報曉聲中醒來。報曉的通常是城市寺院的僧人,北宋的開封,“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亦各分地方,日間求化(化緣)。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南宋的杭州也一樣,“每日交四更,諸山寺觀已鳴鍾,庵舍行者、頭陀打鐵板兒(er) 或木魚兒(er) ,沿街報曉,各分地方”。聽到清脆的鐵板兒(er) 聲響,你便知道天快亮了,可以起床洗漱了。

 

這些報曉的僧人,在報曉的同時還兼報天氣:“若晴則曰‘天色晴明’,或報‘大參’,或報‘四參’,或報‘常朝’,或言‘後殿坐’;陰則曰‘天色陰’,晦雨則言‘雨’”。這樣,你躺在客店的被窩裏,不用起床開窗,便可以知道外麵的天氣如何。

 

這樣的報曉,有點像現代社會(hui) 的天氣預報服務。古代科技不發達,無法準確預測天氣,不然的話,出現名副其實的天氣預報服務也是毫不奇怪的。事實上,南宋杭州的市民生活已經有點兒(er) 離不開報曉僧人的“天氣早報”了,為(wei) 什麽(me) 呢?“蓋報令諸百官聽公、上番虞侯、上名衙兵等人及諸司上蕃人知之,趕趁往諸處服役耳”。當值的公務員需要知道天氣如何,好早做準備;一般市民也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安排日程。大概正因為(wei) “天氣預報”對於(yu) 都城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報曉者“雖風雨霜雪,不敢缺此”。

 

在這報曉聲中,整個(ge) 城市也從(cong) 沉睡中醒來,宋朝都城的早市開始喧嘩起來。東(dong) 京開封,“諸門橋市井已開”;生肉作坊已宰殺好豬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入城賣麥麵的農(nong) 民,“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從(cong) 城外守門入城貨賣,至天明不絕”;飯店“多點燈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並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麵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

 

臨(lin) 安杭州,“禦街鋪店聞鍾而起,賣早市點心,如煎白腸、羊鵝事件、糕、粥、血髒羹、羊血、粉羹之類”;還有“賣燒餅、蒸餅、糍糕、雪糕等點心者,以趕早市,直至飯前方罷”;“早市供膳諸色物件甚多,不能盡舉(ju) ,自內(nei) 後門至觀橋下,大街小巷,在在有之,有論晴雨霜雪皆然也”。

 

洗漱完畢(請記得刷牙哦,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習(xi) 慣了,市場上也出現了販賣牙刷的鋪子),吃過早點之後,你還可以買(mai) 一份新聞報紙,了解一下最近幾天的朝野時政消息。——你沒有聽錯,大約從(cong) 北宋末開始,東(dong) 京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商品化的報紙,叫做“小報”、“新聞”。《靖康要錄》載,“(開封)淩晨有賣朝報者。”這裏的“朝報”並不是官方出版的邸報,因為(wei) 邸報是免費發給政府機關(guan) 的報紙,不會(hui) 進入市場。報販子叫賣的“朝報”實際上應該是民間雕印與(yu) 發行的“小報”,隻不過假托“朝報”(機關(guan) 報)之名而已。南宋時,杭州還設有專(zhuan) 門的報攤,《西湖老人繁勝錄》與(yu) 《武林舊事》記錄的杭州各類小本買(mai) 賣中,都有“賣朝報”一項。

 

宋朝小報刊載的內(nei) 容,多為(wei) “內(nei) 探、省探、衙探”(報料人)提供的時政消息,包括“撰造之命令,妄傳(chuan) 之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諫百官之章奏”,還有“意見之撰造”,相當今日的報紙評論。由於(yu) 民間小報反應迅速,“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先傳(chuan) 於(yu) 外”。“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報為(wei) 先,而以朝報為(wei) 常”。小報似未取得合法出版資質,但宋朝城市的早市上,很容易買(mai) 到小報。

 

 

 

【上午•遊園】

 

如果遇上春季,天氣又不錯,我建議你上午先在東(dong) 京(或杭州)的園林遊玩一番。每年元宵節過後,東(dong) 京市民都有遊園探春的習(xi) 慣:“上元收燈畢,都人爭(zheng) 先出城探春,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裏之內(nei) ,並無閑地,並縱遊人賞玩。”你可以到哪些園林賞玩呢?《東(dong) 京夢華錄》給你提供了一份園林名單:玉津園、學方池亭榭、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孟景初園、快活林、麥家園、王家園、東(dong) 禦苑、李駙馬園、金明池、宴賓樓、集賢樓、蓮花樓、下鬆園、王太宰園、蔡太師園、養(yang) 種園、梁園、童太師園、庶人園,等等。

 

南宋杭州市民同樣保留著“探春”的習(xi) 俗:“仲春十五日為(wei) 花朝節,浙間風俗,以春序正中,百花爭(zheng) 放之時,最堪遊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園、古柳林、楊府雲(yun) 洞,錢湖門外慶樂(le) 、小湖等園,嘉會(hui) 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太尉等園,玩賞奇花異木。最是包家山,桃花盛開,渾如錦幛,極為(wei) 可愛”,包家山上“皆植桃花,都人春時遊者無數,為(wei) 城南之勝境也”。

 

我提醒你,這些宋朝的城市園林,不管是私人園林、寺觀園林,還是皇家園林,這個(ge) 季節都是對市民開放的,“放人春賞”。在宋代,開放私家園林是一種社會(hui) 習(xi) 俗,定期開放皇家林苑則是一項國家製度,明代《汴京遺跡誌》記錄說:“梁園,芳林園,玉津園、下鬆園,藥朵園,養(yang) 種園,一丈佛園,馬季良園,景初園,奉靈園,靈禧園,同樂(le) 園,以上諸園,皆宋時都人遊賞之所。”列出的園林,多數為(wei) 北宋開封的皇家林苑,都向公眾(zhong) 開放,任士庶遊賞。比如說,同樂(le) 園,據後來金人的回憶,“南京(即宋之開封)同樂(le) 園,故宋龍德宮徽宗所修。其間樓觀花石甚盛,每春三月花發,及五六月荷花開,官縱百姓觀”。

 

在宋朝東(dong) 京,你想出門遊玩,交通也極便利。我們(men) 今日出個(ge) 門,通常站在街邊手一招,一輛出租車就停下來了。你在宋朝的話,則可以租馬或者租馬車,套用今日“出租車”的說法,不妨將這種用於(yu) 出租的馬稱為(wei) “出租馬”。《東(dong) 京夢華錄》說,都人“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開封的市民出個(ge) 門,路程稍微遠一點,都會(hui) 租馬代步。這也說明了東(dong) 京城內(nei) 出租腳力的服務業(ye) 應該是比較發達的,租匹馬還是挺方便的。即使是夜晚二更時分,市間也有馬出租。

 

順便我再友情提醒一回:如果你穿越到北宋的東(dong) 京,出行盡量不要乘坐轎子,因為(wei) 北宋時,男人乘轎是一件並不怎麽(me) 體(ti) 麵的事情,北宋的士大夫都不太喜歡乘坐轎子,朱熹說,“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轎,如王荊公(王安石)、伊川(程頤)皆雲(yun) ,‘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馬。或有老病,朝廷賜令乘轎,猶力辭後受。自南渡後至今,則無人不乘轎矣。”北宋士人之所以不願意用轎,是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轎子“以人代畜”,乃是對人的尊嚴(yan) 的侮辱。他們(men) 不允許自己將他人當成牲口來使用。後來宋室南渡,乘轎之風才漸漸盛行開來,原因可能是南宋的馬匹太稀缺了。

 

如果你不認識路,那也不要緊,可以請導遊。導遊作為(wei) 一種職業(ye) ,最早可能就出現在宋代。南宋臨(lin) 安府有一群靠導遊為(wei) 業(ye) 的市民,叫做“閑人”,“能文、知書(shu) 、寫(xie) 字、善音樂(le) ,今則百藝不通,專(zhuan) 精陪侍涉富豪子弟郎君,遊宴執役”,“專(zhuan) 為(wei) 探聽妓家賓客,趕趁唱喏,買(mai) 物供過,及遊湖酒樓飲宴所在,以獻香送歡為(wei) 由,乞覓贍家財”。他們(men) 陪富家子弟“遊宴執役”、替雇主打探“遊湖酒樓飲宴所在”,以此“乞覓贍家財”,工作性質有些接近今日的導遊。宋朝京城還有一個(ge) 叫“四司六局”的服務機構,也提供導遊服務,“欲就名園異館、寺觀亭台,或湖舫會(hui) 賓,但指揮局分,立可辦集,皆能如儀(yi) ”。

 

當然,請導遊需要花費一筆錢。如果你想節省一點,也可以自己買(mai) 一份旅遊地圖。宋人將地圖叫做“地經”、“裏程圖”。杭州的白塔橋,就有向遊人兜售地圖的商店:“驛路有白塔橋,印賣朝京裏程圖。士大夫往臨(lin) 安,必買(mai) 以披閱。”有一首南宋題壁詩寫(xie) 道:“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隻說臨(lin) 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詩有諷刺南宋人歌舞升平、不思進取的意思,不過詩中透露了一個(ge) 信息:宋代的“地經”,確實已經比較接近旅遊地圖了,圖上標注有臨(lin) 安的道路、裏程、可供歇腳的旅店等等,遊客“按圖索景”,很是方便。

 

 

 

【中午•飲食】

 

在園林景點玩了半天,你應該有點累了,肚子也餓了吧。找家酒店、飯店歇息一下吧,喝點酒,吃個(ge) 飯。

 

宋代是美食的黃金時代,今天任何一名廚師必須掌握的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鹵、蒸、臘、蜜、蔥拔等烹飪技術,正是在宋朝成熟起來的,因為(wei) 宋代時,食物開始豐(feng) 盛起來,人們(men) 有了更閑適的時間、更從(cong) 容的心思來琢磨飲食,研究烹飪之道。北宋東(dong) 京則是美食的天堂,有人統計過,《東(dong) 京夢華錄》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鋪,其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占了半數以上。《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百餘(yu) 棟樓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確認出是經營餐飲業(ye) 的店鋪有四五十棟,也差不多接近半數。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北宋開封,不用操心吃的問題。

 

如果你身上的鈔票足夠多(在北宋後期,開封府已有錢引、會(hui) 子等官私發行的紙鈔流通,你出門可以不用帶著笨重的銅錢),不妨尋個(ge) “高大上”的飯店酒樓吃喝。東(dong) 京城裏的豪華酒店都有很搶眼的裝飾性廣告:“其門首,以枋木及花樣遝結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裏門麵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每店各有廳院,東(dong) 西廊廡,稱呼坐次”。你走在東(dong) 京的大街上,抬頭望見高聳的彩樓歡門,那八成就是酒樓飯店了。

 

如果有機會(hui) ,請一定要樊樓見識一番大宋城市的繁華。樊樓“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yu) 人”,一天可接待一千多名客人,非常豪華。樊樓也是東(dong) 京的地標性建築,“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因為(wei) 樊樓太高,以致登上頂樓,便可以“下視禁中”,看到皇宮之內(nei) 。

 

你一進酒樓飯店,馬上就有人招呼座位、寫(xie) 菜,想吃什麽(me) ,請隨便點:“客坐,則一人執箸紙,遍問坐客。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膘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這些飯店的菜品非常豐(feng) 富,“角炙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酒炙肚胘、虛汁垂絲(si) 羊頭、入爐羊、羊頭簽、鵝鴨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si) 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蟹、洗手蟹之類(這份菜譜,其實我還未抄完),不許一味有缺”。點菜後,很快就會(hui) 上菜,“須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散下盡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錯”。

 

飯店的服務也很周到,簡直將顧客當上帝看待:“凡下酒羹湯,任意索喚,雖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飯店夥(huo) 記若是服務不周,被客人投訴,則會(hui) 受到店老板叱責,或者被扣工資、炒魷魚,“一有差錯,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罵,或罰工價(jia) ,甚者逐之”。高級的酒樓都使用珍貴的銀器,“每樓各分小閣十餘(yu) ,酒器悉用銀,以競華侈”,“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給你一種非常尊貴的消費者體(ti) 驗。你還可以叫來歌妓彈唱佐酒,宋朝的大酒店,通常都有陪酒的美豔歌妓:“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yu) 主廊槏麵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

 

不過,這裏我還要提醒一下:宋朝的飯店有一慣例:正式上菜之前,會(hui) 先上幾道“看菜”:“酒未至,則先設看菜數碟,及舉(ju) 杯則又換細菜,如此屢易,愈出愈奇。”這“看菜”隻供你觀賞,隻許看不許吃,大概是為(wei) 了展示本店大廚的手藝吧。你要是對“看菜”動筷子,會(hui) 被當成鄉(xiang) 下人,被取笑“沒見過世麵”。

 

酒樓飯店當然會(hui) 供應各個(ge) 品牌的美酒佳釀,如樊樓有“眉壽酒”與(yu) “和旨酒”,時樓有“碧光酒”,和樂(le) 樓有“瓊漿酒”,遇仙樓有“玉液酒”,中山園子店有“千日春”,高陽店有“流霞酒”、“清風酒”、“玉髓酒”,薑宅園子正店有“羊羔酒”,梁宅園子正店有“美祿酒”,楊皇後園子正店有“法清酒”……宋代可能已有了蒸餾酒的工藝,但高度白酒尚不多見,這些酒大致都是低度的糯米酒與(yu) 果酒,請放心飲。

 

如果你不喝酒,叫杯飲料也是可以的。宋代的飲料叫做“湯”、“熟水”。“熟水”相當於(yu) 今日的廣式涼茶;湯品則相當於(yu) 今天的果汁飲料。宋筆記《事林廣記》收錄有製作果汁飲料的湯方:先將花果鹽醃,曬幹,烘焙,碾成細粉,然後裝入器皿密封儲(chu) 存,招待客人時,再取出若幹衝(chong) 泡成飲料,有點像今日的速溶咖啡。如果在炎熱的夏天,你還可以吃到爽口的冰鎮冷飲。《東(dong) 京夢華錄》說,六月時節,東(dong) 京的“巷陌路口、橋門市進”都有人叫賣“冰雪涼水、荔枝膏”,“皆用青布傘(san) ,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舊宋門外兩(liang) 家最盛,悉用銀器”。這“冰雪涼水”就是冰鎮冷飲。

 

今人習(xi) 慣在餐後享用幾片水果。在宋朝高級酒樓的餐桌上,水果也是必備的,“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liang) 人對坐飲酒,亦須同注碗一副,盤盞兩(liang) 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一般的飯店也都有水果供應。宋人夏天吃水果,還講究用冰鎮:“房青子碧甘剝鮮,藕白條翠冰堆盆。嚼之清泠醒醉魂,猶可招邀慰文園。”

 

這麽(me) 精致的宋朝飲食及服務,一定可以滿足你一顆吃貨的心。

 

 

 

【下午•休閑】

 

下午的日程安排,我建議休閑一些。你可以在開封(或杭州)的茶坊喝喝下午茶、信步逛逛街。

 

宋時的城市,滿大街都是茶坊、茶肆,就如今天城市中幾乎每一個(ge) 要鬧處都會(hui) 有咖啡廳。東(dong) 京的朱雀門外,“以南東(dong) 西兩(liang) 教坊,餘(yu) 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舊曹門街的“北山子茶坊,內(nei) 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yu) 彼”。杭州“坊巷橋道,院落縱橫”,也是“處處各有茶坊、酒肆”。我給你抄一串杭州茶坊的名字吧:潘節幹茶坊、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幹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車兒(er) 茶肆、蔣檢閱茶肆。光看這些個(ge) 性十足的茶坊招牌,你就會(hui) 忍不住要進去坐坐吧。

 

這些茶坊,檔次不同。大眾(zhong) 茶肆茶價(jia) 低廉,是“諸行借工賣伎人會(hui) 聚行老處”,即城市傭(yong) 工、賣藝人等候雇主的地點,你要是生活在宋朝,想雇請個(ge) 保姆、奶媽之類,可以到大眾(zhong) 茶肆找“行老”介紹;高檔一點的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hui) 聚,習(xi) 學樂(le) 器、上教曲賺之類”,是城市文藝青年搞音樂(le) 創作的會(hui) 所;而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車兒(er) 茶肆、蔣檢閱茶肆比較清雅,適合開展文藝與(yu) 學術沙龍,是“士大夫期朋約友會(hui) 聚之處”;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幹茶坊,則是“花茶坊”,“樓上專(zhuan) 安著妓女”,“非君子駐足之地也”。

 

檔次稍高一點的宋朝茶坊,裝修都特別“高大上”:“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麵”;又“列花架,安頓奇鬆異檜等物於(yu) 其上,裝飾店麵”。有些茶坊還會(hui) 邀請藝人獻藝,以招徠顧客,如黃尖嘴蹴球茶坊內(nei) 應該就有足球表演,又如洪邁《夷堅誌》載,乾道年間,宋人呂德卿偕其友前往杭州,在“嘉會(hui) 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緋貼尾雲(yun) :‘今晚講漢書(shu) ’”。這家茶坊不但有說書(shu) 節目,還張貼出節目預告。今天的酒吧不是也會(hui) 邀請歌手駐店演唱?

 

在茶坊消磨一段休閑時光後,到東(dong) 京的大相國寺逛逛也很有意思。大相國寺是出家人的寺院,但“每月五次開放萬(wan) 姓交易”,又是東(dong) 京城最大的商業(ye) 交易中心,“中庭兩(liang) 廡可容萬(wan) 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yu) 此”。

 

幾乎什麽(me) 貨物都可以在大相國寺買(mai) 到。不過作為(wei) 一名穿越者,你應該去大相國寺“淘寶”。因此,你可以先到近佛殿,那裏主要銷售“趙文秀筆及潘穀墨”等,是個(ge) 文化市場;“殿後資聖門前,皆書(shu) 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也是文化市場。你可以淘到珍貴的書(shu) 畫金石文物。

 

在這裏,你也可能會(hui) 遇到李清照與(yu) 趙明誠夫婦。趙李結婚後,小倆(lia) 口經常跑到大相國寺“淘寶”,樂(le) 而忘返。這段美好的時光成了李清照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她後來寫(xie) 文章回憶說:“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貧儉(jian) ,德甫(趙明誠,字德甫)在太學,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cong) 宦,便有窮盡天下古文奇字之誌,傳(chuan) 寫(xie) 未見書(shu) ,買(mai) 名人書(shu) 畫,古奇器。”

 

最後再悄悄告訴你:大相國寺僧人的廚藝也非常高超,“每遇齋會(hui) ,凡飲食茶果,動使器皿,雖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辦”。大相國寺內(nei) 還開有飯店,有一位叫做惠明的和尚,廚藝尤其高明,擅長燒豬肉,以至得了一個(ge) “燒豬院”的花名。到了大相國寺,可別忘記嚐嚐惠明和尚的燒豬肉手藝。

 

這麽(me) 從(cong) 容地接納世俗生活、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寺院,你怎能不去瞧瞧?

 

 

 

【夜晚•勾欄】

 

夜暮四合,吃過晚餐之後(對了,尋常百姓一日三餐的飲食習(xi) 慣,也是從(cong) 宋代形成的。宋朝之前,人們(men) 一日隻吃兩(liang) 餐),宋朝城市的夜生活開始了。

 

夜生活,並不是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有的。在夜禁製度森嚴(yan) 的盛唐,普通市民就幾乎沒有夜生活,入夜之後,都是早早關(guan) 燈,睡覺。隻有到了宋代,宵禁之製被突破,城市中才徹夜燈火通明,笙歌不停。可以這麽(me) 說,中國社會(hui) 的繁華夜生活是從(cong) 北宋開始的。

 

宋朝前期還保留著夜禁製度,不過禁夜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了,“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唐朝的夜禁時間是從(cong) “晝漏盡”,擊鼓六百下之後開始的,即一入夜就開始禁行人,至次日“五更三籌”結束,換算成現在的時間單位,大約從(cong) 晚上7點至第二天早晨4點為(wei) 夜禁時段。宋初將夜禁的起始點推後到“三鼓”,約夜晚11點鍾。那宋初的夜禁時間又結束於(yu) 何時呢?從(cong) 天禧元年東(dong) 京的官營賣炭場“以五鼓開場”可推知,開封的夜禁結束於(yu) 五更,即淩晨3點左右。換言之,唐代的夜禁時間為(wei) 9個(ge) 小時,北宋初的夜禁時間隻有4個(ge) 小時。

 

到北宋後期至南宋時期,即使夜禁製度仍然保留,也已鬆弛下來,甚至名存實亡,市民的夜生活不再受限製,城市出現了繁華的夜市。你如果在東(dong) 京,便會(hui) 看到,“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京城有一條馬行街,由於(yu) 徹夜燃燒燭油,熏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隻:“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

 

你如果在杭州,也會(hui) 發現“大街買(mai) 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鍾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早市從(cong) 淩晨五更開始,持續到深夜:“夜市除大內(nei) 前外,諸處亦然,唯中瓦前最勝,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yu) 日間無異。其餘(yu) 坊巷市井,買(mai) 賣關(guan) 撲(賭博),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買(mai) 早市者,複起開門。無論四時皆然”。

 

你逛街走累了,可以找個(ge) 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宋朝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又有沿街頭盤叫賣薑豉、膘皮子、炙椒、酸兒(er) 、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薑蝦……”;“最是大街一兩(liang) 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mai) 賣,交曉不絕。緣金吾(古時負責宵禁的官員)不禁,公私營幹,夜食於(yu) 此故也”;“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

 

到瓦舍勾欄觀中看表演,也是你度過一個(ge) 愉快夜晚的好選擇。瓦舍勾欄,是宋朝城市的娛樂(le) 中心,類似於(yu) 今天的大型夜總會(hui) 。瓦舍之內(nei) ,設有勾欄、樂(le) 棚,東(dong) 京城內(nei) 規模最大的瓦舍,內(nei) 設“大小勾欄五十餘(yu) 座”,而最大的勾欄“象棚”,居然“可容數千人”。勾欄中日夜表演雜劇、滑稽戲、講史、歌舞、傀儡戲、皮影戲、魔術、雜技、蹴鞠、相撲等娛樂(le) 節目,“夜點紅紗梔子燈,鼓樂(le) 歌笑至三更乃罷”。北宋後期名動一時的藝人如丁仙現(比劉德華還紅的演員)、張七聖(比劉謙還紅的魔術師)等,也會(hui) 到東(dong) 京的瓦舍演出,相當於(yu) 今天的大明星“走穴”。

 

瓦舍中不獨有各種文娛表演,“又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叫賣舊衣服)、探博(賭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煞是熱鬧。不管冬夏,無論風雨,瓦舍勾欄天天都有演出,有小買(mai) 賣,“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到瓦舍勾欄看表演,你需要掏一點錢,因為(wei) 瓦舍勾欄的節目都是商業(ye) 性演出,是要收費的。收費分兩(liang) 種方式,一是收門票,先購票再進入勾欄觀看節目,元曲《耍孩兒(er) •莊家不識勾欄》就提到勾欄的門票製:“要了二百錢放過聽咱,入得門上個(ge) 木坡。”另一種收費方式是,免費入場,但在表演之前會(hui) 有專(zhuan) 人向現場觀眾(zhong) “討賞錢”,徐渭《南詞敘錄》記載說,“宋人凡勾欄未出,一老者先出,誇說大意,以求賞。”為(wei) 了招徠觀眾(zhong) ,勾欄還會(hui) 張掛“招子”,寫(xie) 明演員名字與(yu) 獻演節目,跟今日劇院貼海報做廣告沒有什麽(me) 區別。

 

待到瓦舍勾欄歇息,應該是深夜三更了。你該叫一匹“出租馬”,回客店休息了。回去路上,可以思量思量:宋朝的城市生活,是不是值得你繼續逗留下去。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