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日報】羅輯的書香世界
欄目:伟德betvicror国际
發布時間:2011-10-02 08:00:00
羅輯的書香世界
來源:2009年04月19日 哈爾濱日報
這次采訪羅輯是第二次,第一次采訪他是因為,2005年他組織的學生社團———竹士社去貴州貧困山區多次支教時,他還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如今,四年過去了,已經畢業的羅輯再次出現在記者的麵前時,他的身份變成了一名創業者。
羅輯與創業的聯係並不是從商業開始,“我沒想過經商,平心而論我對文化和公益事業更感興趣。”大學期間,除了讀書,我所有的課外時間都放在了組織和建設“竹士社”上麵。
“竹士社”是一個公益性文化社團,每年都會組織大學生到西部邊遠地區支教。羅輯是“竹士社”的創始人,曾參加了多次西部支教活動,西部山區的貧困狀況給了他很大的觸動。當時他和夥伴們商定,購買一部分當地百姓製作的少數民族飾品,然後拿回學校賣,所得的收入再用於支援山區。這在羅輯看來,是他們能夠為當地百姓做的一點最實際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想法很單純。沒有調研、沒考慮過需求、沒想過市場前景、沒有策劃書等等,就是想為那些貧困學生的家庭做點事,讓那些貧困學生能夠繼續留在學校裏讀書。”羅輯說。這是一個沒有準備的商業項目,等待羅輯的是一個不好的結果———“進了幾千塊錢的貨,拿到學校一賣才知道,大部分學生對土裏土氣的鄉下貨不感興趣。進的貨全部壓在了手裏。後來我安慰自己說,這就算是我為西部的老鄉作的一點貢獻吧。”
第一次“試水”並未成功,臨近畢業,“沒想過經商”的羅輯帶著一絲遺憾邁進了人才市場的大門。不久,他被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聘用,開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生命是一場壯闊的冒險,知識化冒險為動人的發現。”這是羅輯最喜歡的一句話。“在北京的那段日子我經常會想起這句話,生活上的安穩並沒有讓我滿足,相反還有一些失落,因為,我離開了“竹士社”的社友們,離開了大山裏那些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孩子們。”羅輯說:“年輕人就是應該去冒險,要不斷地改變自己,挑戰自己。”
羅輯就這樣開始了改變。2008年夏天,羅輯辭掉了北京穩定的工作,準備回到母校創業。談到當時的決定,羅輯至今依然記憶猶新:“辭掉北京的工作時,我也想了很多。雖然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是很充分,對市場的把握能力並不強,但在母校開書店,首先是熟悉的市場、再次是熟悉的產品,加上用心的服務,我感覺自己能成!”
汲取失敗的經驗教訓,羅輯在項目正式運作前利用寒假先到多個城市進行了市場考察,對校園書店進行了一次全麵的調查。羅輯有自己的想法:第一,對行業的了解還很少,需要補課;第二,辭掉工作不是來做書店小老板的,大學生創業起點低沒關係,但願景不能低,否則還不如留在北京的律師事務所裏當一名小律師。
對羅輯來說,他要做的是創建全國性的校園連鎖書店,打造一個文化傳播平台。在羅輯的帶領下,他的整個創業團隊4個人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輾轉於北京、西安、重慶、武漢、鄭州等城市。他們幾乎走遍了這些城市裏所有的高校、書市和出版機構。他們搜集了大量的數據,並通過走訪與很多出版社、書商取得了聯係,建立了自己獨立的進貨渠道。
回到哈爾濱不久,“好學堂書友會”的牌匾就掛在了黑龍江大學學生創業園的一個門楣上。“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羅輯借用《論語》中的這句話來勉勵每一名團隊成員,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創業過程中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更要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境界。在書店還沒有開業時,創業團隊的所有成員經過商量一致同意,今後,每年都要從書店的利潤中拿出30%捐給竹士社,以支持社友們的西部支教事業。
書店開業以後,羅輯拒絕了盜版書高額利潤的誘惑,選擇了銷售正版。周圍的很多同學都認為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因為,商人追求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可他卻將利潤高的品種舍棄在一邊。羅輯認為,買書和做人一樣,不能失去了德行和信譽。因此他規定,盜版、殘、缺、破的書一律不準進入書店銷售。
有一次羅輯發現,新進的一批圖書中沒有防偽標簽。這批書有兩百本之多,羅輯堅持要找書商進行調換。他和另一名團隊成員為了省一塊錢,把書分批次、分路程運送,在中途歇了六次、費了半個小時終於把這兩百多本書扛到進貨點。一公裏的路,把書扛到的時候兩個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天道酬勤。今年3月1日,好學堂書友會成立,在短短的一個月間,羅輯的書店營業額已經突破了8萬元,在學生中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他說,今年的目標是讓銷售額達到70萬。
羅輯和他的創業團隊在本地已經站穩了腳跟,但“好學堂”創業團隊的目標卻不僅限於此,就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成為全國性校園連鎖書店,一個受尊敬的文化傳播平台。”這是一個壯闊的目標,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也會收獲一場壯闊的生命。