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張祥龍為(wei) 學為(wei) 人:6月25日張祥龍老師線上紀念會(hui)
作者:張一信
來源:“古典日新”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廿七日己酉
耶穌2022年6月26日
緬懷張祥龍為(wei) 學為(wei) 人
張一信
平時的詩經會(hui) 講,我都是潛水。今天被柯老師點到了,發言驚慌失措,不知所雲(yun) 。回過神來,想到了有很多受益於(yu) 張祥龍老師的地方。去年詩經會(hui) 講才知道張祥龍老師,去參加視頻會(hui) 議是因為(wei) 那是柯老師的老師,我很好奇作為(wei) 很喜愛的老師的老師是什麽(me) 樣子的人。
張祥龍老師年例相較於(yu) 大家更長,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唯心所欲不逾矩”,柯老師知天命,張祥龍老師唯心所欲,他們(men) 都走過了我要走的路,我特別想知道自己未立之路,要向哪走去,希望到了為(wei) 心所欲不逾矩年齡的人也能給我些啟發。當時有位同學,提問了作為(wei) 年輕人的迷茫,不知方向。本以為(wei) 張老師能夠講出能“以“一”貫之”的真理,張老師卻說,“一開始不喜歡的東(dong) 西或許走著走著發現其實是適合自己的,再走著走著或許還是開始的選擇適合自己,接著走下去或許還不一定,總之自己走下去,慢慢就知道了”。原來作為(wei) 長者,也是一步一步走來的,隻有走過才知道,是“一以貫之”。作為(wei) 長者的智慧,原來也是質樸的,是真誠的。這一刻就對長者有了敬意,這種敬意發自內(nei) 心,並非是那句尊老愛幼是中華傳(chuan) 統美德的口號。受張老師的啟發,不會(hui) 讓我總是糾結怎麽(me) 走,而是走下去,放假回家,我還把這種親(qin) 切的道理告訴了我媽媽。那句現在社會(hui) 發展太快,老人的智慧與(yu) 年輕人的經驗不匹配,我覺著這更應該是說的技術知識,作為(wei) “成己成物”來說,智慧老人永遠能夠點播我們(men) ,讓我們(men) 走下去。
生在孔孟之鄉(xiang) ,反而小的時候很不喜歡孔子。家這邊總之有太多的禮節教條,迂腐的很,語文還要考他的句子背誦,我也直接把這些痛苦怪罪於(yu) 孔子。高中那會(hui) 還認為(wei) 《四書(shu) 五經》或許這輩子與(yu) 我無關(guan) 了。後慢慢才明白,那是異化過的孔夫子,大學才慢慢轉變了態度,原來孔子這麽(me) 有魅力吸引人,他是想帶領著大家走向身心自由的人。張祥龍老師那麽(me) 愛孔子,以至於(yu) 最後年齡都一樣,這是柯老師講的。雖然讀他文章不多,但讀後才知道他為(wei) 什麽(me) 那麽(me) 愛孔子。那次會(hui) 講他說過,學習(xi) 總是要貼合自身問題。讀過他的文章,也對自身問題思考的更加清楚。比如互相攀親(qin) ,互相關(guan) 聯,恰恰是破解黑暗森林法則的辦法,改變了我對以往各種攀親(qin) 戚的態度。讀了《新文化運動沒有帶來真正的自由思想,反而極端壓製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一文,張老師從(cong) “文字”“中醫”“教育”等現象舉(ju) 例子,更加清楚了自己之前對孔子偏見的根源,其實是對自我的反思。外表祥和的他在麵對所愛之人受冤,文中不乏用激烈的措辭來批評,果然是仙風道骨。
“他的時間結束了,他的時間剛剛開始”,或許孔子的時間也並沒有結束,和他一道作為(wei) 中華代代哲人先師們(men) 引導著我們(men) 。
壬寅五月二十七日一信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